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乳状菌与金龟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龟子是为害农林等作物的重要害虫。过去应用化学药剂未能有效地控制蛴螬的为害,因而利用病原微生物进行防治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途径。 病原微生物——乳状菌(Bacillus popilliae Dutky)用于防治害虫的效果仅次于苏芸金杆菌,是一种有效的微生物病原菌。乳状菌属于真细菌科、芽孢杆菌属。现在已知的有6个种及1个变种。用于害虫防治国外已做成商品供销。乳状茵对日本丽金龟(Popillia japonicaNewman)、大介壳虫等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乳状菌是一种兼性好气菌,但也能适应厌氧生长,在寄主昆虫体内能普遍形成孢子。在人工培养基上能够生长、繁殖,但孢子萌发率目前仅达20—30%。 据文献记载,乳状菌能寄生50多种金龟子幼虫。感染方式,大体上可分注射接种和口服感染两类。  相似文献   

2.
Dutky(1940)将乳状菌分为Bacillus popilliae Dutky(常称日本金龟芽孢杆菌)和B.lentimorbus Dutky(称缓死芽孢杆菌)两个种,二者的显著区别在于前者孢囊中除芽孢外,并有前孢(称A型),而后者仅具芽孢(称B型)。几十年来国际上沿用至今。50年代后期,各国学者先后从不同地区和不同虫种中分离出  相似文献   

3.
实验室培养乳状菌时,分离出一批菌株,经生理生化鉴定,与对照株侧孢芽孢杆菌一致,其特征与乳状菌有显著区别。这些培养菌株注射华北大黑鳃金龟和铜绿丽金龟幼虫,感染率可达90—100%,喂食也有一定致病力。  相似文献   

4.
1977年从山东临沭县大蔡庄大队罹病的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oblita Faldermann)蛴螬体内筛选出一株乳状菌的新菌系——鲁乳1号。此菌孢子囊较大(3.238×0.803微米),一端或两端具有折光性很强的伴孢体,单伴孢体大为0.78×0.57微米,双伴孢体较小,一端为0.66×0.57微米,另一端为0.54×0.43微米,芽孢为1.411×0.693微米;此菌对我国普发性金龟(虫甲)优势虫种大黑鳃金龟有较高的致病力。用喂食的方法生产菌剂已获成功。室内喂食试验致病率达65.6(38.0—100)%。田间每南用2.5万亿活芽孢时致病率为37.96(25.0—64.7)%,虫口减退率77.2(47.0—85.7)%,防治效果达68.6(43.0—83.0)%,芽孢能在土壤内长期存活,并扩散流行,是控制蛴螬危害的有效病原菌。  相似文献   

5.
在全国五届人大胜利闭幕,全国科学大会隆重开幕的大好形势鼓舞下,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于1978年3月17至21日,在广东省顺德县委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关怀下,在该县召开了有11个省、市有关单位的代表共36人参加的蛴螬乳状菌科研工作碰头会。 会议首先学习了五届人大的有关文件,代表们决心响应英明领袖华主席提出的:“树雄心,立壮志,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的伟大号召,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贡献力量。 会议总结交流了各地从1974年以来,蛴螬乳状菌科研工作进展的情况和取得的成果,畅谈了粉碎“四人帮”  相似文献   

6.
我国主要蛴螬种类对乳状菌(Bacillus popilliae Dutky)(以下简称B.p.)敏感性的测定:已有14种蛴螬能注射感染B.p.。超出了Dutky(1963)的记录。敏感寄主毛喙丽金龟(Adoretus hirsutus Ohaus)、四纹丽金龟(Popillia quadriguttata F.)、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morosa Waterh)、黑棕鳃金龟(Apogonia cupreoviridis Fairm.)的幼虫注射感病率达91.6—100%。E.P.拌种喂食四纹、阔胸犀金龟(Pentodon patruelis Friv.)的幼虫,感病率分别达到68.9%和50%。B.p.拌土喂食阔胸幼虫,感病率为28.5%,田间小区试验,保苗效果达49.5%,虫口减退率达40.0%。定向转主驯化B.p.对华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oblitaFald.)幼虫,注射感病率已由不感病提高至感染率34.6%。 利用病原微生物防治害虫是综合防治的一个重要环节,应用乳状菌防治金龟子幼虫是以菌治虫方面值得研究的课题之一。 早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已发现日本金龟子(Popillia japonicaNewm.)幼虫罹患乳臭病的事实。1940年Dutky首先对其病原菌(B.popilliae)和(B.lentimorbus)进行命名和描述,继之White 1941,Beard 1945等对其生理生化、致病机理等作了较多的研究。五十年代后,对这类菌的超显微结构、离体培养等研究更为广泛。它作为第一个商品化的细菌杀虫剂,美国最早用于防治草地下的日本金龟子幼虫,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我国蛴螬种类在千种以上,在华北、东北、西北的农田里为害十分严重,由于蛴螬的种类多,分布广,因而寄生于蛴螬的乳状菌株也相当丰富。目前已从主要蛴螬种类上陆续分离出一些菌株,将为我国开发利用乳状菌提供资源。近几年来,我们除对我国菌株进行研究外,也做了引进菌种Bacillus popilliae Dutky对我国主要蛴螬敏感性的研究,本文主要报道这方面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分析不同虫态下洋虫内共生微生物菌群组成情况,以成虫和幼虫两种虫态为研究对象。【方法】通过对洋虫内共生微生物提取及高通量测序分析,获得不同样品中微生物组成结构及变化情况。【结果】不同虫态下,随着生长发育的进行,洋虫体内细菌在丰度和多样性两个方面都有很大变化,成虫中的菌群数量相对较少,多样性较幼虫也明显降低。在几种特定微生物组成上不同虫态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成虫中,漫游球菌属和乳酸菌菌属为优势菌属;幼虫体内乳酸菌菌属为优势菌属。真菌变化不明显,孢囊线黑粉酵母菌属为其优势菌属。【结论】研究结果将为后继洋虫生物资源的研究提供相关信息,为洋虫内共生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 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是一种重要的昆虫病原细菌,它在芽孢形成时产生对昆虫有毒的晶体蛋白质毒素。通常一个孢囊只产生一个晶体。1979年1月在进行乳状菌的人工培养研究中,从感染乳状病菌的铜绿丽金龟幼虫Anomala corpulenta Mots.的体液上取样进行平板分离,在此过程中分离到一个孢囊有多个晶体的苏云金杆菌新菌株。我们按Lysekno等的观点,以寄主加以编号,标以B.T.AC19。 这个菌株对粘虫Leucania separata有比较高的毒力,对野蚕的效果也比较好。现将该菌株的晶体产生的特点以及其对一些昆虫的杀虫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1977年9月16日,我们在山东省临沭县大蔡庄大队采到了自然感染乳状菌的大黑金色蛴螬,取其体内病原经多次注射喂食试验筛选出对大黑金龟蛴螬敏感的新菌系-鲁乳1号。并在1977—81年对该菌的形态、菌剂的生产、防治效果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业害虫病原真菌的调查和研究昆虫病原微生物中,真菌种类约占60%。70年代末,国外记载的虫生真菌已达530余种,其中数量最多的是虫霉目真菌,约有160种。我国自60年代以来开始进行我国虫生真菌资源的调查和研究,但主要以自僵菌、绿僵菌为主要研究和应用对象。70年代以来,贵州农学院等单位从茶园中分离到害虫病原真菌20  相似文献   

11.
利用真菌防治害虫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微生物防治害虫工作中,虫生真菌的研究和应用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发展很快,现综述如下。 一、应用的进展 生产上研究和应用较多的虫生真菌大多属藻状菌纲和半知菌类,其中较为重要的种类有白僵菌、绿僵菌,虫生藻菌、雕蚀菌,轮枝菌和穗霉等。 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Bal.)Vuill是当今研  相似文献   

12.
探明了茶丽纹象虫的发生规律;提出应用球孢白僵菌871苗株防治该虫的使用技术;从茶园适用的菊酯类(联苯菊酯)、有机磷类(倍硫磷)等农药,研究出防治该虫效果较好的复合杀虫剂二号;采用中耕杀蛹、毒土法施药施菌、喷雾施菌、菌药混用、菌药轮用等综合防治;在福建省10多个县、市的1800hm^2茶园推广应用,防效可达80%以上,经济效益显。  相似文献   

13.
暗褐网柄牛肝菌Phlebopus portentosus与介壳虫形成的菌腔虫瘿是该菌营养机制研究的关键环节。本研究先后在云南、四川和广西3省区暗褐网柄牛肝菌产区的16个地点,对菌腔虫瘿的生态和生物学进行了大量的野外调查。发现根部着生菌腔虫瘿的寄主植物有31种,涉及16个科的28个属。与暗褐网柄牛肝菌形成菌腔虫瘿的介壳虫种类有12种,其中10种隶属粉蚧科Pseudococcidae、绵蚧科Monophlebidae、蚧科Coccidae各1种。在不同的寄主植物上菌腔虫瘿的寄生位置和形状会有所不同,与暗褐网柄牛肝菌菌丝形成菌腔虫瘿的寄主植物和介壳虫之间不存在专一性。上述研究结果为暗褐网柄牛肝菌的仿生栽培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1978年在昆明温泉地区发生了金龟子的虫霉病大流行,病原菌经鉴定为金龟虫霉(Entomophthora brahmina Bose et Mehta)。本文对该菌的形态进行了观察,测定出每虫金龟(Heptophylla brevicollis Fair.)约产生休眠孢子76,800个;该菌在一块狭小的地段引起地方病,推测由于雨季的提前而使小面积的低频常在性感染向大面积流行性感染演变。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分离小菌虫肠道可培养细菌,并研究其产消化酶活性,探讨肠道细菌对小菌虫消化食物的影响。方法 采用传统细菌分离培养方法分离小菌虫肠道细菌,利用16S rDNA序列进行细菌分子鉴定;利用筛选培养基鉴别各细菌的产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性。结果 在小菌虫肠道中分离到4种可培养细菌,分别是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Pseudocitrobacter faecalis和芽胞杆菌(Bacillus sp.)。其中,2种芽胞杆菌属细菌有产消化酶活性。枯草芽胞杆菌有产纤维素酶、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芽胞杆菌仅有产蛋白酶活性,但产酶能力低于枯草芽胞杆菌。结论 小菌虫肠道细菌中可培养细菌结构简单,但其中的芽胞杆菌属细菌有产纤维素酶、淀粉酶和蛋白酶能力,说明小菌虫肠道中的2种芽胞杆菌属细菌可能有协助小菌虫进行食物消化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Gestro)]是椰子的重要害虫,近年来,该虫在海南岛发生普遍,椰子受害严重。由于椰心叶甲受到自然界中某些致病微生物的侵袭,在受害的椰子树心叶上常可发现椰心叶甲僵虫,并发现大部分僵虫表面长出了霉菌,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从椰心叶甲僵虫表面的霉菌中分离出绿僵菌,并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和致病性测定。从僵虫表面刮下孢子或菌丝体,置于绿僵菌选择性培养基(DOA)上培养,挑出真菌菌落,经纯化后,进行生物学特性、菌落生长速率及产孢量的测定,并从PPDA、OMA、VSA和PDA中筛选菌落生长及产孢最适培养基,同时对所分离的菌株进行对椰心叶甲的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所有分离菌株均鉴定为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Metschnikoff)],PPDA是菌落生长及产孢的最适培养基,大多数菌株对椰心叶甲有较强的致病力。选取强毒菌株MA4在田间进行防治效果的初步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能显著降低椰心叶甲成虫的虫口密度。这些金龟子绿僵菌菌株是首次从海南的椰心叶甲僵虫中分离到的昆虫病原真菌,该菌对海南的椰心叶甲具有很好的生防潜能。  相似文献   

17.
目前,国内外防治森林害虫正趋向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近年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一场“以菌治虫”的群众运动正在迅速发展。我国南方各省利用菌剂防治农林害虫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在东北高纬度地区使用菌剂防治虫害报导尚少。我们于1972、1973年在大兴安岭开展了白僵菌和青虫菌对落  相似文献   

18.
<正> 由中国植物学会真菌学会虫生真菌专业组主办的全国第二届虫生真菌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11月15日至17日在广东珠海召开。会议共收到论文62篇,到会正式代表58人。自1987年首届学术讨论会以来,我国的虫生真菌研究和应用又有了长足的进步。应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的规模依然居世界前列,在生产工艺,多剂型研制、应用方法、防治对象等方面均有进展。卵孢白僵菌、金龟子绿僵菌、粉拟青霉及汤普生被毛孢等在生产中得到了较多的应用。虫生真菌资源调查在多个地区开展,对一些种类的流行学研究也有了较好的开端。今后仍需加强强毒菌株的选育及制剂的标  相似文献   

19.
谭清  庞仁乙  高熹  张忠  袁远  陈斌  张海涛  吴国星 《昆虫学报》2014,57(10):1245-1252
【目的】为解释蜡蚧轮枝菌Lecanicillium lecanii对棕尾别麻蝇Boettcherisca peregrina成虫、蛹和幼虫等 3种虫态的致病性差异,研究分析了蜡蚧轮枝菌L. lecanii分生孢子在3种虫态体表的附着能力及与寄主体表结构的关系。【方法】采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法测量蜡蚧轮枝菌分生孢子在棕尾別麻蝇B. peregrina成虫、蛹和幼虫体表的附着数量,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显微技术观察供试虫体体壁外长物分布情况以及附着分生孢子情况。【结果】蜡蚧轮枝菌分生孢子在棕尾別麻蝇3种虫态上的附着数量差异显著(P=0.0001),成虫附着孢子数量为(1.35±0.12)×106个/头,而蛹和幼虫分别为(0.57±0.09)×106个/头和(0.45±0.06)×106个/头。成虫周身微毛上均有孢子附着;整个蛹体仅棘刺底部呈“绳索状”的褶皱处可发现有孢子的附着;幼虫的体表未发现有孢子的附着。【结论】蜡蚧轮枝菌分生孢子在棕尾別麻蝇成虫、蛹、幼虫体表的附着能力与寄主体表结构有密切关系,是蜡蚧轮枝菌对该虫不同虫态间存在致病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湖南省蚋属一新种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蚋属1新种即衡山蚋Simulium(Simulium)hengshanense sp.nov.,该种的主要特征是雄性生殖腹板后缘具乳状中突;雌性生殖板具条带状端突.雄虫近似香港蚋S.(S.)taipokouense和鞍阳蚋S.(S.)ephippioidum,雌虫近似马来西亚的毛丝蚋S.(S.)grossifilum,但前两种生殖腹板鞍形,后一种蛹呼吸丝特化而膨胀并被有众多小毛.与新种有明显的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