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慈姑属 ( Sagittaria L.)是泽泻科 ( Alismataceae)中一个很重要的属 ,世界广布 ,共约30个种 ,数量仅次于美洲分布的刺果泽泻属 ( Echinodorus Rich.) (约 4 7种 ) [1 ] 。慈姑属植物在我国已知有 8种、1亚种、3变种及 1变型 ,共 1 1个分类群 ,其中特有种 4个 ,对于研究全世界的慈姑属植物来说 ,中国地区有着重要意义 [2 ]。腾冲慈姑为我国慈姑属植物的一个特有种 ,仅分布于我国云南西部的山地沼泽中[3] 。陈家宽 ( 1 989)曾对中国 7种慈姑属植物的核型进行了研究 ,但由于受到材料来源的限制 ,未报道腾冲慈姑的核型。本文首次对腾冲慈姑的…  相似文献   

2.
天南星科分类系统的沿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天南星科 Araceae是一个世界性的大科 ,计1 0 5属约 3 5 0 0余种 [1]。单子叶植物 ,与浮萍科组成 1个目。在中国植物志排在第 1 3卷 ,第 2分册 [2 ]。其分布区跨越从赤道带到寒温带的各个生态地带 ,散布于新旧世界的各大陆块 ,仅在一些海岛地区和南美大陆有较多空白点 [3 ] 。中国有 2 6属 2 0 0余种[4 ] ,种属数量都不多 ,但不少属如 Pinellia、Arisaema、Remasatia和 Colocasia等都是以中国为分化中心的。中国最早有关天南星科植物的记载 ,始于本草书籍。西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就记载了菖蒲(Acorus calamus) ,虎掌 (Pinellia pedati…  相似文献   

3.
3种植物精油对霉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肉桂 ( Cinnamomum cassia Presl)别名连桂 ,属樟科樟属 ,常绿乔木 ,高 1 0~ 1 5m,多为栽培 ,主产于广西、广东等地 ,云南、福建等省亦有分布。人们可从其叶、枝或树皮、籽中提取精油 ,精油主要用于医药及食品香精[1 ] 。山苍子 [Litsea cubeba ( Lour.) Pers]别名山鸡椒、木姜子 ,属樟科木姜子属 ,落叶灌木和乔木 ,高 8~ 1 0 m,果期 7~ 8月份 ,我国长江以南各省都有分布。民间广泛使用水蒸汽蒸馏法 ,从其果实中提制精油 ,精油主要用于调配食品、化妆品香精 ,合成其它原料及维生素 [2 ]。丁子香 [Stzygium aromaticum( Linn.)Merr.et…  相似文献   

4.
一、麒麟菜的名称、分类及分布麟麒菜的名称很多,有石花菜、石芝、琼芝、琼枝、草珊瑚洁枝菜、洁脂、海菜、鹿角菜等。在自然分类上,麒麟菜属于红藻门Rhodophyta,杉藻目Gigaytinales,红翎菜科Solinaceae,麟麒菜属Eucheuma,我国产的麒麟菜属有三种:琼枝[Eucheuma gelatinae(Esper)J.Ag.],珍珠麒麟菜(Eucheuma okamurai yamada),麒麟菜[E.muricatun(Gmel)Weber-van Bosse]。  相似文献   

5.
放线菌15个属中线型染色体和线型质粒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属于放线菌目 (Actinomycetales)链霉菌属 (Streptomyces)下的不同种中发现了约 5 0 0 0种抗生素和生理活性物质 ,其作用包括抗细菌、抗真菌、除草、杀虫、抗肿瘤和免疫抑制剂等[1 ] 。在属于放线菌目的红球菌属 (Rhodococcus)和诺卡氏菌属 (Nocardia)中有许多种可以降解多种工业有毒化合物 ,如苯酚、多卤联苯、脂环烃和硝基芳族等[2 ] 。一般细菌的染色体和质粒DNA为环型结构。近年来 ,人们利用脉冲电泳技术发现在链霉菌等少数细菌中存在线型结构的染色体和质粒[3] ,有的巨大线型质粒上还带有完整的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簇[4 ]或降解多…  相似文献   

6.
一、概述诸葛菜 Orychophragmus Bunge 属十字花科 Cruciferae,又名二月兰、翠紫花。该属共有2种约5变种,广泛分布于东亚、南亚和地中海地区。我国发现有1种及3变种,分别为原种诸葛菜 O.violaceus(L.)O.E.Schulz;缺刻叶诸葛菜 var.intermedius(Pamp.)O.E.Schulz;毛果诸葛菜 var.lasiocarpus Migo 以及湖北诸葛菜 var.hupohansis 等,产于华北、  相似文献   

7.
曹同  贾学乙 《植物研究》1989,9(4):83-86
树平藓属(Homaliodendron)隶属于藓类植物的平藓科(Neckeraceae),是由Fleischer于1906年建立的[1]。根据藓类植物索引(Index Muscorum)[2],世界记录有28种,除了有2种分布在非洲,另2种见于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外,其余各种均分布在亚洲和大洋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中印度支那地区有16种(Ninh,1984)[3]。1986年Redfearn和吴鹏程在中国藓类植物名录中[4],记录了我国树平藓16种,广泛分布在南部各省区,但在东北地区未曾有过报道[5]、[6]。作者在调查研究辽宁省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的苔藓植物时,发现了核属的刀叶树平藓(Homaliodendron scalpellifolium(Mitt.)Fleisch.),为我国东北地区新记录属种,特作报道并就其地理分布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醉蝶花(Cleome spinosa L.)幼苗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醉蝶花 ( Cleome spinosa L.) ,别名西洋白花菜 ,凤蝶草 ,紫龙须。白花菜科 ,醉蝶花属 ,一年生草本 ,种子小 ,千粒重 2 .1 g。醉蝶花为优良的蜜源植物 ,是盆花、花境材料 ,也可丛植于树坛空隙地 ,如秋季播种 ,可在冬春于室内开花 ;种子可入药[1 ] 。水份胁迫是植物生活过程中易遭受的逆境之一[2 ] 。可逆和不可逆变化、渗透调节、脯氨酸累积等从多种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对一定程度的水份胁迫进行反应和适应 [3] ,以维持正常的生理代谢过程 ,减轻伤害并完成其生活史。不同植物或同一植物的不同品种 ,其适应能力和方式是不同的。笔者研究了醉蝶…  相似文献   

9.
陆昭岑  邹春玉  彭华 《广西植物》2019,39(10):1412-1415
该文报道了广西禾本科(Poaceae)植物二新记录属,即菵草属( Beckmannia Host)和草沙蚕属( Tripogon Roem. et Schult.)。菵草属有2种及1变种,分布较广,我国有1种1变种,广西首次记录到该属的菵草[ Beckmannia syzigachne (Steud.) Fern.]。草沙蚕属约有30种,多分布于亚洲和非洲,我国有11种,广西首次记录到该属的线形草沙蚕( Tripogon filiformis Nees ex Steud.)。同时,还提供了2个新记录属、种的形态描述与照片。  相似文献   

10.
五味子科植物的木脂素成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五味子科植物分为五味子属 ( Schisandra)和南五味子属 ( Kadsura) 2个属 ,其中五味子 ( S.chinensis)为著名中药 ,其应用已有 2 0 0 0多年的历史 ,一直为我国药典所收载 ,该科其它许多种也在民间广泛应用 [1 ]。 2 0世纪 70年代初 ,我国临床研究中发现五味子能明显降低肝炎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 ,引起广泛研究的热潮 ,并由此开发出治疗肝炎药物联苯双酯 [2 ] 。迄今 ,国内外已对二十余种五味子科植物进行了研究 ,分离鉴定出大约 2 0 0个成分 ,其中 1 50多个为木脂素。五味子科木脂素结构类型多 ,立体化学复杂 ,而且生物活性广泛。除了…  相似文献   

11.
詹玲  于晶  郭水良 《植物学报》2017,52(2):241-253
木灵藓科(Orthotrichaceae)是藓类植物中的第3大科。该科不仅种类多, 生态类型特殊, 而且是世界公认的多样化程度高、分类难度大、系统关系复杂的类群。当代木灵藓科植物分类系统学研究主要集中在该科的地区志编写和专属分类修订。目前, 除了热带美洲、热带非洲的变齿藓属(Zygodon)和火藓属(Schlotheimia)部分类群外, 木灵藓科主要类群的分类修订工作已基本完成, 但是有关亚科和属的划分和地位以及各属之间的关系等方面仍存在众多争议。木灵藓科分支系统学研究也不够系统全面, 有的仅应用了单个基因片段, 或者只涉及少数类群。因此, 需要基于更多的分子和形态学性状, 进一步开展世界木灵藓科植物的系统发育研究, 建立一个更趋自然的木灵藓科分类系统。  相似文献   

12.
武陵山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特征与性质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武陵山地区位于湘鄂渝黔交界处,面积约10万km2。本文从科、属、种水平对武陵山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特征和性质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本区自产种子植物201科、1005属、4119种,其中裸子植物6科、19属、36种,双子叶植物166科781属、3447种,单子叶植物29科、205属、636种,含单种和少种的科和属及木本植物比较丰富;(2)本区含世界广布科40科,热带分布科91科,温带分布科70科。含种数较多的科为广布科和热带分布科,而主要特征科则是一些主产东亚(包括中国特有)的亚热带和温带分布科;(3)本区的属含我国15种分布区类型中的14种,其中以北温带分布、泛热带分布和东亚分布三类成分比较集中。中国特有属64属(占6.83%),其中不少可能就起源于本区(或)及其周围。温带分布属多于热带分布属;(4)种的地理成分有15种类型,其中绝大多数属东亚和中国特有,它们具有明显的亚热带-温带性质。中国特有种共计2682种,其中126种为本区所特有,675种为华中区特有,其他1881种则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并大体上可分为10个亚型。种的地理成分决定了本区现代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和性质,即在旧的热带区系的基础上蜕化演变而成的温带性亚热带植物区系或亚热带山地植物区系。本区东亚成分众多,不仅是其分布中心的一部分,而且正处于东亚成分扩散和迁移的重要通道--武陵山走廊上,因此可视为东亚植物区系的一个关键地区。  相似文献   

13.
杨淑萍  阎平 《广西植物》2008,28(1):47-51
中国帕米尔高原约有种子植物59科303属963种(包括变种)。分析表明:该区种子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较为复杂,联系广泛。温带性质的属有254属,占总属数的83.8%,热带性质的属有13属,占总属数的4.3%;温带性质的种有723种,占总种数的75.1%,热带性质的种有17种,占总种数的1.8%。表明该地区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同时受到热带植物区系的影响。另外在区系科属分级水平上,寡属科、单属科占绝对优势,而超过20属的大科在该区仅有3科,却占总属数、总种数的35.9%和38.6%,区系优势现象十分明显;单种或少种属也较多,属种比值偏高,表明区系组成上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4.
解新明  张寿洲  李勇  吴鸿 《广西植物》2003,23(4):311-317
梧桐科(Sterculiaceae)是锦葵目中的一个多型科,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只有少数种可分布到温带地区。由于该科植物的形态特征较为多样化,至今对于它的范围和所包含的属种数目在各国学者间仍没有达成共识。该文从梧桐科的分类地位和系统关系、属的分类地位和亲缘关系以及分类学新特征在梧桐科分类中的应用3个方面入手,分析了梧桐科分类学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把来自分子资料的研究结果与传统分类进行了比较分析,试图为梧桐科的分类学研究提供更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Simaroubaceae family belongs to the order Sapindales, which in turn is part of Eurosides II (APG IV). It consists of 23 genera: Ailanthus; Amaroria; Brucea; Castela; Eurycoma; Gymnostemon; Hannoa; Holacantha; Homalolepsis; Iridosma; Laumoniera; Leitneria; Nothospondias; Odyendeya; Perriera; Picrasma; Picrolemma; Pierreodendron; Quassia; Samadera; Simaba; Simarouba; Soulamea. Over the years, the classification of Simaroubaceae has changed and there is still a lot to evolve in this direction since there are still not many studies on some of its genera. In this sense, the present work discusses the chemistry of Simaroubaceae through the micromolecular chemical data, evolutionary indexes and chemometric analysis in order to assess affinities between its genera. The chemistry of this family is diverse and includes quassinoids, alkaloids, triterpenes, flavonoids, simple phenolics, coumarins, lignans and quinones. In addition to presenting specificity, quassinoids and alkaloids are prevalent among the substances already identified in the family and can be considered the chemical markers of it. Quassionoids are degraded triterpenes and can be classified as c25, c22, c20, c 19 and c18; c20 being the most common type in the family. The alkaloids already isolated in Simaroubaceae are predominantly beta-carboline and canthinone, both originating from the amino acid tryptophan. The evolutionary indexes calculated for the chemical markers showed great variation between the genera of Simaroubaceae and showed no correlation among them. The chemometric analysis positioned Simaroubaceae close to Rutaceae within the order Sapindales and, among the genera, alkaloids and quassinoids were very important for their distribution in Simaroubaceae considering the evolutionary proximity, corroborating their selection as chemical markers.  相似文献   

16.
北京山区野生维管束植物区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在北京山区共有高等植物1166种(含变种、变型),隶属于122科、503属;其中蕨类植物17科、26属、62种(变种),裸子植物3科、7属、7种;双子叶植物88科、371属、863种(变种);单子叶植物14科、99属、234种(变种)。优势科属的统计表明,本区维管束植物一方面集中于菊科、蔷薇科等一些世界性大科之中,同时又向少种科、单种科分散。在北京山区共调查到1个单种科,6个单属科。本区分布的单种属和寡种属共72个,其中单种属有31个。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占有全国植物科的15个分布区类型,以温带成分的属为主,其占种子植物总属数的55.34%;其次是泛热带分布类型,共计60属,占总属12.6%,中国特有分布的属有11属,占总属数的2.31%,所占比例较小。  相似文献   

17.
姜科植物地理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讨论了姜科的分类系统、起源、进化和地理分布.姜科为一还热带分布科,按Burtt[8]的系统分2亚科4族.全世界有52属,约1377种,其中姜亚科含48属,1268种.主要分布于热带亚洲.其现代分布中心在印度-马来西亚。闭鞘姜亚科含4属,109种,主要分布于热带美洲及非洲。本文在化石资料及现代分布资料的基础上,讨论了姜科的早期分化时间、地点及现代分布格局形成。化石记录表明.欧洲、北美及印度的白垩纪、早第三纪均发现过姜科的化石,据此姜科植物的起源时间应不晚于早白垩纪。姜亚科的早期分化中心推论在劳亚古陆的南部.欧洲和北美没有现代姜科的分布是因为第三纪冰期的影响.而亚洲热带地区现代姜科植物繁盛是因为气候适宜.且相对稳定所致.南美的姜亚科种类应是由非洲传人.而大洋洲的姜亚科种类则是由马来西亚传入.闭鞘姜亚科的早期分化中心推论在西冈瓦纳古陆.亚洲及大洋洲的闭鞘姜亚科的种类应是随印度板块飘向亚洲时传入。中国姜科植物有22属.209种(占全世界属的42%.种的15%).主要分布于马来西亚亚区(占全国属的90%).其次为中国喜马拉雅亚区(占全国属的68%)。最少为中国-日本亚区(占全国属的45%)。统计数字表明.马来西亚  相似文献   

18.
The Larreoideae subfamily is the major representative of the family Zygophyllaceae in South America, where several of its members are common to dominant in arid regions of the Southern Cone. However, there are currently no phylogenetic analyses of the subfamily that may help to understand its origin and diversification. Additionally, there are taxonomic discrepancies around Bulnesia Gay (1845), one of its more important genera. Accordingly, we performed a phylogenetic analysis combining chloroplast (rbcL and trnL-F) and nuclear (ITS) DNA sequences. Bayesian and Parsimony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to highlight the intergeneric relationships within Larreoideae. All genera with the exception of Bulnesia are monophyletic and we propose to redefine Bulnesia, dividing it in two genera. Furthermore, other taxonomic issues of the remaining genera are solved. This study represents the first approximation to clarify th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amongst all Larreoideae genera, producing a phylogenetic framework that can be used in future macro-ecological studies.  相似文献   

19.
梧桐科植物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梧桐科植物全世界有60属约1546种,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只有少数种类可分布至温带地区,由于梧桐科是多型的科,科的范围较大,对有些属是否应隶属于该科,国内外学者的意见很不一致。本文基本上按照J.Hutchinson系统和参考有关文献对一些属的分类位置作了调整,把梧桐科分为12族,根据A.Takhtajan的世界植物区系区划的原则,将梧桐植物在世界上的分布区,划分为6区8亚区23地区,并指出各属在中国各省区的地理分布,现在中国梧桐科植物连引种栽培的在内共有25属99种7变种,其中野生的有18属85种7变种,引种栽培的有8属14种,对梧桐科植物的起源和发展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论非洲叶肢介科的分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沈炎彬 《古生物学报》2003,42(4):590-597
叶肢介化石生长线下缘锯齿状构造曾作为非洲叶肢介科(Afrograptidae)分类的主要特征,通过扫描图像,从比较解剖学研究入手,揭示了现生与化石叶肢介壳瓣的锯齿构造是由于分布于生长线的一排刚毛,基部关节脱落而形成的;分析了生长线刚毛的形态是属于长针形的轴刚毛,主要司触角功能;在5科18属现生叶肢介中,至少3科7属32种具有生长线刚毛,22属化石叶肢介有锯齿构造;作者认为这一构造被视为非洲叶肢介科分类的主要依据是不合适的,壳瓣的放射褶或粗瘤构造在高级分类上更重要,进而对该科的含义进行了厘定;从壳瓣具有多条放射褶这一构造特征来看,它与小叶肢介超科(Estheriellioidea)的成员在发生关系上比较密切,小叶肢介超科可提升为亚目(Estheriellidea),包括小叶肢介超科和非洲叶肢介超科,是中生代初兴起的一个类群。在白垩纪中期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