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陵山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特性与性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武陵山地区位于湘鄂渝黔交界处,面积约10万km^2。本文从科、属、种水平对武陵山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特征和性质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本区自产种子植物201科、1005属、4119种,其中裸子植物6科、19属、36种,双子叶植物166科781属、3447种,单子叶植物29科、205属、636种,含单种和少种的科和属及木本植物比较丰富;(2)本区含世界广布科40科,热带分布科912科,温带分布科70科,含种数较多的科为广布科和热带分布科,而主要特性科则是一些主产东亚(包括中国特有)的亚热带和温带分布科;(3)本区的属含我国15种分布类型中的14种,其中以北温带分布、泛热带分布和东亚分布三类成分比较集中。中国特有属64属(占6.83%),其中不少可能就起源于本区(或)及其周围。温带分布属多于热带分布属;(4)种的地理成分有15种类型,其中绝大多数属东亚和中国特有,它们具有明显的亚热带-温带性质,中国特有种共计2682种,其中126种为本区所特有,675种为华中区特有,其他1881种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并大体上可分为10个亚型,种的地理成分决定了本区现代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和性质,即在旧的热带区系的基础上蜕化演变化而成的温带性亚热带植物区系或亚热带山地植物区系。本区东亚成分众多,不仅是其分布中心的一部分,而且正征于东亚成分扩散和迁移的重要通道--武陵山走廊上,因此可视为东亚植物区系的一个关键地区。  相似文献   
2.
敖成齐 《广西植物》2007,27(6):836-839
含笑的花药具4个小孢子囊,花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3~6层中层和绒毡层组成。绒毡层细胞在发育后期由单核分裂为2核,原位解体,为腺质型;小孢子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为四面体型,也有左右对称型的;成熟花粉为3细胞型。在前人对含笑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的观察描述基础上,丰富了含笑的胚胎学资料,并对其系统学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武陵山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特征与性质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武陵山地区位于湘鄂渝黔交界处,面积约10万km2。本文从科、属、种水平对武陵山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特征和性质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本区自产种子植物201科、1005属、4119种,其中裸子植物6科、19属、36种,双子叶植物166科781属、3447种,单子叶植物29科、205属、636种,含单种和少种的科和属及木本植物比较丰富;(2)本区含世界广布科40科,热带分布科91科,温带分布科70科。含种数较多的科为广布科和热带分布科,而主要特征科则是一些主产东亚(包括中国特有)的亚热带和温带分布科;(3)本区的属含我国15种分布区类型中的14种,其中以北温带分布、泛热带分布和东亚分布三类成分比较集中。中国特有属64属(占6.83%),其中不少可能就起源于本区(或)及其周围。温带分布属多于热带分布属;(4)种的地理成分有15种类型,其中绝大多数属东亚和中国特有,它们具有明显的亚热带-温带性质。中国特有种共计2682种,其中126种为本区所特有,675种为华中区特有,其他1881种则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并大体上可分为10个亚型。种的地理成分决定了本区现代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和性质,即在旧的热带区系的基础上蜕化演变而成的温带性亚热带植物区系或亚热带山地植物区系。本区东亚成分众多,不仅是其分布中心的一部分,而且正处于东亚成分扩散和迁移的重要通道--武陵山走廊上,因此可视为东亚植物区系的一个关键地区。  相似文献   
4.
山茶属花粉外壁表面微形态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山茶属17个组34个代表种(含变种)的花粉形态;按照韦仲新划分山茶属花粉类型的标准,对其进行归类,所有花粉分为3类:颗粒状至皱颗粒状纹饰、皱沟状纹饰和穴-网状纹饰;发现1种新的花粉类型:拟穴-网状纹饰。本文还对山茶属的某些分类学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山茶属的叶表皮形态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山茶属(Camellia)19个组36个代表种的叶表皮形态,发现上述植物的叶上下表皮细胞表面观形状均为不规则形,气孔器仅在下表皮存在,且一致为环列型;对上述植物中18个组30个种的叶下表皮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其特片为:气孔形状为梭形或长卵形,气孔外拱盖内缘光滑或呈浅波状,波状,气孔器附近的角质膜平坦或皱褶,表面光滑或有多种纹饰,这些特征可作为区分种或变种的依据,但与植物的外部形态等特征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该试验对浙江大罗山一个薤白种群的13个个体进行了染色体计数和核型分析,并对探讨七倍体薤白的可能形成机制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1)大罗山薤白种群为混倍种群,其中3个个体为七倍体,染色体组型是2n=7x=46m(2SAT)+10sm(2SAT),核型为2B型;10个个体为四倍体,染色体组型是2n=4x=26m(1SAT)+6sm(1SAT),核型为2B型。薤白种群的混倍性和七倍体均为首次报道。(2)对七倍体薤白的成因分析认为,七倍体是通过三倍体和四倍体未减数配子结合产生;随体染色体数目并不与植株的倍性相对应,而且并不都是出现于同源染色体上;薤白种内倍性增大与其物种进化的趋势一致,即倍性越大,种群越进化。  相似文献   
7.
8.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石蒜科葱兰的花药壁发育、大小孢子的发生和雌雄配子体的发生过程进行了研究,并对葱兰属、石蒜科、百合科以及葱科的胚胎学特征进行比较讨论。结果表明:(1)葱兰花药四室,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组成;药壁发育类型为单子叶型,绒毡层的类型为分泌型;花粉成熟时药室内壁径向加长并纤维状加厚,表皮宿存;小孢子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胞质分裂为连续型,小孢子四分体排列方式主要为四面体型,还有少数一些为左右对称型,成熟花粉为2-细胞型。(2)葱兰的雌蕊3心皮合生,子房下位,中轴胎座,3室,每室具2列倒生胚珠;胚珠双珠被,厚珠心,具蓼型胚囊。(3)葱兰属的胚胎学特征与石蒜科的其他种类存在较大的差异,如葱兰属花药壁发育为单子叶型,而石蒜科花药壁发育主要为双子叶型,但葱兰属的这些胚胎学特征却和百合科较为相似。  相似文献   
9.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菊科莴苣族6属11种植物的叶表皮形态,观察了叶上下表皮细胞形状及垂周壁式样、气孔器类型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这些植物的叶上下表皮细胞多数为不规则形,少数为多边形;垂周壁式样多数为浅波形或深波形,少数为平直形。一些种类气孔器仅分布在下表皮,但也有不少种类上下表皮都有气孔器分布。气孔器都属于无规则型,且都是随机分布。叶表皮显微构造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类群间的关系,为探讨莴苣族的分类学问题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
武陵山地区种子植物区系中的中国特有属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武陵山地区含有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72个,占该区种子植物总属数的7.16%,占全国同类属数的28.69%,占华中同类属数的77.42%。其基本特征为:(1)古老与孑遗的木本植物众多,并存在一定相对年轻的成分;(2)地理成分多样,具明显的亚热带性质,表现出四方汇集和东、西、南、北的过渡性质;(3)水平分布上呈现南、北两个分布中心,垂直分布上以1000m以下的中、低海拔为主;(4)武陵山地区植物区系与神农架、秦岭、湘黔桂交界地区的关系比较密切,而与南岭、武夷山、滇黔桂地区的关系比较疏远。根据武陵山地区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的数量、与鄂西~川东特有现象中心(或者三峡中心)所含属的一致性以及地理间的密切联系,可以认为该区是鄂西~川东中心(或者三峡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核心地带,在华中植物区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