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岗课赛证”四元融通是以课程为中心,将岗位、竞赛和职业证书有机融合于课程的一种教学改革模式。本课程团队以“岗课赛证”融合育人为抓手,通过以岗定课、以赛促课、以证融课的方式,全面实施高等职业院校“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基于企业岗位能力需求和典型工作任务,开展模块化、项目式教学;以技能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为载体,赛教融合,激发学生成长的内生动力,提升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基于“1+X”证书制度,课程标准与技能证书标准对接,优化教学资源。通过近三年的教学实践,证实基于“岗课赛证”的“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教学改革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职业竞争力,满足企业和社会对岗位人才的需求,为职业教育食品专业相关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食品微生物学"是高等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实验技术是食品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而传统的实验教学存在着与就业岗位需求脱节、学生参与度低等诸多问题,难以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岗位工作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适应就业岗位需求,保证该课程的实践教学质量,课题组通过调研30余家就业单位微生物岗位实际,将课程原有实验教学内容整合为两大综合性实验项目,涵盖了食品微生物学全部基本实验技能。实践表明,两大综合性实验项目的开展可有效提高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效果,使学生全面获得食品微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技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学生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3.
为提升食品微生物检验学专业人才能力,培养行业发展需要的有竞争力的人才,以构思-设计-实施-操作(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CDIO)教育理念为核心,对食品微生物检验学课程进行教学模式创新研究。结合行业实际需求以及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对食品微生物检验学教学理念思路转变、教学模式方法革新、实践教学引进科研项目、教学基地融入实践过程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并对考核评估体系进行了模式创新。实践证明,食品微生物检验学教学改革和考核模式创新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培养了符合社会发展的专业知识水平与综合能力素质双优的专业人才。以期为同行提供有效的专业改革理念,给同类高等教育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和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在“新时代、新医科、提质培优”背景下,文章通过精准分析高职医学检验专业的市场就业需求,反思教学现状,对“微生物学检验”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方法、考评方法进行了精准构建。教师应灵活运用多元化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提质培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可度和课堂参与度,培养与微生物学检验岗位相适应、集“理实教育”“素质教育”“岗位教育”为一体、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医学检验人才。  相似文献   

5.
跨学科综合课程改革、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成为当今高等教育改革的热点之一。为提升食品微生物检验学专业人才能力,培养行业发展需要的有竞争力的人才,以跨学科协同教学与维基(WIKI)网站系统相融合的教学方式对"食品微生物检验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和教学新模式探索。通过对2014学年对照组和2015学年实验组学生教学效果SPSS统计分析发现,2015学年学生的平均成绩高于2014年学生平均成绩,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82.8%的学生认为新的教学模式对个人专业能力提升有作用。实践证明,该教学新模式在加强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拓展专业知识延伸、提升学生批判思维能力和信息分析素养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可实现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专业知识水平与综合能力素质双优的专业人才,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教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我校采用模块化教学形式开展水质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该模块由菌落总数测定、总大肠菌群测定及生理生化反应测试以及大肠菌群的血清学测试3个单元实验组成。实验内容以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微生物指标(GB/T 5750.12-2006)》规定的程序进行编排。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模块实验的标准化操作,让学生树立标准化意识;通过连贯的模块化实验将卫生学检验实验转换为带有基础性的细菌分类学实验,在培养学生微生物学检验操作能力的同时,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大肠杆菌的各种分类学鉴定方法。该模块的考核形式是学生参照专业机构的检验报告出具校园湖水的水质检验报告以及提交研究论文。水质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模块的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微生物数量研究能力和细菌分类研究能力,有利于学生开展创新型研究。  相似文献   

7.
龚淑芬  陈大勇  贾莉 《微生物学通报》2023,50(11):5203-5218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但由于环境微生物学概念抽象、内容繁冗,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难以理解和应用生物氧化过程、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作用等内容,教学效果较差。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感受,基于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对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实践结果表明改革后的课程激发了学生内在学习的动力,使学生具有了自学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在知识、能力、素质这3个方面取得了成效,并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课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能力、教学感受以及信息技术均得到提升和改进,加强了课程创新实践,提升了环境工程类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应用专业,所培养的高级人才必须具有扎实的微生物检测实践动手能力,以应对新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们针对本校和兄弟院校该专业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探索改革微生物检验的专业实验教学,将相关微生物学检验课程中的实验部分整合成两门独立的专业实验课程,避免了基础实验重复、不系统等问题。内容上以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为主,并将创新创业、毕业设计(论文)合理地融合在创新性实验中,同时注重提高学生生物安全意识的培养,并鼓励学生参与到实验准备工作中,进而实现教学环节与未来岗位零距离对接。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研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提高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和实验教学效果 ,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进行了改革探索 ,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了综合性大实验“食品卫生微生物指标检测”。对实验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 ,结果证明 :综合实验对学生实验动手能力有很大提高。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李敏 《微生物学通报》2012,39(10):1513-1518
以微生物学基础教学实验——水源水中大肠菌群检测为例,对微生物实验课教学改革进行探索。探讨采用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引导学生形成微生物实验能力,通过实验示范、实验评析和严格监督引导学生在规范操作中养成习惯,抓住实验现象观察达到培养学生深刻的微生物观察与思考能力,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科学态度的实践。实践证明,类似水源水中大肠菌群检测实验的教学改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而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吴春发  肖娜 《生物工程学报》2022,38(12):4838-4849
“环境污染的生物修复(Bioremediation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等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针对课程前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任课教师结合高质量人才培养需求,从课程教学目标优化、课程教学内容重构与知识整合、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等环节对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探索。实践结果表明,改革后的课程教学不仅显著提升了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还有效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艳君  陈盛 《生物学杂志》2012,(5):100-103,99
作为福建省省级精品课程,生物化学课的教学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课程教学改革围绕生物化学在食品、环保等多个领域的应用,以设计创新性实验为依托,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创新型教学模式。实施教学改革后,既激发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强基础医学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不断深化医学人才培养改革,已成为基础医学教育创新改革的目标需求。本文就近年来以执业医师考试为导向的基础医学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与改革实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着重从优化整合医学课程体系,实施基于病例和问题的PBL教学方法改革,加强辅导答疑重点培养学员综合素质与能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针对性练习强度及合理设置考试方式,加强信息化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讨论,以期为进一步深化基础医学教育改革和不断提高基础医学教学质量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转变教育理念,强化实践环节,提高微生物学教学质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微生物学是一门研究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规律及其应用技术的学科。为了使不同学科背景和不同发展愿景的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能深入领会微生物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增加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理解,浙江大学从2013年开始对微生物学课程进行了改革。通过转变教学理念、融入课程思政、强化实验技能、重视评价导向等手段,使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鉴于我院细胞生物学课程课时安排少、实验少、与已修课程有重复内容、相关科学前沿知识不能及时更新、"填鸭式"教学模式和传统的以"讲"为主的教学方法等严重影响该课程教学质量的教学现状,提出了从课程结构体系、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等方面的一系列改革探究,课程结构体系方面由专业任选课变更为专业基础课,适当增加了理论课时;从课程内容来看,取缔与已修课程的重复内容,适当补充最新科研动态、介绍相关的诺贝尔奖,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相关科研项目和申报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项目,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从教学模式来看,教师要积极利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适时放映学生喜欢看的相关电教视频、课堂上多以讨论和提问的方式教学;考核采用平时成绩加期末成绩的方式,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和课堂管理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生物分离工程”是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是生物工程专业建立“新工科”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教学团队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创新思维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的创新理念,针对课程长期存在的“理论教学与实验课脱节,学生不能及时地将理论知识内化为实践能力”、“课程内容陈旧,与行业需求脱节”、“授课和考核方式相对单一,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质未能有效培养”等痛点问题开展教学改革,重构课程内容。打通理论课和实验课的界限,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通过科研反哺教学,使课程内容紧跟行业发展前沿,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更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并对学生进行全程化、动态化和多样化的考核,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生物化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其课程体系严谨,理论知识较难,更新速度很快,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对开设了生物化学课程的物理专业学生来讲,他们化学基础差,有机化学知识的相对缺乏,掌握好该课程还存在一定的难度。从教材的选择、教学内容的优化和更新、课堂研讨的开展、考试形式的优化等方面对物理专业《生物化学》选修课进行了教学改革探讨,将对拓宽学生专业视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培养跨学科综合性人才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改善教学质量,提高医学生专业外语水平,我们在五年制中有选择的进行了多年的组织学与胚胎学双语教学改革。本文就授课对象的选择、教材的选用、教学方法、考核方法、教学效果分析和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小结。旨在总结经验,并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双语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