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产泽蛙的染色体组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昌祥  姜书庭 《遗传》1983,5(3):27-28
关于无尾两栖类染色体组型的研究,国外 已有不少报道〔5.87,但国内仅报道了金线蛙、中 华大蟾赊、我国北方狭口蛙、北京产中国林 蛙[i,al滇蛙、牛蛙、昭觉林蛙及华西雨蛙[37等少 数几种。Kuromoto[6,曾分析了日本产泽蛙4个 不同亚种的染色体组型,而中国产泽蛙的染色 体组型至今未见报道,为此,我们分析了中国产 泽蛙的染色体组型。  相似文献   

2.
昆明滇蛙和昭觉林蛙食物比较及益害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1998年5月—2003年11月采自昆明白龙寺、花红洞及西街口的1105只滇蛙(Rana pleuraden)及428只昭觉林蛙(Rana chaochiaoensis),采用剖胃法作食性分析,分别计算它们的食物数量和频次百分比、α多样性指数、百分率相似性指数、营养生态位宽度、营养生态位重叠值和有益系数等。分析和计算结果显示,不同采集地的滇蛙以及滇蛙与昭觉林蛙之间的主要食物组成基本相同;但两种蛙之间,甚至同一物种的雌雄之间的食物多样性及营养生态位均存在分化。滇蛙和昭觉林蛙周年的有益系数都为正值,说明它们对人类的益处大于害处,其中又以滇蛙的有益程度较昭觉林蛙的高。研究结果表明,同一物种采自不同地域的种群和(或)同一种群采自不同的季节或年份,其有益系数均具可变性,即有益系数不具可比性。此系数仅表示蛙在一定时期对人类的益害程度。  相似文献   

3.
一、食性分析对九华山区采得的青蛙(Rana nigromaculata)、泽蛙(R.limnocharis)、棘胸蛙(R.spinosa)、阔褶蛙(R.latouchii)和日本林蛙(R.japonica japonica)等5种习见蛙类共253个胃做了食性分析。除在野外直接观察记录外,主要是根据解剖胃部内容物,按其捕食的种类和数量逐项分析统计。对食物个数的确定,是根据被吞食动物的某些器官或结构的套数来计算,少于一套者计为一,多于一套少于二套者计为二,以此类推;有头者以头的数目汇计。根据解剖结果,以确定其对农林的益害关系。结果在253号标本中,有236号标本胃内有食物,包括环节动物、节肢动物…  相似文献   

4.
对1998年5月—2003年11月采自昆明白龙寺、花红洞及西街口的1?105只滇蛙(Rana pleuraden)及428只昭觉林蛙(Rana chaochiaoensis),采用剖胃法作食性分析,分别计算它们的食物数量和频次百分比、α多样性指数、百分率相似性指数、营养生态位宽度、营养生态位重叠值和有益系数等。分析和计算结果显示,不同采集地的滇蛙以及滇蛙与昭觉林蛙之间的主要食物组成基本相同;但两种蛙之间,甚至同一物种的雌雄之间的食物多样性及营养生态位均存在分化。滇蛙和昭觉林蛙周年的有益系数都为正值,说明它们对人类的益处大于害处,其中又以滇蛙的有益程度较昭觉林蛙的高。研究结果表明,同一物种采自不同地域的种群和(或)同一种群采自不同的季节或年份,其有益系数均具可变性,即有益系数不具可比性。此系数仅表示蛙在一定时期对人类的益害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解新疆地区中国林蛙中亚林蛙、中亚侧褶蛙和阿尔泰林蛙的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发育。[方法]分别于新疆7个地方采集了4种蛙类共53个个体,对线粒体12S RNA基因进行了扩增和测序。[结果]经过拼接和比对,得到长度为893 bp片段的序列,4种蛙类共定义了21个单倍型,其中,中国林蛙、中亚侧褶蛙和阿尔泰林蛙遗传变异程度高,而中亚林蛙的遗传变异很低。各群体总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367 88,总固定系数Fst为0.871 56,总基因流Nm为0.04。中国林蛙与中亚林蛙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为0.158,与中亚侧褶蛙之间的遗传距离次之,为0.137,与阿尔泰林蛙之间遗传距离最小,为0.034。聚类分析显示中国林蛙和阿尔泰林蛙聚为一支,中亚林蛙和中亚侧褶蛙聚为一支。[结论]新疆地区的中国林蛙、中亚侧褶蛙和阿尔泰林蛙的遗传多样性丰富,中亚林蛙的遗传多样性较低,各群体遗传分化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6.
云南昆明地区三种蛙皮肤显微结构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昆明地区的多疣狭口蛙、昭觉林蛙及黑斑蛙的背腹皮肤切片的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和比较,尤其对它们皮肤腺体的类型和功能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 表明:多疣狭口蛙皮肤比昭觉林蛙及黑斑蛙皮肤含有更多的腺体,尤其是颗粒腺比后两者含量更为丰富,并且在皮下存在许多腺体团,背腹皮肤较后者厚.昭觉林蛙皮肤较黑斑蛙的含有更多的颗粒腺和粘液腺.3种蛙的背部皮肤都含有色素细胞,而除了在多疣狭口蛙雌性腹部观察到少量色素细胞外,另两种蛙在腹部皮肤中均未见色素层.相比之下,昭觉林蛙和黑斑蛙皮肤结构较相似,两者同多疣狭口蛙在皮肤腺体分布及数量上差别较大,这也体现了三者不同的生态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7.
李明会  周伟  潘晓赋  张庆 《四川动物》2007,26(2):386-389,I0007
根据对滇蛙(Rana pleuraden)和昭觉林蛙(R.chaochiaoensis)标本外部形态比较和野外观察结果,滇蛙和昭觉林蛙的雌雄性比大约在1:1之间,而它们的形态特征、栖境与习性、繁殖时间等均存在分化。昭觉林蛙更适应陆地生活。昆明地区的滇蛙和昭觉林蛙的繁殖策略不同,滇蛙的繁殖在3—7月,昭觉林蛙的在9—11月。昭觉林蛙选择在冬季繁殖,可以避开与其它蛙类的繁殖竞争,但其更深层次的生物学意义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从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探讨我国林蛙属动物的系统发生关系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25  
对中国林蛙属动物进行了DNA水平的分子系统发生研究,测定了中国林蛙属7种15个样品,侧褶蛙属2种2个样品Cyt b基因长约360bp片段的序列。对这些序列的系统发生分析表明:(1)中国林蛙甘肃种群与东北种群序列差异较大,但尚难根据序列差异来判断它们是不同的亚种还是不同的物种;(2)7种林蛙中,中国林蛙与黑龙江林蛙的亲缘关系最近,与桓仁林蛙最远;(3)支持将昭觉林蛙,镇海林蛙,峨眉林蛙和长肢林蛙归入日本林蛙种组Rana japonica group。  相似文献   

9.
滇蛙和昭觉林蛙的形态差异及其潜在的适应意义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以比较解剖学的方法,观察和比较了采自1997年8月-2000年9月的滇蛙(♂16,♀14)和昭觉林蛙(♂17,♀17)标本的外部形态、肌肉和骨骼。结果显示,两种蛙的皮肤颜色不同;滇蛙的鳞骨比昭觉林蛙的发达;滇蛙雄性个体具声囊,而昭觉林蛙则无;滇蛙和昭觉林蛙的肱三头肌、股三头肌和胫部的肌肉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昭觉林蛙的四肢骨骼较滇蛙的细长,腰带坐骨结节较突出,髋臼也较大;两种蛙头部扩大的骨骼不同;滇蛙腹直肌具腱划4条,昭觉林蛙5条。两种蛙的这些形态差异与其栖息的小生境及生活方式的差异相适应。  相似文献   

10.
三种蛙类呼吸系统比较解剖及进化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明会  李伟  周伟  张庆  李凤莲 《四川动物》2006,25(2):223-227
对昆明地区滇蛙Rana pleuraden和昭觉林蛙R.chaochiaoensis及大蹼铃蟾Bombina maxima的呼吸系统比较解剖,结果表明,3种蛙鼻孔的开合与颏下肌的收缩无关;大蹼铃蟾的内鼻孔较昭觉林蛙与滇蛙的更靠近口前端;昭觉林蛙和滇蛙的下颌下肌倾斜走向,大蹼铃蟾的呈水平走向;滇蛙和昭觉林蛙喉气管室较膨大而长,环状软骨后端有棘突,大蹼铃蟾喉气管室狭小而短,环状软骨后端无棘突;昭觉林蛙和滇蛙喉肌共5对,大蹼铃蟾喉肌仅有喉口开肌和前杓肌2对;昭觉林蛙和滇蛙肺囊表面沟回较大蹼铃蟾的小而密.  相似文献   

11.
昆明地区滇蛙与昭觉林蛙同域分布种群的生境利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周伟  李明会  麦紫  李伟 《动物学研究》2006,27(4):389-395
现有两栖类生境研究报道多局限于定性描述,缺乏定量数据和统计分析支撑。以蛙的发现点为圆心,作半径1m的样圆,测量12个生态因子。调查共记录滇蛙(Ranapleuraden)133只和昭觉林蛙(Ranachaochiaoensis)62只。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非参数Mann-WhitneyU-检验比较两种蛙对同一生境的利用,结果表明,在干燥草地生境仅最高植物高度差异显著;湿润草地生境至水源距离和水百分比差异极显著,水草百分比和湿泥百分比差异显著;水体生境各种生态因子的差异均不显著。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生境中滇蛙和昭觉林蛙所选择的因子往往相同或者顺序颠倒,但这些因子的值几乎均是反向分离的,即小生境不相同。两种蛙的生境利用各有偏好。滇蛙日间活动主要在水体,而昭觉林蛙则在湿润草地和干燥草地。两种蛙对泥地生境利用都少。不同体长的滇蛙对水体生境利用度均较高。昭觉林蛙随着体长增加,对隐蔽条件好的湿润草地和干燥草地生境利用度增加,对水体的利用度减少。  相似文献   

12.
李丕鹏  陆宇燕  李昂 《蛇志》2014,(2):156-158,182,F0004
目的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 David,1875)是我国林蛙属分布最为广泛的特有种,在上一世纪对其分类问题多有争议,曾被认为广布于中国、蒙古、俄罗斯、日本和朝鲜半岛等。随着对其分类地位的确定,其分布范围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了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这一重要资源,本文对其分类研究历史和分布进行了总结。方法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文献,结合本实验室多年来掌握的野外资料,进行系统的总结。结果中国林蛙自1875年由戴维(中文名为谭卫道)命名以来,曾被划归欧洲林蛙的亚种,并将多种其他林蛙归并入其下。1981年,经过细胞分类学研究,正式恢复为有效种,随后进一步划分出5个亚种。直至本世纪初,经过进一步的分类学研究,厘清了其与东北林蛙和西北林蛙的关系,从而确定其为仅分布于中国的特有种。在此基础上,对其分布也进行了重新确立。结论中国林蛙隶属于蛙科林蛙属中国林蛙种组,目前没有种下分化和亚种形成,分布于我国华北、华中及其周边地区,分布海拔不高于2500m。  相似文献   

13.
中国林蛙俗称哈士蟆 ,主产东北 ,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是我国著名药用经济蛙种 ,雌蛙输卵管干制成的哈士蟆油是名贵的中药材。近年来 ,中国林蛙的人工养殖在其主产地东北已初具规模。在南方能否养殖呢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 ,近年来我们在苏州郊区进行了中国林蛙南移养殖试验 ,并取得了成功。1 引种种蛙的引进可以在秋季中国林蛙下山冬眠时进行 ,在东北 9月中旬到 10月下旬近一个半月的时间都可以采集到种蛙 ,向南方运输种蛙可以在 10月下旬进行 ,也可以将秋季采集的种蛙在东北存放到 12月份待南方气温较低时再进行。从我们过去的经验看 ,10…  相似文献   

14.
王立志 《生物资源》2019,(5):397-401
本文对中国林蛙受精卵、蝌蚪和幼蛙等不同发育阶段生长发育的盐效应进行了综述。盐度对不同发育阶段的中国林蛙均有影响。中国林蛙受精卵孵化的最适盐浓度范围为0~5 g/L,孵化率超过80%;在2~3 g/L盐浓度下孵化的中国林蛙雌性个体超过90%,孵化后中国林蛙蝌蚪的存活率没有显著变化;中国林蛙蝌蚪和变态幼蛙的安全盐度上限分别为2 g/L和1.5 g/L。这些研究结果为中国林蛙野生资源的保护和人工养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中国林蛙消化管胚后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倩  张育辉 《四川动物》2008,27(3):417-420
用解剖和组织切片技术对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蝌蚪(23~46期)消化管的形态和显微结构变化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表明,在中国林蛙幼体的胚后发育过程中,消化管长度从28期的37.0 mm逐渐增加至39期的95.3 mm,在变态过程中又缩短至22.0 mm.胃从42期开始膨大, 46期在位置和形态上与成蛙相似.消化管粘膜上皮逐渐完善,粘膜下层和肌层逐渐出现并加厚.胃腺、小肠腺以及杯形细胞在42~43期出现.说明林蛙消化管的组织结构特征与变态发育过程中食性的变化相适应.  相似文献   

16.
日本林蛙指名亚种(Rana j. japonica)广泛分布于我国秦岭以南及日本等地。Kawamura(1939),Seto(1965),仓本满等(1973)曾报道过日本产日本林蛙的核型。国内陈文元等(1983),王子淑等(1983)对蛾眉山产日本林蛙的染色体组型、C-带和Ag-NORs做了研究;韦今来等(1983)报道了杭州产日本林蛙的染色体组型。本文作者在探讨中国  相似文献   

17.
杨棋  刘绍龙  吴贯夫 《四川动物》2008,27(3):412-416
研究了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的骨骼系统,对各部分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详细的描述.鼻骨与已报道的粗皮蛙和泽蛙有所不同;鼻腔骨的形状与粗皮蛙差异极大,而与泽蛙较为接近;第8椎体双凹型,属典型的参差型脊柱;肩胸骨的基部无分叉,也无缺刻,与泽蛙和粗皮蛙不相同,上胸骨较粗皮蛙大,形状与泽蛙有差异.肩带为固胸型.  相似文献   

18.
刘伯  白秀娟  马辉 《四川动物》2006,25(2):354-356
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越冬是林蛙人工养殖中的重要环节.在休眠期间林蛙死亡率高达31%,且以优良种蛙较多.利用自动控温水族箱模拟林蛙越冬,揭示这个阶段林蛙的生理机制,既具有理论意义,又可指导实践,减少种蛙的死亡.  相似文献   

19.
周伟  李明会  麦紫  李伟 《动物学研究》2006,27(4):389-395
现有两栖类生境研究报道多局限于定性描述,缺乏定量数据和统计分析支撑。以蛙的发现点为圆心,作半径1 m的样圆,测量12个生态因子。调查共记录滇蛙(Rana pleuraden)133只和昭觉林蛙(Rana chaochiaoensis)62只。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种蛙对同一生境的利用,结果表明,在干燥草地生境仅最高植物高度差异显著;湿润草地生境至水源距离和水百分比差异极显著,水草百分比和湿泥百分比差异显著;水体生境各种生态因子的差异均不显著。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生境中滇蛙和昭觉林蛙所选择的因子往往相同或者顺序颠倒,但这些因子的值几乎均是反向分离的,即小生境不相同。两种蛙的生境利用各有偏好。滇蛙日间活动主要在水体,而昭觉林蛙则在湿润草地和干燥草地。两种蛙对泥地生境利用都少。不同体长的滇蛙对水体生境利用度均较高。昭觉林蛙随着体长增加,对隐蔽条件好的湿润草地和干燥草地生境利用度增加,对水体的利用度减少。  相似文献   

20.
四种林蛙核型及银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林蛙又称棕蛙(brownfrog),是广布欧洲、亚洲和北美洲的一个自然类群,约有28种,我国记载达10种(谢锋,1995)。国内对2n=26的林蛙染色体研究报道主要有李树深等(1981,1982)、王子淑等(1983)、陈文元等(1983)、韦今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