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脐腹小蠹Scolytus schevyrewi Seme.是榆树的一种重要蛀干害虫。本研究在宁夏盐池县通过室内观察和林间调查相结合,研究了脐腹小蠹的形态特征及其生活史、成虫寿命、习性、交尾行为等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脐腹小蠹虫在宁夏盐池县一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或蛹越冬,老熟幼虫约占98.2%,蛹约占1.8%。越冬幼虫于5月上旬开始化蛹,5月中旬为化蛹盛期,5月下旬开始羽化,6月上旬为羽化盛期。第2代幼虫于6月底、7月初开始化蛹,7月下旬达羽化盛期,8月上旬羽化结束;脐腹小蠹雌成虫平均寿命为(27.14±3.74)d,雄成虫的平均寿命为(16.86±4.13)d,差异显著(P<0.05);此外,脐腹小蠹无滞育现象;脐腹小蠹的4种天敌,分别是榆小蠹长茧蜂Elachistocontrum sp.、虱形螨Pedieuloids ventricosus Newport、拟截斑郭公虫Thansimus sp.和蠼螋Labidura sp.。  相似文献   

2.
使用冷冻方法防治昆虫标本虫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姚建  刘虹  陈小琳 《昆虫知识》2005,42(1):96-98
皮蠹幼虫对昆虫标本的蛀蚀是我国北方地区标本保藏时需要注意的首要问题。经12次的试验观察表明,花斑皮蠹幼虫TrogodermavariabileBallion在冰柜中放置位置不同其冷冻致死率亦不相同置于冰柜表层的,死亡率介于0~50%;上层的死亡率为95%~100%;中上层及中层死亡率达100%。放置在表层及上层的皮蠹幼虫,在经2d以上的冷冻处理后部分个体出现复活。因此,对那些原先放置上层及表层的标本,第1次冷冻结束后,间隔数天应再进行第2次冷冻,以提高和巩固冷冻杀虫效果。经3年的实践证明,采用冷冻方法治理皮蠹幼虫为害效果明显,可以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3.
结合田间观察和室内试验,对榆木蠹蛾HolcocerusvicariusWalker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榆木蠹蛾在宁夏3年发生1代,幼虫主要危害枝干和根颈部,幼虫在蛀道内越冬,5月下旬老熟幼虫在被害树周围5—10cm深的沙土内分散化蛹,蛹期(21±5)d。6月初成虫开始出现,有2个羽化高峰,分别为6月中旬和7月下旬,成虫羽化当晚即可交尾,交尾当天或第2天产卵,每雌蛾产卵最多达720粒,卵期(17±5)d,孵化率为72%~88%。未交尾雌雄成虫寿命为5—6d,交尾后雌雄成虫寿命缩短为3—5d。初孵幼虫于6月中旬始见,10月下旬幼虫开始越冬。幼虫孵化后,先危害韧皮部,常10多条聚集在一起,稍大一点即蛀入木质部。本研究为制定切实可行的榆木蠹蛾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结合田间观察和室内试验,对榆木蠹蛾Holcocerus vicarius Walker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榆木蠹蛾在宁夏3年发生1代,幼虫主要危害枝干和根颈部,幼虫在蛀道内越冬,5月下旬老熟幼虫在被害树周围5~10cm深的沙土内分散化蛹,蛹期(21±5)d.6月初成虫开始出现,有2个羽化高峰,分别为6月中旬和7月下旬,成虫羽化当晚即可交尾,交尾当天或第2天产卵,每雌蛾产卵最多达720粒,卵期(17±5)d,孵化率为72%~88%.未交尾雌雄成虫寿命为5~6d,交尾后雌雄成虫寿命缩短为3~5d.初孵幼虫于6月中旬始见,10月下旬幼虫开始越冬.幼虫孵化后,先危害韧皮部,常10多条聚集在一起,稍大一点即蛀入木质部.本研究为制定切实可行的榆木蠹蛾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玉米面的水分含量(21.33%、19.35%、18.67%、13.64%、10.98%)对谷蠹Rhyzopertha dominica Fabricius生长发育及产卵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面的水分含量对谷蠹幼虫的发育历期影响显著,对卵和蛹的发育历期影响不显著;谷蠹卵的孵化率、幼虫和蛹的存活率在玉米面水分10.98%~19.35%的条件下增大,在玉米面水分21.33%条件下下降;谷蠹幼虫龄数也受到玉米面水分含量的影响,玉米面水分19.35%条件下幼虫龄数在3~5间变化,10.98%条件下幼虫龄数在3~8间变化;在试验的5种玉米面水分中,谷蠹只在19.35%和18.67%条件下才产卵,19.35%条件下日均产卵量和产卵期均大于18.67%条件下的相应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比较小线角木蠹蛾Streltzoviella insularis Staudinger幼虫取食不同寄主后的肠道转录组,旨在挖掘幼虫对寄主适应的相关基因,为探究小线角木蠹蛾幼虫对寄主的适应机制提供分子生物学数据。【方法】采用Illumina二代测序技术,测定小线角木蠹蛾幼虫取食3种不同寄主树种(洋白蜡、银杏和国槐)15 d后的肠道转录组,使用BLAST软件对unigene序列进行GO和KEGG富集,通过比较分析筛选出幼虫对寄主适应的相关基因。【结果】取食国槐与取食洋白蜡的小线角木蠹蛾幼虫的差异表达基因数量有916个,取食银杏与取食洋白蜡的小线角木蠹蛾幼虫的差异表达基因数量为1 163个,取食银杏与国槐的小线角木蠹蛾幼虫的差异表达基因数量为1 621个;其中,上调表达的差异基因与解毒代谢、水解酶和转运蛋白等密切相关;取食不同寄主的幼虫肠道差异基因中,解毒酶(17个)和消化酶(20个)的差异基因数量都明显多于保护酶(5个)。本研究筛选出2个解毒酶基因、3个消化酶基因和1个保护酶基因,可作为小线角木蠹蛾幼虫对寄主适应机制的重点研究对象。【结论】本研究初步揭示了小线角木蠹蛾幼虫响应不同寄主的差异表达基因,为进一步探究小线角木蠹蛾对寄主的适应机制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7.
榆木蠹蛾幼虫龄数的确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弄清榆木蠹蛾Holcocerus vicarius Walker幼虫的发育情况及预测其发生时间, 通过测量榆木蠹蛾幼虫的头壳宽、 体长、 体宽、 前胸背板宽、 上颚长和上颚宽, 运用Crosby生长法则和线性回归方法分析来找出判定幼虫龄数的最佳形态指标, 推断其幼虫的龄数。结果表明: 各龄幼虫头壳宽平均值的变异系数和Crosby指数最小, 其他5项指标的变异系数和Crosby指数较大, 头壳宽为最佳分龄指标。根据头壳宽将榆木蠹蛾幼虫分为20龄, 不同龄幼虫头壳宽值符合Dyar定律提出的幼虫头壳宽增长规律, 头壳宽和龄数的回归方程为y=0.233+1.686x+0.127x2-0.005x3 (R2=0.996)。榆木蠹蛾幼虫龄数的确定为研究其发生规律、 生物学习性及进行综合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沙棘木蠹蛾Eogystia hippophaecolus(Hua,Chou,Fang et Chen)是严重危害沙棘林的重大钻蛀性害虫。在辽宁建平,4年1代,幼虫16龄。本试验旨在研究辽宁建平沙棘木蠹蛾的成虫发生规律,明确其幼虫虫口数量与成虫诱捕量之间的关系,为建立基于"3S"和昆虫性信息素诱捕耦合的虫灾监测技术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于栽植的健康沙棘根部接入不同虫龄的幼虫,统计可发育为老熟幼虫,入土化蛹并羽化为成虫的幼虫龄期范围。设定样地,采用随机抽样法调查各样地幼虫数量并悬挂性信息素诱捕器对成虫进行监测。将成虫诱捕量与不同龄期范围的幼虫数量进行曲线回归分析,获得监测林间幼虫数量的最优模型。【结果】5月下旬时已达12~16龄的幼虫均可在当年发育为老熟幼虫,入土化蛹并羽化为成虫。沙棘木蠹蛾在辽宁建平经历3个羽化高峰,在不同乡镇,其成虫期长短有较大差别(76~95 d不等)。当年13~16龄幼虫数量与成虫诱捕量的二次函数拟合效果最佳,即y=0.001x2+0.321x+38.783,R2=0.649,P0.05。【结论】明确了沙棘木蠹蛾幼虫在辽宁建平当年可入土化蛹并羽化为成虫的龄期范围,确定了其在3个试验地的成虫期和羽化高峰,构建了通过性信息素诱捕成虫以监测林间幼虫虫口数量的数学模型,为航空、航天遥感的虫灾监测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红脂大小蠹(Dendroctonus valens LeConte)携带着与其关系密切的真菌入侵中国,造成了数百万健康油松的死亡.红脂大小蠹的伴生真菌Ophiostoma minus在生长过程中与其幼虫竞争糖从而对红脂大小蠹幼虫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小蠹虫与其伴生真菌的共生体系中,细菌挥发物在调节糖分分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的3株红脂大小蠹幼虫主要伴生细菌Ralmella aquatilis,Serratia liquefaciens和Pseudomonas sp.7所产生的挥发物能够减缓O.minus对红脂大小蠹幼虫的拮抗作用,它们能抑制真菌的生长并减少真菌对葡萄糖的利用.利用SPME-GC-MS对3株细菌的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在Ralmella aquatilis B301中检测到了18种挥发物,在Serratia liquefaciens B310中检测到了21种挥发物,在Pseudomonas sp.7 B321中检测到了19种挥发物.上述挥发物丰度较高的3-甲基-1-丁醇、1,10-十一二碳烯、2-丁醇、2-庚酮、2,2-二甲基丁醇、(R)-2-己醇和氨能够显著性抑制O.minus的生长及其对主要糖的利用.本研究表明,优势伴生细菌所产生的挥发物能够抑制真菌的生长,调节红脂大小蠹幼虫-微生物体系中碳水化合物的分配,间接有利于红脂大小蠹幼虫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0.
为了评估桉树精油和α-蒎烯对白腹皮蠹Dermestes maculatus Degeer的杀虫作用,采用生测方法测定了不同剂量和不同处理时间下,其幼虫和成虫的死亡率。结果表明:用桉树精油及其活性成分α-蒎烯处理白腹皮蠹成虫和幼虫后,可显著影响其死亡率(P<0.001)。白腹皮蠹的反应因化学物种类、剂量和暴露时间不同而异。当剂量为32 μL/cm3的桉树精油处理白腹皮蠹幼虫72 h后,死亡率可超过90%。同样的剂量对其成虫熏蒸72 h后也表现高毒。在相同的剂量和相同的暴露时间下,α-蒎烯对白腹皮蠹的成虫和幼虫也表现高毒,且成虫的抗性比幼虫强。Probit检验结果表明桉树精油比α-蒎烯更有效。以上结果说明这些天然产物对白腹皮蠹种群的控制是很有用的。  相似文献   

11.
沙棘木蠹蛾幼虫龄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测量沙棘木蠹蛾Holcocerus hippophaecolusHua,Chou,FangetChen幼虫的头壳宽、体长、体宽、上颚长和宽等指标,确定其幼虫共有16龄,不同龄幼虫的头壳宽值符合Dyar氏发现的幼虫头壳宽增长规律。同时,探讨了不同龄幼虫的臀足趾钩数、前胸侧毛L1、L2和L3以及腹足大小等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除臀足趾钩数在不同龄幼虫间的数量变化无明显规律,无法用于幼虫的龄期划分外,其它指标均呈现较明显的线性回归关系,初步判断,这些指标可以用于沙棘木蠹蛾不同龄期幼虫的划分。  相似文献   

12.
红脂大小蠹 Dendroctonus valens LeConte (Red turpentine beetle,RTB)是近年来在中国爆发的入侵生物,在我国主要以老熟幼虫在油松伐桩和立木的根部越冬.室内测定昆虫的过冷却点(SCP)和短时间致死低温(LLT)是评价昆虫耐寒能力的重要方法.实验结果显示,红脂大小蠹越冬幼虫的平均过冷却点为一11.98±2.55℃,是一种耐冰冻的昆虫.红脂大小蠹的过冷却点在不同地理分布区的种群问有明显差异,老熟幼虫的过冷却点明显低于低龄幼虫,在越冬前和越冬后的幼虫问没有明显差异.红脂大小蠹幼虫在冬季至少町以忍受-23.5℃的大气温度安全越冬.从2001年开始引入我国的云杉大小蠹的捕食者大唼蜡甲(Rhizophagus grandis cyll.)幼虫的过冷却点为-18.05±2.76℃,低于红脂大小蠹所有虫态的过冷却点,说明比红脂大小蠹有更强的耐寒能力.  相似文献   

13.
云南木蠹象的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宏瑞  叶辉  徐长山  吕军 《昆虫学报》2004,47(1):130-134
云南木蠹象Pissodes yunnanensis Langor et Zhang是我国西南地区近年来发现的森林蛀干害虫。该虫在云南西北部的丽江地区一年发生一代。成虫于6月下旬开始产卵, 产卵部位为当年生或头年生枝梢。7月上旬幼虫开始孵化,幼虫有4个龄期。11月中旬后,幼虫开始在受害枝内越冬,次年2月中下旬恢复活动。3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蛹期,4月中旬开始羽化。该虫主要危害云南松幼树,常造成受害树长势下降和树干畸形,连续危害2~3年可导致树木干枯死亡。  相似文献   

14.
贾银亭 《昆虫知识》1996,33(4):212-214
该项研究在石家庄进行。核桃豹蠹蛾主要危害核桃,它一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越冬。翌年4月中旬化蛹,5月下旬羽化为成虫并产卵,6月中旬卵孵化为幼虫。在6月中旬幼虫孵出前用3%呋喃丹根施药效%%,剪枝和虫孔给药法可以在低矮的树上应用。核桃豹蠹蛾越冬后的自然死亡率90%以上。抑制天敌有白僵菌、苏云金杆菌、病毒、土蜂2种、马蜂1种、蜘蛛2种和多种鸟雀。  相似文献   

15.
1992-1994年在平潭县对甘薯蠹野螟的生物学进行观察。该虫在平潭县一年发生5代,以幼虫在越冬薯茎内越冬。旬平均温度28-30℃,卵期6.20天,幼虫期24.6天,蛹期12.3天,雌成虫寿命4.4天,雄成虫寿命6.7天。并对各虫期的生活习性和田间清长规律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16.
小线角木蠹蛾Streltzoviella insularis是一种重要的林木蛀干害虫,在我国北方地区广泛分布,其寄主范围广,尤其对城市园林树种威胁严重。本研究测定了小线角木蠹蛾幼虫分别取食3种喜食寄主(洋白蜡、银杏和国槐)和4种普通寄主(旱柳、栾树、香椿、毛桃)后的解毒酶(细胞色素P450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羧酸酯酶)和消化酶(内切-β-1,4-葡聚糖酶、外切-β-1,4-纤维二糖水解酶、β-葡萄糖苷酶和木聚糖酶)的活性。结果表明,不同寄主对小线角木蠹蛾幼虫的消化酶和解毒酶都存在显著影响,其中取食普通寄主的幼虫3种解毒酶的平均活性(P450、GST和CarE酶活性分别为21.12、4876.86、0.035μmoL/min/mg protein)均高于取食喜食寄主的幼虫(P450、GST和CarE酶活性分别为15.87、3760.55、0.027μmoL/min/mg protein),且普通寄主的平均次生代谢物质含量更高(普通寄主总酚、类黄酮和单宁含量分别为173.10、110.07、88.77 mg/g,喜食寄主为105.22、14.05、55.74 mg/g);而取食普通寄主与喜食寄主的幼虫EG和CBH酶活性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仅取食普通寄主的幼虫β-葡糖苷酶活性和木聚糖酶活性略高于取食喜食寄主的幼虫,幼虫的消化酶活性(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和寄主营养物质(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并未在普通寄主和喜食寄主中表现出明显趋势。因此本研究认为小线角木蠹蛾的寄主适应性与寄主次生代谢物质(总酚、类黄酮和单宁)含量的关联性更强,而与营养物质(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的相关性较弱。  相似文献   

17.
楼宇蠹虫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危害楼宇木地板、家具、木装饰及玻璃胶等的蠹虫均为长蠹科 Bostrychidae的双钩异翅长蠹H eterobostrychus aequalis、双棘长蠹 Sinoxylon anale、黑双棘长囊 S.conigerum、双窝短跗长蠹 Dinoderusbifoveolatus、竹长蠹 D.minutus及粉蠹科 (L yctidae)的鳞毛粉蠹 Minthea rugicollis等。害虫防治 ,采用磷化铝 10 g/m3 ,熏蒸 7天 ;或硫酰氟 50~ 6 0 g/m3 ,熏蒸 2 4小时。玻璃胶内除虫 ,选择中午 1~ 2时用 5# 昆虫针从虫孔斜插入将虫刺死 ;少量家具可用注射器从虫孔注入敌敌畏 10 0倍稀释液 1~ 3m L,并用棉花紧塞洞口 ,或用淋灌热水法将虫消灭。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红脂大小蠹Dendroctonus valens LeConte的耐寒能力以及主要耐寒物质,对越冬期幼虫和成虫的过冷却点及冰点进行了测定,同时对越冬期及非越冬期幼虫和成虫体内的抗冻保护物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越冬期幼虫和成虫的过冷却点差异不显著,分别为-18.34±0.26℃和-18.59±0.63℃,冰点差异显著,分别为-10.17±0.36℃和-15.90±0.70.越冬期幼虫体内脂肪、甘油、海藻糖和山梨醇含量均显著高于非越冬期幼虫,水分、糖原和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越冬期成虫体内糖原、甘油、海藻糖和山梨醇含量均显著高于非越冬期成虫,水分、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甘油、海藻糖、山梨醇是红脂大小蠹幼虫和成虫的主要抗冻保护物质,在越冬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脂肪在红脂大小蠹幼虫越冬过程中也发挥重要作用,糖原在红脂大小蠹成虫越冬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荔枝两种茎蛀虫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庭玉 《昆虫学报》1964,(2):159-171
本文记载两种钻蛀荔枝树茎的害虫,荔枝拟木蠹蛾及相思拟木蠹蛾。它们是福建、广东、广西及云南等地的荔枝和其他热带、亚热带果树及林木的常见害虫,而我国大陆过去尚未有记载。已查悉寄主植物有无患子科的荔枝、龙眼,芸香科的柑桔类等24科42种类。 这些害虫的幼虫钻蛀树茎成坑道后,匿居其中,夜出食害树茎韧皮部,并以虫粪、木屑等在树皮上缀成隧道,以循避敌害;它们一年皆发生一代,只幼虫在坑道中越冬,4-5月间相继化蛹,4月下旬至7月上旬有成虫出现。卵块生于树皮上。幼虫多于树茎分叉处蛀害。 以666及DDT粉剂或油剂滴注坑道,以及以该药剂较高浓度的水悬液,于7-8月间喷布树茎虫害处,皆有甚好的防治效果。 华南各地荔枝产区,蠹害荔枝树茎的害虫,主要有隶属于鳞翅目,拟木蠹科(Metarbelidae)的荔枝拟木蠹蛾(Arbela dea Swinhoe)及相思拟木蠹蛾(Arbela baibarana Mats.)等两种。这些害虫发生普遍,被害的植株往往导致风折或严重削弱树势,尤以幼树受害更显著,需要加以防治。 鉴于这些害虫除致害荔枝外,尚加害其他多种热带、亚热带果树及林木,而我国大陆过去缺乏记载,为此,笔者将近十年(1952-1962)来累积的一些资料整理报导,冀供昆虫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脐腹小蠹Scolytus schevyrewi Semenov是白榆的钻蛀性害虫之一,为找到对脐腹小蠹的高致病力虫生真菌菌株。【方法】通过室内喷雾法研究了5株虫生真菌菌株对脐腹小蠹幼虫的致病力,结合各菌株菌落直径、孢子萌发率、产孢量和菌落生长速率4个培养特征,筛选到Bb773和Pc546 2株优良的菌株,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这2株菌株的几丁质酶、蛋白质酶和荧光素二乙酸酯(FDA)水解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菌株Bb773和菌株Pc546在浓度为1×107孢子/mL悬浮液处理后,10 d的后脐腹小蠹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达96.67%和90.00%,致死中时分别为3.61 d和4.18 d。菌株Bb773的几丁质酶、FDA水解酶和蛋白质酶活性在接种后第2~10天均高于菌株Pc546,2株菌株蛋白质酶活性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结论】确定了菌株Bb773在脐腹小蠹害虫生物防治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