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氏太极拳运动时血浆胰岛素,睾酮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氏太极拳运动时血浆胰岛素、睾酮的变化宛霞赵晓进于广丽(河南师范大学,新乡453002)陈氏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血浆胰岛素与睾酮含量的影响未见报导。作者测定了陈氏太极拳运动员赛前赛后血浆胰岛素和睾酮的含量,并同其他形式的运动员进行了比较。旨在探讨陈氏...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比对照组和太极拳运动组,评价太极拳运动在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康复作用。方法 45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5),不接受干预;太极拳1组(n=15)采用24式简化太极拳练习,40 min/次,3次/周;太极拳2组(n=15)采用24式简化太极拳练习,60 min/次,3次/周。在基线、12周、24周运动后采用患者跌倒功效量表(FES)、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Berg平衡量表评分(BBS)、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 Ⅲ评分、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评分(HAMD、HAMA)、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PSQI)进行评估。结果 太极拳1组,24周对比基线在TUGT、BBS评分的改善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太极拳2组,24周对比基线在TUGT、 BBS评分的改善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24周对比12周在TUGT的改善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太极拳运动可以改善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的平衡障碍,可降低跌倒风险。  相似文献   

3.
不同运动方式对COPD 缓解期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IL-1、IL-6、TNF-α在COPD缓解期气道炎症中的作用及运动训练对COPD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为COPD患者制定最佳运动模式提供依据。方法:对55例临床缓解期的COPD患者进行为期12周运动训练,运动训练前后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值,并与60名健康老年人比较。结果:COPD缓解期患者运动训练前,血清中IL-1、IL-6、TNF-α值均显著高于正常老年人组(P<0.01);经运动训练后,IL-1、TNF-α值显著下降(P<0.01),且不同运动训练方法,血清细胞因子变化幅度不同,以太极拳训练组IL-1、TNF-α下降的幅度最大(P<0.01)。结论:IL-1、IL-6、TNF-α参与了COPD缓解期气道慢性炎症反应,运动训练对致炎因子有下调作用,且太极拳运动训练下调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长期练习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本文以辽宁省老干部大学太极拳练习班的18人为研究对象,将受试者分为两组。长期锻炼组10人,初学者8人。实验采用具有一个重复测量的两因素设计。利用ME6000生理电信号采集器、Pro Comp Infiniti呼吸感应器、水银血压计采集受试者练习太极拳前安静时,练习太极拳运动后30 min、60 min的心电、呼吸以及血压数据。结果:安静状态下,长期锻炼者心率变异性(HRV)的RR间期、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总功率(TP)、低频功率(LFP)、高频功率(HFP)、标准化高频功率(n HFP)频率显著高于初学者组,而低频/高频功率(LFP/HFP)、收缩压和舒张压、安静心率显著低于初学者。安静状态下,长期锻炼组受试者呼吸频率显著低于初学者。练习太极拳运动后,TP、n HFP、LFP/HFP以及HR和收缩压指标均有显著变化,同时发现长期锻炼组这些指标受太极拳运动影响的效应尺度要大于初学者。结论:长期坚持太极拳运动能够显著提高老年人迷走神经的调节作用同时减弱交感神经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纤毛运动是生物的运动形式之一。如何使中学生亲自观察到纤毛运动,以加深对纤毛运动的理解,介绍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6.
采用定量的方法动态观察局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行为和运动能力,旨在为缺血性脑损伤行为评价提供敏感的指标。用直径0.2mm的尼龙线经颈内动脉可逆性插入到大脑前动脉,建立局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术后1、2、4、8、24、48h观察神经症状。运动能力的评价采用握-引测验、网屏测验和转棒测验,在术后1、2、3、7、14d进行。主要结果如下:该模型的偏瘫很快消失,术后4h就难以用肉眼观察出运动的异常。而提尾悬空试验的阳性体征持续到术后3d,转棒的成绩在术后1周恢复正常。握-引和网屏测验未能显示出肌力的异常,应考虑设计更完善的方法以排除干扰因素。上述结果提示提尾悬空和转棒测验是评价脑缺血大鼠运动缺陷的简便、客观且较敏感方法。  相似文献   

7.
局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行为和运动功能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定量的方法动态观察局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行为和运动能力,旨在为缺血性脑损伤行为评价提供敏感的指标。用直径0.2mm的尼龙线经颈内动脉可逆性插入大脑前动脉,建立局部脑缺血-周灌注大鼠模型。术后1、2、4、8、24、48h观察神经症状。运动能力的评价采用握-引测验、网屏测验和转棒测验,在术后1、2、3、7、14d进行。主要结果如下:该模型的偏瘫很快消失,术后4h就难以用肉眼观察出运动异常。而提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训练对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活动耐量及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不完全血运重建术,分为运动康复训练组及对照组,运动康复训练组自术后第三日起治疗组进行运动康复训练,对照组对运动量无要求。3月后,测量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及6分钟步行试验,比较两组患者步行距离、心绞痛发作次数、运动至心绞痛出现时间、6分钟内累积运动时间及血脂水平。结果:经运动康复训练治疗3月后,治疗组6分钟步行距离、运动至心绞痛出现时间及运动累积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增加,发生心绞痛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运动康复训练组治疗后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对照组仅总胆固醇有所降低,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运动康复训练可减少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增加患者运动耐量并调节血脂代谢。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12周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轻度高血压患者微血管反应性的影响,并探讨微血管反应性变化的机制。方法:将30名轻度高血压患者分为运动组(53.8±6.3岁)和对照组(52.6±7.5岁),两组人数及性别比例相同。运动组进行12周的太极拳运动,对照组保持原先的生活方式且不做其它规律性的体育运动。两组受试者分别于运动干预前、第6周和第12周结束后进行微血管反应性、血压及血清一氧化氮含量 、一氧化氮合酶活性测试。结果:试验前,两组受试者各指标的基础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运动组,第6周微血管反应性、收缩压、舒张压、一氧化氮含量、一氧化氮合酶活性较基础值无显著变化(P>0.05),第12周微血管反应性、一氧化氮含量和钙依赖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较基础值及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收缩压和舒张压较基础值和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第6周、第12周各指标较基础值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12周太极拳运动能提高中老年轻度高血压患者微血管反应性、降低血压,并能提高患者一氧化氮含量、钙依赖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内源性一氧化氮生成增加是太极拳运动提高高血压患者微血管反应性的生物学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锻炼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患者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0)和运动康复组(n=40),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运动,运动康复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运动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周的心肺功能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周、术后12周的6 min步行距离,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周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运动康复组患者术后12周峰值摄氧量、峰值通气量、峰值功率、每搏输出量、代谢当量以及摄氧效率斜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术后2周、术后12周6 min步行距离均较术前增加,且运动康复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2周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运动康复组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术后12周社会功能、总体健康、精力、情感职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术后患者给予运动康复锻炼,可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对患者心肺功能恢复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联合呼吸功能训练对中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运动耐力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中老年COPD患者81例,按照信封抽签法分为对照组(40例,给予呼吸功能训练干预)和观察组(41例,给予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联合呼吸功能训练干预),均干预6个月。对比两组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的肺功能、运动耐力、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干预6个月后用力肺活量(FVC)、1 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FEV1/FVC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6个月后呼吸症状、疾病影响、活动受限评分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6个月后6 min步行试验(6MWT)距离延长,且观察组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6个月后人际关系、抑郁、偏执、敌对、焦虑、恐惧评分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老年COPD患者经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联合呼吸功能训练干预后,肺功能、运动耐力、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均得到显著改善,提示该康复训练方案可用于辅助中老年COPD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话陈皮     
<正>"千年人参,百年陈皮","百年陈皮胜黄金",这是自古以来陈皮给人的印象,既展示了陈皮的价格,又道出了陈皮的内涵——越陈越香,越陈越有价值。中医药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性格——中庸,以平为期,以和为贵,而陈皮则体现了最完整、最典型的和药特性:祛湿、健脾、养胃、疏肝、行气。陈皮在中药上是标准的和法养生,在食材上是调和保健,药食同源。在健康理念和养生之道盛行的今天,陈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肩关节运动八式康复锻炼联合太极拳锻炼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选取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48例,接受肩关节运动八式康复锻炼;观察组48例,接受肩关节运动八式康复锻炼联合太极拳锻炼。对比两组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睡眠质量、免疫功能变化以及淋巴水肿发生率。结果:干预12周后,两组患肢外展、前屈、后伸的关节活动度(ROM)均扩大,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干预12周后,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各条目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12周后,两组CD3+、CD4+、CD4+/CD8+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CD8+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淋巴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在肩关节运动八式康复锻炼基础上,联合太极拳锻炼,可有效改善睡眠质量和免疫功能,促进患肢功能恢复,并可降低淋巴水肿发生率,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个体化精准运动为核心的整体康复方案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患者整体功能再提高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6 年6 月至2019 年12 月间在北京康复医院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2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运动组(n=10)。全部患者择期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对照组患者仅进行除运动康复之外的常规治疗指导;运动组患者进行12周个体化运动为核心的心脏康复,介入前、介入后2周、康复后12周分别评估患者标准化症状限制性极限运动的心肺运动试验(CPET)指标、心脏超声、6 min步行距离(6MWD)等。结果: 所有患者均安全无并发症完成症状限制性CPET,运动组患者完成12周全程运动康复治疗。组间比较显示,介入前和介入后2周,对照组和运动组患者CPET指标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6MWD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康复12周后,运动组患者无氧阈(ml/min、ml/(min·kg))、峰值摄氧量(ml/(min·kg))、氧脉搏(ml/beat)和6MWD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显示,康复治疗12周后,运动组患者无氧阈(ml/min、ml/(min·kg)、%pred)、峰值摄氧量(ml/min、ml/(min·kg)、%pred)、峰值氧脉搏(ml/beat)和6MWD均较介入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与介入后2周比较,无氧阈(ml/(min·kg))和峰值摄氧量(ml/(min·kg))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康复12周后无氧阈(ml/min)和峰值氧脉搏(ml/beat)较介入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PET指标与介入后2周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进行个体化运动康复为核心的整体管理可进一步提高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运动心肺功能和运动耐力。运动康复是介入术后患者二级预防的重要内容,需要大量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实验通过对比老年人参加太极拳锻炼后的步态学参数的变化,旨在探究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步态稳定性的影响。方法:(1)研究对象:选取40名社区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练习太极拳两年以上者20人为实验组(练习内容均为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其中男女各10名;未曾练习太极拳而且未参加其他项目锻炼者20名为对照组,其中男女各10名。(2)测试方法:采用BIODEX步态训练仪对两组不同老年人进行步态测试。实验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P〈0.01为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步态稳定性逐渐下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女性的步态稳定性优于男性老年人,男性老年人步长大于女性老年人。女性老年人的左脚功能明显优于男性老年人左脚功能。长期参加太极拳锻炼的老年人步态稳定性明显提高,在步速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加大步长,降低步频提高了步态的稳定性。结论:太极拳锻炼对促进老年人步态稳定提高平衡能力有显著效果,经常参加太极拳锻炼有助于老年人下肢功能的维持,应大力开展老年人太极拳锻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实验通过对比老年人参加太极拳锻炼后的步态学参数的变化,旨在探究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步态稳定性的影响。方法:(1)研究对象:选取40名社区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练习太极拳两年以上者20人为实验组(练习内容均为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其中男女各10名;未曾练习太极拳而且未参加其他项目锻炼者20名为对照组,其中男女各10名。(2)测试方法:采用BIODEX步态训练仪对两组不同老年人进行步态测试。实验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P<0.01为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步态稳定性逐渐下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女性的步态稳定性优于男性老年人,男性老年人步长大于女性老年人。女性老年人的左脚功能明显优于男性老年人左脚功能。长期参加太极拳锻炼的老年人步态稳定性明显提高,在步速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加大步长,降低步频提高了步态的稳定性。结论:太极拳锻炼对促进老年人步态稳定提高平衡能力有显著效果,经常参加太极拳锻炼有助于老年人下肢功能的维持,应大力开展老年人太极拳锻炼。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目标运动引起的眼-头运动协同的实验,测量和分析了头部运动的动态特性来探讨其头运动的控制机制。研究结果提示了眼-头协同的注视运动中头部运动的双重模式控制机制:在小幅度运动范围是线性比例控制,在大幅度运动范围是使用最大作用力的Bang-Bang开关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家庭运动训练现状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于本院进行治疗的稳定期COPD患者172例为调查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家庭运动训练进行情况将患者分为非运动训练组和运动训练组,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资料等进行统计对比,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稳定期COPD患者家庭运动训练进行情况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结果:在随访调查中,有59例患者进行了家庭运动训练,运动康复训练的普及率为34.30%。经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居住地、婚姻状况、基础疾病、职业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患者在住院次数、病程、文化程度、照顾情况、肺康复指导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OPD患者的住院次数、病程、文化程度、照顾情况、肺康复指导是影响患者进行家庭运动训练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我院稳定期COPD患者随访期间家庭运动训练的普及率普遍偏低,且运动方式、强度、频率、规律性等均欠佳。运动训练现状受到患者的住院次数、病程长短、文化程度高低、有无照顾者、有无肺康复指导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广西边疆某城市农村壮族老人跌倒风险及跌倒发生率,探讨简化24式太极拳结合肌力、平衡训练及安全教育对降低老年人跌倒发生的效果。方法: 在广西边疆某市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法抽取1980名60岁以上的农村老年人(男性840人,女性1140人),调查近1年来跌倒发生情况,应用卫生部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评估表和MORSE(莫尔斯)跌倒风险评估表对调查对象进行风险评估;选取64名1年中跌倒2次以上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2名),对照组不进行运动干预并保持先前的生活习惯,试验组进行24周的24式太极拳结合肌力、平衡训练。使用记录卡记录两组受试者干预期间和干预结束半年后的跌倒发生情况并与干预前1年相比。结果: 受调查的老年男性跌倒发生率为27.1%,女性跌倒率为18.6%,平均跌倒率为22.2%;按照卫生部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评估表评估,男性得分为7.16,女性为6.92,平均得分为7.04,属跌倒发生中危状态;按照摩尔斯量表评估,男性得分为37.76,女性为32.22,平均得分为35.09,属中危或轻危状态;干预后和干预后半年两组受试者跌倒发生率都有所下降,其中对照组下降了12.5%,而试验组下降了69%。结论: 广西边疆农村地区老年人跌倒发生偏高,24周的简化24式太极拳结合肌力和平衡训练能有效的降低老年人跌倒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个体化康复运动训练联合八段锦运动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心功能、心境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个体化康复运动训练,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八段锦运动。观察两组心功能、生活质量和心境状态变化情况。统计两组6个月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6 min步行试验(6MWT)距离、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较干预前升高,且研究组的变化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紧张-焦虑、抑郁-沮丧、愤怒-敌意、疲乏-迟钝、迷惑-混乱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精力-活力、与自我有关的情绪评分较干预前升高,且研究组的变化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6个月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是两组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总体/精神健康、精力、情感/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生理/社会功能各维度评分升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八段锦运动联合个体化康复运动训练可促进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心功能、生活质量和心境状态改善,同时还可控制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