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目前全胃切除术术后患者腹腔引流多数是放置普通单管引流,然而术后预防性放置滴水双套管的价值还存在争议。现对滴水双套管应用于全胃切除术后腹腔引流的效果进行系统评价。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开腹全胃切除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术毕放置两根滴水双套管,左右各一根,对照组常规放置普通橡胶引流管两根,比较两组术后退烧药物应用次数,平均每日引流量,腹腔感染发生率,置管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50例患者中,有1例出现十二指肠残端瘘合并腹腔出血。1例切口感染,3例腹腔积液。实验组50例中,有1例出现胃食管吻合口瘘并切口感染。术后前7天应用退烧药物(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应用)的平均次数(1.85±1.1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每日引流量(145.50±15.4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拔管时间(9.90±2.75)d,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术后住院时间(13.98±2.0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口瘘发生率两组无差异。结论:对于全胃切除患者,术后预防性放置滴水双套管,可明显减轻术后腹腔积液产生的体温升高,缩短住院时间,有效防止腹腔感染的发生,虽不能降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但可以起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的作用,避免二次手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全胃切除术后常常会发生明显的营养不良、各种术后不良症状以及生活质量的下降.本研究通过对比全胃切除术后四种消化道重建方式,探讨全胃切除术后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术式.方法:选取自2007年11月至2011年3月间我院行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患者196例,分为A组(行功能性空肠间置代胃术)、B组(P型空肠间置代胃术)、C组(P型Roux-en-Y空肠代胃术)、D组(改良Longmire法空肠代胃术)4种消化道重建术.比较4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死亡率以及术后1年生活质量、营养状况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4组患者在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死亡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A组患者倾倒综合征、反流性食管炎、Roux-en-Y滞留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2.1%(1/48)、4.2%(2/48)和2.1%(1/48),均显著低于其他3组(均P<0.05).术后1年生活质量(Visick分级指数)的比较,A组明显优于其他3组(均P<0.05).术后1年营养预后指数(PNI)分别为55.40± 3.6,52.30± 2.8,41.5±4.3和40.7±5.5,A组和B组明显高于C组和D组(P<0.05),A组和B组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D组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术后消化道重建应保持空肠的连续性并保持摄入食物通过十二指肠.功能性空肠间置代胃术安全可靠,对于减少全胃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和营养状况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放置鼻胃管引流的短期效果。方法:选取我科从2010年9月1日到2013年3月1日间318例胃癌行远端胃切除的患者,随机分为术后留置鼻胃管(NGT组)或不留置组(no NGT组),比较两组间围手术期的短期效果。结果:158例患者纳入NGT组,而160例患者纳入no NGT组。两组间在术后腹胀、持续呕吐、吻合口瘘、发热、肺部感染、伤口感染的发生率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分析65例既往有腹部手术史的患者(NGT组34例vs no NGT组31例),NGT组腹胀发生率(5.88%vs 29.03%,P0.05)显著低于no NGT组。结论:对于胃癌患者行远端胃切除术后不推荐放置鼻胃管;而对于既往有腹部手术史的患者,术后放置胃管可以降低腹胀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双套管肛管处理方法在中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防治效果以及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本研究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600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处理方法分为两组,A组286例(术中经腹放置双套管于盆腔腹膜外吻合口旁,同时经肛门放置多侧孔粗胶管于吻合口上方作为肛门减压管)、B组314例(术中经腹放置双套管于盆腔腹膜外吻合口旁),通过比较两组术后相关指标,并根据是否发生吻合口瘘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组患者的吻合口瘘发生率(2.45%)显著的低于B组(5.73%)(p0.05),A组患者的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吻合口瘘二次手术率均显著低于B组(p0.05);600例患者中,一共有25例患者发生吻合口瘘,数据分析显示,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辅助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治疗,其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为BMI≥25 kg/m~2、术后采用新辅助化疗(p0.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BMI、伴有高血压、糖尿病,肿瘤最大直径、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本研究表明采用双套管肛管处理方法在中低位直肠癌术后有助于降低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超重及术后应用辅助化疗是患者发生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吴启才  谢崇  倪周勇 《蛇志》2001,13(2):32-34
目的 观察、总结和分析全胃切除后Lahey术式与Nadrowsdi推荐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经医师直接随访复查6个月至1年的全胃切除后饮食量、体力恢复、后遗症及并发症等项目,然后评定疗效。结果 Lahey术式34例中,吻合口瘘2例,肺部感染3例,吻合口狭窄4例,腹壁剖开、腹腔感染3例,并发症发生率35.3%;Nadrowski推荐术式18例中仅吻合口瘘1例,经1周治疗痊愈出院,并发症发生率为5.5%,两者差异显著(P<0.05)。Lahey术式正常饮食量22例,体力恢复19例,反流性食管炎24例,营养不良18例,腹泻7例;Nadrowski推荐术式正常饮食量16例,体力恢复15例,营养不良1例,无反流性食管炎和腹泻病例,两者除体力恢复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各项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 Nadrowski推荐式术优于Lahey术式。Nadrowski推荐术式是本世纪初以来所介绍的最有营养前途而操作简单的一种替代胃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涎瘘为腮腺病变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术后放置负压引流结合绷带加压包扎1周或2周时间,已经成为腮腺术后预防涎瘘的常规方法。本研究着重于评价单纯负压引流在腮腺手术后涎瘘预防的临床价值,并根据术后引流量、引流天数与涎瘘的关系,寻找最佳的拔管时机。方法:不保留腮腺导管的腮腺浅叶切除的腮腺疾病病人194例,分为传统加压组(第一组)和单纯负压组(第二组),第一组病人拔除引流管后继续加压包扎,第二组病人拔管后不再加压包扎;记录术后涎瘘情况,对比两组涎瘘率的差异,同时分析单纯负压组引流量、引流天数与术后涎瘘的关系。结果:传统加压组涎瘘率(11.6%)与单纯负压组涎瘘率(15.5%)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纯负压组,引流天数与涎瘘率对比无明显相关(P〉0.05),而引流量少于20mL与(20-30)mL对比术后涎瘘率差异显著。结论:单纯负压引流能代替传统拔管后继续加压包扎预防涎瘘,从而避免了因绷带加压包扎引起的诸多并发症;另外,在评估拔管时机时,引流量比引流时间更重要,且引流量小于20mL可作为最佳的拔管时机,这可作为一个指导临床治疗的共识。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质软胰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中应用肝圆镰状韧带一体化包裹加强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实施开腹PD或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质软胰腺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应用肝圆镰状韧带一体化包裹加强技术分为无包裹加强组(2016.1-2018.12,246例)及包裹加强组(2019.1-2021.12,244例),比较两组病人基本临床特征、术中资料、术后资料、胰腺术后出血(PPH)病人治疗措施及转归。结果:术前基本临床资料中,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术前高血压及糖尿病史、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术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术前总胆红素、术前血清白蛋白、术前胆道引流、肿瘤位置及性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资料中,两组病人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切除类型、PV 或SMV切除重建、主胰管直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资料中,两组病人在术后总体并发症、临床相关胰瘘(CR-POPF)及腹腔感染发生率、腹腔穿刺引流率、晚期腔外PPH及C级晚期腔外PPH发生率、PPH相关再手术率、总体再手术率、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在术后胆瘘、延迟性胃排空障碍、早期PPH、晚期腔内PPH、A级及B级晚期腔外PPH、围手术期死亡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H病人治疗措施及转归资料中,两组PPH病人侵袭性治疗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PH病人在不同侵袭性治疗措施及PPH病死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圆镰状韧带一体化包裹加强技术能够降低质软胰腺PD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CR-POPF及晚期腔外PPH、C级晚期腔外PPH的发生率,同时降低病人腹腔感染发生率、腹腔穿刺置管引流率及再手术率,并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联合胃背侧系膜近胃端完整系膜切除术对进展期胃癌(AGC)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和腹腔微转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5例AG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2)和实验组(n=53),分别施行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联合胃背侧系膜近胃端完整系膜切除术。观察两组手术情况(淋巴结清扫数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近切缘距离)、胃肠功能恢复指标(肛门排气时间、经口进食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并发症、住院时间及术前、术后1 d、3 d、7 d肠黏膜屏障功能[尿乳果糖/甘露醇(L/M)、血清二胺氧化酶(DAO)]、气腹后、关腹前腹腔微转移指标[多巴胺脱羧酶(DDC)、癌胚抗原(CEA)],并于术后12个月随访两组复发率。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经口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术前、术后1 d、3 d、7 d两组血清DAO水平、尿L/M比较无差异(P>0.05);关腹前实验组腹腔冲洗液DDC、CE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随访,实验组和对照组各失访2例,实验组复发率3.92%(2/51)低于对照组20.00%(10/50)(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联合胃背侧系膜近胃端完整系膜切除术治疗AGC,能有效降低术中出血量,恢复胃肠功能,减少腹腔微转移及术后复发,且未增加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近端胃切除和全胃切除对近端胃癌的疗效。方法:比较28例患有早期近端胃癌接受近端胃切除28例患者与100例患有早期近端胃癌接受全胃切除的患者,观察近端胃切除是否优于全胃切除。结果:两种治疗方法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包括吻合口瘘)没有差异。两组患者胃切除后的代谢变化结果相似,体重,血清血红蛋白以及血清总蛋白浓度变化相近。近端胃切除后腹泻(32%)和胃食管返流(28%)最为常见,而全胃切除后餐后腹胀(21%)最为常见。二者的术后5年生存率没有明显差别。结论:近端胃切除不会由于残余胃的生理优势而优于全胃切除术。  相似文献   

10.
近端胃切除及全胃切除术治疗贲门癌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贲门癌手术式选择对术后食管反流情况、临床症状及生存期的影响.方法:选取研究对象269例,其中T(total gastrectomy)组106例采用全胃切除术,P(proximal gastrectomy)组163例采近端胃切除术用,术后半年至一年复诊胃镜观察食管下端、贲门区有无胆汁黄染及食道下段有无粘膜糜烂.总结5年生存率,并对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胃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实验组食管胃吻合口的炎症反应比对照组轻(P<0.05),本组患者术后总的5年生存率为40.12%,其中T组为44.7%;P组为37.2%,经统计学处理,两组5生存率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相对近端胃切除术全胃切除术的术后生存质量明显有优势,5年生存率也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比较腹腔镜、阴式和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3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分别统计其年龄、肌瘤大小和数目、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和并发症等共八个因素进行分析,并作统计对比,取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手术时间阴式组最短为64.8±14.5min,腹腔镜组最长为105.8±32.3min,术中出血量阴式组最少为89.4±21.6mL,腹式组最多为230.6±45.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术后肠胃功能恢复:阴式组为24.6±12.3h,为三组中最短;腹式为33.2±8.9h,为三组中最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日:腹腔镜组与阴式组术后住院日相近,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比腹式术后住院日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为1.40%,少于阴式和腹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式子宫肌瘤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手术恢复快的明显优势,但其对病灶的选择性较大,适合切除下段的肿瘤。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并发症少,术后恢复也较快,是值得选择的方式。而腹式手术在各方面都不具有特点,只是在解决高难度的子宫肌瘤上是唯一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比较机器人系统辅助下微创心脏手术中体外循环的各种静脉引流方式和辅助引流方法的特点和管理。方法24例患者接受体外循环下微创机器人辅助( Da vinci S)心脏手术,股动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不同的辅助引流方法分三组,D1组离心泵辅助引流12例,D2组负压辅助引流7例,D3组颈内静脉插管辅助引流5例。结果三组间平均静脉引流量和平均每公斤静脉引流量基本相似,无统计学差异。三组术中转流基本平稳,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各项监测指标均在正常范围,手术视野暴露清晰满意,全组的平均体外循环时间为139.7±35.5min,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为84.2±28.8 min。结论在股静脉引流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和手术医生的要求,灌注师应用不同的辅助引流方式并制定不同的灌注对策,用于保证转流过程中充分的引流和灌注,是机器人辅助微创心脏手术顺利、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高龄患者急性胆囊炎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210例65岁以上因急性胆囊炎实施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LC组)和剖腹胆囊切除术组(OC组),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术中出血、腹腔引流量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OC组比较,LC组的手术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之间术中出血、腹腔引流量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C组中转开腹10例,占7_35%;其中粘连严重导致胆囊三角解剖不清6例,无法控制的出血2例,结石嵌顿胆囊管2例。结论: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有助于患者更快地恢复.具有较强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可行性高的测定小鼠右心室压力的实验方法。方法:通过自制PE导管,连接powerlab多通道生物信号记录系统,经颈外静脉插管,右心导管法测定小鼠右心室压力,并借以研究肺动脉压力变化。结果:用此方法对51只小鼠进行插管,46例成功进入心室并测压,成功率90.2%。其中33只正常小鼠中,成功30例,测得压力值:收缩压(23.4±5.7)mmHg,舒张压(3.7±2.6)mmHg,平均压(12.0±3.7)mmHg;18只肺动脉高压模型小鼠中,成功16例,测得压力值:收缩压:(32.2±2.8)mmng,舒张压(3.8±2.0)mmng,平均压(14.94±2.3)mmHg。共失败5例,经解剖发现2例进入下腔静脉,2例穿破心耳,1例穿破腋静脉进入胸壁。结论:使用自制的PE导管经颈外静脉插管,右心导管法测定右心室压具有成功率高、数据更准确、操作省时、方法易普及的优点。是一种较好的对小鼠进行右心室压力测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胃肠道肿瘤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行腹腔镜切除与内镜联合治疗的75例胃肠道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腹腔镜与胃镜联合治疗34例,腹腔镜与肠镜联合治疗41例。总结分析治疗效果。结果:75例患者中有72例手术成功,3例患者因肿瘤位置不佳中转开腹,腹腔镜与胃镜联合平均手术时间(72.8±12.7)min,出血量5~30mL,术后无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腹腔感染等并发症,住院时间(7.5±0.5)d。结论: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胃肠道肿瘤具有创伤小、手术安全的特点,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李发成  李夏玄  王岩  王燕  于瑾 《生物磁学》2013,(25):4936-4939,4916
目的:分析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中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啶靶控静脉麻醉的效果,为临床麻醉提供参考。方法:选取73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38例(采用右美托咪啶联合丙泊酚麻醉)和对照组35例(单用丙泊酚麻醉)。观察分析各时点心率、呼吸次数、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镇静效果评分、苏醒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Ramsay评分:对照组6分的例数为22例(62.9%),观察组为32(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丙泊酚总用量:观察组为(334.5±54.6)mg,对照组为(463.2±60.5)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医生满意度:观察组为92.1%,对照组为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啶靶控静脉麻醉安全有效,效果显著,适合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套管水柱的构成,用双套管水柱法测定家兔的平均动脉压,观察静脉麻醉对家兔血压的影响。方法双套管水柱的组成和使用,并在局麻或全麻下,用双套管水柱法及RM6000多导生理记录仪有创连续监测家兔平均动脉压,用T检验分析两种方法所测数据。结果静脉麻醉后家兔的平均动脉压从术前(149.88±1.77)cmH2O(局麻清醒安静状态下)下降到(127.60±4.09)cmH2O,有显著差异(P〈0.05)。双套管水柱法及RM6000多导生理记录仪测得结果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用双套管水柱法可准确地、动态地监测麻醉家兔平均动脉压。静脉麻醉对家兔血压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大黄联合抗生素治疗脑出血后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急性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应用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黄6g,以温开水100mL调匀后经胃管鼻饲,每日2次,共治疗7天。治疗结束后比较和评价两组的治疗效果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肺哆音消失的时间、炎症消散的时间和平均治愈天数分别为3.52±1.81、10.32±3.25、10.73±3.26天,较对照组(分别为10.86±3.43、13.51±2.66、14.73±3.11)均显著缩短,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64%和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大黄联合抗生素治疗脑出血术后合并肺部感染,可缩短治疗时间,提高疗效,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大鼠行胆汁内、外引流术后血浆二胺氧化酶的活性变化与肠粘膜屏障的关系。方法:取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四组:梗阻性黄疸组(OJ)、胆汁外引流组(ED)、胆汁内引流组(ID)及假手术对照组(SH),各组均15只;SH组、OJ组在术后第7天处死大鼠并采集标本,ID组、ED组于引流术后7天处死大鼠并采集标本,检测各组大鼠血浆DAO的活性,光镜下观察末端回肠组织粘膜形态学变化。结果:OJ组大鼠肠粘膜损伤明显,粘膜变薄、绒毛稀疏、上皮完整性受到破坏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ID、ED组大鼠肠粘膜有不同程度的恢复,ID组更接近SH组;OJ组血浆DAO水平显著升高,明显高于SH、ID、ED组(8.183±0.211 vs 3.570±0.280、3.978±0.269、5.051±0.328 U/L,P0.01),ID组较ED组下降更明显,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D组血浆DAO水平略高于SH组,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血浆DAO变化与肠粘膜组织病理学变化一致。结论:胆汁内、外引流术可降低梗阻性黄疸大鼠血浆DAO水平,内引流术效果优于外引流术;血浆DAO的变化可反映梗黄大鼠肠粘膜屏障损伤及修复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碘伏法电视胸腔镜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2013年1月唐都医院胸腔外科收治的98例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按照是否行胸膜固定术随机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病率及术后1年气胸的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漏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广泛皮疹、低血压、伤口感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术中行胸膜固定术可显著降低术后气胸的复发率(P0.01)。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过程中利用碘伏涂擦壁层胸膜行胸膜固定术是一种能够有效预防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术后气胸复发的安全可靠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