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1989年9月27日至30日在东京日本大学召开了国际非甲非乙及丁型肝炎学术讨论会,予会者来自美国、法国、日本、苏联、印度、中国等从事非甲非乙肝炎研究的著名学者.非甲非乙肝炎是在甲、乙型肝炎特异性诊断方法建立之后发现的,依其传播途径及临床特征可区分为流行性非甲非乙和输血后非甲非乙肝炎,1987年WHO专家委员会把流行性非甲非乙称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E-NANB),把输血后NANB称肠道外传播型非甲非乙(P-NANB)。由于NANB基因克隆的研究进展,证明在基因水平上是不同的两个病毒.专家们把P-NANB称为HCV,把E-NANB称为HEV,故病毒性肝炎可分为A、B、C、D、E5型,它们之间是完全无抗原性联系的。  相似文献   

2.
1986年5月4日—5月19日,湖北省襄阳县发生七起以成人为主的流行性腹泻,发病98例,患病率为47.1%。发病涉及各年龄组,以青壮年为主。取18名患者粪便作细菌培养,未发现致病菌。而有50%(9/18)的粪便际本在电镜下观察到约75nm的轮状病毒颗粒;72.2%(13/18)的粪便标本聚丙烯酰胺电泳(PAGE)检测呈阳性,病毒核酸图象与普遍轮状病毒核酸图象十分不同;患者双份血清补体结合试验表明57.1%的病人恢复期血清产生对分离株轮状病毒的抗体。因此,可以确定,本次流行性愎泻爆发流行的病原是成人轮状病毒(ADRV)。  相似文献   

3.
甲病毒指披膜病毒科(Togavirdae)甲病毒属(Alphavirus),以蚊虫等吸血昆虫为传播媒介,可引起如辛德毕斯热、基孔肯雅热、东方马脑炎、西方马脑炎等多种人畜共患性传染病[1,2],是医学上重要的虫媒病毒.甲病毒世界性分布,全世界已发现28种甲病毒,其中13种与人畜疾病有关,至少7种甲病毒发生过不同程度流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张海林等(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1992,3(特7):419-421)从云南傣族一位发热病人血中分离到一株病毒,命名为YN87448病毒.经血清学鉴定该病毒符合披膜病毒科甲病毒属病毒特征.由于缺乏标准诊断血清,无法对它作进一步鉴定.该病毒直接分离自发热病人血清,病人主要症状为发热,寒颤,腰疼痛和全身酸痛.由于该病毒直接分离自病人血清,病毒鉴定对解释该病人的发病原因,甚至对于解释我国部分地区流行的"无名热"的病因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应用反相间接血凝和间接血凝试验技术快速检测ADRV抗原和抗体,一般在60分钟左右作出诊断。用ELISA方法和协同凝集试验作对照,结果一致。本实验与其它肠道病毒不发生交叉凝集反应,与菌痢、肠炎病人粪便和正常人粪便标本也不发生非特异性反应。实验准确可靠。本实验用间接血凝试验技术快速检测了ADRV抗体,观察了流行性腹泻病人血清中ADRV抗体持续时间。发现流行性腹泻患者发病后ADRV抗体存在半年以上,八个月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流行地区的健康人的ADRV抗体水平占33%左右,非流行地区正常人的ADRV抗体占11.3%左右。并用血凝抑制试验检测ADRV抗体,与小儿轮状病毒抗体无交叉反应。本试验对流行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诊断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5.
1989年9月28~30日在日本大学会馆(在东京的市谷)举行的国际会议——非甲非乙型肝炎及来源于血液的传染病会议(NANB′89)上,将相继发表干扰素(IFN)第二阶段临床试验的结果,试验认为IFN对治疗非甲非乙型肝炎很有效。通过投予IFN,使大多数病例的肝炎指标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GOP-GPT)值降低。迄今已有武田-日本罗氏、东Ray等公司的4个小组的干扰素制剂进入临床试验第二阶段,探究适当的投药方  相似文献   

6.
1975年7—9月上海嘉定县和宝山县部分地区发生流行性肌痛(胸痛)暴发流行。从34例患者的肛拭、咽喉洗液和粪便标本中分离到26株柯萨奇(cox)B。病毒。9例患者的双份血清和3例患者的恢复期血清与新分离病毒的代表株(沪肌痛75—9)作了中和试验,结果袭明,9例患者的恢复期血清中和抗体滴度较急性期有四倍或四倍以上的增长,恢复期血清中和抗体几何均值比急性期高42倍,从而肯定造成本次流行的病原体是coxB。病毒。  相似文献   

7.
用15ml非肠道传播非甲非乙型肝炎病人的混合血清提取病毒RNA,经逆转录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获得583个核苷酸的非肠道传播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HCV)NS3蛋白的cDNA片段.该片段与美国报道的同片段HCV cDNA原型比较,核酸序列同源性为80.9%,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3.2%。与日本报道的同片段J1 HCV cDNA相比较,核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2.6%和95.2%。用α-~(32)P同位素标记该片段,与HCV病人血清出现杂交反应。  相似文献   

8.
湖北地区2001年度流感疫情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流感病毒分离、人群流感抗体水平测定和流行病学调查对2001年度(2001年3月至2002年3月)湖北地区流感疫情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年度湖北武汉地区出现过两次流感季节性小流行,第一次在2001年8~9月,主要由甲1型流感病毒引起;第二次在2001年12月至2002年1月,以甲3型流感病毒占优势.从病毒分离鉴定和抗体水平测定的情况分析,这次流行的甲3型流感病毒与1999年分离的毒株相比,可能发生了抗原性漂移.  相似文献   

9.
戊型肝炎病毒分子生物学及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 HEV)是一种经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炎病毒(RT-NANBH),1983年Balagan等应用免疫电镜技术从一名志愿受试者粪便中观察到直径为27nm~30nm的病毒样颗粒,从而证实该病毒为一新型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  相似文献   

10.
新疆伊犁2005年甲型肝炎病毒流行株基因分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2005年新疆伊犁甲型肝炎病毒(甲肝病毒)流行株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收集了部分甲肝病人血清标本,用国际上通用的甲肝病毒结构区基因VP1-2A分型引物,经核酸提取,做RT-PCR,序列测定,对甲肝病毒基因进行分型研究,并对甲肝病毒在甲型肝炎(甲肝)病人血清中存在的时间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甲肝病毒核苷酸序列变异在0~3.2%之间,分为不同的基因簇,但都属于1A亚型(同一基因亚型间核苷酸序列变异小于7.5%);氨基酸序列几乎相同.甲肝发病8周后的病人血清中仍能检测到甲肝病毒.结果说明该流行区有多株甲肝病毒存在,其传染源可能有多个传播途径,当人群免疫水平较低时,可引起甲肝流行.甲肝病毒在病人血液中可存在较长时间.这些工作为今后进一步开展甲肝病毒溯源研究及有效控制甲肝病毒流行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猪传染病,给疫情发生国家(地区)的养猪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ASFV为双股DNA病毒,基因组含有150~167个开放阅读框(ORFs),可编码150~200种蛋白质,其中非结构蛋白有100余种.ASFV编码的酶、转录因子、调节宿主细胞功能蛋白和病毒免疫逃逸相关蛋白等作为重要的非结构蛋白,在病毒核苷酸代谢、DNA复制、修复、转录、蛋白修饰以及病毒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仍有许多非结构蛋白的功能尚不明晰.因此,本文综述了 ASFV非结构蛋白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以期为ASFV非结构蛋白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流感病毒分离、人群流感抗体水平测定和流行病学调查对 2 0 0 1年度 (2 0 0 1年 3月至 2 0 0 2年 3月 )湖北地区流感疫情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本年度湖北武汉地区出现过两次流感季节性小流行 ,第一次在 2 0 0 1年 8~ 9月 ,主要由甲 1型流感病毒引起 ;第二次在 2 0 0 1年 12月至 2 0 0 2年 1月 ,以甲 3型流感病毒占优势。从病毒分离鉴定和抗体水平测定的情况分析 ,这次流行的甲 3型流感病毒与 1999年分离的毒株相比 ,可能发生了抗原性漂移  相似文献   

13.
2017-2018年间,流感病毒在我国流行态势严重,为探讨佛山地区流感病毒的流行特征,为佛山市流感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搜集2019年佛山市流感监测哨点医院采集的流感样病例标本,采用实时荧光RT-PCR检测流感病毒核酸,分析佛山市流感流行病学数据库病人详细信息,分析流行趋势及病毒流行的类型,为制定流感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2019年共检测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1356例,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为25.52%,甲型流感病毒阳性率为19.17%,乙型流感病毒阳性率为6.34%.不同职业人群共18个,小学生(7.67%),幼托儿童(3.17%)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较高.把年龄分成5个年龄段进行分析,流感阳性率最高的是25~59岁组与5~14岁组.2019年佛山地区主要检出新甲H1型、季H3型、BV型三种型别,1月份,12月份为流感活跃的两个高峰,各型别在不同的时间交替或共同流行.不同性别的人群流感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型别病毒株在不同性别人群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结果提示佛山地区主要以甲型流感流行为主,优势亚型为新甲H1型,季H3型,部分乙型流感患者,以BV型为主.流感病毒感染的重点人群是小学生与幼托儿童,不同类型的流感病毒,在不同性别人群间感染无差异.通过对2019年佛山市流感流行特征的分析可以为佛山市流感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普通冠状病毒229E株的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明确哈尔滨地区普通冠状病毒229E(Human Coronavirus-229E,HCOV-229E)株的流行和变异情况及其与SARS-CoV的异同,为进一步掌握该地区常见上呼吸道病毒的流行规律及预防,乃至疫苗的制备打下基础。方法利用RT—PCR法对2003年上半年采集的部分发热病人血清及血细胞进行筛选,同时采用基因测序、序列分析等手段对扩增的HCOV-229E N gene片断进行蛋白和基因分析。结果55例标本中HCOV-229E RNA阳性病例5例,占9.09%;测序结果看出哈尔滨地区检出229E株N基因的序列与已公布的HCOV-229E Ngene(295—802)序列完全相同,所测片断为HCOV-229E N gene的部分序列。该基因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犬冠状病毒、TGEV及猫感染性腹膜炎病毒有一定同源性;但与已公布的SARS-CoV N gene序列比较,相似性小于1%。结论(1)该地区发热病人普通冠状病毒229E株阳性率为9.09%;(2)哈尔滨地区流行的HCOVN基因无变异发生;(3)HCOV-229E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犬冠状病毒、TGEV和猫感染性腹膜炎病毒有一定的同源性;(4)哈尔滨地区HCOV-229E N gene与SARS-CoV N gene相似性小于1%。  相似文献   

15.
1.HTLV-I是1980年第1个被分离的人反转录病毒,目前这一病毒已在几个拉美国家处于散发性流行,并被认为是一新现(emerging)疾病.虽然多数感染者无症状,但有1%~4%可发生双侧痉挛性神经系统病,另有1%~4%可发生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或淋巴瘤,预后很差.HTLV-I可经母婴、输血、性传播.在拉美国家,HTLV-I抗体阳性者可达7%~25%,在低经济收入人群中传播尤为广泛.对于使无症状携带病毒者发生神经系统痉挛病(tropical spastic paraparesia,TSP)或急性T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激发因子尚不了解,据认为是遗传性因素.TSP发病属自身免疫性疾病,而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则是由病毒导致了恶性过程.已发现共感染HIV和HTLV-I病人更易发展为艾滋病,如不进行治疗则病人至多存活5个月.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为我国的一种常见多发病,除了现症病人外,尚有约10%的人群为乙型肝炎毒病毒)HBV(携带者,因此无论从预防、流行病学调查、药物筛选、疗效及预后判断和发病机制的研究等方面均需要检选各抗原、抗体系统。  相似文献   

17.
用ET-NANBH感染的两只猴(R5和R6)含病毒颗粒的粪便悬液和肝组织悬液分别接种7只和4只恒河猴,分别有5只猴和4只猴在攻毒后20—49天内ALT开始升高,持续时间为7—10天,肝组织学的特征性改变为肝细胞的嗜酸性变和嗜酸小体的形成。在猴ALT升高前2—3天和升高后一周内均检查到大量的27—34nm的病毒样颗粒,这些颗粒只与ET-NANBH病人血清、黑猩猩和猴感染后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发生特异性聚集。在猴感染后血清中未检出抗-HAV、抗-HAV-IgM、HBsAg和抗-HBe-IgM。结果提示:恒河猴是研究ET-NANBH较适宜的动物模型;病人和猴粪便中的27—34nm的病毒样颗粒是ET-NANBH的病原因子。  相似文献   

18.
一起传染病暴发中肠道病毒血清型鉴定和ECHO30基因特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2003年5~9月,山东省泰安市发生了由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感染所致的传染病暴发,临床症状以手足口病(HFMD)为主,同时有心肌炎和无菌性脑膜炎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患者也占较大比例。131份病人(粪便、咽拭子、脑脊液)标本中共分离到EV62株,其中ECHO1939株,EV716株,ECHO304株,其它肠道病毒13株。4株ECHO30病毒中的2株分离自2个患者的粪便标本,但用WHO肠道组合血清中和试验未能定出型别。另外2株分离自同一患者的粪便和脑脊液标本。病原学分析表明,ECHO30是引起该患者无菌性脑膜炎的病原。抗E—CHO30标准株的血清中和这4株病毒的滴度低于标准株5~20倍。VP1区全基因序列测定和同源性比较分析表明,4株ECHO30分离株病毒核苷酸同源性在98.0%~98.5%,氨基酸同源性在98.9%~99.3%,提示这4株病毒来源于同一传播链,2003年5~9月ECHO30在该地区可能有局部流行。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ECHO30病毒可以划分为6个基因型,其中基因型1~5为GenBank中已发表的ECHO30分离株,山东分离株与其它5个基因型成员核苷酸差异分别在9.4%~24.4%,在进化树上形成了较独立的分支,是一个新基因型,将其划分为第6基因型。  相似文献   

19.
辛德毕斯病毒(Sindbis virus, SINV)属于披膜病毒科(Togaviridea)甲病毒属(Alphavirus),为甲病毒属的代表株.1952年首次分离于埃及尼罗河三角洲辛德毕斯地区库蚊中,国际将首次分离的AR339株作为SINV的标准株.SINV可引起人类多种中毒反应包括发热、皮疹、关节炎甚至脑炎.SINV世界性分布,在很多地区流行,印度、南非、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地区均从库蚊标本中分离到该病毒.  相似文献   

20.
从实验感染动物粪便中分离出两株疑似戊型肝炎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Hep-G2细胞从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ET-NANBH)病人粪便悬液感染恒河猴潜伏期粪便中分离出两株致细胞病变(CPE)的病毒(R、9,R25)。用免疫电镜(IEM)观察,这两种病毒均为球形,有实心和空心两种颗粒,直径约27-34nm,能被新疆和苏联ET-NANBH急性期血清特异性凝集,病毒颗粒间抗体桥明显,ET-NANBH急发型期血清对这两株病毒亦有一定中和作用,内地甲肝(HA)病人和正常人血清既不能凝集,也不能中和,是否为ET-NANBH病原体尚待进一步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