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阔叶、有棉酚腺体陆地棉干种子经250Gy^60 Coγ射线辐照,在M1代筛选到鸡脚叶γ-1、γ-2和γ-5突变体。3株突变体自交后代(M2)中,阔叶:鸡脚叶:超鸡脚叶的分离比例符合1:2:1;γ—1和γ-2自交后代中的所有棉株均有棉酚腺体;γ-5自交后代中,有棉酚腺体株:无棉酚腺体株的分离比例符合3:1,阔叶、有棉酚腺体株:阔叶、无棉酚腺体株:鸡脚叶、有棉酚腺体株:鸡脚叶、无棉酚腺体株:超鸡脚叶、有棉酚腺体株:超鸡脚叶、无棉酚腺体株的分离比例符合3/16:1/16:6/16:2/16:3/16:1/16。该结果表明,3株突变体的叶形变异由1对不完全显性基因控制,γ-5的无棉酚腺体基因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且γ-5的叶形基因与棉酚腺体基因为独立遗传。通过对γ-5自交后代各种变异株的SSR标记研究表明,BNL3649、BNL2440度BNL1414为候选标记。为进一步对突变基因进行定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陆地棉突变体湘X9628具有植株有腺体、种子少腺体、低棉酚的特性.以苏棉12作为对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突变体的产量、纤维品质、棉子仁油分、蛋白质、氨基酸含量等综合性状无明显缺陷,是培育低酚棉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斯特提棉、南岱华棉、澳洲棉、纳尔逊氏棉和比克氏棉5个澳洲野生棉各的种卫和植株的形态性状、色素腺体性状、棉酚含量和叶片过氧化物同工酶等主要主要性状。结果表明,斯特提棉和南岱华棉、澳洲棉和纳尔逊氏的种子、植株和花器形态性状,以及叶片过氧化物同工酶谱等性状分别比较相似,经克氏棉的形态特征介上述两类棉种之间,略近似于澳洲棉和纳尔逊氏棉,5个棉种均具有种子地色素腺体植株有色素腺体的特性,其体眠种子的棉  相似文献   

4.
朱乾浩 《生命世界》1992,19(1):36-37
棉族(Tribe Gossypieae) 是锦葵科(Malvaceae)内一个分类单位。色素腺体是棉族植物所特有的一个重要特征,迄今为止,在其他植物中尚未发现色素腺体的存在。色素腺体具有一定的形态,含有多种有毒的有色化学物质,其中棉酚是主要的化学成分,占色素腺体重量的39—50%,它是棉族这一类群最显著最一致的特征。棉酚对人和非反刍动物有毒,这限制了对棉籽这一富含蛋白质和脂  相似文献   

5.
棉花叶皱小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及激素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海岛棉(Gossypium barbadense L.)品种海7124的基因组总DNA导入陆地棉(G.hirsutum L.)品种石远321的后代中,发现了一个形态性状发生变异的突变体。与正常棉株相比,突变体叶片皱小、茎杆细弱,铃小但种子发育正常。叶表皮显微观察发现,突变体叶表皮细胞增大,突变体叶片变小是由于叶片细胞数目的减少。遗传分析表明,突变体为杂合基因型,突变性状受显性基因控制,并可能具有纯合致死效应。内源激素含量测定显示,突变体茎尖中IAA和ZR含量显著高于正常棉株,推测突变体的叶片皱缩变小可能与主茎顶芽中IAA和ZR含量的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6.
向陆地棉渐渗野生比克氏棉腺体延缓形成基因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隐性无腺体陆地棉作母本,比克氏棉作父本杂交,获得了三倍体杂种[(AD)1G1],该杂种完全表达了比克氏棉的腺体延缓形成基因(Gl^bic)的特征,F9胚无腺体,F1植株有腺体。位于G1染色体组上的腺体延缓形成基因Gl^bic对陆地棉(AD)1上的无腺体基因(gl2gl3)表现为显性,对正常腺体基因Gl2Gl3则表现为隐性。探讨了向陆地棉渐渗野生棉腺体延缓形成基因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用陆地棉(G.hirsutumL,AD染色体组;2n=52)的不同色素腺体基因型与澳洲野生二倍体斯特提棉(G.sturtianumWillis;C染色体组,2n=26)进行种间杂交,得到4个带不同色素腺体基因的(陆地棉×斯特提棉)F1种间杂种。种间杂种植株总体性状介于两个棉种之间,全株光滑无毛,表皮上有一层较薄的蜡质层,花大,深红色。不同色素腺体基因对种间杂种种子和F1植株色素腺体性状有较大的影响,其中gl2gl2gl3gl3和Gl2Gl2gl3gl3与斯特提棉杂交产生的种间杂种具有种子无色素腺体而植株有色素腺体的特性,只是用gl2gl2gl3gl3配制的种间杂种F1植株的色素腺体较一般有色素腺体陆地棉显著稀少。用gl2gl2Gl3Gl3和Gl2Gl2Gl3Gl3配制的种间杂种种子和F1植株均有色素腺体。研究结果初步表明,控制斯特提棉的子叶色素腺体延缓形成性状的基因对陆地棉无色素腺体基因(gl2gl2gl3gl3)和有色素腺体基因之一(Gl2Gl2)为显性上位,对陆地棉另一有色素腺体基因(Gl3Gl3)为隐性上位。  相似文献   

8.
初步研究了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h)硝酸盐利用缺陷型和抗杀菌剂突变体的遗传特征。结果表明,大丽轮枝菌对三环唑的抗性不能稳定遗传,抗性菌株经低温(4℃)或室温保存一个月及转代培养后均丧失抗性,5株抗多菌灵的突变体,有一株在第二代单孢后代培养时丧失抗性。1株在单孢后代中发生分离;10株nit突变体经保存3个月后,有一株恢复成野生型。其余突变体经转代培养、低温或室温下保存一年及接种棉苗后仍都保持原有的培养性状。Nit突变体对棉苗的致病力普遍降低;抗多菌灵突变体对棉苗的致病力与野生型亲本相似。  相似文献   

9.
棉酚作为一种倍半萜烯类植物抗菌素广泛存在于棉花的根、种子等表皮组织的色素腺体里。该化合物已在医药、工业和农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近来对棉酚及其衍生物合成途径的研究日趋深入,许多关键酶基因已得到克隆和分析。掌握棉酚及其衍生物的生物合成途径,并试图通过基因工程改造的方法来控制植物体棉酚的合成具有重要意义。概述了棉酚及其衍生物合成途径和关键酶的研究进展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背景]棉花枯萎病逐渐成为威胁新疆海岛棉产业发展的主要病害,但关于棉花枯萎病菌的致病力、产孢量、生长速度及颜色变化等相关功能基因目前还不是十分明确.[目的]通过构建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标记棉花枯萎病菌突变体库,筛选出由于T-DNA的随机插入而导致性状发生变异的突变体...  相似文献   

11.
棉花矮化突变体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陆地棉科遗2号×中棉完紫的种间杂交衍生后代群体中分离出一株矮秆小叶突变体,经多年选择育成了矮早棉1号。在北京气候条件下,矮早棉1号成熟时,株高只有45cm,不到正常陆地棉的1/2。遗传分析揭示矮早棉1号的矮化早熟特性系由两对隐性基因控制,其基因符号定名为d_1和d_2,矮早棉1号为双隐性纯合子,基因型为d_1d_1d_2d_2。正常陆地棉TM-1、中棉所12及中棉所16均为显性纯合子,基因型为D_1D_1D_2D_2。控制棉花株高的两对基因D_1/d_1和D_2/d_2间表现重叠作用。矮早棉1号在棉花早熟育种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棉花组织培养研究的现状和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棉花组织培养中胚珠(幼)培养和杂种植株获得,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和抗性突变体筛选,花药培养和单倍体育种,体细胞胚发生和人工种子的制作,离体棉纤维诱导和超级棉生产,原生质体培养和植株再生等研究进展,问题和前景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13.
亚洲棉与比克氏棉杂交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观察分析了亚洲棉×比克氏棉杂种后代的形态表现及减数分裂行为。结果表明,野生比克氏棉的形态性状遗传传递力较强,F_1在中期Ⅰ的染色体构型为15.14Ⅰ+5.29Ⅱ,二价体的平均交叉数为1.07;F_2的染色体构型为2.55Ⅰ+24.5Ⅱ+0.15 Ⅲ,二价体交叉数为1.83。F_2的开花习性表现异常,完全自花受精将有利于后代性状的快速稳定。F_2中分离出无腺体的植株,为将“油腺延缓形成”特性转育到栽培种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4.
通过配制4个隐性无腺体品系(gl2gl2gl3gl3)作母本与5个显性无腺体品系(GL2^eGl2^3eGl3Gl3)杂交产生的20个组合的F2、F3,利用二倍体种子遗传模型,研究了棉花种子的含油量、蛋白质含量、油分指数、蛋白质指数等5个种子性状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所有研究的性状主要由加性遗传效应所控制,其中含油量主要由母体加性遗传效应所控。按群体平均数计算。这些性状F2的中亲优势仅为-1.99%-1.11%,这揭示出F2、F3近交衰退很少。有75%的F2和60%的F3天然授粉异交组合棉酚含量低于0.4g/kg,因此有可能筛选出棉酚含量低于规定标准、而种子品质不降低、可综合利用的F2高产杂交种。  相似文献   

15.
在美洲的热带地区,自然生长着一种名叫棉叶羔桐的奇特灌木,它虽然只有l-2米高,但却颇受山区村民的青睐,多用作树篱,种植在房屋周围。原因是棉叶羔桐不易燃,密植后如同一道防火屏障;其圆柱形葫果虽然只有l-2厘米长,但成熟时会突然爆开,将种子向四周崩出,使欲穿过树篱潜入居室的蛇惊荒逃逸。棉叶羔桐(加trophagossyp咖ha)属于大朝科麻疯树属,又称棉叶麻疯树、棉叶珊瑚花。植株具乳汁。叶互生,掌状3—5深裂,两面均无毛,长10-15厘米,宽12-18厘米;叶绿腺齿状,被短柔毛,具粘性;叶柄有许多腺体。疏松的聚伞花序项生。花小…  相似文献   

16.
醋酸棉酚对褐家鼠抗生育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1.用30毫克/公斤·日和50毫克/公斤·日棉酚饲喂褐家鼠6周,合笼交配结果表明,不仅雄性产生不育,雌性也产生不孕。 2.形态学观察,与对照组相比,棉酚主要损伤曲细精小管内精子、精子细胞和精母细胞,同时管壁萎缩、变形并明显变薄。雌性卵巢重量有所下降,形态基本正常,但子宫粘膜萎缩变薄,腺体数目显著减少。 3.由器官系数测定可知,50毫克组的雄雌褐家鼠与对照组相比,除雄性肾上腺外,其它器官都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水稻突变体与功能基因组学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突变体是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材料。本文综述了水稻突变体的创制方法、变异的机制、水稻突变体,基因分类和数量、克隆的水稻重要基因的研究进展,包括1698个水稻突变体,基因的分类和43个克隆的水稻突变体基因,并提出了利用水稻突变体的展望。  相似文献   

18.
突变体是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材料。本文综述了水稻突变体的创制方法、变异的机制、水稻突变体/基因分类和数量、克隆的水稻重要基因的研究进展, 包括1 698个水稻突变体/基因的分类和43个克隆的水稻突变体基因, 并提出了利用水稻突变体的展望。  相似文献   

19.
采用ATMT技术建立大丽轮枝菌落叶型菌株XJ2008菌株的T-DNA插入突变体文库,共获得6 043个突变体。从中随机挑选104个突变体,以野生型XJ2008菌株为参照,评价其致病性、菌落生长速率、分生孢子及微菌核的产生能力等。结果表明,有12.5%的突变体丧失产孢能力,4.8%的突变体的生长速率显著减慢,8.7%的突变体的生长速率显著加快,12.5%的突变体丧失产生微菌核的能力,47.1%的突变体的致病性显著低于野生型菌株XJ2008,且突变体2-736、2-740、2-745的病情指数分别约为野生型菌株XJ2008的0.184、0.168和0.197倍。该突变体库突变体遗传稳定性好,性状多样性丰富。  相似文献   

20.
棉花倍半萜环化酶, 即(+)-δ-杜松烯合成酶(CAD), 由一个基因家族编码. 该基因家族可分为两个亚族: CAD1-A和CAD1-C. 分离了亚洲棉CAD1-A基因. 对亚洲棉7天龄幼苗的mRNA原位杂交表明, CAD1-A和CAD1-C的转录子主要分布在侧根原基、顶端分生组织和新生侧根的维管组织中, 在幼苗下胚轴的原形成层和部分表皮、下表皮细胞中也有分布. CAD1-A启动子在转基因烟草中表现出相似的活性. 组织化学实验发现, 倍半萜醛类分布于侧根根尖的外层细胞以及地上部分的色素腺体中. CAD1基因在亚洲棉幼苗中的表达特征, 以及倍半萜醛类的分布特征, 组成了棉花幼苗的化学防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