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广东省翁源青云山药用植物资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实地调查,广东省青云山自然保护区内共记录到野生植物168科605属1266种(含种下分类单位),其中药用植物140科385属586种;所含种类15种及以上的科包括菊科、茜草科、禾本科、唇形科、兰科、蝶形花科等8科。按功效分,活血散瘀类107种、清热解毒类90种、治咳嗽清肺类60种、治疗肠炎类58种、治外伤出血类56种、治毒蛇咬伤类56种、消肿止痛类30种;按药用部位分,全株类304种、根与根茎类185种、叶类131种、茎木类49种、皮类47种、果类42种、花类14种和其他类20种。生活型、生境与海拔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生活型和不同生境与其分布的海拔均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临床医学专业课程建设情况,总结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教育教学的主要成绩,查找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为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出改进意见。方法:对我校2013届(应届生)306名、2011届和2012届(往届生)333名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主要调查内容包括:课程内容、课程资源和课程评价。结果: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认为本专业核心课程知识和技能模块设计合理,且应届毕业生认可度高于往届毕业生;对专业类纸质图书、纸质期刊等课程资源满意度高,认为专业类精品课程、教学视频等课程资源需要进一步改善;毕业生对专业知识考评认可度较高,应届生认可度优于往届生。结论: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课程建设效果较好,特别是课程内容安排和课程评价合理,但在专业技能训练和课程资源建设方面需重点加强。  相似文献   

3.
水螨群总科阶元系统发育的支序分析 (蜱螨亚纲:水螨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道超 《昆虫学报》2000,43(3):309-317
对水螨群9总科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支序分析选用了23个形态学特征和3个生物学特征。据分析结果所揭示的9总科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和姐妹群关系,将水螨群9总科划分为5类:拟水螨类,含冥绒螨总科;始水螨类,含溪螨总科;真水螨类,含古水螨类和新水螨类;古水螨类,含水螨总科、盾水螨总科和皱喙螨总科;新水螨类,含刺触螨总科、腺水螨总科、湿螨总科和雄尾螨总科。类间姐妹群关系为:拟水螨类与始水螨类+真水螨类为姐妹群,始水螨类与真水螨类(古水螨类+新水螨类)为姐妹群,古水螨类与新水螨类为姐妹群。该文还就所提出的水螨群5类9总科的阶元排列建议与已有的观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软骨鱼类的地理分布和区系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软骨鱼类,就现时所知,共有127种、60属、28科,可归纳为如下14大类:(1)六鳃鲨类,有六鳃鲨1科3属3种;(2)虎鲨类,有虎鲨1科1属2种;(3)鼠鲨类,有锥齿鲨、鼠鲨、姥鲨、长尾鲨、须鲨和鲸鲨6科11属18种;(4)猫鲨类,有猫鲨、皱唇鲨、真鲨和双髻鲨4科19属43种;(5)角鲨类,只有角鲨1科2属4种;(6)锯鲨类,有锯鲨1科1属1种;(7)扁鲨类,有扁鲨1科1属2种;(8)锯鳐类,有锯鳐1科1属2种;(9)犁头鳐类,有犁头鳐和团扇鳐2科4属9种;(10)电鳐类,有电鳐和单鳍电鳐2科3属5种;(11)真鳐类,只真鳐1科1属7种;(12)魟类,有魟和燕魟2科5属17种;(13)鲼类,有鲼、鹞鲼、牛鼻鲼和蝠鲼4科6属12种;(14)银鲛类,只有银鲛1科2属2种。中国软骨鱼类的区系组成的特点以真鲨科、魟科和鲼科最为繁盛,其次是须鲨、猫鲨、长尾鲨和双髻鲨等科,但角鲨科、真鳐科和银鲛科的代表性则均较弱。中国软骨鱼类可分为暖水性种、暖温性种和冷温性种三种类型。暖水性种有74种,占中国软骨鱼类总数的59%;暖温性种有39种,占30%;冷温性种有14种,占11%。  相似文献   

5.
张红梅  陈浒  陈静  郭城  黄菊 《西北植物学报》2020,40(10):1768-1777
为了明确毕节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植物资源及区系特征,该研究于2018年、2019年分别采用样线和样方法对研究区的野生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同时通过标本采集、文献查阅等方法对研究区的植物资源及区系进行分析,为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及生态保护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研究区植物总计133科438属721种,其中蕨类10科13属16种,裸子植物7科9属11种,被子植物116科417属695种;被子植物中,单子叶植物15科75属121种,双子叶植物101科342属574种;珍稀濒危植物共35种,隶属于14科24属。(2)资源植物分类中,药用类植物121科339属516种,蜜源植物74科180属333种,食用类植物37科60属75种,观赏类植物75科146属209种,纤维类植物42科82属89种,淀粉和糖料类植物21科37属59种,芳香油类植物25科88属132种,油脂类植物63科117属144种,树脂及树胶类植物17科17属22种,鞣料类38科63属87种,其他植物资源合计68科128属155种。(3)植物区系上蕨类植物的科、属区系分化小,种子植物科的区系划分为9个分布区类型、9个亚型,以热带成分为主;属级水平上共15个分布区类型、20个亚型,属水平上温带成分占优势。研究表明,研究区植物资源种类丰富,植物区系具有温带和热带双重性质和过渡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在野外调查及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对福建、广东两省中4个纬度相近区域的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区系基本组成、地理成分、区系相似性等进行分析,比较丹霞地貌与非丹霞地貌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区系特征差异.结果显示:(1)研究区有石松类和蕨类植物38科80属206种,其中丹霞山35科65属134种,冠豸山31科51属103种,观音岽31科57...  相似文献   

7.
淡水豚类分子系统发生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杨光  周开亚 《兽类学报》1999,19(1):19-19
测定了白暨豚和恒河豚细胞色素b基因307bp的DNA序列,并与其它鲸类的相应序列合并,分析了淡水豚类(恒河豚、印河豚、白暨豚、亚河豚和弗西豚)的系统学位置和系统发生。淡水豚类不同属间的序列差异已达到或超过了其它齿鲸类科间的差异水平,因此它们分别归属于不同的科,即恒河豚科、白暨豚科、亚河豚科和弗西豚科。系统发生分析支持淡水豚类和海豚类之间具有下述的关系:(恒河豚科((白暨豚科(亚河豚科,弗西豚科))海豚总科))。即淡水豚的4个科中,恒河豚科是最早分化的一支,其次是白暨豚科,然后是亚河豚科和弗西豚科的分化。白暨豚科和亚河豚科+弗西豚科组成海豚总科的姊妹群,并与海豚总科一同组成海豚下目。恒河豚与其它淡水豚类间无直接的亲缘关系。淡水豚类是并系的。把恒河豚类独立为恒河豚总科是合理的。初步认为有理由把白暨豚类也作为一个总科级的支系。恒河豚和印河豚间的序列差异极小,两者可能只是同一个种的2个亚种。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作者等曾多次赴四川全省各地进行螱类(即白蚁)调查,收集到大批螱类标本,其中还采有大量原螱属(Hodotermopsis Holmgren)标本,至此,我国产四科螱类:木螱科(Kalotermitidae)、原螱科(Tcrmopsidae)鼻螱科(Rhinotermitidae)、螱科(Tcrmitidac)在四川省均已采到。另外,堆砂螱属(Cryptotermes Banks)、亮螱属(Euhamitermes)的标本和叶螱属(Lobitemes Holmgren)的标本在四川省也已采到。 现将成都地区的螱类和已鉴定的成都、西昌地区的部分螱类新种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9.
西太平洋区是全球海洋生物种源中心,许多类群的最高物种多样性都出现于该区域,因此,在该区开展种类多样性的研究不仅重要和必要,而且具有在跨国尺度上进行综合管理和相互合作的迫切性。本文在西太平洋的浮游动物样品鉴定分类、编目、文献资料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记录和编入西太平洋10个浮游动物类群2,658种(含亚种),隶属于206科675属,其中水螅水母类99科251属697种,栉水母类12科22属59种,浮游软体动物14科35属86种,介形类8科89属416种,桡足类51科156属908种,糠虾类4科58属202种,磷虾类2科8属56种,十足类8科22属105种,毛颚类5科8属48种,被囊类5科26属81种。  相似文献   

10.
退化红壤植被恢复对土壤螨类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退化红壤地区的旱生性草坡、稀疏针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等4种植被恢复类型及裸地、顶级常绿阔叶林等2个对照样地的土壤螨类群落进行四季调查,共捕获4亚目53科,其中隐气门亚目27科(Cryptostigmata),前气门亚目(Prostigmata)17科,中气门亚目(Mesostigmata)8科,无气门亚目(Astigmata)1科,优势类群为矮汉甲螨科(Nanhermanniidae)和单翼甲螨科(Haplozetidae),常见类群包括若甲螨科(Oribatulidae)、盖头甲螨科(Tectocepheidae)等16科。应用个体密度、类群数、香农多样性、密度.类群DG指数、丰富度和均匀度、甲螨群落的MGP分析和捕食性螨类MI指数,研究其中螨类的群落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土壤螨类群落差异显著,各项指标均以常绿阔叶林为最高,其次为稀疏针叶林,显著高于其它样地(P〈0.05),针叶林和裸地处于最低水平。甲螨群落类群结构中,各植被类型中的甲螨群落均属于M型;甲螨个体密度结构类型中,裸地属于MP型,旱生性草坡属P型,常绿阔叶林属于O型,其它均属于M型。中气门螨类的MI指数在各植被类型没有明显的变化。DCA分析将6类型分为3类:裸地、常绿阔叶林各为一类,其余各类型归为一类,这显示了土壤螨类群落对植被恢复不同类型的响应。  相似文献   

11.
课程思政对高校落实立德树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专业课中进行课程思政改革有助于探究高校专业课程中育人功能的发挥。遗传学是生命科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在生命科学知识体系的构建中具有重要作用。立足内蒙古农业大学示范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我们重塑了教学目标,改革教学方法,挖掘遗传学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使德育教育深入教师心、学生心,贯穿于教学、教评全过程,使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同向同行,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2.
生物技术专业《生命科学进展》双语教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惠霞 《生物学杂志》2011,28(1):102-104
为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适应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对人才的更高要求,通过对《生命科学进展》课程进行了双语教学的实践探索,探讨了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教学效果调查评估结果显示,认为课程总评及满意程度达良好及以上等级的学生占94%,表明开展的《生命科学进展》双语教学活动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基本适合学生目前的英语和专业知识水平,《生命科学进展》双语教学改革实践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3.
刘欣  周卫为 《蛇志》2021,(1):113-114
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将思政内容融入到专业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是立德树人的根本举措。在眼科学教学过程中,提倡把“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知识进行有机融合,鼓励学生由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成为有灵魂、有温度的新时代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14.
食品酶学与酶工程是食品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内容涵盖酶学基础理论、酶工程技术以及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针对当前教学内容与学科前沿存在知识差距,本课程精心挖掘学科前沿案例,不断调整优化课程内容,让学生所学能够与时俱进。以学科前沿案例的主题讨论为切入点,探索了成果导向教学(outcome-basededucation,OBE)理念下的问题导向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模式,强化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构建多元化考核方式,侧重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课程教学改革实现夯实基础知识和拓展学科前沿的双管齐下,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团队协作等方面能力,可为食品酶学与酶工程及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启发与思考。  相似文献   

15.
吴春发  肖娜 《生物工程学报》2022,38(12):4838-4849
“环境污染的生物修复(Bioremediation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等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针对课程前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任课教师结合高质量人才培养需求,从课程教学目标优化、课程教学内容重构与知识整合、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等环节对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探索。实践结果表明,改革后的课程教学不仅显著提升了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还有效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了激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对"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实验课的学习兴趣、训练实验技能、拓展创新思维、促进素质教育,我们探索了基于微信平台的微课程教学法在该课程实验课的应用。实践证明微课程教学法能有效提升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对该课程的喜爱程度,并有利于学生提升学科成绩,同时有效地增强了学生对学科前沿知识的关注度。  相似文献   

17.
提高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手段是医学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分子与细胞"是临床医学教育改革的重点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全新的整合课程,具有学时多、难度大且要求和临床专业紧密结合的特点。如何转变临床专业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是临床专业课程改革创新的焦点。该研究通过基于嵌入式文献阅读和临床案例式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传统的面对面授课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授课方式,将课堂主阵地由线下转移至线上,为线下课堂提供了更多创新融合的方式,同时增强了医学生对于生命学基本原理的理解,为培养具有精准医学专业背景的医学生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三年的翻转课堂实施,临床专业卓越医生试点班学生对教学满意度以及学生成绩显著提升,说明在临床专业整合课程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静  谭海刚 《微生物学通报》2021,48(4):1410-1416
工科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对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至关重要。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契机,针对互联网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基于"食品微生物学"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与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融合教学模式,并对该教学模式的课前问题导入、课中问题介入和课后问题反馈实施过程以及实践成果进行了分析探讨,以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工科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环境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为提高教学质量,以湖南文理学院环境工程专业为例,从明确课程定位、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兴趣以及加强实践教学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首先需明确该课程不同于普通的微生物学,教师在授课中应将微生物学相关理论知识与环境科学、环境工程领域实践相结合。其次,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在授课中应注意通过合理使用教具、引入热点问题以及善于使用多媒体设备、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力度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实践教学中也应注意促进学生对于环境工程微生物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动手能力和实验独操能力,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王建杰  罗文哲  董航  姜广宇  王茉琳 《生物磁学》2014,(9):1756-1758,1789
当前,人们的健康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要和期望也发生了变化。然而,医学教育长期以来过分注重医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而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这使得医学生缺乏爱伤观念,对待病人冷漠、和不负责任,功利心较重,缺少奉献精神,从而加剧了医患关系紧张。因此,把医学生人文教育渗透到医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过程,使人文素质教育与医学专业教育完美的整合,才能培养出同时具有精湛医术和人文智慧、德才兼备的医生。医学免疫学是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之一,也是医学本科生的一门重要的主干课程,其理论和实验技术发展迅猛。本文从医学免疫学专业理论课、实验课、考核等不同环节探讨了人文素质教育和医学免疫学专业教育的整合,进一步地寻找医学免疫学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全面提高提供有益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