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腓骨移植重建肱骨近端内侧柱联合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3年9月于我院行同种异体腓骨移植联合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38例。根据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26例,四部分骨折12例;随访期间测量肱骨头内翻角度、肱骨头高度;患肩功能评分采用Constant肩关节评分标准、美国肩肘协会评分系统(ASES)及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同时记录患者并发症。结果:患者随访时间平均15.5±1.8个月;末次随访Constant肩关节评分平均89.0±3.2分;美国肩肘协会评分系统(ASES)评分为平均81.2±14.5分;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平均27.6±5.3;根据UCLA评分系统,患者术后优良率为89.4%。患侧肩关节前屈、外展、外旋及内旋运动范围分别是143±20°、138±9°、44±12°、42±9°。影像学结果显示:末次随访肱骨头高度平均丢失1.9 mm,颈干角度平均为128±16°。根据Paavolainen方法,末次随访优30例、良7例、差1例。结论:同种异体腓骨移植重建肱骨近端骨折内侧柱,术中联合肱骨近端锁定钢板能有效支撑肱骨头,预防肱骨头塌陷及螺钉穿出,短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锁定钢板与空心螺钉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手术治疗的81例单纯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固定方式分别采用锁定钢板与空心螺钉。围手术期观察指标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等。术后按时间节点随访,至少为术后1年,最终随访时给予X线摄片以观察愈合情况,采用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及VAS评分评估肩关节功能及疼痛程度。结果:63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年,平均1.9年。钢板组(33例)ASES评分(91.01±4.88)分、Constant-Murley评分(90.21±3.97)分、VAS评分(0.58±0.63)分,满意率为93.94%;螺钉组(30例)ASES评分(80.58±6.72)分、Constant-Murley评分(80.67±7.25)分、VAS评分(1.08±0.68)分,满意率为7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单纯肱骨大结节骨折固定可靠,安全性较高,肩关节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可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3月~2010年3月应用锁定钢板(包括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或肱骨近端锁定内固定系统)治疗肱骨近端骨折43例,按Neer分型2部分骨折20例,3部分骨折19例,4部分骨折4例。随访评定包括X线片、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结果:43例患者获得平均14.2个月(9~21个月)临床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愈合平均时间10.4周(8~12周)。根据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9例,良19例,可5例,优良率88.4%。结论: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方便、固定可靠的优点,允许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肱骨近端内锁定系统(PHILOS)治疗高龄肱骨近端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7年10月至2010年02月间,我院使用PHILOS内固定钢板治疗高龄肱骨近端骨折45例,男19例,女26例,年龄54~75岁,平均66岁。根据Neer分型,一部分骨折4例,二部分骨折6例,三部分骨折17例,四部分骨折18例。手术采用三角肌钝性劈开入路,保护附着于大骨折块和大、小结节上的软组织,骨折复位后均行PHILOS固定。患肩功能按Neer肩关节评分系统进行评价。结果:本组随访时间10~24个月,平均16个月。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个月。患侧肩关节评分优28例,良12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88.9%。结论:PHILOS钢板可牢固固定高龄患者骨折,使骨折愈合与功能恢复相同步,适于粉碎性骨折和肱骨近端骨质疏松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肱骨近端骨折8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41)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对照组(n=41)用三叶草钢板内固定.随访6-36个月,平均(18.6-± 2.3)月,观察治疗后骨折愈合情况、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记录骨折愈合时间、患肩活动度.采用Neer评分法评定疗效.观察手术并发症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满意率87.81%,对照组满意率70.73%.两组满意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76,P<0.05).治疗组治疗后外展和外旋活动度与对照组同期相应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X2=4.895,P<0.05).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疗效肯定,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3月-2010年3月应用锁定钢板(包括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或肱骨近端锁定内固定系统)治疗肱骨近端骨折43例,按Neer分型2部分骨折20例,3部分骨折19例,4部分骨折4例。随访评定包括X线片、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结果:43例患者获得平均14.2个月(9-21个月)临床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愈合平均时间10.4周(8~12周)。根据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9例,良19例,可5例,优良率88.4%。结论: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方便、固定可靠的优点,允许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掌侧解剖锁定加压钢板(DVR-Anatomic)内固定在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经掌侧切口进行切开复位、DVRTM-Anatomic内固定,并随访其骨折愈合情况及远期功能效果.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1.3个月(3~20个月).所有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65d(56~84d),无伤口感染、骨不连、内固定断裂脱出、伸指受限等并发症.运用DASH调查表和PRWE评分了解上肢的症状及从事日常活动的能力,且在末次随访时两种评分系统的平均值分别为9.58±14.87和13.73±18.42.结论:对于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掌侧入路DVR-Anatomic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闫永  徐耀增  耿德春  李荣群  邹俊  杨惠林 《生物磁学》2013,(9):1714-1717,1697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掌侧解剖锁定加压钢板(DVR-Anatomic)内固定在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经掌侧切口进行切开复位、DVR^TM-Anatomic内固定,并随访其骨折愈合情况及远期功能效果。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1.3个月(3~20个月)。所有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65d(56~84 d),无伤口感染、骨不连、内固定断裂脱出、伸指受限等并发症。运用DASH调查表和PRWE评分了解上肢的症状及从事日常活动的能力,且在末次随访时两种评分系统的平均值分别为9.58±14.87和13.73±18.42。结论:对于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掌侧入路DVR-Anatomic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锁定钢板(Locking plate,LP)与半肩关节置换(semi-shoulder arthroplasty,SSA)治疗老年肱骨近端NeerⅢ、Ⅳ型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骨科2009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61例老年肱骨近端NeerⅢ、Ⅳ型骨折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18例,女性43例,年龄60~84岁,平均69.3岁。其中采用LP治疗者40例,采用SSA治疗者21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失血量、Neer评分情况,记录手术并发症情况,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4.5个月(12~20个月)。LP组手术时间(105.6±20.4 min vs 80.6±18.2 min,t=2.650,P=0.01)多于SSA组,两组在手术出血量(188.5±25.2 ml vs 200.5±31.6 m L,t=1.666,P=0.1)、Neer评分优良率(92.5%vs 90.5%,X2=0.075,P=0.784)和并发症发生率(4.8%vs12.5%,X2=1.351,P=0.245)无明显差异。结论:在老年肱骨近端NeerⅢ、Ⅳ型骨折的治疗上,SSA手术时间短,但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疗效优良率与LP相似,临床应根据病情及需要灵活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方法对肱骨近端骨折的预后影响。方法:选取90例因肱骨骨折入院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内固定方法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为44例,均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B组为46例,均采用解剖型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且采用Neer评分系统评定肱骨近端骨折治疗后的肩关节功能等级。结果:获得有效随访资料共79份,占87.8%。其中锁定加压钢板组获得有效随访的数量为39,占43.3%;解剖型钢板组获得有效随访的数量为40,占44.4%。根据Neer评定标准,A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Neer评定优良率为92%,显著高于B组87.5%,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31,P0.05)。结论: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法对肱骨近端骨折预后明显优于解剖型钢板,更有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的进行和肩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采用肱骨大结节锁定板与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1—2017.07诊治的24例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2组:采用肱骨大结节锁定板治疗14例(A组),采用空心钉治疗10例(B组)。比较分析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日、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来进行评价。结果:A组(肱骨大结节锁定板)的术中出血量大于B组(空心螺钉),术后3月肩关节功能评分较B组优,最终肩关节功能评分无差异;在住院日、手术时间、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方面,两组没有明显差异。在内固定失效、骨折移位等并发症方面,B组比A组高。结论:对于肱骨大结节骨折,肱骨大结节锁定板比空心螺钉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与保守治疗在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就诊的124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实验组患者给予肱骨近端的锁定加压钢板术,对照组患者给予保守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Constant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水平、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肩关节Constant评分水平均升高,VAS评分水平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肩关节Constant评分水平均较高,VAS评分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保守治疗,锁定钢板对于老年的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肱骨髁上改良阶梯式截骨联合钢板等内固定治疗儿童肘内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我科自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4例肘内翻畸形患者,其中,男10例/女4例,年龄6~14岁,平均10.3岁,右侧9例/左侧5例。所有病例均有明确的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病史,在创伤后约1.7年(1~4.5年)行改良阶梯式截骨。通过测量手术前后提携角及肘关节活动度,并依据Flynn临床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对患肢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7.4±2.7个月,肱骨截骨处达到骨性愈合的时间为2.5~4个月(平均2.9±0.6个月),术后畸形矫正良好,获得5.2±1.7°提携角。术后关节活动范围-0.7±1.6~134.5±2.4°,与术前相比,伸展活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71,P0.05);而屈曲活动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819,P0.01)。末次随访时截骨纠正角度丢失1.4±0.8°。根据Flynn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11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2.86%。均无感染、外髁突出、过度肥厚增生的术后瘢痕、血管神经损伤、关节不稳等并发症。结论:本研究针对创伤后儿童肘内翻畸形的手术疗效进行随访,发现改良阶梯式截骨的手术操作相对简单,矫形效果满意,能早期恢复肘关节功能且畸形复发率低,是一种美容效果较好的治疗肘内翻的截骨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尺骨鹰嘴截骨和内外侧非截骨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76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截骨组和非截骨组各38例,截骨组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进行治疗,非截骨组采用内外侧入路非截骨入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X线暴露时间,术后12个月骨折延迟愈合、尺神经麻痹、关节挛缩、骨关节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疗效。结果:截骨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X线暴露时间明显低于非截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截骨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16%,非截骨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3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截骨组优良率为84.21%,非截骨组优良率为71.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截骨组C1、C2、C3型肱骨髁间骨折术后肘关节评分优良率分别为78.57%、88.23%、85.71%,非截骨组C1、C2、C3型肱骨髁间骨折术后肘关节评分优良率分别为86.66%、73.33%、62.50%,非截骨组C1型肱骨髁间骨折术后肘关节评分优良率略高于截骨组,截骨组C2、C3型肱骨髁间骨折术后肘关节评分优良率略高于非截骨组,但两组不同AO分型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髁间骨折患者应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手术较肱三头肌内外侧非截骨入路手术具有一定的临床优势,可显著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出血量以及术中X线照射时间,并且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较好,在粉碎较为严重的C2、C3型肱骨髁间骨折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PO)技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顺行交锁髓内钉、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干中段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126例肱骨干中段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MIPO组(42例)采用MIPO技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髓内钉组(42例)采用顺行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钢板组(42例)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前和术后第12个月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评分、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MIPO组和髓内钉组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钢板组(P<0.05),MIPO组和髓内钉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MIPO组、钢板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髓内钉组(P<0.05),MIPO组、钢板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MIPO组、钢板组术后第12个月UCLA评分均高于髓内钉组(P<0.05),MIPO组、钢板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第12个月MEPS无差异(P>0.05)。术后第12个月MIPO组、钢板组EQ-5D评分高于髓内钉组(P<0.05),MIPO组、钢板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桡神经损伤、肩峰损伤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桡神经损伤以钢板组发生率最高,肩峰损伤以髓内钉组发生率最高。结论:MIPO技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对肩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较小、术后并发症较少的优势,是肱骨干中段骨折较为理想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科2010年2月~2013年2月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38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3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LC-DCP组以及LCP组,每组各19例,观察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持续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X线骨痂评分以及并发症。结果:LC-DCP组平均手术持续时间为(134.73±12.91)min,LCP组为(129.54±14.87)min,两组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LC-DCP组患者平均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3.94±0.83)月,LCP组为(3.81±0.69)月,两组间不存在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LC-DCP组患者X线骨痂评价标准平均评分值为(2.73±0.51)分,LCP组为(2.86±0.49)分,两组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钢板联合植骨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均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均可以作为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和比较直切口与横S形切口治疗髌骨骨折对术后瘢痕形成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6年9月85例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采取手术直切口40例与采取手术横S形切口45例,比较两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随访时的瘢痕形成比例和Bostman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切口感染及切口皮肤坏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横S形切口组的切口长度为127.79±5.55,明显长于直切口组的72.64±6.75(P0.05);横S形切口组的术后局部麻木发生率为24.4%,明显高于直切口组的7.5%(P0.05);术后随访12周时,横S形切口组的Bostman评分为20.63±5.73,明显低于直切口组的26.83±4.76(P0.05);随访24周时,两组的Bostman评分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横S形切口组的瘢痕形成发生率为33.3%,明显高于直切口组的17.5%(P0.05)。结论:直切口用于治疗髌骨骨折的创伤明显小于横S形切口,术后瘢痕形成更少,关节功能恢复更快,但横S形切口的显露更好,在临床实际中应根据髌骨骨折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抉择手术切口方式。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及家庭关怀度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期间在我院行子宫切除术的15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对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家庭关怀度进行评估。根据患者的APGAR评分分为家庭功能良好组(123例)和家庭功能障碍组(35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家庭关怀度的影响因素。结果:158例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的SF-36中得分最高的维度为生理功能(PF)(88.97±9.28)分,最低为心理健康(MH)(62.39±7.93)分,而术前评分中最高为PF(90.89±8.97)分,最低为MH(74.83±8.87)分,术后患者的MH评分有显著下降(P<0.05)。158例患者APGAR总得分为(7.37±2.32)分,其中家庭功能良好(7~10分)患者123例、中度障碍(4~6分)28例、重度障碍(0~3分)7例。经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年龄、手术切除方式、原发疾病类型、居住地、文化程度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在切除时长、家庭年收入、婚姻状况、家庭关系方面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切除时长、婚姻状况、家庭关系及家庭年收入均是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家庭关怀度的影响因素。结论: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家庭关怀度均处于中等水平。其家庭关怀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临床中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和其可能存在的相关因素进行适当干预,以减少家庭功能障碍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