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1985年4月3日,我们敬爱的老所长、我国鱼类学和水生生物学的奠基人之一、著名的动物学家伍献文教授安详地离开了人世。伍献文教授的一生是为发展中华民族文化科学事业而奋斗的一生,他的历史业绩将永远为人们所缅怀。    相似文献   

2.
伍献文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动物学家,他一生主要研究鱼类学,闻名于国内外。  相似文献   

3.
中国鱼类学会1980年学术年会于10月10日至15日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17个省、市,35个科研、教学等单位的代表约70人。英国和日本的鱼类学家格林伍德和阿部宗明也应邀出席了会议。会议由郑葆珊副理事长主持,成庆泰副理事长致开幕词,名誉理事长伍献文教授亲临会议指导,名誉理事长朱元鼎教授发来了贺电。 会议共收论文50篇,内容涉及形态、生态、分类、区系、系统发育、细胞分类、生化分类、数值分类等方面。由  相似文献   

4.
毛圆线科的分布甚广,种类众多,其中有很多是寄生於家禽家畜以及工艺兽类的器官和组织内,并且成为许多严重的地方性动物传染病及动物流行病的病原,以致给予畜牧业和兽类养殖业带来了重大的经济损失。毛圆线科的某些种亦为人类的寄生虫。 在我国有关毛圆线虫的研究还不多,国内已发表的有:伍献文与胡祥壁(1935)、陈心陶(1935,1937)、顾瑞严(1939)、伍献文与刘健康(1940,1941)、及洪式闾与李非白(1941,1945)诸人的报告。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脊椎动物寄生蠕虫区系 一、鱼类寄生吸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生物资源丰富,是较早开展寄生蠕虫调查研究的省份之一。诸如Du(1930)在沼虾中发现叶形吸虫,曾省(1930)报告鳜鱼中的范尼道佛吸虫。徐钖藩和Hoeppli(1931、1935、1938);徐锡藩(1933、1934);朱佐治(1936);熊大仕和许世(1940);鲁超(1941);李淑颖(1941);刘建康和伍献文(1941);伍献文等(1943、1944、1949);李非白(1944);龚建章和伍献文(1945);毛守白(1945);徐国清(1948)等,先后进行各类脊椎动物寄生蠕虫的研究。解放后邬捷(1959、1963、1964、1977);吴淑卿等(1960、1965);姜德全(1965);胡孝素(1963、1977);赖从龙等(1982)作了大量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龙窝湖斜颌鲴生态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生生物学集刊》1977,6(2):122-127
斜颌鲴是一种重要的野生经济鱼类,分布于我国黑龙江、长江、珠江流域(伍献文等。《中国鲤科鱼类志》上卷)。  相似文献   

7.
刘崇乐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昆虫学家,他的一生是热爱祖国的一生,是勤奋治学的一生,是有益于人民的一生。刘先生是福建省福州市人,1901年出生。解放前曾在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任教,解放后历任清华大学、北京农  相似文献   

8.
沈守训 《动物学研究》1982,3(4):455-472
我国鸟类寄生线虫的研究,从区系的角度来看,研究尚少,过去,鸟类线虫方面的研究,多系零星报道(祝海如,1931;徐锡藩,1931,1932,1933;徐锡藩和Hoeppli,1933,1934;伍献文,1933,1934;伍献文和刘建康1940;伍献文和龚建章,1944;李希杰1933,1934;丁汉波,1936;顾昌栋,1956;徐艿南,1957,1959,1963;汪溥钦,1965,1966,1980;吴淑卿,1973;吴淑卿和沈守训,1966;沈守训和吴淑卿,1964,1973;沈守训,1981)。作者根据我国海南岛(五指山、榆林,尖峰岭和那大)、江苏(太湖地区)、山东(微山湖地区)、河北(白洋淀地区)、内蒙古自治区(乌梁素海地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南山地区)等地的鸟类寄生线虫调查,从宿主和寄生线虫的相互关系方面,初步分析研究了线虫的区系组成。共剖检各种鸟1,321只,分隶于46科172种,其中感染线虫的有485只,隶于83种,感染率为36.71%(表1)。经分析鉴定有线虫70种,分隶于17科31属(表2)。  相似文献   

9.
正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26年的复旦大学生物系.历史上多位著名生物学家在此工作,包括郭任远、钱崇澍、秉志、吴定良、李汝祺、蔡翘、伍献文、童第周、薛芬、卢于道、冯德培、谈家桢等.  相似文献   

10.
《水生生物学集刊》1977,6(2):117-118
斜颌鲴在我国分布很广,它栖息在水体的中下层,并常以其较发达的下颌角质边缘在石面或泥表刮取食物。据有关资料记载,斜颌鲴是以水生高等植物的枝叶及硅藻、丝状藻类为主要食物(伍献文等,《中国鲤科鱼类志》上卷)。在乌苏里江、兴凯湖、松花江等水域中,  相似文献   

11.
斜颌鲴在我国分布很广,它栖息在水体的中下层,并常以其较发达的下颌角质边缘在石面或泥表刮取食物。据有关资料记载,斜颌鲴是以水生高等植物的枝叶及硅藻、丝状藻类为主要食物(伍献文等,《中国鲤科鱼类志》上卷)。    相似文献   

12.
《水生生物学集刊》1977,6(2):119-122
斜颔鲴在我国分布很广,它栖息在水体的中下层,并常以其较发达的下颔角质边缘在石面或泥表刮取食物。据有关资料记载,斜颔鲴是以水生高等植物的枝叶及硅藻、丝状藻类为主要食物(伍献文等,《中国鲤科鱼类志》上卷)。在乌苏里江、兴凯湖、松花江等水域中,其主要食物为腐植质、有机碎屑(以下简称腐屑)和水生植物  相似文献   

13.
《遗传学报》2004,31(5):F005-F005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前身为生物学系.创建于1922年.已造就一批著名的学者,其中伍献文、唐仲璋、曾呈奎,陈宜瑜、唐崇惕、肖培根、林鹏等院士和汪德耀、严楚江、金德祥、何景等科学家在国内外享自盛誉。学院设有生物学系,教育部寄生动物学研究室、教育部细咆生物学研究室、抗癌研究中心、细胞生物学与肿瘤细胞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含肿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党员、我国著名生物化学家、教育家,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张昌颖教授因突发心肌梗塞,不幸于2006年7月25日凌晨4时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周岁.张昌颖教授是我国生物化学界广受尊敬的老前辈.我们怀着万分悲痛的心情悼念张昌颖教授! 张昌颖教授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张先生一生历经清王朝、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和欣欣向荣的新中国,亲眼目睹了中国的衰盛、变迁和发展,所以张教授深刻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真理,立志建设和发展中国现代科学和医学教育成为了他毕生的事业.我们永远缅怀张昌颖教授爱国、爱党的崇高精神. 张昌颖教授是我国生物化学界受到广泛尊敬的老前辈.上世纪20年代末,张先生由清华学堂官费派赴美国留学,在威斯康辛大学攻读化学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1934年,应北京协和医学院生化科主任吴宪教授聘请回国报效,开始献身于祖国的生物化学研究事业,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张先生在医学科研第一线辛勤工作逾60年,为中国的生物化学科学事业的奠基和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我们永远缅怀张昌颖教授献身祖国科学事业的精神. 张昌颖教授一生著书立说,教书育人,培养的弟子满天下,堪称一代宗师.张先生先后在北京协和医学院、江西中正医学院、贵州大学、贵阳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院任教,为中国教育事业艰苦奋斗、贡献了全部心血.我们永远缅怀张昌颖教授献身祖国教育事业的精神. 张昌颖教授一生勤恳,努力工作,无私奉献;先生无我无畏,为人正直,诚恳待人;实事求是,科学作风正派,治学态度严谨.先生是党的忠诚的教育家、模范的科学家,先生在科学、教育和生活道路上的经历和作为堪称楷模.我们永远缅怀张昌颖教授平凡人生中的不平凡的精神. 张昌颖教授安息!  相似文献   

15.
蒋英教授是著名的植物分类学家。他从事中国夹竹桃科、萝藦科、番荔枝科植物的专门研究和教育事业有五十四年历史,为祖国科学事业奋斗一生,作出了重大贡献。本文详细地介绍了他的生平、艰苦创业的经过、严谨治学精神、培养人才的经验,并总结了他一生的科研成就和八十多篇著作名录,供后人参考。  相似文献   

16.
蒋英教授是著名的植物分类学家。他从事中国夹竹桃科、萝藦科、番荔枝科植物的专门研究和教育事业有五十四年历史,为祖国科学事业奋斗一生,作出了重大贡献。本文详细地介绍了他的生平、艰苦创业的经过、严谨治学精神、培养人才的经验,并总结了他一生的科研成就和八十多篇著作名录,供后人参考。  相似文献   

17.
华缨鱼属(Sinocrossocheilus Wu)是伍献文等(1977:359)根据贵州遵义的华缨鱼(S.guizhouensis Wu)建立的新属。属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下咽齿为2行,这在喜巴亚科中是少有的。今在云南的南盘江水系发现一新种,对属的特征有所修正和补充。新种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2019年6月14日6点28分,中国共产党员、我国著名的皮肤病学家、空军特色医学中心皮肤科主任医师、我们敬爱的导师杨雪琴教授因病去世,享年77岁。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追思恩师杨雪琴教授勤劳奋斗、成就斐然的一生。杨雪琴教授1942年12月生于常州,1961年考入北京医科大学  相似文献   

19.
斜颌鲴是一种重要的野生经济鱼类,分布于我国黑龙江、长江、珠江流域(伍献文等, 《中国鲤科鱼类志》上卷)。目前多数水库里没有斜颌鲴,天然湖泊中也不多见,这是由于斜颌鲴要求特殊的生态条件呢?还是这些水域中没有引种或繁殖保护不力呢?    相似文献   

20.
以诗写史     
陈廷祚教授是魏曦教授的学生,今年已90岁高龄,仍笔耕不辍。今收到诗稿3首,述其一生感怀,含义深远。陈教授为我誌高级顾问,贡献良多,祝他健康长寿。陈教授的"钩体螺旋体病在我国的发展与防治"一文已在我刊2004年16卷第4期发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