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7 毫秒
1.
对凤尾菇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研究表明凤尾菇含有多糖类、氨基酸、蛋白质、三萜类、甾体类、脂肪酸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并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氧化、抗衰老、抗菌抗炎、抗凝血等广泛的药理活性。目前对凤尾菇的化学成分研究较弱,主要集中在凤尾菇多糖药理活性方面,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凤尾菇自1980年3月引入山西生物所以来,我们对其营养成分、形态特征及栽培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材料与方法1.供试菌种:凤尾菇(Pleurotus mebrana-  相似文献   

3.
凤尾菇的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凤尾菇,原自然生长在热带地区.1974年印度科学家姜达柯在喜马拉雅山南麓采到凤尾菇子实体,用组织分离法得到菇种,并首次用简单的方法实验栽培成功.1980年,间接引入我国.经试种研究,发现此种菇适应性强、原料来源广、栽培方法简单、生长迅速、产量高、味道美.仅在两年内,已由南方发展到北方,初步显示了它强大的生命力和蘑菇生产的广阔前景. 凤尾菇的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特征和分类地位凤尾菇属于伞菌目、白蘑科、侧耳属植物,学名Pleurotussajor-caju(Fr.)Sing.它的孢子白色、圆柱形,  相似文献   

4.
茯苓与凤尾菇目间原生质体融合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无锁状联合的茯苓次级菌丝和具锁状联合的凤尾菇次级菌丝为亲本制备原生质体,以PEG为促融剂,在高钙、高pH条件下,将茯苓(或凤尾菇)原生质体热灭活,与凤尾菇(或茯苓)原生质体融合,从再生菌株中均能选择选择出能够再形成双核的单核菌株。栽培实验结果显示,单核菌株经诱导形成双核菌株后可以形成子实体或原基,若单核菌株不经诱导,则始终维持稳定的单核状态,且难以形成子实体。  相似文献   

5.
利用稻草作为栽培凤尾菇的培养料,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如何才能获得栽培成功并稳产高产,必须从技术上注意下列几个问题。 (一)选用优质稻草要选用无病虫害,无霉烂变质的干燥稻草作为原料,否则会因凤尾菇菌丝不能在培养料上生长蔓延而引起死亡。  相似文献   

6.
凤尾菇原产热带,湖南的冬季冷而干燥,很多人试栽凤尾菇失败,其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引用的高温型品种(J_(?))不适宜冬季栽培;二是多用老棉籽壳作基料。这种老棉籽壳陈旧发霉结硬块,易受杂菌污染。 1984年12月,我们在学校防空洞内试种凤  相似文献   

7.
凤尾菇与平菇的鉴别及其分类地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凤尾菇韧伞(Lentinus sajor-caju)和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为两种广泛栽培的食用菌,在中文文献中经常与侧耳属(Pleurotus)的其它几种食用菌统称为平菇。为了种类鉴别和澄清分类上的关系,本文对两种真菌进行了详细的形态描述和特征比较,确认凤尾菇是韧伞属(Lentinus)的成员,不应归放在侧耳属内。凤尾菇韧伞与糙皮侧耳,或韧伞属与侧耳属的最显蓍的差异在  相似文献   

8.
为分析我国栽培肺形侧耳的遗传多样性,对肺形侧耳菌株的交配型进行测定,测试的肺形侧耳菌株包括俗称为秀珍菇和凤尾菇的菌株。结果显示,我国栽培的秀珍菇与凤尾菇菌株间可以发生性亲和,属于同一生物学物种,但它们之间的交配型特异性低,36个菌株中只含4种A交配型和3种B交配型,暗示我国栽培的肺形侧耳种质资源基因匮乏。  相似文献   

9.
食用菌露地代料套种栽培,已相继在福建、山西等省试验成功。为探讨和总结适宜天津地区玉米地套种凤尾菇的栽培技术,为我市农村发展食用菌生产提供新途径,我们进行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10.
重金属在食用菌中的富集及对其生长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导食用菌对重金属的吸收积累性能及重金属对食用菌生长代谢的影响。从供试的香菇、凤尾菇、金针菇及木耳等食用菌研究表明:对Hg、Pb、As、Ni、Cd、Cu、Zn等重金属均有不同程度的富集作用,其中对Hg的富集是极显著的,但对Pb则不明显。从福建省食用菌生产点采样测定结果看,子实体中的重金属含量均不超标。上述重金属对食用菌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尤其以Hg和As为突出。对产量影响的顺序以香菇最大、凤尾菇次之、金针菇较弱。重金属在一定范围内对香菇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有激活作用,对纤维素酶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测试了三种浓度(2 ppm、10 ppm、20 ppm)的腐植酸钾对凤尾菇产量和出菇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2 ppm)的腐植酸钾能有效地提高鲜菇产量和商品菇质量,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3种不同来源侧耳品种亲缘关系差异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取拮抗实验、酯酶同工酶、基因组进行多态性分析(RAPD)、内部转录间隔区序列(ITS)对来源不同的特大凤尾菇(Pleurotus sajor-caju)、夏秀990(Pleurotus geesteranus)和黑平A3三个侧耳品种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供试的3个侧耳品种从形态学水平、蛋白质水平和分子水平上看,其品种间亲缘关系界定具有一致性。表现为特大凤尾菇与夏秀990的亲缘关系较近,与黑平A3的亲缘关系较远,夏秀990与黑平A3亲缘关系较远。本研究从不同的水平,为食用菌菌种属间亲缘关系的鉴定提供了综合分析方法,对区分同种异名、杂交亲本选择以及判定杂交结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澄澈  梁枝荣   《微生物学通报》2000,27(4):272-274
带有单一营养缺陷的凤尾菇和裂褶菌的单核体菌株经亲和性交配,各自交配产生后代,从中分离出遗传特性稳定,生理特征表型正常的双重缺陷营养害变型菌株,为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亲本菌株。  相似文献   

14.
添加银合欢叶生料栽培凤尾菇,不但能获得显著的增产效果,而且可提高产品质量和营养价值,特别是提高鲜菇的蛋白质、糖和脂肪含量,降低粗纤维含量;对重金属铅、砷、汞含量的影响甚微。生料栽培使用0.1%多菌灵抑菌剂,其产品农药残留量为0.2 ppm,食用安全。  相似文献   

15.
用木素木霉和凤尾菇菌研究了它们的交替发酵的酶活力,发现它们交替发酵的酶活力明显比单一菌种培养时为高,两者的差异高的竟达15倍以上,这为提高纤维素酶的产量和酶活性开辟了一条新的酶发酵工艺途径。  相似文献   

16.
用木素木霉和凤尾菇菌研究了它们的交替发酵的酶活力,发现它们交替发酵的酶活力明显比单一菌种培养时为高,两者的差异高的竟达15倍以上,这为提高纤维素酶的产量和酶活性开辟了一条新的酶发酵工艺途径。  相似文献   

17.
孙英华  黄俊生 《菌物系统》1999,18(2):184-191
用木素木霉和凤尾菇菌研究了它们的交替发酵的酶活力,发现它们交替发酵的酶活力明显比单一菌种培养时为高,两者的差异高的竟达15倍以上,这为提高纤维素酶的产量和酶活性开辟了一条新的酶发酵工艺途径。  相似文献   

18.
竹荪简介     
至今国内外已经发现的食用菌约有400种,我国各地常见的有平菇、凤尾菇、草菇、松菇、香菇、蘑菇、口蘑、金针菇、羊肚菌、牛肝菌、青头菌、构菌、鸡纵、银耳、黑木耳、猴头菌、灵芝、茯苓等。竹荪也是食用菌大家庭中的一员,从野生采集到人工栽培的历程中,它是后起之秀,是食用菌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9.
光量和光质对凤尾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平菇属凤尾菇(Pleurotus sajor-caju)的光照问题,我们在1981年研究肯定了“当菌丝体基本长满培养基时,标志着进入了光照敏感期,就应该及时给予散射光线催其出菇”的基础上,1982年又进一步研究了光量与光质对其菌丝体生长的影响。现将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以银合欢叶作氮源全部或部分取代基质中米糠或麸皮,栽培毛木耳、凤尾菇、金针菇、黑木耳、香菇和佛罗里达侧耳6种食用菌。结果表明,银合欢叶能促进菌丝生长。栽培中发现,含10%银合欢叶和17%麸皮的基质能使金针菇获得增产,而含10%或20%银合欢叶的基质可使其它5种食用菌产量提高11.4%~3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