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小兴凯湖的水生植被及其生态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论述了小兴凯湖水生植物的种类组成、植被类型、生物量及其在湖泊淤积和渔业中的作用。该湖属老年期湖泊,水生维管束植物共有25科56种,优势种为竹叶眼子菜、荇菜、芦、菰等。植被类型可划分为沉水植被、浮叶植被和挺水植被等三个亚型,包括12个主要植物群丛。全湖水生植物总生物量(湿重)为196380吨;以植物现存量计算,草食性鱼类的年生产力应为78.75吨。由于水生植物大量繁殖,为减缓湖泊的垫平作用,可适量放养草食性鱼类,控制住水生植物的过量繁殖;同时引种一些经济水生植物,压住水中杂草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河西走廊水生植物多样性格局、群落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生植物是湿地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水生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对地区水生植物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野外调查并结合气候等环境因素,研究了河西走廊主要水生植物群落类型、数量特征、水生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并对中域效应假说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河西走廊地区共有水生植物29科42属84种,群落的聚类分析可将河西走廊水生植物群落划分为15个主要群落类型;(2)河西走廊水生植物群落类型主要受到水温、海拔、经纬度等环境因子影响,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与盐度以及溶解性固体总量呈显著性相关;(3)河西走廊水生植物多样性空间格局呈现出"∩"型的单峰格局,中域效应模型能较好地解释该地区水生植物多样性水平的纬度格局及海拔垂直分布格局,对该区域水生植物物种丰富度在纬度和海拔梯度上的变异解释率分别为57.56%、63.5%。分析表明,河西走廊水生植物物种丰富度格局由几何(边界)限制和随机过程及其他未知因素共同控制,且几何(边界)限制和随机过程贡献率较大;同时本研究中未考虑的环境异质性、气候、人为干扰等因素也对河西走廊水生植物多样性空间分布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贵州草海水生植物多样性及群落演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16年调查基础上, 结合已有资料, 研究草海水生植物多样性、群落特征、水生植被分布现状及群落演替规律, 探讨驱动水生植物群落演替的主导因素。结果显示, 草海现有水生植物67种, 隶属28科40属, 水生植物优势群落22个。与1983年相比, 草海水生植物无论是在优势种还是优势群落上均发生了很大变化, 挺水植物群落组成由1983年以莎草科植物为主演变为现在以禾本科植物为主, 入侵植物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在草海环湖消涨区、航道、码头等地已形成入侵趋势, 部分区域种群密度可达70株/m2。草海水生植物生物量30年来呈上升趋势, 2016年各类型水生植物的总生物量是1983年的4.1倍。相关资料表明, 人类活动、鸟类迁徙、水土流失、水体富营养化、外来入侵物种都对草海水生植物多样性和群落演替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退化土地植被恢复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生物量分配格局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湘西北女儿寨小流域7种典型植被恢复群落生物量的空间分配格局、物种多样性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润楠次生林乔木层生物量最高,马尾松天然林灌木层生物量最大,油桐人工林草本层生物量最高,乔木层最低,毛竹-杉木林灌木层与草本层生物量最小,群落总生物量以马尾松天然林群落最高,荒草灌丛群落最低。2)乔木层物种以润楠次生林最丰富,多样性指数最高,物种分布最均匀;灌木层物种丰富度以毛竹-杉木混交林最高,油桐人工林多样性与均匀度指数最大,优势度最小,荒草灌丛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及均匀度最低;草本层物种丰富度以油桐人工林最高,马尾松天然林最低,杉木人工林草本层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最大,润楠次生林优势度最高;群落总体物种丰富度以油桐人工林最高,润楠次生林群落的多样性指数最高,种群分布最均匀,荒草灌丛群落的多样性、均匀度与优势度都最低。3)女儿寨小流域退化土地物种丰富度与群落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可用"S"曲线较好地描述,双曲线能较好地描述群落多样性指数、群落均匀度指数与生物量之间的关系,而生态优势度与生物量之间为非性线关系。  相似文献   

5.
对淤泥湖水生植被的天然恢复过程、群落组成、结构、功能与动态等进行了定位研究(1992~1995).该湖水生植物共有20科29属41种.4种生活型的植物种类在该湖均有分布,以沉水草本(15种)和挺水草本(13种)为多.8个分布区类型中世界广布成分16种和东亚成分10种.群落结构包括层次结构和层片结构.该彻共有8个群落类型;群落现存量3208.8g·m-2,全湖植被资源贮量为16365.2t.  相似文献   

6.
人工水库修建引发的差异性水文节律是决定消落区植被群落格局的主要因素,高强度水淹环境中水淹胁迫是影响植被的重要因子而低强度水淹环境中物种竞争是影响植被的重要因子。为了探究差异性水淹环境中三峡水库消落区植物的水淹耐受能力及光资源竞争能力(植物株高)对植被群落分布格局的影响,对三峡水库典型消落区不同水淹强度下生长的植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典型消落区调查共发现有植物41种,其中高耐淹低竞争能力型植物4种,其生物量在所有物种生物量中的占比达70.99%,低耐淹高竞争能力型植物23种,其生物量占比为28.02%,低耐淹低竞争能力型植物14种,生物量占比不足1%,消落区内无高耐淹高竞争能力型植物物种分布;(2)高耐淹低竞争能力型植物在水淹强度大的消落区区域占优,低耐淹高竞争能力型植物在植物物种竞争压力大的消落区区域占据主导,低耐淹低竞争能力型植物在消落区中仅有零星分布;(3)消落区植被生物量格局随着高程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研究差异性水淹环境对三峡水库消落区植被分布的影响,可以为深入理解消落区植被分布格局的形成机制和大型水库消落区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淤泥湖水生植被的天然恢复过程、群落组成、结构、功能与动态等进行了定位研究(1992 ̄1995)。该湖水生植物共有20科29属41种。4种生活型的植物种类在该湖均有分布,以沉水草本(15种)和挺水草本(13种)为多。8个分布区类型中世界广布成分16种和东亚成分10种。群落结构包括层次结构和层片结构。该湖共有8个群落类型;群落现存量3208.8g·^-2,全湖植被资源贮量为16365.2t。  相似文献   

8.
准噶尔盆地东南缘不同生境条件下梭梭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29  
在新疆准噶尔盆地东南缘,以平缓低洼地、平缓沙地、半流动沙丘等3种不同生境类型上的天然梭梭群落为研究对象,从物种结构、物种多样性、生物量以及梭梭天然更新幼苗幼树种群分布格局等方面,研究不同生境条件下梭梭群落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以平缓低洼地上梭梭群落的植物种类最丰富,其次是平缓沙地,半流动沙丘上的植物种类最少.3种生境类型上群落中的植物种类分别为1种、15种和12种;梭梭天然更新幼苗幼树以半流动沙丘上的梭梭群落为最多,达 87株·hm-2,但幼苗幼树在梭梭群落内分布不均匀,平缓低洼地上梭梭群落内的幼苗幼树比半流动沙丘上的略少,为5 799株·hm-2,但幼苗幼树在梭梭群落内分布均匀,总体评价以平缓低洼地上梭梭群落的天然更新最好;平缓低洼地上梭梭群落的总生物量为19.39 t·hm-2,平缓沙地上为9.32 t·hm-2,半流动沙丘上为.9 t·hm-2;不同生境类型上梭梭群落天然更新幼苗幼树的分布格局均为聚集分布.平缓低洼地地面固定,土壤水分和肥力较好,比较适宜梭梭林木生长和梭梭群落的发育,平缓沙地和半流动沙丘的地面容易产生风蚀,土壤水分和肥力较差,生境条件比较严酷.  相似文献   

9.
武汉东湖水生植被及其恢复途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2~1993年对武汉东湖三个主要湖区(郭郑湖、汤林湖和牛巢湖)水生植被的调查表明,该湖区共有水生植物32种,优势种为大茨藻、狐尾藻、苦草和菱。金鱼藻呈不断扩大的趋势。植被类型可分为11个群丛,植被面积约为0.65km ̄2,总生物量为1236.39t(湿重),植被带状分布仅见于汤林湖北部和其他部分湖汊。汤林湖和牛巢湖水生植被正处于自然恢复演替阶段。  相似文献   

10.
崇明东滩围垦堤内植被快速次生演替特征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崇明东滩湿地98大堤内的生态示范区由于人工排水而干涸,芦苇塘成为次生裸地,土壤条件发生变化,呈明显的旱化和盐渍化,植被群落结构呈典型的次生演替,适宜旱地的耐盐植物獐茅和碱蓬等先锋植物出现.文中分别于2003年秋季、冬季和2004年春季沿植被带对塘内各种植物的生物量、高度、密度等指标进行取样分析.结果表明,堤内植被群落已形成明显的带状獐茅草-獐茅草/碱蓬-碱蓬/芦苇-芦苇旱生植被群落.碱蓬在裸地中2003年秋季平均生物量达到415.4 g·m-2、2004年春季为391.53 g·m-2,成为裸地的优势种,并向芦苇中扩散,生物量和高度逐渐增加,密度逐渐稳定,表现出良好的生长趋势.  相似文献   

11.
江苏滆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滆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3—2014年对滆湖20个采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按季节进行了8次调查,同时对14项水环境指标进行了逐月监测.结果表明: 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25种,其中软体动物3种,占12%,摇蚊幼虫12种,占48%,寡毛类4种,占16%,甲壳类4种,占16%.优势种为霍甫水丝蚓、苏氏尾鳃蚓、中国长足摇蚊和太湖裸须摇蚊.摇蚊幼虫和寡毛类存在显著的空间和季节变化.氮、磷营养元素和水温对滆湖水域环境状况有较大影响,且总氮(TN)、硝态氮(NO3--N)和溶解氧(DO)均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和季节变化.相关性分析表明,TN和NO3--N是影响滆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水环境因子,环境变量可以较好地解释主要类群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西太湖水生植物时空变化   总被引:40,自引:3,他引:37  
水生植物在浅水湖泊生态系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中国科学院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1989年以来的常规监测资料,将西太湖(除东太湖以外的湖区)划分为9个区,采用点截法(point intercept method),于2002~2005年对各区水生植物的种类、生物量和空间分布情况进行了6次调查。结果表明:西太湖现有水生植物16种,分属于11科12属;水生植物总面积约10220hm^2,其中沉水植物分布面积约占64.58%;挺水植物约占0.29%;漂浮植物约占38.16%。各个种之间生物量差异显著,马来眼子菜、荇菜、芦苇的生物量在所有水生植物中居前3位。多样性分析表明,水生植物种类4a来未发生明显变化,但种类和生物量季节性差异较大。水生植物呈环状分布在距湖岸5km以内的水域和部分岛屿周围,东岸和南岸为水生植物的主要集中分布区域,分布区连续性好,且水草种类齐全。挺水植物种类单一,仅有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一种,分布区域多限于水深小于1.6m的湖岸;沉水植物共有8种,为水生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的分布频度最高,在西山岛周围水域逐年扩张,成为该区域的先锋种;漂浮植物3种,主要以荇菜(Nymphoides peltata)为主,在七都水域有逐渐扩张的趋势。马来眼子菜、芦苇、荇菜表现出对水环境较强的适应能力,目前为西太湖的3个优势种。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太湖水生植物种类减少了50种,其中水质下降是导致水生植物种类不断减少甚至消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围网养殖和不合理的捕捞方式也对局部水域的植物造成极大的破坏。水生植物生存环境日益严峻,种群单一化趋势日益明显。  相似文献   

13.
2010—2011年对洪泽湖大型水生植物进行了4个季度全面的调查和研究, 共发现大型水生植物8科12种, 其中沉水植物9种, 挺水植物1种, 浮叶植物2种。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微齿眼子菜(P. maackianu)、篦齿眼子菜(P. pectinatus)和菹草(P. crispus)为全年优势度较高的水生植物, 但4个季节大型水生植物的优势种类组成差异明显。秋季的水草生物量最高, 其次为夏季和冬季, 春季最低。结合GPS (Global Position System)和GI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利用GIS的Kring插值法对洪泽湖大型水生植物总生物量及主要优势物种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可视化模拟。结果发现洪泽湖现阶段大型水生植物分布区域主要集中在湖区北部水质较好、透明度较高且相对封闭的成子湖区。文章也分析了洪泽湖大型水生植物变迁的潜在影响因子, 为水生植物保护和生态系统健康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上海崇明岛明珠湖轮虫群落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2008年1-12月上海市崇明岛明珠湖的综合调查资料,分析了明珠湖轮虫的数量分布、群落特征、种类组成、优势种及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鉴定出轮虫27种,隶属于8科11属,优势种包括刺簇多肢轮虫、暗小异尾轮虫、萼花臂尾轮虫、未定名的旋轮属1种和剪形臂尾轮虫;轮虫生物密度的年均值为(1505.42±1304.63) ind·L-1,生物量年均值为(2.012±2.146) mg·L-1;明珠湖轮虫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较低,优势种的优势度指数较大,反映出明珠湖轮虫群落结构不稳定;其富营养种数/贫营养种数(E/O)的比值为1.61±1.46,臂尾轮虫属(B)种数和异尾轮虫属(T)种数的比值(QB/T)为1.23±0.84.影响明珠湖轮虫生态特征分布的主要因子是水温;目前明珠湖水质呈轻度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15.
金鱼藻+菹草+穗花狐尾藻群落是洪湖生物量最大的沉水植被类型,在不同的地段存在较大的变化,种类组成复杂,金鱼藻和菹草在不同有季节交替成为群落的优势种。水流是影响不同种群水平分布的主要因素。从水面到水底,植被郁闭度逐步降低。各种对之间不存在显著的联结关系,水流作用及各有关种营养繁殖体的散布方式使得某些种对的生物量分布在一定时期出现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放牧退化群落中冷蒿种群生物量资源分配的变化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王静  杨持  王铁娟 《应用生态学报》2005,16(12):2316-2320
对放牧退化群落中冷蒿种群生物量及生物量资源分配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放牧干扰下,随着放牧退化程度的增加,冷蒿种群叶、茎、根的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增加.其中根的重量增加幅度较大,但生殖构件(花序、果实)的生物量在轻度退化群落中增加,中度退化群落中迅速减少,重度退化群落中未发现生殖构件.随着放牧退化程度增加,冷蒿种群生物量的资源分配发生变化,对根的分配增加,对茎、叶的分配减少,根冠比增加;对无性繁殖的分配增加,对有性生殖的分配减少.在重度退化群落,冷蒿有性生殖严重受阻,繁殖格局发生变化.从资源分配的动态来看,随着放牧退化程度的增加,生长初期至盛期,冷蒿种群资源优先分配给地上部分,尤其是光合器官叶;而生长盛期至末期,资源优先分配给有性生殖或贮藏器官.繁殖格局的转变是冷蒿种群耐牧,在重度退化下成为建群种的关键.资源分配格局的时空变化,使生长、维持和繁殖等方面的分配达到和谐,是冷蒿种群在重度退化下成为建群种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7.
水生植物群落动态与演替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丹 《植物生态学报》1994,18(4):372-378
 本文根据10年定位研究的结果,讨论了哈尔滨朱顺泡(湖)水生植物的种类组成和动态变化;分析了群落建群种的替代及其影响因素;指出水体变浅是导致水生植物群落演替的关键因素。同时利用盖度、密度、频度和重要值等计算了群落的数量特征,并按重要值划分了不同演替阶段的优势种和亚优势种;根据生活型确定了群落的分层结构;建立了群落生物量的分层模型。随着湖底上垫作用的进行,物种的消失速率在加快;实验证明透明度仅影响沉水植物的分布,而营养盐含量低是群落生产力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8.
赵文倩  刘振中  郭文莉  周忠泽 《生态学报》2023,43(13):5558-5570
浅水湖泊生态系统正遭受广泛而强烈的人为干扰,但是对收割水生植物干扰的研究甚少。于2019年8月对芡实过度生长的陈瑶湖进行通道式分区收割工程,分析了收割芡实(Euryale ferox)前后不同处理组浮游植物群落的变化。研究期间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47属72种,其中收割前63种,收割后71种。收割后浮游植物的细胞密度和生物量均高于收割前,分别增加了39.78%和5.09%。收割芡实导致陈瑶湖浮游植物群落为由蓝藻-绿藻-硅藻-隐藻群落转变为蓝藻-绿藻-硅藻群落。其中蓝藻细胞密度和生物量显著高于收割前(P<0.05),归因于有害蓝藻(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水华束丝藻Aphanizomenon flos-aquae、小颤藻Oscillatoria tenuis、卷曲鱼腥藻Dolicospermum circinale、小席藻Phormidium tenu)的增加。收割还导致了硅藻群落由附生型向浮游型硅藻的转变,表现为尖针杆藻(Ulnaria acus)减少,而颗粒直链藻极狭变种(Aulacoseira granulata var.angustissima)、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增加。在芡实收割过程中,未收割组和河道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在时空分布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收割组在收割后的不同阶段内差异较为明显,其细胞密度和生物量随着收割实验的结束逐渐降低。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水生植被覆盖度、总磷、总氮、溶解氧和叶绿素a浓度是影响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和生物量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综合陈瑶湖水质状态,本研究认为收割芡实并不能缓解浅水湖泊富营养化状况,研究结果为浅水湖泊水生植被的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杨潇  马吉顺  张欢  周琼 《水生生物学报》2021,45(5):1093-1103
为阐明鄱阳湖不同水文期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研究于2017年8月(丰水期)和12月(枯水期)在鄱阳湖湖区典型水域设置5个采样点进行浮游生物采样调查。研究期间共鉴定浮游植物8门75属186种, 丰水期与枯水期均以硅藻门和绿藻门为主。共鉴定浮游动物4类76种, 丰水期与枯水期均以原生动物和轮虫为主。方差分析显示: 浮游植物密度与生物量在不同水文期之间的差异均为极显著(P<0.01), 浮游动物丰水期密度高于枯水期, 但无显著差异(P>0.05), 浮游动物生物量(P<0.05)在不同水文期差异显著。冗余分析(RDA)显示: 丰水期透明度和浮游生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电导率和浮游生物呈显著正相关。透明度、电导率与营养盐是影响丰水期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素, 枯水期水温和溶解氧是驱动鄱阳湖浮游生物群落生态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基于Shannon-Wiener(H′)、Margalef(d)和Pielou(J)等生物多样性指数的水质评价结果表明: 鄱阳湖研究区域水质状态处于寡污-中污之间。研究揭示了2个水文期对通江湖泊浮游生物的影响: 季节变化不改变湖泊浮游生物的物种组成及优势种, 但显著影响浮游生物的丰度及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程玉  李伟 《水生生物学报》2000,24(3):257-262
穗花狐尾藻+微齿眼子菜+金鱼或群共产党员 是洪湖沉水植被的一种重要群落类型,种类组成比较复杂,受干扰程度相对较低,各组成种类数量特征的变化基本上反映了各自的生活史特征。不同季节穗花狐尾藻、金鱼藻和微齿眼子菜的优势地位转换构成了该群落的重要特征。群落的生物量峰值在夏季出现,约为940gm^-1(干重)。群落水平结构比较均一,垂直结构主要取决于优势种生物量的空间分务聚分布是各组成种的主要分布方式。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