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生命的化学》2006,26(5):470-470
中国共产党党员、我国著名生物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名誉理事、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张昌颖教授突发心肌梗塞、不幸于2006年7月25日凌晨4时逝世,享年100周岁。张昌颖教授是我国生物化学界广受尊敬的老前辈和先驱。我们怀着万分悲痛的心情悼念张昌颖教授!张昌颖教授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先生一生历经清王朝、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和欣欣向荣的新中国,亲眼目睹了中国的衰胜、变迁和发展,所以张教授深刻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真理,立志发展、建设中国现代科学和医学教育成…  相似文献   

2.
张昌颖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化学家、教育家,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一位在我国生物化学界受到广泛尊敬和爱戴的老前辈. 张昌颖教授1906年2月14日出生于四川省富顺县一个书香世家.1921~1923年,张教授就读于四川成都高等师范附属中学.由于自幼勤奋好学、奋发努力,于1923年考进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读书;就读清华学校期间考取了官费留美预备班,于1929年赴美留学,在威斯康辛大学攻读化学专业,先后以优异成绩获学士(1931年)、硕士(1932年)及博士(1933年)学位.1933~1934年,就职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农学院.上世纪30年代的旧中国灾难深重、兵荒马乱,百废具兴,急需有识之士.1934年,张教授断然拒绝美国继续聘留,应北京协和医学院生化科主任吴宪教授邀请,毅然回国、报效中华,开始献身于祖国的生物化学教学与研究事业. 1934~1941年间,张教授在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前身)生物化学系任教,继续从事在美国开展的营养学研究.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奔赴抗战后方,先后在江西中正医学院化学系(1941~1942年)任副教授兼系主任,在贵州大学化学系(1942~1945年)任教授;后来转贵阳医学院化学系(1945~1946年)任教授兼系主任,在抗战后方培养有志青年,为发展中华教育、支援抗日前线作出了贡献.抗日战争胜利后,张教授应北京大学医学院(1953年更名北京医学院、即现在的北京大学医学部)的聘请,任生物化学科教授,与科主任刘思职教授、丁延NFDA5教授、王世中教授等共同建设生化科.自1946至1958年,在北京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任教授,从事生物化学教学和研究工作.其间还曾兼任辅仁大学(1947~1951年)、北京大学农学院(1947~1949年)、河北医学院(1949~1950年)及哈尔滨医科大学(1950年)教授,为新中国的科学发展和医学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奠基石的作用. 1958年以后,他任北京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主任,在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及师资培养等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 张昌颖教授为我国培养医学专家的事业贡献了自己的毕生精力,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在北京医学院工作期间,从举办高级生化师资班开始,到招收进修生和研究生,他培养的医学生化高级人才不计其数;“文化大革命”后,他先后培养了数十名硕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如今,他的学生遍及海内外,吴阶平、严仁英、胡亚美、沈渔邨、李玉瑞、张树政、蔡良婉、李载平、张友尚、邓昌亮等著名科学家、医学家都曾受教于张教授.张教授是刘思职主编《生物化学大纲》(1964年)一书的主要撰写人之一.张教授曾主编过全国高等医学院校统编教材《生物化学》(1959年、1978年以及1985年版本),这些都是我国非常有影响的医学院校教材.张教授还主编过《核酸生物化学》、《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生化分卷>》及《生物化学词典》.张昌颖教授重视教书育人,常以个人亲身体会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对准备出国的学生谆谆教导,勉励他们学成归国为国家效力,受他影响者为数很多.由于他对医学教育的贡献,1989年张教授荣获北京医科大学桃李奖. 张昌颖教授先后从事过营养生化、肿瘤生化和眼生化等多方面的研究工作.在研究工作中,他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基础.在白内障发病生化机理、中药治疗机理及实验动物模型等方面做出过重大贡献,获得1989年教育部科技进步奖.近年来,他关心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在肿瘤及白内障研究工作中开展基因水平研究工作,张昌颖教授先后发表论文79篇,论著13部. 张昌颖教授积极参加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建设.1979~1987年任学会常务理事,为推动我国的生物化学事业的发展不遗余力.鉴于高等学校及全国各个地区的生化工作者缺少发表研究成果的园地,张教授与南京大学郑集教授、北京大学张龙翔教授、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杨福愉院士、邹承鲁院士、第四军医大学苏成芝教授等经过多年努力,在中国生物化学会领导下,终于在1985年创办了《生物化学杂志》(现名《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在他担任主编的十年中,他呕心沥血,克服困难,不断地提高刊物的学术水平.1995年,他退居二线任该刊名誉主编,仍一如既往地指导《学报》工作.张教授在100周岁之际,倾一生积蓄,赞助《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建设与发展. 张昌颖教授在几十年的学术生涯中,以他始终如一的爱国热忱,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孜孜以求的执著精神,平易近人的优良作风,严于律己的高尚品德,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为我们树立了生化界一代宗师的完美形象,是后人永远学习的楷模.我们永远缅怀张昌颖教授!张昌颖教授安息! 北京大学医学部张昌颖教授治丧委员会 2006年7月29日  相似文献   

3.
《生命的化学》2006,26(5):470-471
张昌颖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化学家、教育家,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一位在我国生物化学界受到广泛尊敬和爱戴的老前辈。张昌颖教授于1906年2月14日出生于四川省富顺县一个书香世家。1921-1923年,张教授就读于四川成都高等师范附属中学。由于自幼勤奋好学、奋发努力,于1923年考进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读书;就读清华学校期间又考取了官费留美预备班,并于1929年赴美留学,在威斯康辛大学攻读化学专业、先后以优异成绩获学士(1931年)、硕士(1932年)及博士(1933年)学位。1933-1934年,就职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农学院。上个世纪30年代的旧中国灾难深重…  相似文献   

4.
信息交流     
张昌颖教授百岁寿辰暨从教70余年庆祝活动筹备组通知张昌颖教授系北京大学医学部著名生物化学专家、博士生导师,生物化学教研室(系)主要创始人之一.张教授是我国早期生物化学学科创建人和中国生物化学会、北京生物化学会发起人之一,曾任学会多届常务理事,《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原《生物化学杂志》)主要创办人、主编、名誉主编和顾问.早在20世纪30年代,张昌颖教授留美获得博士学位后,即回国在当时的协和医学院作为我国生物化学学科的主要创始人吴宪的助手,参与创建我国生物化学学科.随后,70多年来,张教授一直在北京大学医学院、北…  相似文献   

5.
张迺蘅先生承袭我国生化前辈刘思职院士(1904~1983)、张昌颖教授(1906~2006)事业,是北医生物化学学科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奠基人之一;在刘思职主编《生物化学大纲》(1954年)、张昌颖主编《生物化学》(1978年)基础上,主编了长学制医学生特色教材《生物化学》(1995年);上世纪80年代中期带头在国内开创了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在基因工程和癌转移相关基因鉴定方面有突出成绩。张先生为北医教育、人才培养,以及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事业发展辛勤工作了半个多世纪,无私奉献,桃李满天下,是新中国成立后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界享有盛名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是我们敬重的前辈,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6.
敬爱的罗士韦教授离开我们已经10年了,在这难忘的岁月里缅怀他老人家,许多往事涌上心头。 罗师为祖国、为科学事业辛勤奋斗,贡献一生。他对我们几十年的教导永远难忘。现从记忆的海洋中抽取点滴以表怀念与追思。  相似文献   

7.
1985年4月3日,我们敬爱的老所长、我国鱼类学和水生生物学的奠基人之一、著名的动物学家伍献文教授安详地离开了人世。伍献文教授的一生是为发展中华民族文化科学事业而奋斗的一生,他的历史业绩将永远为人们所缅怀。  相似文献   

8.
1985年4月3日,我们敬爱的老所长、我国鱼类学和水生生物学的奠基人之一、著名的动物学家伍献文教授安详地离开了人世。伍献文教授的一生是为发展中华民族文化科学事业而奋斗的一生,他的历史业绩将永远为人们所缅怀。    相似文献   

9.
我们沉痛悼念我国著名植物学家、中国植物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副院长、云南热带植物研究所所长、昆明植物研究所副所长、《云南植物研究》副主编——蔡希陶教授不幸于1981年3月9日因病在昆明逝世,终年七十一岁。他终生献身给祖国的科学事业,坚持扎根在祖国边疆奋斗了整整五十年,为祖国植物学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正正当祖国科学技术领域欣欣向荣、百花含苞欲放之际,生物化学家、教育家张迺蘅先生、李载平先生相继于2018年5月29日、30日仙逝。先生们走得是那样突兀,那样匆忙,悲恸后生掩泣泪沾襟,缅怀先生们对祖国科技和教育事业发展的贡献、高尚品格和抚育之恩。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原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生物化学家、近代中国生物化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邹承鲁先生于二零零六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五时二十二分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八十三岁。邹承鲁先生遗体告别仪式于二零零六年十二月一日上午十时在北京市八宝山殡仪馆大礼堂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以及相关部委领导、单位代表、邹先生家属、生前友人以及生物物理研究所职工、学生代表等近400人参加了遗体告别仪式。邹承鲁先生一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科学事业,他治学严谨,淡泊名利,学识渊博,远见卓识,维护科学尊严,反对不正之风,为我国科学事业和教育事业鞠躬尽瘁,做出了卓越贡献。现将邹承鲁先生生平刊登于此,以表达我们的敬佩与悼念之情。  相似文献   

12.
我国著名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应睐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2001年5月5日晚7时10分和我们永别了.从此,我们党失去了一位为发展我国科学事业奋斗终身并做出卓越贡献的优秀党员,科学界失去了一位享誉世界的杰出科学家,他的同行、同事和学生失去了一位诚挚的良师益友.今天,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科学业绩和崇高品德将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里.我最早认识王应睐先生是1946年.当时我有幸考取公费去英国留学,而王先生那时刚从英国回国担任前中央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教授.王先生在英国学习和工作8年,对英国生物化学的教学和科研情况非常熟悉.因此,我求见王先生向他请教,去英国学习生物化学在选择学校和导师等方面请他指点.王先生热情接待了我这个年青的学生,详细地回答了我的问题.他强烈建议我去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他认为,剑桥大学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最活跃的生物化学研究中心之一,不仅在生物化学各个分支领域都有世界知名的科学家,在各相关学科,也都实力雄厚,加以学术空气浓厚,对学习和进行研究工作十分有利,他还建议我师从他自己的导师Keilin教授.他说Keilin教授不仅在学术上有崇高的国际学术地位,并且为人厚道,对中国学生也好.他还给我写了一封推荐信,叫我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去求见Keilin教授,请求帮助.  相似文献   

13.
蒋英教授是著名的植物分类学家。他从事中国夹竹桃科、萝藦科、番荔枝科植物的专门研究和教育事业有五十四年历史,为祖国科学事业奋斗一生,作出了重大贡献。本文详细地介绍了他的生平、艰苦创业的经过、严谨治学精神、培养人才的经验,并总结了他一生的科研成就和八十多篇著作名录,供后人参考。  相似文献   

14.
蒋英教授是著名的植物分类学家。他从事中国夹竹桃科、萝藦科、番荔枝科植物的专门研究和教育事业有五十四年历史,为祖国科学事业奋斗一生,作出了重大贡献。本文详细地介绍了他的生平、艰苦创业的经过、严谨治学精神、培养人才的经验,并总结了他一生的科研成就和八十多篇著作名录,供后人参考。  相似文献   

15.
沉痛悼念丁延衸教授北京医科大学生物化学教研室我们怀着极其悲痛的心情,深切悼念我国生物化学界的老一辈科学家、教育家、北京生物化学会、北京生理科学会原理事、常务理事,北京医科大学原基础医学部副主任,生物化学教研室副主任,九三学社社员丁延教授。丁延教授的逝...  相似文献   

16.
杰出的昆虫学家肖采瑜教授,因病于1978年6月27日逝世,享年74岁。肖先生的逝世是我国昆虫分类学界的一大损失。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那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献身科学事业的精神仍激励着我们,他那谆谆教导仍在我们耳边回响。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报》已到而立之年。三十年来,它在中国科协领导下,在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和北京大学(医学部)的直接指导和关爱下,为我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有幸曾经参加杂志的初创工作,亲身体会到杂志有今天实为不易!十分感谢创刊以来许多位生化界老前5的参与、指导和鼎力扶持。回溯八十年代初,北京医科大学(今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张昌颖教授时任中国生物化学会常  相似文献   

18.
著名诗人臧克家曾有一句诗句 :“有的人死了 ,但却活着” ,我所尊敬的导师王应睐先生就是一个永远活着的人。他对中国生化事业的贡献 ,将永远记录在中国的科学史册上。“十年动乱”结束后我有幸成为王应睐先生的第一个研究生 ,毕业后到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做访问学者。无论学习期间还是回国后的研究工作 ,无不得到王应睐先生的培养、支持和关怀。尤其是近 10年来我与王应睐先生同在一个研究组工作 ,他那种时时以中国的生物化学事业为重、以他人为重、惟独没有他自己的高尚的精神境界时时感染、教育着我。王应睐先生虽然学术地位很高 ,但…  相似文献   

19.
为了祝贺我国生化界的老前辈郑集教授100岁华诞,我们准备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一本论文集.并在郑老明年100岁生日之际举办学术交流研讨会和祝寿会.郑集(号礼宾)1900年(阴历四月初八)生于四川省南溪县,先后获中央大学学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硕士和美国印第安那大学博士学位.历任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央大学医学院、南京大学医学院、第五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南京大学生物系和生化系教授(1956年定为一级教授).郑集教授长期致力于营养学和生物化学的研究,在古稀之年又开辟了衰老生化机制的研究,提…  相似文献   

20.
今年六月十九日,是本刊创刊人兼首任主编、我国著名昆虫学家蒲蛰龙院士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深切缅怀蒲蛰龙先生忘我工作、为科学和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一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