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1.
钦州湾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迪  陈丕茂  马媛 《生态学报》2011,31(16):4768-4777
通过2008年~2009年在钦州湾及附近海域进行的4个航次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共获大型底栖动物8门62科94种,软体类最多,其次为多毛类,种类季节变化较大。以优势度指数Y>0.02为判别标准,调查区春季优势种为方格皱纹蛤(Periglypta lacerata (Hanley))、刺足掘沙蟹(Scalopidia spinosipes Stimpsom)和独齿围沙蚕(Perinereis cultrifera Grube),夏季优势种为方格皱纹蛤、刺足掘沙蟹和持真节虫,秋季优势种为曲波皱纹蛤和网纹藤壶,冬季优势种为肋鲳螺和方格皱纹蛤。春、夏季优势种变化不大,秋、冬季优势种变化较大,除方格皱纹蛤外均为季节特有种。海区底栖生物平均总密度和平均总生物量分别为439ind./m2和115.14g/m2。与20世纪80年代钦州湾茅尾海调查结果相比,平均栖息密度有所升高,但是平均生物量却有较大程度的降低。底栖动物群落的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平均值分别为4.01、1.80和0.73,水平不高。用SPSS软件将各站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密度、平均生物量、多样性指数等生态特征值与水深等理化因子进行了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春季各特征指数与环境因子相关性不显著;夏季丰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与水深呈显著负相关,种类数、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与沉积物pH呈显著负相关;秋季密度与硫化物呈显著正相关;冬季生物量与硫化物和有机质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环境因子对大亚湾人工鱼礁上附着生物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伟  李纯厚  贾晓平  陈丕茂  方良 《生态学报》2009,29(8):4053-4060
通过对深圳大亚湾人工鱼礁区7个月(2008-04~2008-10)挂板实验,同时监测相应的环境因子指标.以附着生物丰度数据进行了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并根据附着生物丰度数据和7个环境因子进行了典范对应分析(CCA).共鉴定出附着生物54种,物种鉴定结果表明实验试板上的常见种有华美盘管虫 (Hydroides elegans)、三角藤壶( Balanus trigonus)、细肋肌蛤(Musculus mirandus)等.DCA种类排序图可明显地看出每种附着生物都有自己的分布中心和分布区域;CCA分析结果表明深度、透明度、溶解氧是影响附着生物群落变化的最主要环境因子,其次是盐度和温度.CCA排序图较好地反映了人工鱼礁上附着生物分布与各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3.
大亚湾杨梅坑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亚湾杨梅坑人工鱼礁区海域2007~2009年间6个航次生态环境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所建立的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模型对该海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 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健康综合指数平均为0.794,生态系统健康总体状况处于较健康水平;(2)投礁后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明显提高,6个航次生态系统健康综合指数分别为0.713、0.807、0.830、0.841、0.759、0.815;(3)不同季节,生态系统健康水平呈现一定变化,总体以春、夏季节健康状况略优于秋、冬季节;(4)影响该海区生态系统健康的主要因素为海水总无机氮和沉积物无机碳.研究结果对于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的管理、保护和规划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钦州湾浮游植物周年生态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8-2009年对钦州湾及附近海域进行4个季节航次的浮游植物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31种,其中硅藻种数最多,达101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77.1%;甲藻次之,23种;其他种类3门7种.浮游植物以广温性种和暖水性种为主.总种类数的季节变化与硅藻种类数均为春季最低,夏、秋、冬依次增加,冬季最高.各季节浮游植物丰度为232.28×104~ 977.0×104 cell·m-3,平均为558.57×104 cell·m-3;各季节浮游植物丰度呈现夏、春、冬和秋依次减少的趋势;各区域浮游植物丰度四季均为由内湾至外湾先升高、到湾外逐渐降低的趋势,但在夏季其高丰度区由外湾南移至湾口附近.浮游植物群落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平均值分别为3.18和0.63,多样性水平较高.浮游植物丰度与温度、盐度、溶解性无机氮及活性磷酸盐的相关关系因季节而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海洋铁细菌(Iron-oxidizing bacteria,IOB)对铜的腐蚀影响。【方法】采用电化学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紫铜在海洋环境铁细菌影响下的腐蚀行为。【结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形貌分析结果表明,在紫铜上附着的铁细菌呈杆状。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紫铜在含IOB海水中的腐蚀过程主要受活化极化控制,有菌海水的活化电阻比无菌海水的小6 000.cm2,表明在含IOB的海水中铜发生溶解反应受到的阻滞较小。【结论】IOB的存在导致紫铜的自腐蚀电位变小,使得紫铜发生腐蚀的倾向变大;IOB也使紫铜的阳极极化曲线塔菲尔斜率和变小,从而加速了紫铜的腐蚀进程。  相似文献   
6.
王迪  陈丕茂  逯晶晶  马媛 《生态学杂志》2013,24(6):1686-1692
2008-2009年对钦州湾及附近海域进行4个季节航次的浮游植物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31种,其中硅藻种数最多,达101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77.1%;甲藻次之,23种;其他种类3门7种.浮游植物以广温性种和暖水性种为主.总种类数的季节变化与硅藻种类数均为春季最低,夏、秋、冬依次增加,冬季最高.各季节浮游植物丰度为232.28×104~977.0×104 cell·m-3,平均为558.57×104 cell·m-3;各季节浮游植物丰度呈现夏、春、冬和秋依次减少的趋势;各区域浮游植物丰度四季均为由内湾至外湾先升高、到湾外逐渐降低的趋势,但在夏季其高丰度区由外湾南移至湾口附近.浮游植物群落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平均值分别为3.18和0.63,多样性水平较高.浮游植物丰度与温度、盐度、溶解性无机氮及活性磷酸盐的相关关系因季节而变化.  相似文献   
7.
珠海万山海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能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态系统服务货币价值和能值价值分析方法,对珠海万山区2007-2012年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间,珠海万山区海洋生态系统服务货币价值和能值价值分别由772163万元和1.04× 1022 sej上升至1151284万元和1.97×1022 sej.货币价值和能值价值都能对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动趋势进行预测,但两者所反映的价值结构有所不同,生态能值更能客观地评价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合理开发海洋资源,优化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有着重要意义,是推动海洋生态系统服务结构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相似文献   
8.
龙须菜海藻场构建及其对水环境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2月~2010年5月,在汕头南澳岛海域,通过设计不同的主绳间距和苗绳间距研究了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海藻场的构建模式及其对养殖附近海域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筏式养殖密度中,主绳间距在0.3~0.4m,苗绳间距在0.1~0.2 m之间,龙须菜的生长速率较高.龙须菜海藻场构建后,养殖海域的无机氮(IN)平均值为133.40±15.18μg·L-1,对照海域的无机氮平均值为153.81±11.97 μg.L-1,养殖海域显著低于对照海域(p<0.05);养殖海域的无机磷(IP)平均值为13.16±1.38 μg·L-1,对照海域的平均值为15.55±1.05 μg·L-1,养殖海域的显著低于对照海域的(p<o.05).养殖海域叶绿素(Chl-a)的平均值为1.86±0.23 mg·m-3,对照海域的平均值为2.44±0.30 mg·m-3,养殖海域显著低于对照海域(p<0.05);养殖海域的透明度平均值为1.76±0.09 m,对照海域的透明度为1.41±0.15 m,养殖海域显著高于对照海域(p<o.05);养殖海域的溶解氧(DO)平均值为9.55±0.46 mg·L-1,对照海域的平均值为8.90±0.37 mg·L-1,养殖海域显著高于对照海域(p<0.05).研究表明,构建龙须菜海藻场可以显著增加海水中DO浓度,抑制微藻生长繁殖,吸收水体营养盐,改善水质质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