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钕铁硼永磁体与双阻板矫治器矫治Angle Ⅲ类错(牙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双阻板矫治器基础上使用钕铁硼永磁体矫治AngleⅢ类错牙合的效果.方法:15例替牙及恒牙早期Angle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男6例,女9例.年龄9-13岁,平均11-25岁.在双阻板矫治器的上下阻板安放第三代高磁能积稀土永磁体钕铁硼,矫治过程中磁块间距的增加说明疗效,间距加1mm以上考虑加力.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及常规头影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与矫治前相比,矫治后ANB角,Ao-Bo距,NA-PA角均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NB角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磁力双阻板矫治器克服了传统矫形装置的缺点,从而能获得持续的矫形力,磁力调整易于控制,便于临床开展.  相似文献   

2.
韦玲 《蛇志》2014,(2):220-222
<正>功能矫治器大概可分为四大类[1],Activator是其中之一。Activator也称肌激动器,是由瑞典人Andresen在1908年发明的[2]。Activator功能矫治器主要针对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对矫治AngleⅡ类1分类效果明显,通过建立新的"功能型"即安氏Ⅰ型,磨牙至中性咬合,使颌骨的矢状关系及垂直关系得到改善。Activator还可用于AngleⅡ类2分类、AngleⅢ类以及开牙合畸形,但不适于AngleⅠ类牙列拥挤及上  相似文献   

3.
夏璐  史衍辉  赵堂民  兰赟 《生物磁学》2011,(11):2156-2158
目的:探讨安氏11类错[牙合]非拔牙矫治中GMD矫治器的疗效和适应症。方法:选择36例恒牙早期安氏Ⅱ类病例,主要表现为以乳磨牙早失形成的磨牙近移或上牙列轻中度拥挤的的非拔牙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GMD推磨牙装置远移磨牙开辟后牙间隙。结果:36倒患者中除1例因上切牙唇倾致患者对面形不满意而改行拔牙矫治外其余患者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第一磨牙平均远移5.6mm,远移到位平均4—5个月。磨牙建立中性关系。结论:GMD装置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推磨牙向后的矫治器,但要掌握好适应症才能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成年人个别牙缺失伴错[牙合]患者,通过正畸治疗校正错牙合后,修复治疗的疗效情况。方法:对16例成年人个别牙缺失致前牙散在间隙或伴有反[牙合]夸患者,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修复前正畸治疗。结果:16例成年人个别牙缺失伴错[牙合]畸形的患者经过修复前正畸治疗后。再进行牙列缺损修复治疗,获得了令患者较为满意的疗效,外貌也得到了改善。结论:通过正畸、修复相结合的口腔综合治疗,可以有效地使便利体获得更加完善的口腔功能及美观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CBCT观察快速扩弓前方牵引矫治替牙期骨性安氏Ⅲ类错合对上气道的影响。方法:选取替牙期骨性安氏Ⅲ类错合患者22例,采用上颌快速扩弓前方牵引治疗,应用CBCT评估矫治前后上气道的大小和形态的变化。结果:替牙期骨性安氏Ⅲ类错合患者矫治后上气道的总体积、腭咽、舌咽、喉咽及口咽体积显著增大(P0.05);软腭尖、会厌顶平面上气道的截面积及口咽段最小截面积、软腭尖平面矢状径、横径与会厌顶平面横径均显著增大(P0.05);硬腭平面的截面积、横径与矢状径及会厌平面的矢状径无显著变化(P0.05)。软腭尖平面上气道的矢横径比显著增大,会厌顶平面的矢横径比显著减小(P0.05)。结论:快速扩弓前方牵引矫治替牙期骨性安氏Ⅲ类错合患者后上气道变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口腔正畸微螺钉种植体支抗(Microscrew implant anchor,MIA)技术对青少年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对龈沟液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2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选择在本院诊治的青少年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86例,根据治疗方法把患者分为MIA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头帽口外弓支抗技术结合直丝弓矫治器治疗,MIA组给予MIA技术结合直丝弓矫治器治疗,检测龈沟液MMP-2表达水平变化情况。结果:MIA组正畸后6个月的总有效率为97.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4%(P<0.05)。两组正畸后6个月的SNA角、OB与OJ值低于正畸前,MIA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正畸前后SNB角在组内与组间对比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正畸后6个月的龈沟液MMP-2值低于正畸前,MIA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腔正畸MIA技术在青少年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应用能抑制龈沟液MMP-2的表达,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头颅与牙齿的X线指标,从而促进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刘晓敏  陈杰 《生物磁学》2011,(3):523-526
目的:研究安氏Ⅰ类错合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对口唇形态的影响。方法:从直丝弓矫治的AngleⅠ类错合患者治疗前后的X线侧位片中随机选取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患者15例(A组),非拔牙矫治患者15例(B组),经X线头影软组织测量分析比较矫治前后拔牙组与非拔牙组口唇形态的变化,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拔牙矫治后上下唇的突度有明显改善,平均减少1.42和2.03mm;上下唇的长度也平均增加0.51和1.58mm;非拔牙矫治患者治疗后鼻唇角、下唇突度、上下唇长度均有增加,但矫治前后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拔牙矫治有利于减小上下唇突度从而改善软组织侧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矫治恒前牙反(牙合)的方法。方法:将50例恒前牙反(牙合)患者分为两组,用固定矫治器和活动矫治器矫治,观察解除反(牙合)所需的时间。结果:结果显示固定矫治组疗程明显短于活动矫治组。结论:对于恒前牙反(牙合)患者,可以用固定矫治器联合下颌(牙合)垫、颏兜矫治,缩短疗程,达到理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比较上海地区Angle Ⅱ1类及个别正常[牙合]青少年牙、牙弓及基骨形态,为正畸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上海地区个别正常[牙合]青少年50例(男女各25例)为对照组 以Angle Ⅱ^1类50例(男女各25例)为实验组.分别测量牙量,牙弓宽度及长度,基骨宽度及长度.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牙弓形态:实验组上颌中段和后段牙弓宽度显著减小,上颌前段,下颌各段牙弓宽度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上下颌各段牙弓长度显著增加.(2)基骨形态:实验组上颌基骨宽度显著减小,基骨长度显著增加 下颌基骨形态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3)牙量:实验组上下颌牙量均显著增加.结论 (1)Angle Ⅱ^1类患者未发现尖牙区和下颌牙弓狭窄,提示临床上尽量不要轻易扩展上颌尖牙区和下颌牙弓宽度.(2)Angle Ⅱ^1类患者上颌牙弓和基骨均显狭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Twin-block矫治器对青少年安氏Ⅱ类错牙合下颌后缩患者牙合面及颞下颌关节的改建能力,从而评估该矫治器的矫治效果。方法:选取20例替牙期及恒牙列早期安氏II类错牙合下颌后缩患者,采用Twin-block矫治器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均拍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及颞下颌关节核磁共振片,进行牙合面硬组织及髁状突的测量,包括下颌骨长(Co-Gn)、下颌升支长(Co-Go)、下颌体长(Go-Gn)、髁状突宽度、髁状突高度以及关节间隙的测量。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下颌骨长(Co-Gn)、下颌升支长(Co-Go)、下颌体长(Go-Gn)均显著增加(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髁状突高度显著增加(P0.05),髁状突宽度及关节前、上、后间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Twin-block矫治器对生长发育高峰期患者具有明显的骨矫形作用,髁状突的适应性改建是其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T4K矫治器治疗替牙早期Ⅱ类错合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预后。方法:选取从2015年2月到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替牙早期Ⅱ类错合患儿进行研究。采用T4K矫治器治疗患儿6个月,对比患儿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的模型测量值、X线头影测量数据以及上面高、下面高、下面高比例,随访3年,分析X线头颅侧位片的检测数据。结果:患儿治疗6个月后的前牙覆合值、前牙覆盖值、上牙弓拥挤度、下牙弓拥挤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更低,上牙弓宽度和下牙弓宽度较治疗前明显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6个月后患儿的SNA角、ANB角以及U1-SN角和覆盖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SNB角、L1-MP角以及U1-L1角和下颌平面角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6个月后患儿的上面高、下面高以及下面高比例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3年显示,ANB角和L1-MP角较治疗6个月后明显降低(P0.05),而SNB角、U1-L1角、下颌平面角、上面高、下面高、下面高比例、覆盖均较治疗6个月后明显增高(P0.05)。结论:应用T4K矫治器对替牙早期Ⅱ类错合患儿进行治疗的疗效较好,有利于其康复和预后,值得在临床上给予相应的推广。  相似文献   

12.
杨乐  王艳清  周顺成  张娟  丁寅 《生物磁学》2011,(7):1273-1276
目的:研究不同垂直骨面型错合畸形患者颈椎姿势的特点及差异,为正畸矫治错合畸形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及颅面、颈部生长发育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226例不同垂直骨面型的儿童、成人在自然头位时拍摄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测量研究,分别比较儿童以及成人不同垂直骨面型间颈椎姿势的差异。结果:儿童:CVT-OPT、SN-CP、SN-OPT及SN-CVT在低、均、高角各组间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成人:CVT-OPT在低角组与高角组间、均角组与高角组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高角组低于低角组和均角组,在低角组与均角组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SN-CP在低、均、高角各组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低角组〈均角组〈高角组;SN-OPT及SN-CVT在低角组与高角组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低角组〈高角组,在低角组与均角组间、均角组与高角组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垂直骨面型错合畸形患者的颈椎姿势在儿童无显著差异,在成人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Begg矫治器和直丝弓矫治器联合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颌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调阅2010-2013年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安氏Ⅱ类1分类错颌畸形患者病历资料,选择病历资料完整且符合本研究要求的正畸病人病历44例进行分析,实验组22例为Begg矫治器和直丝弓矫治器联合治疗组,对照组22例为单纯直丝弓治疗组。对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片进行扫描分析,对治疗时间及辅助支抗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完成时,Begg矫治器和直丝弓矫治器联合治疗组和单纯直丝弓治疗组的前牙覆合覆盖均减少,上切牙切缘均向远中移动,上下磨牙均伸长,前下面高度均增加,两组治疗结束后硬组织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Begg矫治器和直丝弓矫治器联合治疗组与单纯直丝弓治疗组相比,治疗时间短,使用辅助支抗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egg矫治器和直丝弓矫治器联合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颌畸形是临床上一种速度快,费用低,效果优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CBCT(Cone-Beam CT)三维重建技术评估成人骨性Ⅲ类错患者在正颌手术前的正畸治疗中,下切牙唇向移动后的牙根吸收情况。方法:对17名需要进行正颌手术的成人骨性Ⅲ类患者分别在矫治前及正颌手术前对下切牙区进行CBCT扫描,经软件处理进行三维重建,对每个牙根单独成像后分别测量其牙根体积。利用统计学方法比较治疗前后牙根体积量及吸收量百分比的变化。结果:①下切牙在唇向移动后牙根体积显著减小,具有统计学差异;②不同牙位间牙根吸收量百分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成人骨性Ⅲ类错在术前正畸治疗移动下切牙的过程中,下切牙牙根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吸收。在临床治疗中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安氏Ⅰ类错合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对口唇形态的影响.方法:从直丝弓矫治的Angle Ⅰ类错合患者治疗前后的X线侧位片中随机选取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患者15例(A组),非拔牙矫治患者15例(B组),经X线头影软组织测量分析比较矫治前后拔牙组与非拔牙组口唇形态的变化,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拔牙矫治后上下唇的突度有明显改善,平均减少1.42和2.03 mm;上下唇的长度也平均增加0.51和1.58 mm;非拔牙矫治患者治疗后鼻唇角、下唇突度、上下唇长度均有增加,但矫治前后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拔牙矫治有利于减小上下唇突度从而改善软组织侧貌.
Abstract:
Obji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ngle Class Ⅰ malocclusion after orthodontic treatment, with and without extractions on lip position changes. Methods: 30 patients with Angle Class Ⅰ malocclusion were chosen. 15 patients were treated by 4 first-premolars extraction (Group A) and 15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out extraction (Group B). The soft tissue X-ray cephalometric of the patients were measured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and compared statistically. Results: After the extraction treatment, the upper and lower projecting lip reduced by 1.42 mm and 2.03, mmrespectively. The length of the upper and lower lips increased by 0.51mm and 1.58mm, respectively. For the group B, the nasolabial angle, the lower lip protrusion, the length of upper and lower lips had been increased, though there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Conclusions: After extraction treatment the upper and lower projecting lips decreased. The patients with extractment treatment had the facial aesthelics.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前方牵引矫治器对儿童骨性Ⅲ类错上下颌骨发育及侧貌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骨性Ⅲ类错患儿27例,所有患儿均接受前方牵引矫治器治疗。比较矫正前1个月和佩戴矫治器6个月后患儿软组织变化情况,评价患儿外貌改善情况;同时比较矫治前后患儿头颅侧位片指标差异,评价上下颌骨发育状况。结果:治疗后患儿面凸角由负变正,全面凸角显著减少,上唇突点与审美线之间的距离显著减少(P0.05);但下唇突点与审美线之间的距离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SNA、ANB、Wits值、FMA、SND、SN-MP、SN-PP都有显著变化(P0.05)。结论:采用前方牵引矫治器对骨性Ⅲ类错患儿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侧貌,促进患儿上颌发育,改变下颌骨生长方向,并使两者变得更加协调。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前方牵引矫治器对儿童骨性III类错??上下颌骨发育及侧貌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骨性Ⅲ类错??患儿27例,所有患儿均接受前方牵引矫治器治疗。比较矫正前1个月和佩戴矫治器6个月后患儿软组织变化情况,评价患儿外貌改善情况;同时比较矫治前后患儿头颅侧位片指标差异,评价上下颌骨发育状况。结果:治疗后患儿面凸角由负变正,全面凸角显著减少,上唇突点与审美线之间的距离显著减少(P<0.05);但下唇突点与审美线之间的距离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SNA、ANB、Wits值、FMA、SND、SN-MP、SN-PP都有显著变化(P<0.05)。结论:采用前方牵引矫治器对骨性Ⅲ类错??患儿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侧貌,促进患儿上颌发育,改变下颌骨生长方向,并使两者变得更加协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成年人个别牙缺失伴错牙合患者,通过正畸治疗校正错牙合后,修复治疗的疗效情况。方法:对16例成年人个别牙缺失致前牙散在间隙或伴有反牙合患者,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修复前正畸治疗。结果:16例成年人个别牙缺失伴错牙合畸形的患者经过修复前正畸治疗后,再进行牙列缺损修复治疗,获得了令患者较为满意的疗效,外貌也得到了改善。结论:通过正畸、修复相结合的口腔综合治疗,可以有效地使便利体获得更加完善的口腔功能及美观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安氏Ⅱ类错非拔牙矫治中GMD矫治器的疗效和适应症。方法:选择36例恒牙早期安氏Ⅱ类病例,主要表现为以乳磨牙早失形成的磨牙近移或上牙列轻中度拥挤的的非拔牙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GMD推磨牙装置远移磨牙开辟后牙间隙。结果:36例患者中除1例因上切牙唇倾致患者对面形不满意而改行拔牙矫治外其余患者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第一磨牙平均远移5.6mm,远移到位平均4-5个月。磨牙建立中性关系。结论:GMD装置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推磨牙向后的矫治器,但要掌握好适应症才能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20.
北票喇嘛洞墓地魏晋十六国时期人骨的错(牙合)畸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全超  刘政  朱泓 《人类学学报》2003,22(4):321-327
本文选择辽宁北票喇嘛洞墓地魏晋十六国时期人骨中牙列较完整的个体进行了错He畸形的调查。初步探讨了我国魏晋十六国时期古代居民中错He畸形的发病情况,结果显示:1)辽宁北票喇嘛洞墓地魏晋十六国时期人骨错He畸形的患病率为42.53%;在错He个体中,前牙拥挤所占比例最大,为56.76%;在Angle氏错He分类中,AngleⅠ类所占比例最大,为70.27%;2)错He畸形的患病率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人类经济类型所决定的饮食结构的改变与错He畸形的发病原因有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