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豆突眼长蝽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恒温条件下 ,观察了不同温度对豆突眼长蝽ChauliopsfallaxScott生长发育的影响 ,用直接最优法和直线回归法分析数据 ,结果表明直接最优法能较好地反应实际情况。卵、1~ 5龄若虫和整个若虫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 7 98℃ ,7 1 6℃ ,6 5 3℃ ,8 81℃ ,6 75℃ ,8 2 7℃和 7 5 0℃ ,有效积温分别为85 8,60 8,5 2 0 ,71 4,1 0 1 5 ,66 3和 3 5 3 0日·度 ,发育速率最大时的温度分别为 3 4 84℃ ,3 4 48℃ ,3 4 1 6℃ ,3 4 1 2℃ ,3 4 75℃ ,3 5 1 1℃和 3 3 65℃。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温度和寄主对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生长发育的影响,本文在室内研究了不同温度和不同寄主上该虫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成虫性比和存活率,结果表明:18℃-30℃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扶桑绵粉蚧发育历期逐渐缩短,34℃与30℃下无明显差异。该虫不同虫期发育起点温度均较高,其中2龄雄若虫和雌若虫最高,分别为19.11℃、16.14℃,蛹最低,为12.22℃。有效积温蛹最大,为87.40日·度,1龄若虫次之(77.12日·度),2龄雄若虫最小(26.32日·度)。18℃-30℃时各虫期死亡率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34℃时又有升高。取食4种寄主时扶桑绵粉蚧发育历期有所变化,1龄若虫番茄上显著长于马铃薯;2龄雌雄若虫番茄上显著长于扶桑和马铃薯;3龄雌若虫以烟草和番茄上较长,扶桑和马铃薯上较短;雄蛹、雄成虫历期均无差异;烟草上雌成虫存活时间最长;雌虫整个虫期存活时间最长,为53.77 d,番茄次之(48.65 d),扶桑、马铃薯较短,分别为43.39 d、39.79 d。雄虫整个虫期存活时间烟草明显长于扶桑。不同寄主上扶桑绵粉蚧雌雄虫比率差异较大,以马铃薯上雄虫率最高(37.78%),其次为扶桑(26.67%),烟草上最低(8.01%)。  相似文献   

3.
螺旋粉虱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螺旋粉虱Aleurodicus disperses Russell是一种新入侵海南的重要害虫。本文结合田间观察和室内实验, 对螺旋粉虱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螺旋粉虱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8.88℃和511.86日·度, 在海南一年可发生8~9代。在18~32℃恒温条件下, 螺旋粉虱世代发育历期为26.63~57.16 d, 其中卵期7.15~15.93 d, 1龄若虫期4.00~11.03 d, 2龄若虫期3.83~7.53 d, 3龄若虫期4.09~8.64 d, 拟蛹期7.56~14.03 d。在18~32℃条件下, 各虫态发育速率与温度呈抛物线关系, 但在18~28℃则为直线关系; 低温和高温都不利于其繁殖, 14℃恒温条件下无法完成世代发育。成虫不活跃, 活动有明显的规律性, 晴天活动多集中在上午, 阴天活动少, 雨天不活动。  相似文献   

4.
樟个木虱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樟个木虱Triozacamphorae是近年来上海地区香樟上发生的一种新害虫。作者对其形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樟个木虱在上海以 1年发生 2代为主 ,偶发 3代。樟个木虱以低龄若虫在叶片上越冬 ,3月下旬至 4月上旬越冬代羽化 ;第 1代开始于 3月下旬 ,羽化高峰在 6月份 ;第 2代开始于 5月下旬 ,并主要以该代若虫越冬 ;第 3代若虫偶发 ,开始于 7月上旬 ,以若虫越冬。樟个木虱第 1代若虫的平均发育历期为 5 0 72d,1~ 5龄若虫的历期分别为 :1 8 .3 1± 2 .2 1d ,1 4. 90± 9. 92d,6 .1 1± 2 . 2 0d,5 .80±3 . 61d ,5 60± 1 5 1d。成虫的寿命为 3~ 1 1d ,平均寿命为 6 41d。樟个木虱的产卵量为 3 9. 1粒 雌虫。2 4℃下 ,卵历期 5~ 7d不等 ,平均为 5. 3 4± 0 . 5 7d ,卵平均孵化率为 83 . 7%。樟个木虱低龄若虫中 3龄若虫最耐高温 ,其次为 2龄若虫 ,1龄若虫最不耐高温。  相似文献   

5.
枸杞木虱啮小蜂寄生行为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枸杞木虱啮小蜂Tetrastichussp .是枸杞木虱ParatriozasinicaYang&Li若虫的外寄生蜂 ,自然寄生率可达 86 5 %。在温度为 2 0~ 2 5℃的室内条件下 ,完成 1个世代需 1 4~ 2 0d。成虫寿命与取食有关 ,取食 1 5 %的蜂蜜水 ,雌性成虫寿命为 1 2~ 1 7d,雄性成虫为 4~ 6d。成蜂最喜欢在 3龄和 4龄若虫上产卵。自然种群消长与寄主虫口密度相关。每年 7月到 8月下旬该蜂寄生率高 ,9月份下降 ,1 0月份几乎不见。  相似文献   

6.
三疣梭子蟹幼体和幼蟹的温度适应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研究了不同温度对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 Miers)幼体发育和幼蟹存活及摄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21—27℃有可能出苗,但21℃幼体发育相当慢;24—27℃是适宜育苗温度,27%是最佳育苗温度。蟹幼体在30℃以上仅发育至Z4,18℃以下,仅发育至Z3。温度骤变5d后,幼蟹在10—30℃存活100%,35℃存活75%,5℃以下仅能存活4h。存活幼蟹,20—30℃摄饵正常,日平均摄饵量达4.64g以上。5℃/d的温度渐变时,幼蟹在10—35℃存活100%,5℃存活25%,40℃存活不超过6h。存活幼蟹,30℃摄饵最佳,日平均摄饵量达9.80g;20—35℃摄饵正常,日平均摄饵量达5.1g以上;15℃和10℃摄饵很少,日平均摄饵量分别为0.5g和0.1g;5℃以下及40℃不摄饵。  相似文献   

7.
温度对青海尕海盐湖卤虫发育和种群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沁贤  徐宁  朱江  许木启  曹宏 《动物学报》2002,48(2):175-182
1990~ 1999年对尕海卤虫的温度特性研究表明 ,无节幼虫的耐寒力比幼虫期高 - 1 7℃ ,比成虫期高- 0 9℃ ,即无节幼虫的耐寒力最强 ,幼虫对低温最敏感 ;孵化发育起始温度 9 94℃ ,幼虫发育起始温度10 33℃ ,有效积温 (℃·d)前者为 2 2 91± 2 0 8,后者为 2 6 1 2 6± 2 4 1,平均世代发育起点温度 10 2 8℃ ,有效积温 45 8 6 8± 5 7 6 0 ;依据生命表计算得出的各项生态学参数与温度存在显著的函数关系 ,其适温范围基本介于 10℃~ 39℃ ,最适温度介于 2 4 9℃~ 30 5℃ ,种群增长倍数 >2的温度范围在 15℃~ 34℃ ;依据 1993~ 1994和 1997年尕海水域温度测定资料 ,结合上述实验结果 ,得出该卤虫的年世代数为 2 6 7± 0 34个代 ,一年中有4 6 9± 0 43个生殖高峰期 ;最后一个完整世代的起始时间是 8月 10日 ;因积温不足 ,在 9月 1日以后出现的无节幼虫将不能完成到成虫期的发育 ;在 7月中旬至 9月中旬是种群生产力高峰期 ,在此期间种群的加倍时间 <30d ,内禀增长率 >0 0 2d-1,开发潜力最大。  相似文献   

8.
用甘蓝苗连续饲养小菜蛾的技术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室内实验结果表明 :在 ( 2 5± 1 )℃、相对湿度 5 0 %~ 70 %、光周期 1 6L∶8D条件下 ,用甘蓝苗(BrassicanapusL .)饲养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L .可取得较好的饲养结果 ,连续饲养多代种群未出现退化现象 ,能够得到大量发育整齐的供试虫源。在低温 ( 4℃ )条件下 ,卵冷藏 7d ,孵化率 77 8% ,蛹冷藏 1 5d化蛹率 86 9% ,冷藏后卵和蛹的发育等与各自的对照基本一致 ,可以较好地调控小菜蛾发育进度 ,便于取得虫龄基本一致的虫源。  相似文献   

9.
毛囊蠕形螨的发育形态观察和存活适温范围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挤压涂片法或透明胶纸粘贴法获取毛囊蠕形螨,在数码显微镜Motic DM-B5软件系统下进行动态观察、拍摄和测量;然后对离体蠕形螨按批随机分组,观察不同温度下虫体的存活时间和活动力。结果系统地展示了毛囊蠕形螨发育过程各个时期的动态照片,发现毛囊蠕形螨的前若虫期有足4对,若虫期具有活动能力。离体实验表明,毛囊蠕形螨耐低温而不耐高温;存活适温范围在8~30℃之间,发育适温范围在20~30℃之间,发育最适温度为25~26℃;0℃以下或37℃以上温度对蠕形螨生存不利,54℃为致死温度,58℃为有效灭螨温度。这一研究结果为蠕形螨的体外培养和防治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新菠萝灰粉蚧是近年在我国新发现的一种重要外来入侵害虫,温度是决定新菠萝灰粉蚧能否建立稳定种群的最基本因素.本研究以南瓜作为寄主,探索恒温条件对新菠萝灰粉蚧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在17、20、23、26、29和32 ℃,光周期14L∶10D,相对湿度(75±5)%的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新菠萝灰粉蚧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存活率和繁殖力,组建了新菠萝灰粉蚧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 在20~29 ℃,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在20 ℃下雌、雄若虫期的发育历期最长,分别为46.95和50.26 d;29 ℃时雌虫若虫期的发育历期最短,为20.28 d;而雄虫若虫期在32 ℃时最短,为20.70 d.各虫态的温度与发育速率的关系均符合二次回归关系.此外,温度显著影响新菠萝灰粉蚧的存活率,在29 ℃时雌、雄若虫期的存活率均最高,分别为70.3%和69.3%;雌虫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3.80 ℃,有效积温为491.50日·度;雄虫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1.61 ℃,有效积温为388.85日·度.新菠萝灰粉蚧的产卵前期和成虫寿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成虫产卵量在29 ℃时最高,达每雌442.2粒;最小为20 ℃,仅为每雌111.8粒;29和20 ℃下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为168.2和19.1,且在17和32 ℃时,新菠萝灰粉蚧1龄若虫和3龄若虫均表现为生长停滞.说明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其生长发育.温度对新菠萝灰粉蚧的生长发育、存活、繁殖及种群增长有显著的影响,23~29 ℃是最适宜新菠萝灰粉蚧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温度范围.  相似文献   

11.
温度对食蚜瘿蚊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洁  杨茂发  王利爽 《昆虫知识》2008,45(2):256-259
在19,22,25,28,31℃和RH为80%的组合下,测定食蚜瘿蚊Aphidoletes aphidimyza Rondani的发育历期,分析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并且测定各温度下食蚜瘿蚊的化蛹率和羽化率等生物学参数。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对食蚜瘿蚊的生长发育有较大影响。在19~28℃范围内,食蚜瘿蚊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而在28~31℃范围内,食蚜瘿蚊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略为延长。采用线性日度模型和Logistic模型对卵期、幼虫期、蛹期和全世代的发育速率进行模拟分析,2种模型均能较好地反映各虫态的发育速率。不同温度下食蚜瘿蚊的5天化蛹率和总羽化率差别较大,但以25℃下为最高,分别为88.00%和94.70%;而22℃下的化蛹率和羽化率与25℃下较为接近,分别为84.00%和90.66%,经分析差异不显著。食蚜瘿蚊最适生长发育温度为22~25℃。  相似文献   

12.
在16,19,22,25,28和31℃恒温条件下以花卉一串红(Salvia splendens)饲养大戟长管蚜Macrosiphum euphorbiae(Thomas),测得该蚜虫的各龄历期和产仔前期,得出全若虫期的历期。依据有效积温法则计算的1~4龄若蚜和全若虫期的发育起点分别是12.5,7.8,10.3,4.1和9.3℃,有效积温分别是14.6,43.9,29.9,31.9和117.2日.度。大戟长管蚜适合生长发育的温度是19~28℃,最适合温度为25℃。  相似文献   

13.
温度对甜菜夜蛾飞行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温度对甜菜夜蛾飞行能力有显著的影响(P<0.05)。在16~32℃内,成虫均能进行正常的飞行活动。24℃下的成虫飞行能力最强,在15 h的吊飞飞行中,成虫飞行距离最远(37.14 km)、飞行速度最快(0.87 m/s)、飞行时间最长(11.73 h)。温度低于20℃或高于28℃时,其飞行能力均显著降低。甜菜夜蛾在不同温度下飞行时对主要能源物质(甘油三酯)的利用效率不同。在较适宜的温度下,尽管成虫飞行消耗的甘油三酯较多,但单位飞行距离所消耗的甘油三酯却较少,即利用效率较高,表明成虫飞行能源物质利用效率的不同是导致其在不同温度下飞行能力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光周期和温度对枯叶蛱蝶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人工气候箱中研究不同光周期和温度条件下枯叶蛱蝶Kallima inachus Doubleday幼虫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20℃时,光周期对枯叶蛱蝶幼虫发育历期影响明显,25℃和30℃时无明显影响。20,25和30℃,12.5~14h光照下,幼虫发育历期分别为31.7~36.0,26.3~27.4和21.0~21.5d,最长和最短历期分别相差4.3,1.1和0.5d。随着温度升高,在相同光照下,幼虫发育历期缩短。20,25和30℃12.5~14h光照下幼虫存活率分别为80%~92%、75%~95%和55%~85%,随温度上升,不同光周期下幼虫存活率差异加大。30℃时大部分光周期下存活率较低,已对幼虫生长发育不利,人工养殖时温度不宜超过30℃。  相似文献   

15.
高温及水稻类型对灰飞虱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近年来,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Fall n)在江浙等地呈明显上升态势。采用不同温度及水稻类型处理灰飞虱若虫,获得灰飞虱种群在不同处理组合下的存活率、发育进度及抗寒力。结果表明,35℃的高温下,灰飞虱各龄若虫无论在杂交籼稻还是粳稻上,其发育进度均比25~30℃推迟2~7d。35℃高温下若虫死亡率较高,并且不能正常羽化。粳稻上饲养的灰飞虱若虫的存活率明显高于杂交籼稻,但水稻类型和温度对灰飞虱存活率的影响不存在明显的互作作用。在适宜温度下(27~30℃)用杂交籼稻饲养的灰飞虱,其过冷却点及结冰点均要比在高温(35℃)或低温(25℃)下饲养的低。在26~30.5℃变温条件下,杂交籼稻上饲养的灰飞虱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显著低于粳稻上饲养的,而且不同温度和水稻类型上的灰飞虱的过冷却点均低于零下10℃。可见江浙稻区冬季低温对灰飞虱的越冬已不存在制约作用。温度和水稻类型的变化是近年灰飞虱暴发成灾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温度和湿度对麦长管蚜飞行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利用计算机控制的微小昆虫飞行磨系统测定了温度、湿度对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飞行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适于飞行的温度为12~22℃,湿度为60%~80%。在温度8℃以下或25℃以上,其飞行能力明显降低。在温度18℃时,麦长管蚜的平均飞行时间、飞行距离最大分别为3.101 h、3.676 km。在相对湿度40%、60%和80%时,飞行时间分别为1.573 h、2.272 h和3.032 h,飞行距离与湿度的关系与飞行时间相似。飞行速度随温度的增高而加快,在相对湿度60%左右时,麦长管蚜的平均飞行速度较快。在20℃,相对湿度80%条件下,单个个体的最大飞行时间、最大飞行距离和最大飞行速度可达14.32 h、22.51 km和1.57 km/ h,表现出麦长管蚜具有较强的飞行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不同环境条件对白灵侧耳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白灵侧耳(Pleurotus nebrodensis)菌丝生长适宜的温度、培养料含水量、pH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灵侧耳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2~28℃,最适温度28℃;培养料适宜绝对含水量65%~75%,最适绝对含水量75%;适宜pH值为5.02~7.24,最适pH值5.79。  相似文献   

18.
美洲斑潜蝇在不同温度下的飞行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昆虫飞行磨测试了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在18℃到36℃条件下的飞行能力。结果表明:在33℃下美洲斑潜蝇的飞行能力最强,个体最大飞行距离、最高飞行速度和最长飞行时间分别为8.22 km、1.10 km/h和253.50 min,其平均飞行距离为0.95 km。其飞行的适温范围是21~36℃,18℃为其飞行的下限温度。从18~33℃,随着温度的升高平均飞行距离(0.08~0.95 km)和平均飞行时间(6.57~47.94 min)也在增加,但到36℃又开始下降;雌虫比雄虫飞行能力强。在理论上,美洲斑潜蝇能靠自身飞行扩散0.08~0.95 km。  相似文献   

19.
在 1 6~ 3 1℃范围内设置了 6个温度对麝凤蝶ByasaalcinousKlug卵、幼虫、蛹的发育速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卵、幼虫、蛹在 1 6~ 3 1℃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发育 ,尤以 2 5~ 2 8℃条件下最适宜于该蝶的生长发育 ,发育速率与温度呈直线关系。用直线回归法得到卵、幼虫、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 9 3 ,7 1 ,6 8℃ ,有效积温分别为 90 2 ,3 87 4,2 2 7 9日·度。  相似文献   

20.
温度对黄颡鱼仔鱼摄食强度及饥饿耐受力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不同温度下黄颡鱼仔鱼的摄食强度及抵达不可逆点(PNR)时间的变化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黄颡鱼仔鱼的摄食强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仔鱼抵达PNR的时间随温度升高而缩短,在24~28℃下,仔鱼的PNR点出现在出膜后的7~8d。实验结果显示,28℃是比较适宜黄颡鱼仔鱼生长的水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