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应用双歧杆菌活菌制剂治疗慢乙肝期间,重点观察了T细胞亚群(CD3,CD4,CD8)、NK细胞(CD(16))、白细胞介素Ⅱ(IL-2)分泌细胞、肿瘤坏死因子(TNF)等细胞免疫指标治疗前后的动态变化,同时观察了病人血内毒素水平的动态变化和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的改变。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比较,双歧杆菌活菌制剂可使慢乙肝病人CD3+,CD4+数目明显增多,而对CD8+细胞数目无明显影响;(2)双歧杆菌活菌制剂可使CAH组的CD16+细胞显著增多(p<0.05);使CAH组和CPH组的IL-2分泌细胞均有非常显著和显著增加(分别p<0.01和p<0.05);(3)CAH组病人血中内毒素和TNF水平在双歧杆菌活菌制剂治疗后,匀出现非常显著降低(p<0.01);CPH组TNF水平较对照组无显著变化,但内毒素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4)满疗程后(60天)CAH组有6例,CPH组有5例HBeAg阴转(分别为26.06%和25.0%),而对照组仅2例阴转(13.33%),两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
人工重组的白细胞介素1β(IL-1β)多次免疫兔和豚鼠,获取高效价的兔抗IL-1β抗体。用氯氨T法制备125I标记IL1β,经Sephadex G-25纯化。该法测定范围0.06-4ng/m l,批内和批间误差分别小于5% 和10% 。正常人血清含量为0.24±0.08ng/m l(n=138)。人粒细胞系HL60(106)细胞体外培养24 小时,不能检出上清液中IL-1β,钙离子载体A23187和磷脂酶A2 抑制P-BPB也不能显著提高细胞释放IL-1β。另外,肝癌甲胎蛋白阳性患者血清中IL-1β水平同正常人没有显著差异。但是,雄性老龄大鼠血清IL-1β水平明显高于雌性老龄大鼠(P< 0.01) 。  相似文献   

3.
双歧杆菌对裸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IL—1及IL—6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给裸小鼠腹腔注射活的青春型双歧杆菌,并以小鼠胸腺细胞增殖法及ELISA法分别检测了裸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的IL1活性及IL6含量。结果表明:实验组裸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的IL1活性以及IL6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者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这提示青春型双歧杆菌可激活巨噬细胞产生IL1以及IL6,它们在该菌调节机体免疫反应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小鼠大脑机械损伤模型及体外培养的胶质细胞,采用同位素渗入法观察了细胞介素及其抗体对胶质细胞增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体外培养时TNF-α在浓度为10~200u/ml培养液时均能促进胶质细胞增生(P<0.05),IL1-β在浓度为5~200u/ml培养液时能促进胶质细胞增生,TNF-α+IL1-β其促进胶质细胞增生作用更强烈,TNF-α抗体能完全阻断TNF-α的促增生作用,部分阻断TNF-α+IL1-β的促增生作用。在体实验时,IL1-β及TNF-α的作用与离体时相似,IL1-β及TNF-α亦能促进胶质细胞增生,二者共同作用时促细胞增生作用更强。以上结果提示,外源性TNF-α及IL1-β能促进中枢神经损伤后胶质细胞增生且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短小双歧杆菌对机体几种重要细胞因子诱生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观察了热杀的短小双歧杆菌对小鼠TNF—α、IL—1、IL—2等细胞因子的诱生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短小双歧杆菌腹腔注射后,小鼠TNF—α、IL—1、IL—2诱生活性显著增强,本文结果提示,短小双歧杆菌可能通过其细胞壁免疫活性成分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老年大鼠单核/巨噬细胞分泌和表达肿瘤坏死因子增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老年时肿瘤坏死因子(TNF-α)分泌及表达的改变,在内毒素(LPS)1.0μg/ml刺激大鼠单核/巨噬细胞后,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培养液中TNF-α含量,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K)测定TNF-αmRNA。同时测定培养液中一氧化氮(NO)和前列腺素I2(PGI2)的含量。结果显示:老年鼠TNF-α分泌量及其mR-NA明显高于青年鼠。NO产量在老年鼠与青年鼠之间无明显差异。老年鼠PGI2分泌明显低于青年鼠。由于PG能抑制TNF-α释放,从而推测,PGI2产生能力的降低可能是老年大鼠单核/巨噬细胞TNF-α分泌量明显高于青年鼠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公雏鸡糖皮质激素受体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用于不同剂量(75、50、25、10mg/kg)RU486阻断公雏鸡糖皮质激素受体1天或连续3天免疫指标变化情况。RU48675和50mg/kg阻断GR24h,公雏鸡脾淋巴细胞IL-2、IFN诱生活性和T、B淋巴细胞增殖活性降低(P〈0.01),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ANAE+细胞减少(P〈0.01);胸腺、脾脏、法氏囊的体重比减小(P〈0.01)。每日RU48650mg/kg连续3天阻  相似文献   

8.
以25μg/ml的丝裂霉素C处理巨噬细胞30min,可阻断巨噬细胞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及前列腺素E2(PGE2)的合成与分泌。创伤小鼠巨噬细胞经丝裂霉素C处理后,可明显抑制正常T细胞白介素2(IL-2)mRNA及IL-2受体(IL-2R)α mRNA水平,并增强Ts细胞的抑制活性。去除T细胞中Ts细胞可使巨噬细胞的抑制作用消失。表明创伤后巨噬细胞可通过  相似文献   

9.
bcl—2和IL—1和TNFα表达的调节作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将反义bcl-2基因转梁于U937细胞,建立了Bcl-2蛋白表达受抑的U937细胞模型,证实了模型细胞的增殖和存活表型授课和线菌素D-结晶紫试验和ELISA检测表明模型细胞上清中TNFα的活性和含量无明显变化,小鼠胸腺细胞增殖试验表明模型细胞上清中IL-1活性升高,提示bcl-2的表达对TNFα的表达无明显影响,但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IL-1的表达或活性。  相似文献   

10.
用甲型流感病毒75-39株鼠肺适应型,免疫治疗S37腹水瘤小鼠,存活率达93.3%。体外流感病毒感染S37肿瘤细胞,经不同时间观测,到3天时S37细胞经胎盘蓝染色发现细胞100%死亡。而对照组S37细胞死亡率为10%左右(p<0.01)。进一步研究病毒免疫治疗S37腹水瘤小鼠的机理,发现经病毒感染后小鼠NK细胞杀伤活性升高达58%,正常鼠NK活性为22%,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另外,检测病毒注射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也随之升高。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了低功能率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ILIB)对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免疫节作用。实验结果指出:一个疗程后CD4+T辅助细胞从治疗前(38.71±11.42%)明显提高到(45.87±11.28%)P<0.05,有显著意义.NK细胞从(18.16±10.95%)提高到(20.66±6.79%)P<0.05,有显著意义。CD4+/CD8+比值从(1.27±0.74)提高到(2.01±0.68)P<0.05,有显著意义。结果提示: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ILIB)治疗具有一定的免疫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磷脂酶A2对中性粒细胞趋化和粘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源性14×10 ̄3u磷脂酶A_2(PLA_2)在体外同大鼠中性粒细胞(PMN)培养60min后,细胞对TNF趋化增强,培养10min后上清液中血栓素(TXB_2)含量比正常增高(P<0.01)。前列环素(PGI_2)含量不变。PLA_2激动剂A23187也能显著加强中性粒细胞对TNF的趋化,并伴有TXB_2释放增多(P<0.01)。此外,PLA_2和A23187还显著增强PMN对玻璃珠的粘附活性。使用PLA_2抑制剂二溴苯乙酮(PBPB)和PLA_2多克隆抗体可抑制外源性PLA_2对PMN趋化和粘附的增强作用,但对A23187的调节作用无效。以上结果表明PLA_2激活及其代谢产物可能介导PMN趋化和粘附作用。  相似文献   

13.
20条正常麻醉犬经股动脉插管和枕骨下经皮穿刺在严格隔绝空气情况下,分别取得动脉血和脑脊液(CSF)样本,用IL-1303型血气分析仪和Beckman-700型生化分析仪检测酸碱变量及电解质。通过酶反应分光光度法检测乳酸(Lact)。应用(Na++K+)-(Cl-+Lact+HCO3-)公式计算阴离子隙(AG)。经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CSFPH、K+、AG<动脉血(p<0.01);CSFPCO2、HCO3-、Cl-、Lact>动脉血(p<0.01);CSFNa+同动脉血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4.
双歧杆菌及其表面分子的免疫增强作用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17  
研究双歧杆菌及其脂磷壁酸、细胞壁肽聚糖、培养乏液对小鼠腹腔渗出细胞、脾细胞IL-1、IL-2、IL-6、TNF、IFN-γ活性和脾NK、LAK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双歧杆菌全菌、脂磷壁酸、肽聚糖多次注入小鼠腹腔一段时间后,小鼠脾NK细胞、LAK细胞活性和IFN-γ活性增强,腹腔渗出细胞产生IL-1、IL-6、TNF活性增强,其中以脂磷壁酸作用最强,肽聚糖次之,培养乏液也有一定作用。双歧杆菌及其表面分子对小鼠脾细胞、腹腔渗出细胞IL-2活性无显著影响。双歧杆菌的免疫增强作用在抗感染、抗肿瘤机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采用窦房结细胞纯化培养、免疫细胞化学、免疫组化、免疫电镜 (pAg 技术) 和图像分析等多种方法,研究了新生SD大鼠窦房结的ANF表达。结果提示: 窦房结原位组织和培养细胞的胞浆内均可见ANF阳性反应颗粒。培养细胞的核附近电子致密颗粒有10nm ANF免疫反应的pAg 颗粒。窦房结ANF的含量和活性明显低于心房 (P< 001)。本文还对新生鼠窦房结ANF的生理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急性大肠杆菌性腹膜炎时肺的变化及腑安冲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O(111)B4大肠杆菌(9×108个/ml)与10%硫酸钡佐剂给SD大鼠腹腔注射诱发急性腹膜炎为模型。随机分为三组:(1)模型组(2)正常对照组(3)模型+中药治疗组,观察急性实验性腹膜炎时的肺损伤及腑安冲剂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1)中药组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TNF)、肺匀浆的脂质过氧化产物均明显低于模型组,接近正常组;(2)中药组的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3)中药组肺系数,肺灌洗液蛋白及白细胞计数与模型组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提示腑安冲剂可能通过降低外周血内毒素、TNF,抑制脂质过氧化物的产生与加强自由基的清除,从而显著减轻急性腹膜炎引起的肺水肿,保护肺功能。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双歧杆菌活菌制剂──丽珠肠乐治疗30例老年腹泻患者。腹泻老年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外周血CD3、CD4、CD8及CD4/CD8比值均回升,CD4升高显著(P<0.01),CD3相对升高(P<0.05),CD4/CD8比值回升到正常水平(P<0.01);血清SOD活性亦升高到正常水平(P<0.01),血清LPO含量明显减低(P<0.05);粪便中双歧杆菌、拟杆菌、乳杆菌数量显著升高(P<0.01),B/E比值也随之升高(P<0.01),而葡萄球菌和肠球菌数量明显减少(P<0.01和0.05).结果提示,丽珠肠乐对老年腹泻患者具有明显调整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功能,提高血清SOD活性,降低血清LPO含量,扶植肠道厌氧菌群生长,改善肠道菌群紊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利用PCR技术和DNA体外重组方法,把作为导向效应细胞到靶部位的单核细胞趋化激活因子(MCAF)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进行基因融合,置于pBV220载体的λPRPL串联启动子下游,构建了SD序列与ATG之间含有不同核苷酸组成的重组质粒pMG01、pMG02和pMG03。pMG01、pMG02和pMG03的翻译起始区都不存在稳定的二级结构,但DH5α(pMG02、DH5α(pMG03)的表达水平远远高于DH5α(pMG01),DH5α(PMG01)几乎没有表达。表达产物经Westernblot检测表明,它能分别与MCAF和GM-CSF抗体发生特异反应。生物学活性测定表明,表达产物具有明显的单核细胞趋化活性和维持hGM-CSF依赖的TF1细胞生长的特性,说明MCAF和GM-CSF的生物学功能是相容的.  相似文献   

19.
采用3H-TdR参入法,测定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胰岛素和内皮素-1(ET-1)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C)增殖的影响,以及胰岛素与bFGF或ET-1促MC增殖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bFGF(5-200ng/ml)和胰岛素(0.1-2.4U/ml)均显著升高MC的3H-TdR参入值(cpm值)(P<0.01)。ET-1对MC的cpm值的影响依剂量不同呈现两种不同的效应,在10-9-10-7mol/L时,随着浓度的升高,MC的cpm值明显升高(P<0.01),并以10-8mol/L作用最强;当升高到10-6mol/L时,MC的cpm值出现降低趋势。胰岛素与bFGF或低浓度ET-1(≤10-8mol/L)共同作用于MC时,MC的cpm值明显高于二者单独作用之和(P<0.01),与高浓度ET-1(>10-7mol/L)共同作用于MC时,MC的cpm值小于二者单独作用之和(P>0.05)。上述结果说明,胰岛素、bFGF和ET-1均能显著促进MC增殖;胰岛素与bFGF或低浓度的ET-1促MC增殖具有正协同作用,与高浓度ET-1呈现负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用磷酸钙——DNA共沉淀法, 将pREP8IFNγ真核表达质粒或/和ρREP8IL2 真核表达质粒直接注射至经大剂量化疗后的小鼠腹腔内, 成功地转染腹腔巨噬细胞(Mφ)。IL2 基因和IFNγ基因联合转染Mφ较IL2 或IFNγ基因转染Mφ, 其基因表达产物水平更高, 显著地刺激脾脏增生, 增强淋巴细胞的增殖, 增强腹腔Mφ的细胞毒活性, 促使腹腔Mφ分泌白细胞介素1 (IL1)、肿瘤坏死因子(TNF) 和NO。结果表明, 双基因转染效果优于单基因转染, IL2 和IFNγ基因联合转染Mφ更有助于由放疗、化疗所致受损的免疫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