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分析成人降主动脉置换术中各种体外循环灌注的技术特点和管理方法。方法 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有60例患者行降主动脉置换手术。按体外循环灌注技术类型分为3组:左心转流组4例,股动静脉转流组37例,上下半身分别灌注组19例。三组预充均采用勃脉力A和胶体,常规加入白蛋白和激素,监测混合静脉氧饱和度和血细胞压积,积极应用超滤技术和自体血液回收技术。结果术中转流平稳,血流动力学稳定,监测指标均在正常范围,仅出现9例并发症(截瘫、偏瘫、谵妄、苏醒延迟、低氧血症)。结论成人降主动脉置换术中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正确选择和熟练应用相应的灌注技术是决定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和分析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搭桥和心脏瓣膜手术的体外循环方法。方法125例患者分为3组:M组(冠脉病变及二尖瓣病变)75例,A组(冠脉病变及主动脉瓣病变)34例,D组(冠脉病变及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病变)16例。心肌保护采用4:1冷含血停搏液,应用单纯顺灌、顺灌逆灌结合、顺灌桥灌结合、顺逆灌和桥灌结合技术。结果术中转流平稳,血流动力学稳定,监测指标均在正常范围,无手术死亡。结论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搭桥和心脏瓣膜手术,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方法和合理的体外循环灌注是保证手术顺利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外源性磷酸肌酸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磷酸肌酸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对20例进行双瓣膜替换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于主动脉阻断前,开放后2、24、48小时抽血测定AST,LDH,CK-MB,CK-MM和cTnt。结果主动脉开放后2小时实验组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4时达峰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微创体外循环在机器人(AESOP3000)辅助下心脏手术中应用的管理和经验。方法2003年11月~2007年11月,共17例患者接受体外循环下机器人辅助心脏手术,其中房缺修补术10例、室缺修补术2例、二尖瓣置换术4例、二尖瓣成形术1例。右腹股沟做约3—4cm小切口,行股动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结果术中转流平稳,血流动力学稳定,未附加颈内静脉引流,仅在个别病例中,采用股静脉引流管上加用暂时性动力负压引流,监测指标均在正常范围,无手术死亡和围手术期并发症。结论微创体外循环的应用是保证机器人辅助心脏手术顺利、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分析心内直视手术中七十岁以上患者的体外循环特点和管理方法。方法 2005年3月至2008年7月间7000余例手术中70岁以上患者共有194例,分类进行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时全部应用进口膜肺,勃脉力A和胶体预充,常规加入白蛋白、激素和乌司他丁;心肌保护采用间断灌注4:1冷含血停搏液,顺灌逆灌和桥灌相结合;常规监测混合静脉氧饱和度和血细胞压积,积极应用超滤技术。结果术中转流平稳,血流动力学稳定,监测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平均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分别为111.5±40.4m in和63.6±21.0m in,自动复跳率52.6%,平均搭桥数目3.4±0.8支,术后平均气管拔管时间24.0±12.7h,平均ICU时间4.7±3.5d。结论 70岁以上患者以瓣膜和冠状动脉病变为主、病变复杂,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较长,各脏器保护要求高,针对高龄患者的特点,制定相应的体外循环管理方法,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31例心脏移植的体外循环转流及供心保护经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报道连续31例心脏移植的体外循环转流经验及供心保护经验。其中扩张性心肌病29例,缺血性心肌病1例,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1例。方法:体外循环采用中度低温、轻度血液稀释法。供心保护方法为10例采用晶体保存液,21例采用UW液。结果:31例手术脱离体外循环顺利,无手术死亡。结论:良好的供心保护,监测各重要生理指标,使灌注充分合理是成功顺利脱离体外循环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自Gibbon临床成功利用体外循环进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至今已有4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各种机械设备工艺有了极大的改进。离心泵做为新一代的体外循环动力装置——血泵,以其独特的优点在心室辅助循环,心脏移植过渡,主动脉手术,体外膜肺支持,肝肾移植等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和分析心脏外科手术中应用冠状动脉顺行灌注联合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和冠状动脉桥灌注技术进行心肌保护。方法30例患者分为2组:A组(顺灌联合逆灌技术)20例和B组(顺逆灌结合桥灌技术)10例,疾病种类有:冠心病合并瓣膜病、冠心病合并室壁瘤、升主动脉病变合并主动脉瓣病变和单纯瓣膜病变。结果术中转流平稳,血流动力学稳定,监测指标均在正常范围,无手术死亡和围手术期并发症。结论采用冠状动脉顺行灌注联合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或结合冠状动脉桥灌注心肌停搏液进行心肌保护,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高龄心脏手术患者体外循环管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高龄心脏手术体外循环管理的要点及处理。方法:对64例60岁以上的患者进行心脏手术,就体外循环管理和心肌保护的方法,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进行讨论。结果:64例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为104.6±56.2(25—332)分钟,主动脉阻断51.5±128(13~128)分钟。自动复跳14例(14/56,25%),电激一次36例(36/56,64.3%)。两例进行左心转流,时间分别为136和65分钟,均存活。64例患者中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全心衰竭,死亡率为1.6%。结论:高龄心脏手术患者应注意保护肺、肾等脏器功能的同时,尤要加强心肌保护,为手术的成功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0.
体外循环中急性肺水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强调重视和加强体外循环中对肺功能的保护。方法:分析16例在体外循环中发生肺水肿患者术前的肺动脉高压,血红蛋白,肾功能和心功能情况,经PEEP+利尿药+激素和超滤器为主,辅以强心,扩血管药的协同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后气道阻力下降,均减小至术前水平,无酸中毒,尿量>100ml/min。平均2.5天拔管停呼吸机,11例患者术后第一天均顺利脱离呼吸机。15例患者出院,1例死于MOF。结论:中度肺动脉高压、贫血和心肾功能功能不全可能是体外循环中急性肺水肿的诱发因素,体外循环时应采取措施预防预防和减轻肺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