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夏季和冬季对雷州半岛附近海域微微型光合浮游生物的类群数量与分布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区微微型光合浮游生物的主要类群为聚球藻(Synechococcus)和微微型真核生物(pico-eukaryotes),二者在夏季的数量变化分别为(5.74±5.0)×104cell/ml和(2.33±1.82)×103cell/ml,冬季分别为(1.57±2.17)×103cell/ml和(4.17±4.40)×103cell/ml.聚球藻的丰度夏季高于冬季,高值区位于雷州湾海区;而微微型光合真核生物的丰度冬季高于夏季,冬季高值出现在雷州湾内D7站表层.雷州半岛西部海区微微型光合浮游生物的丰度夏、冬季变化比雷州湾附近海区明显,营养盐、温度、潮汐等是制约其数量变化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2.
根据2011年春季(5月)、夏季(7月)、秋季(9月)和冬季(12月)在海州湾及其邻近海域开展的大面积综合调查数据,对海州湾浮游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优势种、丰度以及多样性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并应用典范对应分析(CCA)研究了环境因子对海州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本次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13种,隶属于3门44属.其中,硅藻门种类最多,共39属99种,占总种数的87.6%;甲藻门次之,共4属13种,占总种数的11.5%;金藻门仅1属1种.优势种中硅藻门主要以圆筛藻属和角毛藻属为主,甲藻门以角藻属为主,主要优势种为膜状缪氏藻、细弱圆筛藻、浮动弯角藻和派格棍形藻等,优势种组成具有明显的季节演替现象.海州湾各站位浮游植物的丰度为0.08×105~108.48×105 cells·m-3,年平均丰度为10.71×105 cells·m-3,其中,秋季最高(29.08×105 cells·m-3),夏季最低(1.69×105 cells·m-3).Shannon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和丰富度指数(D)均为夏、秋季高,冬、春季低.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影响海州湾及其邻近海域浮游植物丰度和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依次为海水表面温度(SST)、营养盐(NO3--N、PO43- P、SiO32- Si)和溶解氧(DO),尤其是一些浮游植物优势种的丰度和分布与上述环境因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段美霞  李恒翔  严岩 《生态科学》2014,33(5):865-871
于 2008 年 4(春)、 8(夏)、 11(秋)月和 2009 年 2(冬)月对碣石湾及邻近海域浮游植物进行采样调查, 对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丰度季节分布特征、优势种和多样性等进行分析研究, 并讨论浮游植物与水温、营养盐、溶解氧等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 碣石湾及邻近海域共记录浮游植物 3 门 71 属 187 种 (含变种、变型、未定种 ), 由硅藻(135 种 )、甲藻(49 种 )和金藻(3 种 )组成。浮游植物丰度季节性变化显著, 变化范围为 5.90× 103-1 084.00× 103 ind⋅L−1,呈单一周期型, 平均丰度春季最高(346.99× 103 ind⋅L−1), 冬季(66.11 × 103 ind⋅L−1)和秋季(41.30× 103 ind⋅L−1)次之, 夏季最低 (14.67× 103 ind⋅L−1)。丰度平面分布特征为 : 春、冬季丰度水平分布格局变呈现湾内向湾外渐减分布趋势, 而夏、秋季则相反 , 水文特征是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原因。浮游植物优势种类多 , 不同季节间既有交叉又有演替。碣石湾浮游植物群落特征与环境因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深澳湾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1月~2008年12月对汕头深澳湾进行的浮游植物周年调查表明,深澳湾共有浮游植物64属178种。其中硅藻为最大的优势类群,共57属154种,占总种数的86.03%;甲藻5属23种;其它浮游植物类群2属2种。2007年和2008年浮游植物总丰度年均值分别为5.47×107 cells·m-3和2.26×108 cells·m-3。周年变动模式为单峰型(2007年和2008年的高峰分别位于7月和8月)。2007年和2008年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范围分别是0.435~2.490、0.118~0.825和0.211~2.632、0.059~0.820,且夏季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都是最低的。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是该湾的全年优势种,其2007年和2008年优势指数与优势度年均值分别是55.17%、0.489与68.65%、0.652。中肋骨条藻的绝对占优已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该湾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并使中肋骨条藻赤潮的发生机率大大增加。深澳湾浮游植物的分布与水文、营养盐、滤食生物的摄食等均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周伟  王丹丽  林勉  徐善良  邹秀 《生态科学》2013,32(4):500-508
根据2009年秋~2010年夏每季采样调查,分析和研究了浙江省宁波港海区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的四季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经鉴定浮游动物共有70种,隶属3门35属。其中桡足类的种类最多,占总种数的73.54%; 优势种主要有中华异水蚤、矩形龟甲轮虫、伪长腹剑水蚤、挪威小星猛水蚤、小星猛水蚤属、驼背隆哲水蚤、短角长腹剑水蚤等。浮游动物群体丰度呈现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的现象,四季平均丰度分别为2.50×103 ind/m3、40.16×103 ind/m3、3.72×103 ind/m3、1.20×103 ind /m3。生物量呈现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的现象,四季平均生物量分别为88.94 mg/m3、931.22 mg/m3、58.74 mg/m3、24.49 mg/m3。与历史资料以及邻近海域比较发现,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小于或接近于东海各海域。生物多样性分析显示,夏季与春秋冬三季生物多样性(H')有显著性差异(P<0.05),夏季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种类丰富度(D)、Pielou均匀度指数(J)、最大多样性指数(H'max)基本呈现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与邻近海域相比,多样性指数(H')、种类丰富度(D)、最大多样性指数(H'max)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凡纳滨对虾低盐度高产虾池环境微生物生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广东珠三角地区,凡纳滨对虾低盐度高产虾池环境微生物调查结果,养殖水体异养菌平均数量为5.15×104cfu·mL-1,致病性弧菌为5.00×103cfu·mL-1,池底泥浆中异养细菌平均数量为2.41×106cfu·mL-1,致病性弧菌为1.45×105cfu·mL-1。不同虾池异养细菌的数量差别小而稳定,致病性弧菌的数量差别及波动大。淤泥较深的老化虾池,水体和泥浆中异养细菌平均分别为6.10×104cfu·mL-1和2.89×106cfu·mL-1,致病性弧菌为6.00×103cfu·mL-1和2.14×105cfu·mL-1;无淤泥虾池水体和泥浆中异养细菌平均分别为4.53×104cfu·mL-1和2.08×106cfu·mL-1,致病性弧菌为4.34×103cfu·mL-1和9.86×104cfu·mL-1。老化虾池底泥致病性弧菌明显偏高,成为老化虾池易爆发虾病的重要原因。低盐度虾池水体异养菌和致病性弧菌的数量变化,表现为养殖前期高,中后期低而稳定;池底泥浆中异养菌和致病性弧菌的数量变化,呈不规则波动。高的养殖水温对养殖环境异养菌和致病性弧菌表现抑制作用,养殖环境微生物与水体浮游藻类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福建九龙江北溪浮游植物群落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别于2011年枯水期(2月)、丰水期(5月)和平水期(10月),系统调查研究了福建九龙江北溪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丰度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共鉴定浮游植物107种,隶属于7门64属.不同水文期浮游植物主要优势种类不同,枯水期为马索隐藻和梅尼小环藻,丰水期为四尾栅藻和四角十字藻,平水期则演替为微小平裂藻.不同水文期浮游植物丰度变化明显,其平均值依次为枯水期(154.77×104 cells·L-1)>平水期(76.40×104 cells·L-1)>丰水期(45.40×104 cells·L-1).相关分析表明, 枯水期和平水期浮游植物丰度与铵态氮(NH4+-N)呈显著正相关,丰水期浮游植物丰度与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水体温度是影响该水域浮游植物分布格局的重要因子,溶解态活性磷浓度也对浮游植物的分布有较大的影响.CCA排序图较好显示了浮游植物物种分布和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安康水库表层水质与浮游藻类群落现状以及浮游藻类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于2012年1—12月对水库表层水进行每月一次的采样,分别对浮游藻类分布状况和理化因子进行分析.利用Shannon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析浮游藻类群落特征,根据理化指标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SI)评价水体营养状态.共检测到浮游藻类7门110属,丰度为0.11×104~2.08×104 cells·L-1.藻类组成、污染指示种分布情况、多样性分析和TSI显示安康水库表层属于中污染水质,处于中营养状态.此外,高密度投饵水产养殖及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入库对水质产生负面影响,支流岚河的水质状况也较差.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显示,测定的8个环境因子中,不同季节影响浮游藻类群落组成及分布的环境因子不同,且氮是影响浮游藻类组成的主要营养盐因子.理化指标分析显示,安康水库表层水大体满足Ⅱ类水标准,水质良好.但部分采样点的总氮出现差于Ⅱ类水标准的现象,表明安康水库水质有变差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为了比较不同食物密度下污染物浓度对受试生物的慢性毒性,筛选出以轮虫为受试生物对水环境中Cd污染进行监测的敏感指标,研究了在不同斜生栅藻密度(1.0×106、3.0×106和5.0 ×106 cells·ml-1)下不同浓度(2.5、5.0、10.0、20.0和40.0 μg·L-1)Cd2+对萼花臂尾轮虫生命表统计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25±1) ℃下Cd2+对轮虫的24 h LC50为37.7 μg·L-1.与各藻密度下的对照组相比,当藻密度为1.0×106 cells·ml-1时,20.0和40.0 μg·L-1的Cd2+显著延长了轮虫的世代时间,5.0 μg·L-1的Cd2+显著提高了轮虫的后代混交率;当藻密度为3.0×106 cells·ml-1时,除了5.0 μg·L-1外,其他浓度的Cd2+显著降低了轮虫的后代混交率;而当藻密度为5.0×106 cells·ml-1时,Cd2+浓度对轮虫的所有生命表统计学参数均无显著影(P>0.05).藻密度对轮虫的世代时间、生命期望、净生殖率和后代混交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Cd2+浓度对轮虫的世代时间和后代混交率有显著影响(P<0.05),两者交互作用对后代混交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轮虫的世代时间和后代混交率是在1.0×10.6和3.0×10.6 cells·ml-1食物密度下对Cd2+污染比较敏感的参数,其中后代混交率最敏感.  相似文献   

10.
为了比较不同食物密度下污染物浓度对受试生物的慢性毒性,筛选出以轮虫为受试生物对水环境中Cd污染进行监测的敏感指标,研究了在不同斜生栅藻密度(1.0×106、3.0×106和5.0 ×106 cells·ml-1)下不同浓度(2.5、5.0、10.0、20.0和40.0 μg·L-1)Cd2+对萼花臂尾轮虫生命表统计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25±1) ℃下Cd2+对轮虫的24 h LC50为37.7 μg·L-1.与各藻密度下的对照组相比,当藻密度为1.0×106 cells·ml-1时,20.0和40.0 μg·L-1的Cd2+显著延长了轮虫的世代时间,5.0 μg·L-1的Cd2+显著提高了轮虫的后代混交率;当藻密度为3.0×106 cells·ml-1时,除了5.0 μg·L-1外,其他浓度的Cd2+显著降低了轮虫的后代混交率;而当藻密度为5.0×106 cells·ml-1时,Cd2+浓度对轮虫的所有生命表统计学参数均无显著影(P>0.05).藻密度对轮虫的世代时间、生命期望、净生殖率和后代混交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Cd2+浓度对轮虫的世代时间和后代混交率有显著影响(P<0.05),两者交互作用对后代混交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轮虫的世代时间和后代混交率是在1.0×10.6和3.0×10.6 cells·ml-1食物密度下对Cd2+污染比较敏感的参数,其中后代混交率最敏感.  相似文献   

11.
海洋微型和微微型浮游生物的区域分布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钟瑜  黄良民 《生态科学》2008,27(3):179-185
微型和微微型浮游生物几乎存在于所有的海洋生态系统中,其群落遍布世界各大洋。在大部分海域,微型浮游生物的优势类群为鞭毛藻;原绿球藻是贫营养海域的优势类群,而聚球藻、微微型真核生物和异养细菌主要在营养盐丰富的海域出现,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富营养区域占优势。温度、盐度、光照、营养盐可得性、水体稳定性和摄食压力是影响微型和微微型浮游生物的主要因素,各海域主要调控因子的不同造成了微型和微微型浮游生物类群和丰度分布的差异。本文主要综述海洋微型和微微型浮游生物类群检测方法、区域分布特点及其受环境影响的研究概况,并提出了今后的重点研究内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从营养扰动实验看原绿球藻在近海分布的制约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上细胞最小、丰度最大的放氧光合自养原核生物原绿球藻 (Prochlorococcus)发现于热带大洋 ,并被证实可在某些近海甚至近岸水域大量分布。但除温度之外 ,原绿球藻自然分布的控制因子尚不明了。从近海和大洋生态条件的主要差别考虑 ,在南海进行了主要营养盐———氮、磷和微量元素———铁、钴扰动的现场培养实验 ,并应用流式细胞技术监测原绿球藻及聚球藻 (Synechococcus)、超微型真核浮游植物 (pico_eukaryotes)的细胞丰度和单细胞色素含量的响应以及细菌的影响。结果表明 ,磷和钴的添加有利于原绿球藻 ,而氮和铁的添加更有利于聚球藻和超微型真核浮游植物。同时 ,由环境条件引起的生物响应又间接地导致超微型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因而 ,原绿球藻在近海的分布 ,可能受到营养盐组成等环境因子以及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多方面的限制和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地球上细胞最小、丰度最大的放氧光合自养原核生物原绿球藻( Prochlorococcus )发现于热带大洋,并被证实可在某些近海甚至近岸水域大量分布.但除温度之外,原绿球藻自然分布的控制因子尚不明了.从近海和大洋生态条件的主要差别考虑,在南海进行了主要营养盐--氮、磷和微量元素--铁、钴扰动的现场培养实验,并应用流式细胞技术监测原绿球藻及聚球藻( Synechococcus )、超微型真核浮游植物(pico-eukaryotes)的细胞丰度和单细胞色素含量的响应以及细菌的影响.结果表明,磷和钴的添加有利于原绿球藻,而氮和铁的添加更有利于聚球藻和超微型真核浮游植物.同时,由环境条件引起的生物响应又间接地导致超微型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因而,原绿球藻在近海的分布,可能受到营养盐组成等环境因子以及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多方面的限制和影响.  相似文献   

14.
冯胜  袁斌  王博雯 《生态科学》2017,36(6):25-34
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及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 跟踪湖泛爆发过程中细菌群落的动态及环境因子变化。结果表明: 湖泛爆发过程中水质明显恶化, DO(溶解氧)、SD(透明度)、pH(酸碱度)显著降低, 其中DO 含量均低于0.51 mg·L-1, 水体中TN(总氮)、TP(总磷)等营养盐的含量远远高于正常水体中的含量。细菌丰度和藻类数量明显升高, 其中, 湖泛中心区的细菌丰度上升到107 cells·L-1, 相比未发生湖泛的区域提高了一个数量级。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 分析比较非湖泛区及不同程度湖泛区的细菌群落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 湖泛最严重的区域, α-、γ-变形菌纲(alpha-, gamma-Proteobacteria)分别由未发生湖泛时的4.10%和13.16%降至0.59%和1.91%; 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所占比例由未发生湖泛区域的19.04%降至0.92%; 而拟杆菌门(Bacteriodetes)所占的比例则由1.12%增加至36.32%。此外, 还检测到一些特殊生境的细菌类群,如Ilumatobacter,Chitinophagaceae。通过对湖泛事件中细菌群落与关键环境因子的变化规律研究, 为湖泛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污水排海对小型底栖生物丰度和生物量的影响,于2011年4、8、10、12月对青岛汇泉湾第一海水浴场中潮带一个排污口附近不同距离站位的小型底栖生物进行了春、夏、秋、冬4个季度的采样调查.结果表明: 研究区域小型底栖生物年平均丰度为(1859.9±705.1) ind·10 cm-2,最高值出现在距离排污口20和40 m的站位S2和S3,分别为(2444.9±1220.5)和(2492.2±1839.9) ind·10 cm-2,最低值出现在距离排污口0 m的站位S1,为(327.9±183.2) ind·10 cm-2.小型底栖生物的年平均生物量为(1513.4±372.7) μg·10 cm-2.小型底栖生物在丰度和生物量上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最高值出现在春季,最低值出现在夏季.共鉴定出11个小型底栖生物类群,包括线虫、桡足类、多毛类、寡毛类、缓步动物、海螨、涡虫、介形类、等足类、甲壳类幼体及其他类.自由生活海洋线虫是最优势的类群,占总丰度的83.1%,其次为底栖桡足类,占12.8%.在垂直分布上,小型底栖生物在0~2 cm表层分布最多,向深层呈现递减趋势,冬季部分向下迁移.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小型底栖生物丰度和生物量与沉积物中值粒径和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此外,旅游等人为扰动也是影响小型底栖生物数量及分布的因素.与历史资料中的同类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并探讨了线虫与桡足类丰度的比值
在有机质污染监测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宁波东钱湖表层水体中异养细菌丰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对可溶性有机质转化的影响, 实验采用主成分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三者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调查期间东钱湖表层水体中异养细菌丰度的季节分布特征为夏季>春季>冬季, 支流汇入口、码头或水上乐园区域水体中异养细菌丰度较高, 近岸人类活动带来的陆源污染是造成此分布特征的主要原因; 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ST、DO、COD、Chla、DOM是制约宁波东钱湖表层水体中异养细菌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 且ST、Chla、COD、DOM中的类芳香族蛋白质Ⅰ及类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IV与异养细菌丰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 DO与异养细菌丰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 异养细菌等微生物的代谢转化活动和陆源输入共同决定DOM的来源和转化, 但异养细菌对DOM具体的驱动转化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根据2013 年7 月(夏季)和11 月(秋季)的调查数据, 对榕江流域揭阳至汕头段浮游植物物种组成、时间分布及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共鉴定出浮游植物5 门106 种, 其中, 硅藻54 种、绿藻32 种、蓝藻12 种、甲藻和裸藻各4 种, 分别占种类总数的50.94%、30.19%、11.32%和3.77%。浮游植物种类数目秋季(79 种)多于夏季(52 种), 夏季丰度(12571.94×104 细胞·m-3)是秋季(342.30×104 细胞·m-3)的36.73 倍。丰度在空间上表现出夏季呈无规则的变化, 秋季则呈上游站位高于下游站位的变化规律。优势种夏季主要为蓝绿藻类的微小色球藻Chroococcus minutus、细小隐球藻Aphanocapsa elachista、月牙藻Selenastrum bibraianum 和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 等6 种; 秋季主要为颗粒直链藻Aulacoseira granulata 和胶网藻Dictyosphaerium ehrenbergianum 2 种。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H′、Pielou 均匀度指数J′和Margalef 物种丰富度指数D 在秋季(2.42, 0.60, 2.79)高于夏季(1.46, 0.36, 1.12)。榕江流域水质状况的生物多样性指数综合评价显示, 该流域水质总体属于中度污染型, 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破坏。  相似文献   

18.
王迪  陈丕茂  逯晶晶  马媛 《生态学杂志》2013,24(6):1686-1692
2008-2009年对钦州湾及附近海域进行4个季节航次的浮游植物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31种,其中硅藻种数最多,达101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77.1%;甲藻次之,23种;其他种类3门7种.浮游植物以广温性种和暖水性种为主.总种类数的季节变化与硅藻种类数均为春季最低,夏、秋、冬依次增加,冬季最高.各季节浮游植物丰度为232.28×104~977.0×104 cell·m-3,平均为558.57×104 cell·m-3;各季节浮游植物丰度呈现夏、春、冬和秋依次减少的趋势;各区域浮游植物丰度四季均为由内湾至外湾先升高、到湾外逐渐降低的趋势,但在夏季其高丰度区由外湾南移至湾口附近.浮游植物群落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平均值分别为3.18和0.63,多样性水平较高.浮游植物丰度与温度、盐度、溶解性无机氮及活性磷酸盐的相关关系因季节而变化.  相似文献   

19.
象山港国华宁海电厂附近海域小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礼  林霞  朱艺峰 《生态科学》2012,31(2):167-172
于2008年夏季(6月)和冬季(12月),在象山港国华宁海电厂沿排水口右侧、从近到远相隔500m设立三个断面A、B、C,并对小型底栖动物丰度及其群落结构变化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共鉴定出10个小型底栖动物类群,平均丰度达9407.9inds/10cm2.从类群上看,自由生活海洋线虫占总丰度的62.3%,介形类占第二位,为19.3%.ANOSIM分析结果显示小型底栖动物季节间的丰度存在明显差异(p<0.05),夏季平均丰度(8055.3±1282.9inds/10cm2)比冬季(2141.1±614.2inds/10cm2)约高出3倍.冬季不同断面间的丰度无显著差异,但夏季断面间差异显著(p<0.05),尤其在排水口附近的A断面丰度最低,为1002.8inds/10cm2.SIMPER分析结果显示海洋线虫、介形类、腹足类、涡虫、桡足类是各断面之间非相似的关键类群,这些类群的迁移指示电厂温排水已导致排水口附近海域小型底栖群落结构不稳定,不仅水平分布有差异,垂直分布也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深圳湾海域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及其与水环境的关系, 分别于春夏秋冬(2013年8月至2014年4月)四个季度对深圳湾进行采样分析, 并对调查区域内的浮游植物及其主要环境因子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 深圳湾海域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11种(包括变种和变型):硅藻35属86种, 甲藻4属15种, 绿藻6属6种, 蓝藻3属4种, 其中硅藻门是主要的优势类群, 占总种数的77.5%, 其次是甲藻门, 占总种数的13.5%, 绿藻门和蓝藻门分别占总种数的5%和4%。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以广温广盐种和暖水种为主, 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是该海域常年优势种。深圳湾海域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年波动范围为28.64-462.46×104 cells·m–3, 平均值为156.43×104 cells·m–3, 其季节变化趋势为秋季>夏季>冬季>春季。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变化范围分别为0.11-4.06和0.04-0.90, 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偏低, 群落结构趋于单一化, 稳定性差。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关系在不同季节有显著差别, 其中无机氮与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