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通过对石羊河下游青土湖人工输水后水面形成区环境要素变化的调查研究,分析了水面形成对区域地下水位、植被、大气温湿度、风速等的影响。结果表明:(1)由于输水方式、输水时间集中等因素影响,区域水面形成快速;且每个输水周期完成6个月后的区域保留水面积持续增大,4a间水面积增加4.52倍,面积扩大的叠加效应明显。(2)输水作用和水面的形成,促使输水区域地下水埋深由6m,提升到0.6—3.2m。(3)水面形成促进了区域以白刺为代表的单一荒漠植被群落向芦苇草甸、盐化草甸等多样化群落演替。(4)水面形成的"冷岛效应"明显,促进了区域小气候环境的改善;输水区500m范围平均温度降低55.67%,湿度增加3倍。人工输水对青土湖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产生了明显的积极作用,但输水政策的持续性、输水策略调整等不确定性影响,以及水面形成对局部范围风沙活动、植物物种多样性等方面的负面影响值得关注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我国自2013年启动沙化土地保护补助试点工作, 2016年以来在西北五省区及内蒙古、西藏设立了71个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跟踪监测数年,但至今尚缺乏有价值的监测研究结论。文章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及其实践,在讨论了封禁目标与理论载畜量、影响草场植被的关键因素、封禁监测更需关注的问题以及封禁监测效果等的基础上,就4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建议:1)及时总结过去多年沙化封禁的调查、监测成果,为政府管理提供改进沙化土地封禁方案和下一步决策的依据; 2)确定沙化地区的理论载畜量,在理论载畜量的基础上再确定实际执行的安全载畜量; 3)压缩监测样地样方,进一步修订监测指标体系,提高监测数据的实用价值;4)封沙禁牧效益监测研究要从过去以监测研究荒漠植被对放牧强度的响应为主转向以监测研究土地沙化对放牧强度的响应研究为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