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狗骨髓造血细胞的功能和形态与人的很相似,又便于返复多次进行形态学观察,故近些年来该种动物多用于放射生物学和生理学等方面的研究。 由于对其正常骨髓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成熟过程尚感研究不够,且结果也不一致(Alpen,1959;Maloney,1958;Lala,1966;Maloncy,1963),而这一工作又是进一步深入研究放射生物学及造血系统疾病,如白血病等的重要基础理论研究之一,因而有必要对其骨髓造血细胞的细胞周期、成熟过程,中性粒细胞向周围血释放及其在周围血中的寿命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2.
距骨在传导体重和运动中起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然而对距骨的研究尚嫌不足。纵观国内外文献,国内仅有对成年距骨长、宽和高的测量(任光金,1983)和对3—17岁X线片距骨长和宽的测量(张福金,1984)。对该骨的性别判别分析检索国内外资料,竟是空白。为此,为积累国人资料和探讨距骨的性别判别分析,特进行此研究。1 材料和方法本文所用材料为青岛医学院人类学研究室专供科研用的东北出土成套的成年距骨94副(男51,女43)。按人类学测量方法(吴汝康等,1984;贾兰坡,1954;邵象清,1985),对距骨进行了8项测量,即最大长(X1)、最大宽(X2)、最大高(X3)、距…  相似文献   

3.
《生命科学研究》2014,(5):418-422
采用流式细胞术双标法检测拟诊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A组)、非免疫相关性恶性血液病患者(B组)及正常人(正常对照组)的骨髓单个核细胞结合的自身抗体,同时检测B组、确诊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C组)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B淋巴细胞及CD5+B淋巴细胞比率;A组中16例骨髓造血细胞自身抗体阳性,阳性率88.88%;B组1例骨髓造血细胞自身抗体阳性,阳性率9.09%。C组外周血B淋巴细胞、CD5+B淋巴细胞比率显著高于B组及正常对照组(P均<0.05),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B淋巴细胞、CD5+B淋巴细胞显著高于B组(P均<0.05);IRP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自身抗体表达显著增高,B淋巴细胞总数及CD5+B淋巴细胞数量显著增高可能是IRP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造血细胞自身抗体及B淋巴细胞数可以为IRP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优于骨髓Coomb’s实验。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3HTdR标记的方法,在小鼠经~(60)钴丙线照射900拉德后,输同种骨髓细胞观察骨髓及脾脏组织中造血的重建。在移植后3天,骨髓细胞中首先出现~3HTdR标记的淋巴样细胞,相继出现标记的幼红细胞,同时标记的幼粒细胞亦随之增多。脾脏于移植后3天,标记的淋巴样细胞也开始增多。于移植后4天、幼红及幼粒细胞开始标记。检查骨髓及脾脏组织,在移植后4天,相继出现红系及粒系细胞集落。移植后12天,骨髓及脾脏组织中充满红系、粒系及巨核等造血细胞。本文就造血细胞间关系略加讨论。  相似文献   

5.
骨髓脂肪组织是一种存在于成人外周骨和远端骨内的脂肪组织。既往研究对骨髓脂肪组织功能的认识尚不明确,认为脂肪组织以空间占据为主,是骨髓造血功能减退的表现。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有较多的研究认为脂肪细胞具有内分泌器官的功能,能作为骨髓微环境的成分影响多种疾病的转归。研究发现,在多种不同类型的白血病(包括急性髓系白血病、急性淋系白血病、慢性白血病等)中均存在着骨髓脂肪细胞代谢的异常,这种异常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起一定作用。更好地系统了解血液病中骨髓脂肪细胞的功能,调控脂肪细胞与白血病细胞间的交互作用,并调节骨髓脂肪细胞的代谢过程,对今后白血病的治疗可能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 U)体内示踪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生物学状态的效果。方法:抽取健康成年比格狗骨髓,在传代培养中进行Brd U标记并鉴定,体外实验中测定细胞周期、凋亡率和细胞活力;在体内实验中将标记Brd U的骨髓基质干细胞植入自体股骨头缺损处,另一侧单纯植入自体骨作为对照,记录成骨量与分子标记物的表达情况。结果:骨髓基质干细胞的Brd U体外标记率为85.2%。Brd U组的细胞凋亡率为3.62±1.33%,未标记组为3.52±1.08%;Brd U组与未标记组的细胞成活率分别为96.31±1.39%和95.20±2.10%,两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侧Brd U标记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免疫组化观察可见Brd U免疫组化染色阳性,阳性率为81.6%。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侧缺损区的骨钙素、Ⅰ型胶原阳性细胞表达数量与强度明显高于对照侧缺损区;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侧成骨量为17.46±2.12%,对照侧为9.06±1.24%,两两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rd U在体外示踪骨髓基质干细胞能有效反映细胞的生物学状态,体内示踪显示移植的骨髓基质干细胞能成活,能促进骨组织形成和坏死骨修复。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逆转录病毒介导的基因转移方法,将人多药耐药基因mdr-1导入小鼠造血细胞,并对转基因造血细胞的耐药性及移植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含人mdr-1cDNA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质粒,经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移方法导入包装细胞PA317,再经秋水仙素筛选。获得产逆转录病毒的包装细胞,其病毒滴度可达1.2×105cfu/ml。在含小鼠骨髓贴壁细胞层的长期培养体系中,利用逆转录病毒上清对造血细胞进行转染。通过抗性CFU-CM检测,其基因转移效率可达7.0%。将转基因造血细胞移植经照射预处理的小鼠,可重建受体小鼠造血功能。小鼠造血重建后4个月,其骨髓造血细胞与外周血细胞可检测到人mdr-1cDNA,且骨髓造血细胞对秋水仙素仍保留抗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是骨再生工程中重要的种子细胞,它对骨组织缺损的修复有着良好的效果。但是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并修复骨组织缺损是是由细胞外因子共同作用产生的结果。DDR2(Discoidin Domain Receptor 2)作为I型胶原的特异性受体在成骨细胞的分化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而对于其在BMSCs向成骨细胞的分化过程中的所起到的作用还鲜有研究,对其作用机理尚不明确。因此我们希望通过分离、培养并鉴定比较DDR2基因缺失小鼠与野生型小鼠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了解其生物学特性,为后续的实验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改良型的全骨髓贴壁细胞分离方法分离培养两种小鼠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技术鉴定其表面标记物的表达,并利用诱导培养液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和成脂肪细胞分化。结果:分离培养的两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一致,增殖能力和自我更新能力强,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面标记物CD29,Sca-1均表达阳性,CD105,CD45表达为阴性,分离得到的两种细胞均有向成骨细胞和成脂肪细胞分化的能力,但可以明显观察到DDR2基因缺失小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减弱。结论:本实验通过对于DDR2基因缺失小鼠BMSCs分离、培养和鉴定,初步探索DDR2基因缺失在在成骨过程中的作用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提高BMSCs的成骨分化能力奠定理论基础。经实验证明,DDR2基因缺失小鼠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虽然仍具备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但其向成骨细胞的分化能力明显减弱,说明DDR2基因缺失对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不同冷冻条件下人骨髓造血细胞的粒单系集落(CFU-GM)形成能力及DNA活性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证明:室温下低温保护剂二甲基亚砜(DMSO)使骨髓造血细胞形成CFU-GM的能力下降;程序降温至-80℃与降至-80℃后与在液氮内冻存7天骨髓造血细胞相比较,二者形成CFU-GM的能力以及DNA活性均无明显变化;在程序降温过程中,消除融合热释放组骨髓造血细胞形成CFU-GM的能力明显高于来消除融合热释放组。  相似文献   

10.
骨形成问题涉及到小儿生长发育、病理生理、运动生理、骨折愈合、老年病学等基本医学问题;与骨关系最密切的钙离子目前已知是人体代谢活动的重要调节因子;在骨的病理条件下(如佝偻病、骨质疏松、骨软化等),骨的形成均发生变化。国外对骨形成机制的研究十分重视,按时间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即在50和60年代前,主要是通过光学显微镜、X 射线摄影和平衡研究(balance study)等定性描述和粗糙的定量研究方法进行;60和70年代以后,由于引入了电镜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应用电镜观察、显微放射摄影术(microradiography)、放射自显影(autoradiography)、电子探针 X 射线分析法(electron microprobe X-ray analyser)、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等现代方法对骨的超微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分子内分泌学的研究使人们对某些激素在成骨活动中的作用了解得更系统更全面;对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酶在成骨活动中的作用也进行了深入研究。这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狗骨髓长期培养的初步研究结果。采用马血清与狗血清混合加入培养体系中,可建立起比较稳定的贴壁细胞层,可以维持19周以上。但是,这种贴壁层不能有效地维持造血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上清液中血细胞与GM-CFU_C的数目,在第二次接种骨髓后2—3周即迅速下降。狗骨髓培养的条件液中存在着抑制GM-CFU_C生长的物质,但它对小鼠骨髓GM-CFU_C和CFU-S无影响。如以贴壁细胞作为底层,用双层琼脂平皿培养法与正常狗骨髓共同培养,发现贴壁细胞不仅没有抑制反而有加强CSF刺激GM-CFU_C生长的作用。因此对狗骨髓长期培养体系不能长期支持造血干细胞生长和繁殖的可能原因尚须作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2.
多孔β-TCP用于构建长骨组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索新型的多孔β-磷酸三钙(β-TCP)作为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的应用效果。分别应用单纯β-TCP(对照组)和骨髓间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em cells, BMSCs)、β-TCP复合物(实验组)修复狗尺骨2cm的骨缺损,术后通过X光片、核素扫描、大体观察和组织学观察判断长骨骨缺损的修复效果。X片观察:3月时,实验组尺骨缺损由内植物较好的桥接,内植物边缘模糊,管腔及内植物与缺损断端之间有新生骨形成;对照组尺骨缺损处的内植物明显变形,出现密度不均的裂解颗粒,其与缺损断端连接处有新生骨形成。6月时,实验组尺骨缺损被伴有骨髓腔的新生骨连接,有皮质骨形成;对照组尺骨缺损被高密度影连接,没有骨髓腔和明显皮质骨形成,尺骨远端直径明显细于实验组。核素扫描的延迟相骨显像:1月和2月时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3月时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大体观察:3月时可见,对照组尺骨直径明显小于实验组,实验组的骨缺损处新生物的体积明显大于对照组;对照组的内植物周围有纤维组织紧密包裹,难于分离。6月时可见,实验组新生骨色泽红白相间,明显已被塑形;对照组新生骨体积、形状不完整。HE观察:3月时,实验组β-TCP的孔隙中,可见新生骨在表面贴附生长;对照组β-TCP的孔隙中有类骨质形成,充填着大量核深染的巨核细胞和毛细血管。6月时,两侧的β-TCP都完全消失,都有新生骨形成,但对照组新生骨量和骨结构明显差于实验组。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多孔β-TCP能够修复长骨骨缺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骨髓坏死病因、临床特点、发病机制,为疾病防治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骨髓患者病历资料,分析病理、临床表现特征。结果:男女性别比比1:1.73,年龄22~71岁,男女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疾病29例、良性疾病1例,出现症状至确诊时间2-184d、平均(23.4±8.4)d;感染25例,其中呼吸系统感染18例,首发症状以骨痛为主,伴随症状以发热、肢体关节痛、头晕乏力、出血为主,普遍伴有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或有呼吸、循环障碍;贫血26例,普遍有血小板计数降低、外周血相变化,尿常规或可见尿蛋白、红细胞,普遍伴有LDH上升,其余指标也可出现异常,骨X线病理改变14例,骨髓检查见明显改变,多有臭味,瑞氏染色异常,轻度4例、中度7例、重度19例。结论:骨髓坏死的病理、临床表现可出现明显异常,但并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应据原发病选择合适的观测目标,发现异常及时行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4.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异质性后天性克隆性恶性疾病,其基本临床特征是骨髓中造血细胞有发育异常的形态学表现和外周血中三系血细胞减少,以及转变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的危险性很高。其鉴别诊断、评估预后对治疗决策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认为表观遗传途径参与了MDS病因和发病机制。尤其微小RNA(miRNA)在MDS的发生、发展及疾病转归中起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miRNA的临床可监测性、与血液疾病的联系这两个方面阐述了相关miRNA研究的意义和地位;重点对MDS的诊断和临床进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的miRNA以及5q-综合征中miR145和miR146a等表达具有特殊性的miRNA进行了综述。以期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探索,使miRNA在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的临床诊疗中发挥更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Tat蛋白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造血支持功能的影响,进一步揭示HIV-1感染者造血损伤的机理。方法:原代培养BMSC,流式检测其表面标志,诱导分化鉴定其多向分化潜能;免疫磁珠分选造血干细胞(HSC),流式检测其纯度;HIV-1 Tat蛋白添加到培养基中培养20天的BMSC(BMSC_(Tat))与对照BMSC(BMSC_(Con))分别作为滋养层与HSC分6组进行共培养,随后计数各组造血细胞总数,诱导分化检测造血细胞集落形成能力;RT-PCR检测BMSC_(Tat)和BMSC_(Con)造血相关因子mRNA的表达强度,ELISA检测BMSC_(Tat)和BMSC_(Con)条件培养液中造血相关因子GM-CSF及IL-6的浓度。结果:经鉴定成功培养获得原代BMSC;免疫磁珠分选的HSC纯度可达95%以上;分6组共培养进行比较,以BMSC_(Tat)为滋养层培养的造血细胞总数及造血细胞形成的集落总数均明显少于以BMSC_(Con)为滋养层;BMSC_(Tat)的造血相关因子的mRNA的表达明显弱于BMSC_(Con),BMSC_(Tat)的条件培养液中GM-CSF和IL-6的浓度均明显低于BMSC_(Con)。结论:HIV-1 Tat蛋白对BMSC的造血支持功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逆转录病毒介导的TPO基因在人骨髓基质细胞系HFCL中的表达,利用脂质体法将含TPO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导入HF-CL细胞中,RT-PCR和基因组DNAPCR分析证实mRNA水平有表达,基因组中整合有Neo基因和TPO基因。TPO依赖细胞株TD-3检测生物学活性表明转染的骨髓基质细胞分泌TPO。上述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转基因骨髓基质细胞对造血细胞的调控作用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7.
乌冈栎(Quercus phillyraeoides )植物生长于广东仁化县丹霞山的峭壁上, 是一种适应于干旱、贫瘠环境的重要种群。针对乌冈栎+乌饭树(Vaccinium bracteatum)-枝穗山矾(Symplocos multipes )+狗骨柴(Diplospora dubia )群落, 开展调查研究, 结果表明: (1)群落高6-7 m, 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 乔木层以乌冈栎、乌饭树占优势, 灌木层高3-4 m,主要有枝穗山矾、狗骨柴等; 草本层稀疏。(2)群落中有种子植物27 科46 属53 种; 群落的种类组成以热带成分主为, 占热带性分布属总数的78.05%; (3)群落的主要优势科为壳斗科(31.28%)、杜鹃花科(17.10%)等, 建群种、优势种为乌冈栎、乌饭树, 重要值分别为87.913 和51.241; 而生活型谱以高位芽植物占绝对优势(84.00%)。(4)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 据DBH 起测阶径以上的物种其重要值计算Simpson 指数为0.855, Shannon-Winner 指数为2.354, 种间相遇机率(PIE)为0.85,Pielou 均匀度指数中的Jsw 为0.741, Jsi 为 0.892, Alatalo 均匀度指数为0.619。(5)频度分析显示A 级占优势且A(54.17%)>B(12.50%)>C(8.33%)>D(4.17%)相似文献   

18.
张芳  宋敏  彭晚霞  曾馥平  杜虎 《广西植物》2017,37(6):707-715
该研究采用砂培法,以狗骨木(Swida wilsoniana)和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s)两种岩溶植物为研究对象,用不同钙离子(Ca~(2+))浓度(设为5、35、70、150、300 mmol·L~(-1)的5个水平)的营养液进行培养,研究其对两种植物的生长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狗骨木和南酸枣的株高在5 mmol·L~(-1)时最大,之后随Ca~(2+)浓度上升呈下降趋势,南酸枣在300 mmol·L~(-1)时有所回升。两种植物的根、枝、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随着Ca~(2+)浓度增加而减少。狗骨木叶、枝、根的生物量分配比率为根枝叶,南酸枣在35 mmol·L~(-1)时表现为根枝叶,其他在Ca~(2+)浓度下均为枝根叶,叶生物量分配少。狗骨木和南酸枣的丙二醛(MDA)含量在150 mmol·L~(-1)时最低,且狗骨木的低于南酸枣。钙胁迫下,与南酸枣相比,狗骨木维持较高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两种植物在5和150 mmol·L~(-1)的Ca~(2+)浓度下各项指标处于较适水平,而在300 mmol·L~(-1)的高钙离子浓度下受到明显的胁迫,对比两种植物,狗骨木较南酸枣在高钙浓度下有更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对虾仔虾造血组织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甲壳动物不具有免疫球蛋白 ,对机体的保护作用主要是由血细胞来承担的。血细胞随着血液循环分布到身体各处 ,发挥着吞噬、结节、包囊等免疫防御功能。血细胞不能进行有丝分裂 ,它们的更新补充是由造血组织来完成的1.有关甲壳类血细胞的形态、分类、细胞化学、免疫功能等均有详细报道2,但造血组织和血细胞起源的研究资料则较少 ,对造血组织的研究大多都采用光镜和电镜观察。本研究使用抗中国对虾血细胞的单克隆抗体3,在分子水平上 ,通过冰冻切片和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 ,对中国对虾仔虾的造血组织进行定位 ,并比较分析了循环血细胞和造血细胞的差异。以期为阐明免疫机制、血细胞的发生发育、循环血细胞和造血细胞相互关系等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淫羊藿黄酮(FA)在促进人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成骨分化过程中WNT信号通路的功能。方法:从人骨髓中分离得到MSC,进行成骨诱导,通过茜素红染色,碱性磷酸酶活性,RT-PCR等检测成骨的情况,以及通过WNT信号通路的抑制剂DKK-1检测对成骨的影响。结果:RT-PCR结果显示β-cantenin,cyclinD在FA诱导的成骨分化中表达明显升高。抑制剂DKK-1部分的抑制了FA的成骨效果。结论:WNT信号通路参与了FA诱导的成骨分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