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宣州太子参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子参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Miq.)Pax ex Pax et Hoffm的干燥块根.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的功效.  相似文献   

2.
不同种源太子参的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应用RAPD标记方法分析了15个太子参〔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Miq.)Pax ex Pax et Hoffm.〕种源间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10条随机引物共扩增出65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37条,多态性条带百分率达56.9%。用聚类分析方法可将15个太子参种源分为4类;地理分布越近,太子参种源间的遗传差异越小。来源于安徽宣城的太子参种源遗传变异明显,辽宁凤城的野生太子参与山东地区的太子参栽培种源间的亲缘关系较近,与江苏各地太子参种源的亲缘关系则较远,这些种源均可作为育种材料。自然环境,尤其是生态环境的变化,对太子参的遗传变异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太子参商品药材及其四倍体植株块根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产地太子参〔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Miq.)Pax〕商品药材及其四倍体植株的块根进行了高效液相指纹图谱分析。结果表明,10个批次的不同产地太子参商品药材与经选育获得的6个株系太子参同源四倍体植株块根的HPLC-UV指纹图谱相似度较高,均在0.9以上。选取15个特征峰并大致判断其峰位和比例关系,构成太子参特有的HPLC色谱指纹图谱,为太子参药材鉴别、品质评价及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太子参脱病毒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茎尖分生组织法、热处理结合茎尖法、病毒唑处理结合茎尖法对6个不同产地的太子参[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Miq.) Pax ex Pax et Hoffm.]组培苗进行了脱病毒研究. 经生物检测、 ELISA法和电镜检测表明, 热处理结合茎尖法脱病毒效果最好,脱毒率高达 100%;病毒唑处理结合茎尖法和茎尖分生组织法脱毒率分别为 79.64%和74.29%.不同产地太子参的脱病毒效果不同.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太子参的脱病毒繁育程序,其中复壮培养基中PP333的最适浓度为0.5~1.0 mg·L-1,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 MS 0.3 mg·L-1 NAA.  相似文献   

5.
不同产区太子参的rDNA ITS区序列的比较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使用1对引物18SPl和26SP2对采自14个产区的太子参[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Miq.)Pax ex Pax et Hoffm.]进行ITS基因的PCR扩增和测序。序列分析结果表明,14个产区太子参的ITSl片段长度为219—222bp,ITS2片段长度为235~236bp,5.8S片段长度为155—157bp.除江苏宜兴,江苏句容马梗,江苏南京老鹰山和江苏溧阳等4个产区的ITS序列碱基完全一致外,其他10个产区的ITS序列则有不同的变异,碱基变异数目(包括5.8S编码区)为1—17个。使用UPGMA法重建系统发生树,从分子生物学角度说明了它们的变异程度,为利用ITS区序列的差异鉴别不同产区的太子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太子参快繁技术的优化及同源四倍体的诱导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太子参〔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M iq.)Pax〕二倍体组培苗为实验材料,运用正交实验设计和组织培养方法,对太子参试管苗快速繁殖技术进行优化,并进行了同源四倍体的诱导与鉴定。结果表明,太子参最佳的繁殖培养基为含1.0 mg.L-16-BA和0.2 mg.L-1NAA的MS培养基;最佳生根培养基为含0.1 mg.L-1IAA、0.2mg.L-1NAA和1.0 mg.L-1ABT或0.2 mg.L-1IAA、0.2 mg.L-1NAA和1.0 mg.L-1ABT的1/2MS培养基。诱导同源四倍体的最佳处理方法为:用0.2%秋水仙素处理22 h或用0.3%秋水仙素处理12 h,所诱导的同源泉四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4x=64条。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Pax3的过表达对Neuro-2a细胞中转录本的表达影响,初步分析Pax3对Neuro-2a细胞可能的转录调控作用。方法:反复冻融裂解法获取Pax3过表达腺病毒后将神经瘤母细胞系Neuro-2a传代培养,而后将Pax3过表达腺病毒和传代培养后的Neuro-2a细胞加入到同一培养皿中,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过表达Pax3蛋白的Neuro-2a细胞(Pax3过表达组)和对照组(NC组)Neuro-2a细胞的Pax3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Pax3过表达组和NC组Neuro-2a细胞的Pax3mRNA水平,Trizol法提取Pax3过表达组和NC组Neuro-2a细胞的总RNA,然后进行全转录本测序,最后将选出的有差异性的基因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验证。结果:与NC组相比,Pax3过表达组的Pax3蛋白和Pax3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Pax3过表达组中发现了1045个基因表达上调,1313个基因表达下调。通过qRT-PCR验证发现在Pax3过表达组中Nppb和Chrna5表达水平上升(P<0.05),Arhgap5、Rock1、Rif1、Brca2、Prkg2和Stag2表达水平下降(P<0.05)。结论:Pax3过表达腺病毒感染Neuro-2a细胞后,其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Rock1、Rif1和Stag2可能作为Pax3的下游靶点参与调控Neuro-2a细胞周期和干细胞特性。  相似文献   

8.
太子参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谭宁华  陈昌祥 《云南植物研究》1991,13(4):440-440,431
太子参是一味常用中药,系石竹科(Caryophyllaceae)假繁缕属植物孩儿参(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Miq.) Pax ex Pax et Hoffm.)的块根。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心悸口干。因其化学研究甚少,我们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从中得到10个化合物,其中棕榈酸(palmitic acid, 1)、山箭酸(behenic acid, 2)、2-吡咯甲酸(2-minaline, 3)、β—谷甾酸(β-sitosterol, 4)和蔗糖(sucrose, 5)为已知化合物,山箭酸、2—吡咯甲酸和β—谷甾醇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本文仅报道这5个已知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Pax2在肾脏发育和肾疾病中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ou XM  Chen X  Wang YL 《遗传》2011,33(9):931-938
配对盒基因2(Paired box2,Pax2)是肾脏发育中重要的转录因子,在前、中、后肾发育的全过程表达,集中分布在发育的各级小管和间充质成分,具有特定的时空特性。研究表明Pax2与多种调节肾脏发育的因子Gdnf、Ret、SHH、Wnt4及Fgf等相互作用,共同精准诱导生肾索形成,前/中肾管的形成及分化,输尿管芽的发生及分支,肾单位的诱导分化。Pax2的变异导致多种先天性肾脏及输尿管发育畸形,最易发生在肾-视神经盘缺损综合征。在肾细胞癌、Wilms瘤和多种肾小球及肾小管获得性疾病中存在Pax2的异常表达,其诊断和治疗价值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文章主要对Pax2的分子结构、在肾脏发育和肾疾病的表达及调控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太子参花叶病毒的检测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2年我们在国内外首次发现太子参花叶病毒,并对该病毒的形态结构、症状表现、宿主范围、血清学、生化特性等进行了研究,同时还对太子参病毒病进行了初步防治。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又进一步应用ELISA技术,对太子参花叶病毒进行了田间检测,并确认了种子消毒方法,为太子参花叶病毒病的田间诊断与防治提出了科学措施。  相似文献   

11.
孩儿参Pseudostelariaheterophyla(Miq.)Pax的块根系常用中药太子参。本文报道了野生于南京老山地区的孩儿参其植物形态特征与我国其他地区所产孩儿参差异较大,有些差异已超过了《中国植物志》等重要文献属种记载范围。对老山孩儿参居群变异体进行了形态特征描述,统计了其变异率,并提供了该居群的一些生境资料。本文不仅对研究我国太子参药用资源品系有重要的实用价值,而且对研究植物居群分化和该属种的演化与分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电泳,分析了6个品种太子参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并运用相似关系R-链连接法进行了模糊聚类分析划分了类群,探讨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从酶学水平的表型证实了宣参老品种是原生种,其它类群有一定程度分化,但都与宣参老品种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3.
太子参病毒病及其脱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近30年来太子参病毒病、脱病毒技术及其病毒检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太子参GAP的具体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建立太子参的 HPLC指纹图谱分析条件,为太子参药材内在质量评价积累数据.方法:应用RP-HPLC法;Cosmosil C18分析柱;乙腈-水二元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in;检测波长203 nm;分析时间60 min.结果:建立太子参药材指纹图谱,特征共有峰有15个.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太子参的HPLC的指纹图谱分析.  相似文献   

15.
太子参微块根发育的解剖学与组织化学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植物组织培养、解剖学及组织化学定位方法研究太子参试管微块根发育的形态结构与营养物质积累特征的结果表明:太子参微块根由组培苗膨大的腋芽基部长出的不定根发育而成,经历了初生结构与次生结构发育,其膨大加粗是由于不定根的次生生长。维管形成层向内形成大量的次生木质部构成微块根的主要部分。淀粉粒是太子参微块根的主要营养存储方式。随着微块根的次生生长,淀粉粒先在次生木质部薄壁细胞中形成,随后在次生韧皮薄壁细胞中也大量积累。膨大的微块根可以合成太子参皂苷,成熟微块根中次生韧皮部的皂苷含量略高于次生木质部。离体太子参微块根的生长发育和营养物质的积累与块根中的相同。  相似文献   

16.
太子参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综述了太子参的资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栽培技术、病害种类及其防治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太子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安徽皇甫山野生太子参生态环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皇甫山弥陀寺后山、林场总部西南方向及北将军岭东南坡是太子参分布的代表地区.在以上三地共随机抽取9个样点,每隔0.5h测定其光照强度、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土壤结构、颜色、pH值等生态因子,探讨了皇甫山野生太子参分布区生态环境,为保护和利用野生太子参的种质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ic (HPLC) was developed for fingerprint analysis of 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Miq.) Pax. Liquid chromatography-electrospray ionization-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LC-TOF-MS) technique was first employed to identify the components of the fingerprint. Twelve major peaks in chromatographic fingerprint were analyzed by on-line LC-TOF-MS analysis; one cyclic peptide was unequivocally identified and five cyclic peptides were tentatively assigned based on their MS data. These cyclic peptides served as the marker peaks in the HPLC fingerprints. The chromatographic fingerprints have been analyzed by similarity index calculations and hierarchical clustering analysis (HCA).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HPLC fingerprints could be used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harvest time for P. heterophylla (Miq.) Pax and to authenticate the species of the her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