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6 毫秒
1.
《动物学研究》2012,(4):401+427
昆明动物研究所实验动物中心,建于1959年,是我国第一个灵长类动物人工驯养繁殖中心,最早开展灵长类动物的驯养繁殖和研究,为我国原子弹的辐射生物学研究做出过贡献。灵长类动物人工驯养繁殖经验丰富,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长期以来,开展了猕猴、树鼩、叶猴、长臂猿和滇金丝猴等的营养、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已测序的157 个滇金丝猴控制区(D-loop)片段,通过与参考序列比对,鉴别了线粒体D-loop 片段中的52 个SNP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位点,定义了30 种滇金丝猴单倍型,排除概率为0. 938。谱系及种群遗传结构分析结果与以前利用D-loop 片段的研究结果相似。同时表明基于粪便样品进行保护遗传学、谱系生物地理学、种群遗传学等研究时,与线粒体标记和微卫星标记相比,SNP 标记可能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并建议进一步分析滇金丝猴线粒体D-loop 全序列甚至线粒体全基因组上的SNPs 位点的信息,以促进滇金丝猴保护遗传学等研究的开展。  相似文献   

3.
滇金丝猴现状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外滇金丝猴目前仅存于金沙江和澜沧江间云岭山脉的一个狭小区域,种群大小约1 700只左右.面临着栖息地高度破碎化、较为猖狂的盗猎活动和日益严重的放牧干扰等问题.分子遗传学和形态学数据都充分证明,滇金丝猴是独立的种.生态学研究表明,滇金丝猴的食性存在季节性差异,其某种程度上的海拔迁移是食物的空间分布和温度相互作用的结果.种群遗传学研究进一步表明,滇金丝猴的遗传多样性比较贫乏,个体间的遗传距离P平均仅为 0.052.建议保护区管理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尽快建立生态走廊,以促进滇金丝猴的遗传稳定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线粒体DNA(mtDNA)多态性在动物保护生物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从两个方面论述了mtDNA在动物保护生物学中的应用:一是对物种进行遗传多样性的检 测与管理,二是进行与种群统计学数据相关的遗传分析。前者与保护的长期效益(如进化) 密切相关,而后者则主要用于指导短期管理措施的制定。同时,本文重点论述了mtDNA在进 化显著单位(ESUs)和管理单位(MUs)的认定方面的作用。认定ESUs的目的是隔离管理遗传多 样性,它是一系列系统进化史独特的种群,这种独特性同时表现在mtDNA和核DNA上;MUs是 种群统计意义上的生殖隔离单位,具有独特的等位基因频率,与系统发生结构和遗传分歧水 平无关。ESUs与MUs都是保护生物学中保护与管理的重要基本单位。  相似文献   

5.
遗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础,也是生命进化和物种分化的前提,更是评价自然生物资源的重要依据.遗传多样性在种类繁多的啮齿动物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啮齿动物遗传多样性在鼠害防控、啮齿动物起源和分化及进化历史、啮齿动物的适应潜力、种群数量动态和调节机制、保护生物学方面研究中的应用,提出今后应系统论证种群数量动态与遗传多样性之间的关系,并对啮齿动物遗传多样性进行长期监控.
  相似文献   

6.
滇金丝猴——世界珍稀灵长类动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金丝猴是我国特有的三种金丝猴之一。仅分布于云南省西北部及西藏东部。栖息于海拔3200—4200米的针阔混交林及暗高山针叶林带,过群居游走觅食的生活方式。数量稀少,也是很少为人所知的珍稀濒危物种。 经近几年的野外考察,已初步掌握了滇金丝猴的数量分布、种群结构、日活动及迁移习性、野生食性、生殖季节及栖息环境等。现已转入驯养繁殖及有关起源、分类进化地位、行为学,细胞遗传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7.
分子遗传保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遗传保护的内涵和遗传保护的途径及存在的问题,从遗传多样性检测、种群内遗传变异及进化分化的鉴别、就地或移地保护物种的繁殖与遗传保护、遗传结构地理差异、种群大小的遗传基础与保护等方面综述了遗传保护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王程亮  王晓卫  赵海涛  任轶  李保国 《生态学报》2016,36(23):7724-7731
小种群的保护已成为保护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问题,鉴于小种群极易灭绝的特性,寻找制约小种群存活的关键因子,形成快速拯救的措施,是目前对于小种群进行保护十分迫切的任务。根据秦岭大坪峪地区2个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种群连续5a的观察数据,参照群体大小、配偶体制、迁移扩散、环境容纳量、死亡率、灾害的发生频率等种群参数,并结合川金丝猴其他种群的研究结果,利用旋涡模型(Vortex 10.0),对猴群未来100a内的数量动态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没有个体迁移的情况下,大坪峪种群种群100a间灭绝概率为95.8%和93%;当存在个体迁移和扩散的情况,灭绝概率为2%和0.4%。因此种群间个体迁移是秦岭大坪峪川金丝猴种群数量动态的限制因子。鉴于此,增加川金丝猴大坪峪种群间的个体交流,能够保证本群川金丝猴长期生存所需的遗传多样性。同时,增加秦岭川金丝猴各种群间的个体交流,建立群间的生境走廊对这一世界性濒危物种的长期存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是我国特有珍稀濒危物种,了解其种群遗传结构和关键影响因素,对该物种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我国分布最东端的湖北神农架川金丝猴种群为研究对象,基于非损伤性DNA技术和微卫星DNA遗传标记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及景观遗传参数,探讨了神农架川金丝猴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旨在为川金丝猴的研究及川金丝猴种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利用12个多态性微卫星位点,在455份川金丝猴粪便样品中,共检测到62个微卫星等位基因;共鉴定出316个不同川金丝猴个体;种群的平均期望杂合度、平均观察杂合度和多态性信息含量分别为0.626、0.559和0.650;群体间的Nei's遗传距离为0.046—0.139,分化系数为0.015—0.046。结果表明与其他地区川金丝猴种群相比,神农架川金丝猴种群具有较低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种群内部存在遗传分化趋势;结合景观参数分析表明地理距离不是影响神农架川金丝猴群体间遗传距离的主要因素,而生境中的灌丛和草地以及人类活动干扰可能是影响川金丝猴遗传交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虎的保护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珉  张恩迪  李冰 《四川动物》2007,26(1):216-220
回顾了关于虎的遗传变异、种群结构、系统分类等保护遗传学研究,发现虎在遗传进化上面临的最严重与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遗传多样性低,圈养种群存在近交退化。为了有效保护和管理好虎现存的种群,建议划分虎的进化单元与保护管理单元,人工促进同一进化单元虎的基因交流;同时建立虎的基因文库,保护虎的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研究探索神农架大龙潭川金丝猴TRIM5alpha蛋白序列的特征、变异、该基因进化特点以及该基因的遗传多样性,对金丝猴的保护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从神农架川金丝猴投食群随机选择41个个体,采集毛发并提取基因组DNA,设计引物,对其TRIM5 alpha基因编码序列进行PCR扩增和测序,最后对序列进行比对和分析。结果:在神农架川金丝猴投食群41个个体中,TRIM5alpha基因不存在与Cyp A假基因序列融合的现象。与恒河猴序列不同而与人类相似的是,川金丝猴中没有发现TFP339-341型,而只发现△△Q339-341型。41个个体TRIM5alpha蛋白序列没发现任何非同义突变位点,显示该基因在该种群中具有很低的遗传多样性。编码序列的进化分析表明,Coiled-coil结构域和SPRY结构域在进化中经历了明显的正向选择,Ring结构域和B-box结构域则经历了纯化选择。结论:川金丝猴TRIM5 alpha基因存在很多独特变异位点,且经历了明显的正向选择。对投食群的研究表明该基因编码序列在该种群中多样性很低,这从侧面反映了该总群较低的遗传多样性。针对这种情况,建议在种群复壮的工作中,适当引入一批有效的建群者。  相似文献   

12.
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e roxellanae)是我国的珍稀动物,由于其生性胆怯、体质娇弱,在动物园的环境和人工饲养条件下繁殖成活有一定困难。北京动物园自1986年开始对川金丝猴的繁殖生物学进行研究.1991年5月20日第一只人工饲养下的川金丝猴子二代(雄性)顺利出  相似文献   

13.
线粒体DNA作为理想的分子遗传标记被广泛应用于马鹿进化生物学、种群遗传学和保护生物学的研究.该文阐述了mtDNA在马鹿中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马鹿mtDNA序列的研究概况及其多态性在马鹿物种识别、起源和进化、地理分化、遗传多样性和保护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4.
金丝猴分类及系统发育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金丝猴的99项形态学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川、滇、黔金丝猴应为三个独立的种;根据我国的地质变迁推测,川、滇金丝猴间分离最早,其次是川、黔金丝猴,最后是滇、黔金丝猴;由于特殊的生态环境,滇金丝猴是属中进化较完善者,而黔金丝猴是最原始者;至于分布在阿萨姆和上缅甸的金丝猴,如果存在,很可能是一个新种或属于滇金丝猴的一个新亚种。  相似文献   

15.
何丽  张于光  彭红兰  李迪强  李大全 《生态学报》2010,30(16):4340-4350
湖北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的重要分布区之一,为了更好地了解神农架川金丝猴种群遗传结构,并制定有效的保护对策,采集了该保护区2个川金丝猴种群126份样品,其中分布在大龙潭的人工补食种群粪便样品60份,分布在千家坪的一个小种群粪便样品63份、肌肉样品3份。通过应用线粒体DNA(mtDNA)引物和筛选出的9对近缘微卫星位点成功地进行了川金丝猴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同时使用Y染色体相关标记方法进行性别鉴定。结果显示:在24份川金丝猴mtDNA D-loop区401bp序列中,共检测出27个变异位点,定义了20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h)为0.9820,核苷酸多样性(π)为0.0129;其中有9对微卫星位点能够在117份粪便样品DNA中稳定扩增,2对位点可能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3.85,遗传杂合度(Ho)为0.7450;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5950。使用Y染色体标记方法,在58个特有的基因型中检测到18个雄性和40个雌性川金丝猴。微卫星标记和mtDNA D-loop区基因序列均表明神农架川金丝猴存在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同时2个取样点川金丝猴种群间出现了明显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16.
滇金丝猴的随机扩增多态DNA与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6只笼养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用45个10bp随机短引物对每只滇金丝猴的基因组DNA进行了扩增,平均每个个体观察到的RAPD标记约为130个左右,单个引物获得的标记在1~7个之间.80%的RAPD标记表现为无多态的单型性.个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052,表明笼养滇金丝猴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很低.此研究结果与在蛋白多态研究中得到的一致.贫乏的遗传多样性一方面使目前处于濒危境地的滇金丝猴生存情况更加危险,同时其本身也可能是造成目前滇金丝猴濒危的原因之一.另外,通过成对的遗传距离分析,构建了这一群滇金丝猴的谱系关系图,提出了让遗传距离较远的个体间进行交配的笼养繁育计划.  相似文献   

17.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研究进展与未来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卫邦  刘德团  张品 《广西植物》2021,41(10):1605-1617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全球的热点问题之一。极小种群野生植物(plant species with extremely small populations,PSESP)是为了“抢救性保护”我国濒临高度灭绝风险的野生植物、指导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服务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而提出来的保护生物学领域的新概念,该概念的提出引起了国际保护生物学领域的广泛关注。国家在“十三五”期间启动实施了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把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专项拯救纳入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拯救保护是一项科学性强、技术性和专业性要求高、周期长的系统工程,“抢救性保护”与“系统研究”并重是科学拯救保护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途径。开展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的系统研究,是指导或支撑其有效保护的重要工作。该文重点从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调查与评估、生态生物学特性、繁殖技术、遗传多样性方面对近年来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的研究工作进行系统综述,以期为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拯救保护奠定新的理论基础。该文还基于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研究现状及其未来拯救保护工作需求,对我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未来的保护研究重点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思考。该文可为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的系统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川金丝猴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金丝猴目前处于生境破碎、种群隔离的濒危境地,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是有效保护这一物种的必要前提.结合文献,比较了川金丝猴遗传研究中常用样品采集方法、标记方法等,总结了其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现状,并建议通过建立遗传谱系来避免或减少近交,建立生态走廊促进群间基因交流,以提高其遗传变异能力.  相似文献   

19.
滇牡丹的多样性和现状评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滇牡丹是中国西南的特有植物,在中国植物红皮书中将其定为渐危种而列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本研究从地理分析、生态环境、形态与遗传多样性、繁殖生物学特性、迁地保护峄滇牡丹的现状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滇庆并不渐危:(1)拥有多样化的生态环境,对生态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2)具有形态多样性与遗传多样性;(3)虽然有性繁殖较困难,但无性繁殖能力强、效率高。  相似文献   

20.
基于线粒体控制区的滇金丝猴群体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潘登  符云新  张亚平 《遗传》2006,28(4):432-436
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是我国著名的濒危保护动物。迄今为止,关于滇金丝猴并基于DNA序列的的群体遗传学研究还没有报道。 本文测定了来自于云南省维西县滇金丝猴群体样本的线粒体控制区全序列以及部分个体的细胞色素b全序列。在排除了核线粒体假基因存在的可能性之后,滇金丝猴维西群体内部被确认存在着两个序列分歧较大的分枝。 即使如此,如果考虑到群体结构和迁移的影响,维西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可能并不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