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细胞膜上存在着对电压敏感、被Ca~(2 )激活、同受体偶合和具有一定特异性的多种类型的K~ 通道,它们已被确定为某些药物主要作用的位点。一些K~ 通道阻断剂可以促进胰腺分泌胰岛素,对抗心律失常;而K~ 通道开放剂可使多种平滑肌舒张。胰岛β细胞上的K~ 通道是一种对ATP敏感的K~ 通道。它是细胞内葡萄糖水平和由葡萄糖引起的β细胞膜电位变化的中间环节。葡萄糖在细胞内代谢产生ATP,使β细胞除极,阻断该类K~ 通道而促进胰岛素的分泌。甲糖宁等磺酰脲类的作用位点就在这类K~ 通道上,它们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是一种K~ 通道阻断剂。虽然二氮嗪也作用于同类的K. 通道,但作用相反,是一种开放剂。它可通过使K` 通道开放而抑制胰岛素的释放。  相似文献   

2.
正一种由白色脂肪细胞分泌的蛋白质分子,于2016年4月在《Cell》杂志被公布于世,其被命名为"Asprosin",其与糖代谢调控、二型糖尿病发病关系密切。该分子的发现工作,由美国贝勒医学院Atul R.Chopra团队完成。研究发现,Asprosin是白色脂肪细胞分泌的原纤维蛋白前体(Profibrillin)C末端的裂解片段,其能上调肝糖合成与释放效率、并由此升高血糖;胰岛素抵抗时,血浆中Asprosin蛋白水平明显上升,提示Asprosin可能与糖尿病相关。  相似文献   

3.
肥胖抑制素(obestatin)和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能互相拮抗,参与血糖的调节.其中obestatin与GPR-39(G-protein-coupled receptor 39)结合抑制摄食和胃肠排空、促进胰岛β细胞功能,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而ghrelin与生长激素促分泌受体(GHSR1a)结合,促进食欲和胃肠排空,减少脂肪的利用,抑制胰岛细胞凋亡,调节胰岛素的分泌.但两者参与血糖调节的具体机制尚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来自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Tony Tiganis在国际顶尖期刊cell发表了他们关于瘦素和胰岛素作用于POMC神经元促进白色脂肪棕色化的相关研究成果。文章首次证明瘦素和胰岛素能够协同作用于POMC神经元驱动白色脂肪棕色化以维持机体能量平衡。研究人员指出,瘦素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重要的脂肪因子,对能量平衡和体重控制具有重要作用,瘦素能够作用于POMC神经元和NPY/Ag RP神经元以抑制食欲促进能量消耗;胰岛素由β胰岛细胞分泌的一种重要因子,能够作用于肝脏、脂肪、肌肉等多种器官组织以调节血  相似文献   

5.
胰岛素分泌及调节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岛素是机体最重要的激素之一,它调节机体的血糖稳定、促进同化代谢、调节细胞的分裂分化和生长发育.胰岛β细胞的胰岛素分泌受到营养物质、神经递质和激素的精确调控.它们的作用部位可分为改变胞内第二信使物质水平的近端调节步骤(钙依赖性),和直接作用于胞吐分子构件的末端调节步骤(钙非依赖性).胰岛素的胞吐过程与神经递质的释放机制类似.葡萄糖等营养物质主要通过升高胞内的ATP/ADP比率,导致ATP敏感钾通道关闭、细胞膜去极化、钙内流这一途径增加胰岛素的分泌.神经递质和部分激素通过其G蛋白偶联受体-G蛋白系统的跨膜信号转换后,影响胞内IP3、DAG、Ca2+等第二信使物质水平,主要通过PKA、PKC等蛋白激酶途径,调节胰岛素的分泌.胞内单体G蛋白参与了对囊泡运输和胞吐过程的调控,G蛋白也可能直接作用于胞吐过程,在分泌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脂肪细胞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内分泌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Zhao YF  Chen C 《生理学报》2007,59(3):247-252
脂肪因子包括脂肪细胞分泌的多种活性因子,它们通过内分泌方式调节胰岛β细胞的胰岛素分泌、基因表达以及细胞凋亡等多方面的功能。本文提出脂肪因子影响胰岛β细胞功能主要通过三条相互联系的途径而实现。第一是调节β细胞内葡萄糖和脂肪的代谢;第二是影响β细胞离子通道的活性;第三是改变β细胞本身的胰岛素敏感性。脂肪细胞的内分泌功能是一个动态过程,在不同的代谢状态下,各脂肪因子的分泌发生不同变化。从正常代谢状态发展到肥胖以及2型糖尿病的过程中,脂肪因子参与了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SD大鼠胰岛β细胞G蛋白偶联受体40(GPR40)的表达与内脏脂肪含量及胰岛素1相分泌之间的关系.方法:大鼠按体质量分为3组(100 g、200g及300 g组),行静脉糖耐量实验,胶原酶原位灌注法分离胰岛,免疫组织化学法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对胰岛β细胞表达的GPR40进行定位,并行半定量分析.结果:随着大鼠体质量的增加,内脏脂肪含量明显增加,300g组大鼠胰岛β细胞GPR40表达较100g及200g组明显增加,3组大鼠胰岛素1相分泌无显著差异.结论:GPR40表达的变化可能与内脏脂肪含量及年龄因素有关,其表达水平对正常大鼠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青龙木制剂对小鼠胰腺β细胞单位电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青龙木制剂(Ambyna preparation)对小鼠胰岛β细胞单位放电的影响,探讨青龙木制剂促进胰岛素分泌的机制.方法:以大于刺激阁以上(>5mmol/L)的葡萄糖滴注在体小鼠胰腺上诱发胰岛β细胞电活动,用玻璃微电极记录在体小鼠胰岛β细胞的单位放电.结果:青龙木制剂和格列本脲一样加强葡萄糖诱导的胰岛β细胞电活动.结论:青龙木制剂加强葡萄糖诱导的胰岛β细胞电活动进而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相似文献   

9.
胰高血糖素样肽-1在胰腺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是胰高血糖素原基因编码的一种激素,主要由肠道L细胞产生并分泌进入血液。GLP-1能激活胰腺、肾脏、肺、胃、心脏和脑等组织中存在的特异性G蛋白偶联受体(GPCR)。通过GLP-1受体(GLP-1R)的激活,活化腺苷酸环化酶,产生3',5'-环腺苷酸,随后通过cAMP依赖性第二信使途径激活蛋白激酶A和鸟苷酸交换因子。大量围绕胰岛素产生细胞——β细胞开展的研究证明,GLP-1短期作用能够加强葡萄糖依赖性的胰岛素分泌作用,持续的GLP-1R激活也能增加胰岛素的合成,促进β细胞的增殖和新生,抑制β细胞凋亡。GLP-1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方面的独特作用引发了大量针对GLP-1受体激动剂的研究。我们对胰腺中GLP-1R激活所产生作用的机制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
肥胖时,巨噬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在胰岛素靶组织大量聚集,分泌一系列促炎症细胞因子[包括TNF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和IL1β(interleukine 1β)],导致慢性炎症状态。研究表明,由CD11c阳性巨噬细胞引起慢性炎症诱发胰岛素抵抗。然而,通过抑制TNFα或IL1β等方法来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研究并不成功。该课题组之前的研究发现,将肥胖小鼠由高脂饮食更换到正常饮食后,脂肪组织中CD11c阳性巨噬细胞所表达的半乳糖苷凝集素3(Galectin3,Gal3)水平大幅降低。同时,在这些更换饮食的小鼠中,尽管脂肪组织CD11c阳性巨噬细胞数目相比高脂饮食喂养时并没有变化,但炎症和胰岛素抵抗却得到了明显改善。因此,该课题组提出,Gal3是介导炎症致胰岛素抵抗的关键分子。Gal3是一种主要由巨噬细胞分泌的凝集素,其水平在肥胖病人和肥胖小鼠中都显著增加。在胰岛素敏感性正常小鼠上,给予Gal3可导致胰岛素抵抗和葡萄糖不耐受,通过基因敲除或药物抑制Gal3则可在肥胖小鼠上改善胰岛素抵抗。体外实验表明,Gal3可直接增加巨噬细胞的化学趋化性,减少肌肉细胞和3T3-L1脂肪细胞中胰岛素刺激的葡萄糖摄取,并可在原代肝细胞中阻碍胰岛素对肝糖输出的抑制作用。更重要的是,该课题组发现,Gal3可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并抑制其下游信号传导。这些发现阐明了Gal3在胰岛素三大作用靶细胞中的新作用,Gal3为连接炎症和胰岛素敏感性减低的关键分子,抑制Gal3有望成为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的新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L-亮氨酸对克隆的胰岛β细胞株INS-1E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刺激作用及其葡萄糖依赖性。方法:INS-1E细胞经传代培养2 d后,在Krebs-Ringer缓冲液中37℃培养箱预培养30 min,再用含有不同浓度葡萄糖和不同浓度L-亮氨酸的改良Krebs-Ringer缓冲液培养60 min,然后留取上清液进行胰岛素测定。结果:L-亮氨酸在0.1~10 mmol.L-1范围不增加16.7mmol.L-1葡萄糖刺激的INS-1E细胞的胰岛素分泌,仅20 mmol.L-1的L-亮氨酸促进葡萄糖诱导的胰岛素分泌;10 mmol.L-1L-亮氨酸在1.1、3.3、6.7 mmol.L-1葡萄糖存在的情况下促进INS-1E细胞的胰岛素分泌,而在11.1、16.7、25 mmol.L-1葡萄糖存在的情况下无促进胰岛素分泌的作用。结论:本研究显示在无刺激胰岛素分泌的葡萄糖浓度条件下,10 mmol.L-1L-亮氨酸即显示了刺激INS-1E细胞分泌胰岛素的作用,在较高葡萄糖的条件下,10 mmol.L-1L-亮氨酸的作用减弱或消失。  相似文献   

12.
胰岛素是由胰岛β细胞经过一些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的诱发而分泌的蛋白质激素,通过细胞的信号转导控制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从而影响生殖以及衰老等生长发育过程。近年来研究陆续证实该途径在昆虫中也普遍存在。本文综述了昆虫胰岛素信号途径,胰岛素在调控昆虫生长发育、生殖和行为方面的重要作用,并且胰岛素可以通过对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的影响间接作用于昆虫,对了解胰岛素在昆虫生理功能中的作用及害虫综合防治策略的制定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胰岛素与糖尿病胰腺包括两类组织:一是分泌消化液,由管道通入十二指肠腔,属外分泌腺.二是胰腺中有许多内分泌细胞,聚集成细胞群,形成小岛,叫做胰岛,总数1—2百万个,总重量约1克,占胰重的1—2%.胰岛集中在胰头部分,包括四种不同的细胞:α细胞占20%,分泌胰高血糖素(glucagon);β细胞较α细胞小,占75%,分泌胰岛素(insulin);δ细胞占5%,可能分泌胃泌素(gastrin),生理作用尚不明;γ细胞,人、猴、兔的胰岛有之.α、β两种细胞相互靠近,只隔一狭小的空隙,α细胞所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可迅速作用于β细胞而促使胰岛素的分泌. 胰岛素是一种可溶性蛋白质激素,分子量5,743,等电点5.35. 胰岛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节.当血糖浓度升高时,直接使β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因为胰岛邻近有丰富的血管,每个胰岛细胞几乎都和毛细血管直接接触;胰岛及其邻近血管均富于神经支配,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纤维进入胰岛后直接终止于胰岛细胞.此外,中枢神经系统可通过迷走神经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相似文献   

14.
视黄醇结合蛋白4(Retinolbindingprotein4,RBP4)是一种分泌型视黄醇结合蛋白,主要由肝脏合成,在协助视黄醇发挥生理功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研究发现,RBP4是一种新的循环性脂肪因子,亦能由脂肪组织特异性分泌,它不仅能够抑制肌肉组织中的胰岛素信号通路,而且能够促进糖异生,增加肝糖输出,从而导致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增加糖尿病的发病风险。目前RBP4与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 mellitus,T2DM)关系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就RBP4的生理功能、RBP4与T2DM微血管病变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骨形成蛋白-9(BMP-9)是从胚胎鼠的肝脏c DNA文库中克隆得到的新型细胞因子,属于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的成员,由肝脏非实质细胞合成分泌,在体内以类激素的形式发挥广泛的生物学作用。BMP-9不仅具有强烈的骨诱导活性,促进成骨细胞分化,还可通过调控糖代谢过程中关键酶的表达、促进胰岛素合成及分泌、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等方式调节体内葡萄糖平衡。本文主要对BMP-9与骨代谢及糖代谢的关系进行综述,为深入认识糖尿病、代谢性骨病及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发生机理提供理论依据,为糖尿病和骨骼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视黄醇结合蛋白4(Retinolbindingprotein4,RBP4)是一种分泌型视黄醇结合蛋白,主要由肝脏合成,在协助视黄醇发挥生理功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研究发现,RBP4是一种新的循环性脂肪因子,亦能由脂肪组织特异性分泌,它不仅能够抑制肌肉组织中的胰岛素信号通路,而且能够促进糖异生,增加肝糖输出,从而导致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增加糖尿病的发病风险。目前RBP4与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 mellitus,T2DM)关系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就RBP4的生理功能、RBP4与T2DM微血管病变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胰岛素的分泌及其分泌的调控是维持机体内葡萄糖平衡的重要机制,胰岛素分泌量的不足会导致非胰岛素依赖的糖尿病的发生.胰岛素包裹在致密核心大囊泡中,胰腺β细胞通过调控致密核心大囊泡的胞吐过程来调节胰岛素的分泌.胞内Ca2 浓度是影响胰岛素分泌的重要因素.胰腺β细胞主要通过质膜上的ATP敏感的钾通道、钙通道和胞内钙库的活动改变胞内Ca2 浓度,从而调控β细胞胰岛素的分泌活动.  相似文献   

18.
PPARγ变异与复杂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姬森林  黄青阳 《遗传》2006,28(8):993-1001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是核激素受体超家族成员。PPARγ基因主要表达于脂肪组织,促进脂肪细胞分化,调控多种脂肪细胞分泌的蛋白质因子基因的表达。它也是糖尿病治疗药物噻唑烷二酮类化合物(TZDs)作用的靶分子。PPARγ的常见多态性影响胰腺β细胞功能,导致胰岛素分泌及外周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的改变。它与2型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癌症的发病风险相关联,阐明PPARγ的作用机制对复杂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芳  顾鸣敏  王铸钢 《生物磁学》2008,(8):1549-1552
脂联素(adiponectin)是一种由脂肪细胞特异性高分泌,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特殊蛋白质它直接作用于肝脏、骨骼肌和血管,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增强脂肪酸β氧化,抵制血管炎症反应,最新研究还发现脂联素和骨生成密切相关。与其它脂肪因子不同的是,循环中脂联素的浓度与人体脂肪含量成反比,会因TNF-α的作用而上调,会被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所抑制,还受到胰岛素抵抗和炎症反应的影响脂联素受体有2类,分别为AdipoR1和AdipoR2,AdipoR1主要分布在骨骼肌上,AdipoR2则高表达于肝脏组织。本文主要综述了脂联素及其受体的结构、生物学功能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脂联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脂联素(adiponectin)是一种由脂肪细胞特异性高分泌,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特殊蛋白质.它直接作用于肝脏、骨骼肌和血管,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增强脂肪酸β氧化,抵制血管炎症反应,最新研究还发现脂联素和骨生成密切相关.与其它脂肪因子不同的是,循环中脂联素的浓度与人体脂肪含量成反比,会因TNF-α的作用而上调,会被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所抑制,还受到胰岛素抵抗和炎症反应的影响.脂联素受体有2类,分别为AdipoR1和AdipoR2,AdipoR1主要分布在骨骼肌上,AdipoR2则高表达于肝脏组织.本文主要综述了脂联素及其受体的结构、生物学功能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