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利用少抱根霉RT-3行固态发酵,从培养物中可以直接拍提得到SOD。固体发酵培养物发酵前后的酶活分析表明少抱根霉RT-3可向胞外分泌SOD。酶抽提液中含有Cu、Zn型和Mh型SOD。对其初步纯化所得粗酶制剂比活力为444.8u/mg。酶的紫外吸收峰在258nnl。酶在60℃以下较稳定,活性稳定pH为5.5~9.5。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少孢根霉RT-3固态发酵生产SOD的条件。结果表明该菌发酵培养基的优化组成为:大豆,麸皮5%,硫酸氢0.3%,磷酸二氢钠0.03%,硫酸铜0,04%。培养基经代化后,每克培养物SOD酶活提高53%。适宜的乳酸加入量为1%。吐温-80、醋酸钠和抗坏血酸对菌体产酶没有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球形芽孢杆菌(Bacillussphaericus)C3-4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产生条件和部分特性。当C3-41菌株处于孢子囊中期时为产SOD酶高峰期,在30℃下的平板培养物及培养基起始pH为中性(pH7.0)时产生的SOD酶比活最高,经硫酸铵分级沉淀,DEAE-32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dexG-100凝胶过滤提纯了SOD酶。此酶属Mn-SOD,在25~35℃和pH5~9范围内较稳定,但在55℃下10min完全失活。  相似文献   

4.
木霉菌株T6木聚糖酶固态发酵条件和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吴克  蔡敬民等 《菌物系统》2001,20(2):191-195
研究了碳源和氮源、起始pH、接种量及温度等条件对一野生型木霉Trichodermasp.T6菌株固态发酵产木聚糖酶的影响。在28℃培养4d后,酶活力可达1918IU/g干培养物。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反应pH4.5。不同温度保温1h后,测定酶的半失活温度为47.7℃,酶的pH稳定性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一株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与筛选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以新华滤纸为唯一碳源,从垃圾堆肥中筛选能够分解纤维素的菌株共39株,采用刚果红鉴别培养基进行识别,获取透明圈较大的菌株10株,在此基础上,进行液体培养,测定酶活,得到1株酶活较高的曲霉B-6(Aspergillus sp)。将B-6与绿色木霉(Trichoderma sp)AS3.3711进行了参比试验,比对筛选工作进行评定,经过固体,液体发酵对比试验,发现B-6与AS3.371有相近的产酶性能,B-6在固,液发酵中酶活分别达到39.2IU,14.9IU,而S3.3711则分别为16.6IU与15.7IU,且B-6较AS3.3711有更强的液化CMC的能力,B-6在24h内即能使3%CMC完全液化,而S3.3711则需96h。  相似文献   

6.
野生型康氏木霉854-B2经多种理化诱变因子及空间微重力辐射等因素的处理,选育到1株高活力纤维素酶变异株B-7。其固体培养物的纤维素酶,以滤纸为底物酶活力为34μ/g,以羧甲基纤维素(CMC)为底物酶力为1472μ/g。与野生菌854-B2相比,产酶活力水平分别提高5倍和7倍多。酶在滤纸上作用的最适条件为pH4.5-5.0,温度55-60℃;25℃,保温24h,pH稳定范围为pH4.0-6.5;7  相似文献   

7.
将里氏木霉总RNA反转录得到cDNA第一链,并以之为模板进行RT-PCR合成约1.4kb的纤维二糖酶基因cDNA,将所得的cDNA经测序后克隆到温度敏感型载体pJW2中,经PCR和双酶切鉴定筛出阳性重组子,温度诱导后,经酶活测定,bg1Ⅱ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表达,酶活为0.75IU/mL。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酶拆分方法生产D-泛酸的手性中间体D-泛解酸内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筛选到一株产D-泛解酸内酯水解酶的串珠镰孢霉菌(Fusarium moniliforme SW-902)。产酶条件研究表明,用甘油作碳源,蛋白胨作氮源,初始pH8.0,温度26℃,摇瓶培养3d,产酶量最高。在60L和1000L发酵罐中通风发酵45-47h,产酶量为6-8g干菌体/L,D-泛解酸内酯水解酶酶活力达到0.87-0.92IU/g干菌体。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5℃,最适反应pH为7.0-7.5。在酶不对称水解泛解酸内酯过程中,对溶液加酶量5%-10%,底物浓度10%-20%,控制水解率20%-30%,水解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碳源和氮源、起始pH、接种量及温度等条件对一野生型木霉Trichoderma sp.T6菌株固态发酵产木聚糖酶的影响。在28℃培养4d后,酶活力可达1918IU/g干培养物。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反应pH4.5。不同温度保温1h后,测定酶的半失活温度为47.7℃,酶的pH稳定性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β—1,4—内切木聚糖酶的分离纯化及其性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硫酸铵分级盐析、DEAE-SephadexA50和DEAE-SepharoseCL-6B离子交换层析、FPLC等一系列分离纯化手段,从拟康氏木霉(TrichodermapseudokonigiRifai)固体培养基发酵抽提液中分离得到了Native-PAGE电泳纯的木聚糖酶,SDS-PAGE显示该酶为单肽链结构,分子量约为66kD。该酶的酶反应最适温度为55℃。酶反应的最适pH为4.5。该酶作用于山毛榉木聚糖(Beech-xylan)的Km为20mg/mL,Vmax为3.3μmol·min-1·mg-1。Hg2 、Cu2 对酶反应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Fe2 、Mn2 对该酶反应则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沙门菌CWDMs脂代谢检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用毛地黄皂苷敏感试验和菌细胞胆固醇、甘油三脂及胆碱酯酶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经L 型变异后形成的细胞壁缺陷突变株(CW DM )的脂类代谢活性,了解这些CW DM 变异的性质和探讨细菌细胞壁缺陷突变与细菌演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 DM s 具有显著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对毛地黄皂苷高度敏感并且还具有与白色念珠菌相似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含量,但未能检出胆碱酯酶活性。CW DM s返祖菌丧失了脂类代谢酶类和胞浆膜不含胆固醇,恢复了与其亲代细菌型相似的代谢特征。提示在沙门菌天然即存在有与脂类及胆固醇代谢相关的基因,细胞壁的缺陷导致这些脂类及胆固醇代谢基因活化,以致 CW DM s 能够表达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和胞浆膜含有胆固醇  相似文献   

12.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CWDMs及其宁代细菌型和伤寒杆菌粗糙型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功酶,以了解沙门菌CWDMs生物氧化的特点和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结果表明,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细菌型及伤寒杆粗糙型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显示出相同的4种具有不同泳动速率的LDH同功酶,但CWDMs仅显示2种LDH。CWDMs的2种LDH同功酶与其亲代细菌型及伤寒杆  相似文献   

13.
沙门菌CWDMs氨基酸代谢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旭  王和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0,12(3):142-143,145
采用氨基氨利用生长试验和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酶(GOT)、乳酸脱氨酶(LDH)、肌酸激酶(CK)、α-闳丁酸脱氢酶(α-HBD)、γ-谷志肽酶(γ-GT),酸性磷酸酶(ACP)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CWDMs变异的特点及其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在仅含蛋氨酸或脯氨  相似文献   

14.
光照对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8种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除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 Spring配子体假根无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其生长方向与光照方向无关外,其它7种的配子体假根均有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假根的向重力性反应在配子体发育初期,因光照的方向不同而异,表现为负向光性。随着配子体发育至片状体阶段,光对其向重力性反应的影响逐渐减弱,而重力的影响增强。在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初期,光对  相似文献   

15.
作者解剖观察了33种,隶于4目、7亚目、15科、19属的中国鳐类脑颅的形态。研究结果认为:锯鳐目和鳐目是原始类群,它们均具吻软骨,其中圆犂头鳐科和团扇鳐科是特化类群。电鳐目亦具吻软骨,它们是特化和退化类群。在较高等的鲼目则无吻软骨。依据鳐类不同的分类阶元,其脑颅亦各具有不同的式型。  相似文献   

16.
17.
18.
两种蚤的幼虫形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肖柏林 《昆虫学报》1990,33(2):250-253
关于蚤类幼虫形态的研究,进展比较缓慢,我国王敦清1956年首次描述7种蚤的幼虫形态以后,由柳支英,虞以新(1957),孙昌秀(1965),叶瑞玉(1982,1986),费荣中(1986)等学者先后共描述过约29种蚤的幼虫形态。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知蚤类幼虫形态约36种,隶属6科19属。本文描述未见报道的无棘鬃额蚤Frontopsylla aspiniformis Liu etWu(1960)和青海双蚤Amphipsylla qinghaiensis Ren et Ji(1979)两种蚤山幼虫形态。  相似文献   

19.
20.
省沽油科叶解剖结构的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士友  于兆英 《植物研究》1992,12(2):177-184
本文对国产省沽油科 Staphyleaceae 4属植物叶的解剖结构进行了详细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叶解剖结构特征在属间的区别较明显, 特别是瘿椒树属 Tapiscia 有着几乎与其他三属截然不同的独特性状。根据已有的孢粉学, 花、节及木材的解剖等方面的资料, 我们支持Тахтаджян(1987)将瘿椒树亚科分出而建立瘿椒树科 Tapisciaceae 的观点。瘿椒树属为我国特有属, 根据我们对采自不同产地的材料观察, 居群间的差异很小, 其可能仍为一单种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