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研究了湖南江永石灰岩山地青檀(Pteroceltis tatarinowii Maxim)群落的区系组成、地理成分、种类成分的数量特征、生活型及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在2 800 m2青檀群落样方中有维管植物51种,隶属于34科48属.植物地理分布以泛热带成分最多,有13属,占总属数的29.54%;其次是旧世界热带分布类型、北温带分布类型、东亚和北美洲间断分布类型,它们各有5属,各占总属数的11.36%.植物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最多,占70.59%,一年生植物最少,仅为1.96%.群落层次中,以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数所占比例较大.物种多样性分析表明,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指数均表现出Sh>H>T,反映了青檀群落乔木层优势种表现明显,该群落目前相对稳定.对青檀群落的物种构成及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广西隆安屏山石灰岩山地飞机草群落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隆安屏山石灰岩山地有害的入侵杂草飞机草(Eupatorium odoratum)群落的区系组成、地理成分、生活型、结构及物种多样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群落内常见的维管植物约有62种,隶属38科58属。植物地理分布以泛热带类型最多,有15属,占总属数的34.88%;其次是热带亚洲分布类型,有8属,占18.6%。按Raunkiaer生活型统计,高位芽植物占48.39%,一年生植物占17.74%,地面芽植物占12.90%,地上芽植物占11.29%。群落内植物叶的性质以草质、单叶、小型叶和全缘为主。群落垂直结构简单,分层不明显,只分为灌木层和草本层,并有少量的层间植物。灌木层种间相遇机率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较高,表明该群落目前仍相对稳定,该地区外来飞机草目前处于种群建立时期。  相似文献   

3.
广西特有濒危植物狭叶坡垒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狭叶坡垒(Hopea chinensis)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仅分布于广西十万大山。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对狭叶坡垒群落特征的研究表明:在10个样点共3 200 m2的样方中,包含维管束植物82科168属265种,这些属可划分成11个分布区类型,其中热带分布的属占绝对优势,达83.7%,温带分布属占13.1%。群落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外貌主要由中小型为主的常绿高位芽植物所决定。狭叶坡垒群落结构复杂,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3个层次,层间植物丰富。  相似文献   

4.
广西元宝山南方红豆杉群落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苏宗明  黄玉清  李先琨   《广西植物》2000,20(1):1-10
根据 16 0 0 m2 样方统计 ,群落区系组成有 4 3科 6 4属的 80个种 ,平均 10 0 m2 5种 ,虽种类组成不复杂 ,其中 87.5%的属仅出现 1种 ,6 .3%的属含少数种。乔木层多数优势种为稳定型种群 ,所以乔木层优势区系成分相当稳定 ,表明该群落为一种顶极群落。 59个种子植物属只有 10个分布区类型和 4个变型 ,地理成分不复杂 ,其中热带分布 2 7属占 4 6 .6 % ,温带分布 31属占 53.4 % ;热带分布以泛热带和热带亚洲分布为主 ,分别占 52 .6 %和 4 7.4 % ,温带分布为北温带和东亚分布各占50 %。 2 5个乔木层树种中 ,中亚热带地理分布类型的占 76 % ,南亚热带地理分布类型的占 16 % ,北亚热带地理分布类型占 8% ,重要值指数排列前 6名的均为中亚热带地理分布类型 ,所以该群落为亚热带性质。已知 79种组成种类常绿成分占 595% ,落叶成分占 4 0 .5% ,其中以中高位芽植物最多 ,占 2 7.8% ,又以常绿阔叶中高位芽植物为多 ,占 15.2 %。 79种组成植物 ,小型叶多于中型叶 ,分别占 55.7%和 32 .9%。乔木层种类 6 0 0 m2 有 18种 ,16 0 0 m2 有 2 9种 ,均不多 ,但物种多样性指数接近亚热带地带性代表群落  相似文献   

5.
采用样方法调查了崖柏群落的植物组成,分析了维管束植物的生活型组成、叶子性状及层次层片结构.结果表明:崖柏群落的植物生活型组成以高位芽植物为优势,占73.2%,地面芽植物占18%,地下芽植物占6%,地上芽和一年生植物各占2%和0.8%.叶质以纸质和革质为主,分别占48.8%和36.4%;叶级以小叶为主,占60.8%;叶缘以非全缘叶为主,占56.8%;叶型以单叶为主,占86%.崖柏群落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层间植物较少,各层次分别由常绿针叶、阔叶及落叶阔叶高位芽植物层片、常绿和落叶矮高位芽植物层片、地面芽和地下芽以及一年生植物层片构成.  相似文献   

6.
采用样方调查法对澳门青洲山白楸(Mallotus paniculatus)+假苹婆(Sterculia lanceolata)+破布叶(Microcos paniculata)群落的种类组成、外貌、结构特征、区系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700m2样方中有维管植物70种,隶属于42科65属,其中热带性分布属占90.32%,群落属于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类型。群落外貌常绿,生活型以藤本高位芽为主(占22.86%)。群落的物种丰富度Magarlef指数为8.78,Shannon-Wienner指数为2.22,Simpson指数为0.98,均匀度Pielou指数为0.52。群落各层次的丰富度、Simpson指数以及Shannon-Wienner指数均表现为下木层〉乔木层〉藤本植物〉草本层,均匀度表现为藤本植物〉乔木层〉下木层〉草本层,表明下木层中组成的种类较乔木层多,优势树种较乔木层明显。  相似文献   

7.
山生柳(Salix oritrepha)是我国的特有种。通过对山生柳灌丛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类型由97种植物组成,隶属30科65属。其中有灌木10种,草本植物87种,山生柳为建群种;地理成分以北温带分布为主;生活型以地面芽植物为主(52.59%),其次为地下芽植物(27.89%)和高位芽(10.31%),地上芽和一年生植物仅占9.21%;群落结构比较简单,大体可以分为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偏低,垂直结构各层次间物种多样性大小为草本层>灌木层。  相似文献   

8.
浙江古田山自然保护区木荷群落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通过对木荷群落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木荷群落植物种类丰富,科属组成分散,区系成分复杂。从属的地理成分来看,热带分布的属多于温带分布的属。群落的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地下芽植物次之。该群落叶的性质以小型叶、单叶、草质、非全缘为主。群落垂直结构复杂,地上成层现象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并有一定数量的层间植物。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大小依次为灌木层> 乔木层> 草本层。  相似文献   

9.
人工输水来恢复已干涸50 多年的青土湖, 对阻隔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联合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经过人工输水后3 年的定位观测, 分析青土湖的人工水域区群落组成、结构变化和环境关系, 得出以下结论: 植物群落空间分布依水源呈现草甸-盐化草甸-荒漠三个梯度层, 近水区为白刺群丛和芦苇群丛, 向外是戟叶鹅绒藤群丛, 再向外是沙蒿和一年生植物群丛。植物群落结构表现为密度增加和不同空间区的植物生活型变化。在距水面0-50m 的地下芽植物芦苇数量激增, 而距水面250-300 m 之间, 则是地面芽和一年生植物所占比例较大。青土湖输水引起植物群落演替不仅决定于原生群落类型, 而且受地下水位和土壤盐分的空间变化影响, 在短期内形成依水的空间隐域植被梯度, 是植物适应环境变化配置的多向演替。植物群落的时间演替序列为荒漠→草甸, 而空间演替序列为荒漠→盐化草甸→草甸。  相似文献   

10.
为了弄清雪峰山西南支脉丘陵山地生态系统的结构、类型及其特性 ,研究了 2 6个典型森林群落的结构及组成特点。区域内共有植物 1 6 2科 4 0 5属 75 9种 ,主要为热带分布及亚热带分布 ,其植物区系成分复杂 ,具有明显的过渡与交汇特征 ,与其联系最为广泛的是滇、黔、桂区 ,同时与华中、华南、华东区的联系亦非常密切。从生活型来看 ,高位芽占的比例最大 ,中高位芽植物和小高位芽植物为区域内群落乔层的主要组成种类。在层片结构上 ,森林植物群落除暖性灌丛外 ,都具有乔木层层片、灌木层层片、草本层层片和苔藓地被层层片 ,常绿阔叶中高位芽层片为乔木层主要层片 ,并多构成群落的建群层片。 2 6个群落可分为 7个植被类型 ,分别处于群落的 4个演替阶段。这些群落分别具有保护原有结构功能和研究天然林恢复规律的价值。群落中的主要种类 ,乔木层有黔桂润楠、甜槠、枫香、青冈栎 ,灌木层有杜茎山、木、羊角杜鹃  相似文献   

11.
在野外调查基础上,对浙江南麂列岛大檑山屿水仙(Narcissus tazetta var.chinensis M.Roem.)自然居群5个典型生境(乔木林地、林缘、弃耕地、荒坡和灌木林地)的物种组成和α多样性指数进行分析,并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最小生成树(MST)分析和空间点格局分析(SPPA)分别研究水仙自然居群物种分布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水仙与其伴生种的种间关系及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浙江南麂列岛大檑山屿水仙自然居群5个生境共有植物28种,其中,乔木林地、林缘、弃耕地、荒坡和灌木林地分别有16、13、9、8和8种.5个生境中水仙的重要值均最高.弃耕地和乔木林地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较高,灌木林地和林缘其次,荒坡最低.5个生境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弃耕地和乔木林地聚为一组,其他3个生境聚为另一组.CCA排序结果显示:水仙的分布与坡度呈负相关,与土壤的电导率、含水量和温度以及坡向和海拔呈正相关,说明水仙适宜生长于坡度平缓以及土壤的含水量、电导率和温度适中的生境.MST分析结果显示:水仙与其伴生种羊蹄(Rumex japonicus Houtt.)、鬼针草(Bidens pilosa Linn.)、野艾蒿(Artemisia lavandulifolia DC.)的种间关系最近,这3个伴生种应作为水仙自然居群恢复生物治理的重点防控对象.SPPA分析结果显示:荒坡中水仙群丛分布数量相对较多,集中分布于东北角,西部和南部较少;在0.0~0.1 m尺度时,水仙群丛表现为随机分布;在大于0.1 m尺度时,表现为集中分布.研究结果显示:浙江南麂列岛大檑山屿水仙自然居群主要集中分布在东南坡的弃耕地,海岛生境异质性与自身繁殖特性是影响南麂列岛水仙自然居群恢复的关键因素,建议对水仙群落动态进行长期监测和相关研究,并结合岛屿生态系统进行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12.
河北坝上草原东沟植物群落生态梯度的数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运用DCCA排序轴分类,将河北坝上草原东沟的植物群落划分为8类,效果较好.排序图表达了植物群落的环境梯度、结构梯度和人为干扰.第1轴反映了群落在海拔和坡度方面的空间梯度,第2轴反映了群落的坡向分异格局,两轴综合反映了群落沿水分梯度的空间分异.群落的层片构成和各层片物种组成也表现出相应的空间分布格局.白桦局限在阴坡高海拔陡峭处.阴坡灌木与草本层片优势种分别为金露梅与细叶苔草,阳坡则为蒿类和冰草.阳坡群落各层片优势种还存在海拔和坡度分布格局.另外,放牧、耕作和伐树等人为干扰对群落时空分布也有显著影响.一般来说,生境条件较好的群落,人为干扰较严重.  相似文献   

13.
蚬木(Excentrodendron hsienmu)是广泛分布于桂西南喀斯特山地的优良用材树种,了解影响蚬木群落物种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对蚬木资源的有效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桂西南蚬木群落的样地调查,测定了样地中乔木树种的重要值以及海拔、坡度、坡向、土壤养分等8个环境因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了地形与土壤等环境因子间的相互关系,运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对群落主要树种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进行了排序。结果表明:调查共记录到胸径≥1.0 cm、树高≥1.5 m的立木共176种,隶属于50科128属;群落乔木层以蚬木占绝对优势,主要伴生种有广西澄广花(Orophea anceps)、金丝李(Garcinia paucinervis)、割舌树(Walsura robusta)、苹婆(Sterculia nobilis)。相关分析显示海拔与土壤有机质、全氮间呈极显著正相关;除土壤pH之外,其余土壤肥力因子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CCA分析显示全钾、全磷对群落优势种的分布影响最为显著,坡向、坡度对优势种分布也具有重要作用。该研究结果揭示了影响蚬木群落物种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该区域的植被恢复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Laboski  C.A.M.  Dowdy  R.H.  Allmaras  R.R.  Lamb  J.A. 《Plant and Soil》1998,203(2):239-247
Initial field observations revealed a shallow corn (Zea mays L.) root system on a Zimmerman fine sand in a corn/soybean (Glycine max L.) rotation. Since root distribution influences crop water and nutrient absorption, it is essential to identify factors limiting root growth.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factor(s) limiting corn rooting depth on an irrigated fine sand soil. Bulk density, saturated hydraulic conductivity, and soil water retention were measured on undisturbed soil cores. Corn root distribution assessed at tasseling over a 3-yr period showed an average of 94% of total root length within the upper 0.60 m of soil with 85% in the upper 0.30 m of soil. Mechanical impedance was estimated with a cone penetrometer on two dates with differing water contents. Cone penetrometer measurements greater than 3 MPa indicated mechanical impedance in soil layers extending from 0.15 to 0.35 m deep. Penetration resistance decreased as soil water content increased. However, soil water contents greater than field capacity were required to decrease penetration resistance below the 3 MPa threshold. Such water saturated conditions only occurred for short periods immediately after precipitation or irrigation events, thus roots usually encountered restrictive soil strengths. The soil layer from 0.15 to 0.60 m had high bulk density, 1.57 Mg m-3. This compacted soil layer, with slower saturated hydraulic conductivities (121 to 138 mm hr-1), held more water than the soil above or below it and reduced water movement through the soil profile. Crop water use occurred to a depth of approximately 0.75 m. In conclusion, a compacted soil layer confined roots almost entirely to the top 0.60 m of soil because it had high soil strength and bulk density. The compacted layer, in turn, retained more water for crop use.  相似文献   

15.
核桃-大豆间作系统细根分布及地下竞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晋西黄土区核桃-大豆间作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挖掘法对核桃-大豆间作系统细根分布特征及地下竞争状况进行研究,旨在为该地区果农间作系统的高效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核桃细根在垂直方向上主要分布在0~40cm土层内,水平方向上55.7%的细根集中分布在距树行0.5~1.5m区域中;间作物大豆的根系在垂直方向上集中分布在0~20cm土层内,水平方向上根干重随距树行距离的增加呈增加趋势;在水平方向上距树行1.0~2.5m的区域是核桃和大豆地下种间竞争主要发生区,其中以1.5~2.0m区域的竞争最为剧烈。  相似文献   

16.
黄土丘陵区沙棘群落特性及林地水分、养分分析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为提高沙棘林生产力和合理经营沙棘林,以黄土丘陵区吴旗、安塞试验区多年的观测数据为依据,以沙棘群落特性及林地水分、养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沙棘生长迅速,适应性强,4~5年可形成林茂草丰的灌木-草本群落,1~8龄生物量增长迅速。8~11龄生物量增长相对较缓,11龄后通过自然稀疏沙棘能维持较合理的群落结构和较高初级生产量,沙棘对林地土壤水分的利用可分为根系微弱利用层(0~20cm)、根系利用层(20~300cm)、土壤水分补充调节层(300~400cm)和微调节层(400~500cm),由于沙棘的改土作用及林地估枝、落叶的蓄水作用,沙棘林地1~1.5m,土层土壤水分恢复较好,可超过或接近荒山天然草地、沙棘可通过根瘤固氮及枯枝、落叶等凋落物的分解维持林地养分平衡,6~9龄沙棘,土壤全N量可由农地,草地的0.05%~0.1%提高到0.2%。  相似文献   

17.
藏北高寒草甸根系生物量与碳氮分布格局及关联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豪睿  付刚 《生态学报》2021,41(9):3625-3633
根系生物量的分布格局及其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对草地保护与退化草地恢复研究有重要意义。以藏北当雄县的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在三个海拔上(4300、4500、4700 m)对2011年0-50 cm的群落根系生物量、根碳氮含量、土壤碳含量(SOC、DOC、MBC)、氮含量(DTN、MBN、TN)、碳氮比(MBC/MBN、SOC/TN)、pH、电导率进行了测定,以期探讨藏北高寒草甸根系生物量与碳氮的分布格局及其关联特征。结果表明:(1)土壤中所测量的各种形式的碳氮含量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大呈下降趋势,0-50 cm的DOC和SOC都随海拔的升高呈上升趋势。(2)随土壤深度的增加,根系生物量呈指数下降。随海拔的增加,根系生物量越集中分布于上层土壤,下层土壤根系生物量分布越少且变化趋于平缓。(3)根系生物量与所测的碳氮指标、电导率呈正相关关系,与pH呈负相关关系。根系氮库是影响根系生物量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而pH值、电导率及土壤碳氮指标是影响根系生物量分布格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石羊河下游位于干草原向荒漠过渡区域,有天然种子植物23个科,73个属,123个种,不仅有典型的戈壁荒漠成分,也渗入一些草原化荒漠植物种类.其荒漠植被特征更明显,群落层片结构简单,群丛建群种的74.4%是灌木和半灌木,构成了灌木、半灌木旱生群落;1年生草本植物随季节性降雨可形成"灌草丛",成为荒漠植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植物地理区系成分上,温带成分属占优势,其中地中海至中亚分布型及其变型最多,其次为北温带分布及其变型.整个区域内植物的分布集中在生境较适宜的区域,空间结构的成群性高,但在小区域内植物种的分布则较单一.植被可划分为4个植被型,5个植被亚型,13个群系组,23个群系,38个群丛.地域性植被以绿洲为中心,成环状分布,可分为3个带.  相似文献   

19.
贡嘎山麦吊杉群落优势种群的分布格局及相互关系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宁 《植物生态学报》1995,19(3):270-279
本文对贡嘎山麦吊杉群落各优势种群的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麦吊杉和铁杉等大型针叶树种呈随机分布外,其余优势种群皆呈聚集分布。结合种群结构的分析表明,种群的分布格局随树龄的变化是个动态因子,并与微环境条件的变化有关。通过种间联结系数半矩阵的分析,对62种乔木的种间联结、种群分布与生态幅度进行了描述,划分出麦吊杉群落中不同的生态组合,表明各种群间也有不同的竞争和结合关系,但总体上显示出各生态组合的适应共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