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克服水稻半矮生基因sd-1减小粒重的副作用,培育了半矮生粳稻型大粒品种。本研究用具有大粒基因lk-f的高秆品种房吉和具有半矮生基因sd-1系统SC-TN1的杂种进行了鉴定分析。结果表明,选育的半矮生系统的千位重均较SC-TN1有所提高,并出现了千粒重30克以上的系统。亲子代的相关分析表明,粒长间有高度的正相关。充分说明,sd-1的半矮生性和大粒性的结合是可能的。因此指出,通过选择适当的大粒种质资源与sd-1基因组合,使半矮生性的抗倒伏和大粒的丰产性一体化,可以培育成丰产性更高的粳稻品种。  相似文献   

2.
为克服水稻半矮生基因sd-1减小粒重的副作用,培育了半矮生粳稻型大粒品种。本研究用具有大粒基因lk-j的高秆品种房吉和具有半矮生基因sd-1系统SC-TN1的杂种进行了鉴定分析。结果表明,选育的半矮生系统的千粒重均较SC-TN1有所提高,并出现了千粒重30克以上的系统。亲子代的相关分析表明,粒长间有高度的正相关。充分说明,sd-1的半矮生性和大粒性的结合是可能的。因此指出,通过选择适当的大粒种质资  相似文献   

3.
不同籼稻品种的矮生性与内源ABA水平及其结合蛋白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试验研究了内源脱落酸及其结合蛋白与含有不同矮秆主基因的籼稻矮生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籼稻的矮生性也受内源ABA及其结合蛋白协同调控。矮秆品种幼苗内源ABA及其幼芽膜上ABA结合蛋白水平显著高于离秆品种,且含有强矮化效应的sd-g基因的新桂矮、双矮的内源ABA及其结合蛋白水平又明显高于含sd-1半矮秆基因的广场矮。外源ABA能显著抑制籼稻幼苗伸长,苗高下降率与ABA结合蛋白水平有一定的关系,且矮秆品  相似文献   

4.
水稻半矮秆基因sd-g的染色体定位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标志基因系和IR36三体为工具材料,通过杂交,研究了籼稻矮秆材料双矮所携半矮秆基因sd-g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结果表明:半矮秆基因sd-g与标志基因系M4所携隐性主基因gh-1和M27所携隐性主基因n1表现连锁。sd-g与gh-1之间的交换值为24.33%±3.96%,sd-g与n1之间的交换值为29.44%±4.81%。由于gh-1和n1均位于第5染色体,因而推定sd-g位于第5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5.
高秆突变体Mh—1的株高遗传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朱旭东  张晓惠 《遗传学报》2000,27(4):311-316
Mh-1是从矮秆品种桂朝2号辐射诱变后代中产生的高秆突变体。用Mh-1与sd-1矮秆、非sd-1矮秆和普通高秆材料杂交,通过对F1、F2、F3等世代以及测交后代的株高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Mh-1的高秆特性是由1对隐性抑制基因控制的,该抑制基因能调节sd-1基因的表达,而对由非sd-1基因控制的矮秆没有抑制作用,这一隐性抑制基因暂时被定名为i-sd-1(t)。还讨论了该基因的遗传学意义和可能的育  相似文献   

6.
一个新矮生玉米种质资源的发现与遗传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矮生种质资源在育种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2002年在玉米种质资源扩繁与鉴定过程中,从玉米自交系K36中发现一株矮生突变体。随后通过连续自交,获得了纯合一致、稳定的矮生自交系,命名为矮2003。该矮秆材料在北京表现株高62.1cm,植株清秀,茎秆坚硬,结实正常。于不同时期用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该材料显示其对赤霉素反应不敏感。矮2003与正常玉米自交系测交F1呈现高秆,F2与BC1高、矮秆分离比例分别符合3:1与1:1,遗传分析表明其矮生性状受一对主效单基因控制,表现为隐性遗传。所携带的矮生基因不同于已报道的玉米Dwarf8等。  相似文献   

7.
矮生栒子的分类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有关模式和产地标本研究基础上,结合叶表皮微形态和细胞学资料,对矮生Xun子(Cotoneaster dammeri Schneid.)进行了分类学修订,结果将C.dammeri Schneid.var.radicans Schneid.(即C.radicans(Schneider)Klotz)归并作该种的同物异名;并描述了矮生Xun子的1个新亚种,C.dammeri ssp.songmingen  相似文献   

8.
水稻半矮秆基因sd-t的染色体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籼型标志基因系和IR36三体为工具材料,通过杂交研究了籼稻矮秆材料矮泰引-2所携半矮秆基因Sd-t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结果表明,半矮秆基因Sd-t与标志基因系019所携紫果皮基因Prp-b、标志基因系B30所携无叶舌基因1g、标志基因系027所携灰白壳基因Wh表现连锁,sd-t与Prp-b之间的交换值为2.85%±0.52%,sd-t与lg之间的交换值为27.90%±3.81%,sd-t与Wh之间的交换值为38.62%±2.99%。由于Prp-b、lg、Wh基因均位于第4染色体上,因而推定sd-t基因位于第4染色体上,其排列位置可能是Prp-b-sd-t-lg-Wh。  相似文献   

9.
矮生鸡冠花的离体快繁及试管苗开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植物名称矮生鸡冠花(Celosiacristata)。2材料名称无菌种子苗顶芽、腋芽。3培养条件基本培养基为MS。培养基组合为:(1)MS+BA1-2mg·L~(-1)(单位下同)+NAA0.1~0.2;(2)MS+BA2+IAA0.2;(3)MS+KT2;(4)MS+BA0.1~0.5。以上培养基均含3%蔗糖,0.6%琼脂,pH为5.8,培养温室为(26±2)℃,光照12h.d~(-1)(2000lx)。4生长与分化情况4.1无菌材料的获得成熟的种子置70%酒精中摇动50s后,转入饱和漂白粉溶…  相似文献   

10.
水稻转座子Tourist—Os6从sbe1基因启动区切离的证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sbee1基因的表达调控机理,籼稻IR36品种的sbe1基因被克隆。经测序一与已报告的sbe1上比,IR36水稻品种she1基因5‘上游区顺序中除了有分散的32个碱基差异外,值得注意的是缺少一般335bp长的Tourist-Os6序列,并在缺失的位置上留下转座子切离后的特征性足印顺序,这表明IR36品种的Tourist-Os6已从sbe1基因中切离。因而为Tourist-Os6是可移动的转座  相似文献   

11.
小麦-中间偃麦草二体异附加系Z1、Z2具有一对携带抗黄矮病基因的中间偃麦草染色体2Ai-2。利用中间偃麦草(Thinopyrum intermedium (Host) Bakwoth and Dewey)和拟鹅冠草(Pseudoroegneia strigosa)基因组DNA作探针,对Z1、Z2进行基因组原位杂交分析。结果表明,Z1、Z2附加的一对中间偃麦草染色体2Ai-2为St-E染色体,E组染  相似文献   

12.
大麦黄矮病毒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麦黄矮病毒(BarleyYelowDwarfVirus,BYDV)是黄矮病毒组(Luteovirus)中的一员。它只能通过蚜虫传播,广泛流行于北美、欧洲、东亚的大麦产区。大麦黄矮病主要引起大麦矮化,抑制分蘖,减少穗数,造成不孕以至不能结实。除大麦外...  相似文献   

13.
从生育期、植物性状、产量等方面对6个矮生菜豆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德国矮菜豆和日本佳美四季豆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应用基因突变技术,在烟草黄矮双生病毒(Tobacoyelowdwarfgeminivirus,简称TobYDV)基因组的正义和反义链引入或缺失碱基,从而构建成一系列移码突变体。这些突变体在个别感染的情况下,全部丧失了系统侵染三生烟植株的能力,但是,成对地进行接种,能发生持久的互补作用,重新获得系统侵染的能力。突变体的互补作用发生在重组之前。在个别感染的叶块组织中,各种反义链突变体丧失了复制能力,然而,突变体V1-、V2-和V1-V2-能高度复制,表明反义链读码框编码产物为复制所必需,V1和V2读码框编码产物与复制无关,而为病毒的转移所必需。从V1-和V2-转化叶块中再生转基因植株,发现V1-和V2-都能在植株中维持复制,但是,只有V1-引起典型的病症,表明V1编码产物与病症出现无关。这些结果将为发展TobYDV为载体,在寄主植物中高度复制和表达外源基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水稻长穗颈高秆隐性基因eui2的遗传及其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8  
从水稻(Oryza sativa L.)协青早B的辐射M2群体中获得以最上节间伸长特征的长穗颈高秆突变系协青早eB-1和协青早eB-2,与原品系协青早B的秆性状相比,协青早eB-2的第一节间长占总秆长的65.3%,其第一节间的增长量占秆长总增长量的90.2%;协青早eB-1的第一节间长占总秆长的54.8%,其第一节间的增长量占秆长总增长量的53.3%,遗传分析表明:协青早eB-2中的长穗颈高秆性状各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二之间互不等位。与已报道的eui基因的等位性测验表明:协青早eB-2的eui基因与其不等位,为新的长穗颈高秆隐性基因,命名为eui2,协青早eB-1的eui基因则与其等位。微卫生分析表明:eui2基因与第10第染色体的RM258、RM269、RM271和RM304连锁,其遗传距离分别为12.0cM、12.9cM、35.1cM、1.4cM。由此推断,eui2基因位于第10染色体长臂的中部。  相似文献   

16.
发现“绿色革命”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小麦的籽粒产量在60年代和70年代持续增长,其原因在于农民采用了新品种和新的栽培方法,而这被称之为“绿色革命”。新的小麦品种秆矮,以秸秆的生物量换取籽粒产量,比高秆品种更耐风雨。这些小麦秸秆短的原因是他们对植物生长激素赤霉素反应异常。最近的研究揭示了第一次绿色革命的分子基础。对赤霉素反应的减弱是在2个Reducedheight-1(Rht-B1和Rht-D1)位点之一发生了矮化等位基因突变所至。Rht-B1/Rht-D1和玉米的Dwarf-8(d8)是拟南芥属赤霉素不敏感基因(Arabido…  相似文献   

17.
优良地被 矮生紫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矮生紫薇是近几年从国外引进的一个紫薇新品种,其具有早花(当年的播种苗或扦插苗即可开花,有的甚至在扦插就能见到花)、矮生(植株一般不超过1米)、多花、多枝、株型紧凑、耐修剪等特点,可用作花台色块、林缘地被、草坪缀花、花篱花境以及盆花盆景等,在园林绿化中用途广泛,是一种极具开发前途的优良地被植物。上海、江苏等地已开始推广普及。其生物学特性、繁殖方法及栽培管理要点如下:一、生物学特性1.夏季开花,花期长,修剪可以调节花期,若8月上旬修剪,国庆节即可盛花。2.适应性广,能耐零20℃的低温,耐盐碱、耐水湿…  相似文献   

18.
利用γ射线处理显性矮秆粳稻品种KL908,获得3份遗传稳定的半矮秆突变材料1042-4、1042-13和1045-7.遗传分析表明,这3份材料的半矮秆性状遗传均受隐性单基因控制.其中,控制1042-4和1045-7半矮秆性状的基因与矮仔占的sd-1基因等位,而控制1042-13半矮秆性状的基因与矮仔占的sd-1和新桂矮的sd-g基因非等位.  相似文献   

19.
突变体是研究植物基因功能和培育优质高产作物新品种的重要材料。本研究以半矮秆广亲和粳稻亲本02428为父本,以其半矮秆突变体02428ha为母本进行杂交,从其F6稳定群体中筛选到3个双矮品系08-4、08-12和08-19,2008年测量其株高分别为62.4±3.3 cm、66.0±1.5 cm和67.5±1.7 cm。分别以3个双矮品系为亲本,与南京6号、南京11号及培矮64S杂交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3个双矮品系的矮生性状均受两对隐性半矮秆基因控制,其中1对基因与半矮秆基因sd1等位,另1对为与sd1不等位的隐性半矮秆基因sd-h(t)。本研究为半矮秆基因sd-h(t)的分子定位、基因克隆及其作用机理的探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通过与事国春杂交,利用杂交后代F2和回交后代BC1P1及BC2P2,研究了三个小麦新矮杆品系和矮生性遗传特性。结果表明,0004的矮生性受一对部分显性矮杆基因控制,5746和7539-各受两对部分显性矮杆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