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前见本刊1988年第3期)我国棘头虫种类名录名称宿主报告人85.鸭多形虫Polymorphusboschadissyn:P.minutus家鸭台湾,杉本,1939;江苏,汪志楷,198086.腊肠多形虫P.botulus家鸭福建,汪溥钦,1966台湾,SchmidtetKuntz,1967;云南,夏逊等,1963;87.台湾多形虫P.formosus家鸭贵州,危粹凡,197688.大多形虫P.mangus家鸭广西,张毅强,198089.四川多形虫P.sichuanensis家鸭四川,汪溥钦,198690.多棘苏威棘头虫Southwellinahispida中山鹭、夜鹭台湾,SchmidtetKuntz,196791.法异形易虫Arhythmorhynchusfrassoni白腰杓鹬福建,汪溥钦,196692.短异形吻虫A.b…  相似文献   
2.
棘口科吸虫(Echinostomatidae Dietz,1909)是吸虫纲中种类较多的一个科,近年来不断有新种记载,已知有350多种。我国过去已记载有70多种,并有许多新种发现(顾昌栋等,1958,1963,1974)。在福建过去作者已报告41种,近年来继续采集一些脊椎动物  相似文献   
3.
福建旋尾类线虫新种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旋尾类线虫亚目(Spirurata Railliet,1974)是脊椎动物寄生线虫中较大的一个类群,从鱼类到哺乳类均有寄生。作者于1963—1966年间在福建福州和一些县份剖检了一些脊椎动物,检得过去福建未经报告的旋尾类线虫计40种:寄生于鱼类的8种,爬行类的1  相似文献   
4.
1.猪后圆线虫在蚯蚓体中的发育时间长短,随温度高低不同。自感染发育成为感染期幼虫,在月平均室温10.6和13.8下不能发育;在14—21℃(平均室温17.5℃)下需1个月;在24—30℃仅需8天。 2.幼虫在蚯蚓体中的第一期幼虫需时较长,第二期幼虫时间甚短,经常检得第一次蜕皮的外鞘尚未脱去,又进入第二次蜕皮,形成感染期幼虫。 3.通过闽侯、晋江、闽北三专区19个养猪场的调查,有14种蚯蚓充为猪后圆线虫的中间宿主,其主要的是湖北环毛蚓,这种蚯蚓生活在猪场中,感染率和感染度均甚高,为传播猪后圆线虫的主要种类。 4.幼虫在蚯蚓体中寄生的部位,随各种类不同,参环毛蚓主要寄生在胃壁中,湖北环毛蚓则寄生在胃壁和肠管前段肠壁中,暗灰异唇蚓主要在食道壁,少数在胃壁中。 5.第一期幼虫在外界潮湿的环境中可生存半年,感染期幼虫在水中可生存2—4个月。在环毛蚓体中可生存一年半以上。 6.幼虫侵入猪体后,于1—5天内在盲肠壁,大肠前段肠壁和肠淋巴结中行第三、四次蜕皮,然后穿过肠壁经淋巴系统移行到肺。雌虫发育较快,于第4天便移行到肺、雄虫经6天才在肺中检得。经23天发育成熟排出虫卵。从耳静脉注射入幼虫发育与口吞食感染相同。 7.猪后圆线虫在小白鼠、猕猴、山羊、幼狗和豚鼠体中,仅能短时间的发育生存,不能发育为成熟成  相似文献   
5.
尖尾类线虫(Oxyurata Skrjabin,1923)种类很多,我国很多生物学工作者曾进行过研究(徐锡藩1933,李希杰1933,顾瑞岩1939,伍献文、龚建章1944—1945,徐(山乃)南1957,尹文真1966)。我们于1963年开始在福建各地采集各种脊椎动物检查,从6种哺乳类、7种鸟类、6种爬虫类和5种两栖类动物的肠中,检得这一类的线虫有30种,分隶于8科16属。其中6种是我国人畜常见的寄生虫,11种是我国过去已报告的种类,6种是我国新纪录,7种是新种。兹将新种和新纪录(包括1宿主新纪录)记述如后。标本保存于福建师范大学寄生动物研究室。  相似文献   
6.
我国鱼类杆咽线虫六新种(旋尾目:杆咽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杆咽科(Rhabdochonidae Skrjabin,1946)线虫,主要是鱼类寄生虫,少数寄生于两栖、爬行和哺乳类,最近Kumer et Gupta(1979)在印度的鹈鹕Pelecanus philippensis中,亦发现有杆咽线虫Rhabdochona gondae。本科线虫在鱼类中感染率很高,Lackard et al.,(1975)在美国检查306个鲑鱼(Salmo trutta),杆咽线虫感染率达99.4%。我们于1976年在福州检查20条日本鳗鲡,闽江杆咽线虫感染率占4%。虫体侵入肠粘膜为害,影响鱼体生长发育,阻碍养殖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据文献记载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已有150余种寄生虫,包括蠕虫、节足动物、原生动物的球虫、锥虫、吸管虫和粘体虫等寄生。数年来通过在福建、江苏、江西等地的调查,以及参考过去的文献报告,日本鳗鲡寄生蠕虫有36种(见下),有的种类感染率和感染度都很高,如在福州检查50尾鳗鲡,其中长螺线虫感染率为30%,感染度5—30条;寄生于鳔中的粗厚鳗居线虫,感染率占70%,感染度2—12条。其他如日本槽头绦虫、乳突鳗孔吸虫、球头鳗居线虫等,在一些地区感染亦很严重。寄生日本鳗鲡的原生动物,据日本记载已知有22种,国内尚待研究。寄生日本鳗鲡的蠕虫…  相似文献   
8.
我国寄生于鱼类的棘头虫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我国寄生于鱼类的棘头虫,过去已有Van Cleave(1926),Harada(1938),Achmerow(1959),汪溥钦(1966,1980),湖北省水生生物研究所等(1973),左文功等(1974),毛国良(1979)等的研究报告。我们近年来在福建沿海和山区采集鱼类寄生虫,又采得一些种类。此外,云南水产研究所鱼病室郭起治同志赠送昆明鱼类棘头虫标本,华中农学院鱼  相似文献   
9.
我们近年来在福建各地进行动物资源调查,采集一批脊椎动物检查,检得很多种类的线虫,经鉴定,其中有6种是新种,现记述于后。模式标本保存于福建师范大学寄生动物研究室。 一.杆咽科Rhabdochonidae Skrjabin,19461.武夷杆咽线虫Rhabdochona wuyiensis,新种(图1)  相似文献   
10.
球头鳗居线虫(Anguillicola globiceps Yamaguti,1935)寄生于日本鳗鲡(Anguillajaponica Temminck et Schlegel通称为河鳗)的鳔中,首先是山口佐仲(1935)在日本发现描述所定名。其描述的形态特征是成虫的食道分为前端肌肉球和后部呈圆柱形的肌肉腺质部;幼虫食道呈花瓶状,前端无球状肌肉部膨大,口腔具有一环小齿状构造。后来Kuwahara,Niimi et Itagaki(1974)在日本鳗鲡中亦检得这类线虫,他们把虫体较细长,食道前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