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为探索鸡胚胎干细胞培养的优化条件,比较不同饲养层对鸡胚胎干细胞离体培养的效果。方法:用传至第2代的鸡胚成纤维细胞与鸭胚成纤维细胞,经丝裂霉素处理后制作饲养层,比较这2种饲养层以及不用饲养层对鸡胚胎干细胞离体培养效果的影响。结果:在以鸡胚成纤维细胞和鸭胚成纤维细胞作为饲养层的培养体系中,鸡胚胎干细胞均可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而且2种饲养层对鸡胚胎干细胞克隆形成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鸡胚成纤维细胞和鸭胚成纤维细胞均可作为较好的饲养层细胞用于鸡胚胎干细胞的离体培养。  相似文献   

2.
00 3年 10月 12~ 16日将在北京召开国际生物光子及生物光子学会议 (ICBB) ,议题包括 :生物光子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 ;生物光子在医学、农业和环境中的应用 ;生物系统中光子传播、散射、反射的物理学 ;生物大分子荧光标记的新方法 ;肿瘤非损伤诊断、定位和治疗的光学新进展 ;光成像和内窥镜 ;亚细胞水平的光学成像 ;功能分子成像和分子化学成像 ;测量及可视化的新光学技术等等。感兴趣者 ,可与中国生物物理学会魏舜仪女士联系。E_mail:<sb @sun5 .ibp .ac .cn >.国际生物光子及生物光子学会议将于2003年10月在北…  相似文献   

3.
利用31P-NMR方法对回转器旋转的鸡胚脑细胞内磷酸单脂(PME)、磷酸双脂(PDE)及ATP和pH值进行了定量分析, 以研究对脑细胞磷脂代谢及能量代谢的模拟微重力生物效应. 实验结果显示出: 对E13鸡胚旋转24 h引起了ATP和PME及pH值水平的显著性升高. E15鸡胚经24 h旋转对脑细胞磷脂代谢及能量代谢产生类似影响, 但皆未达显著性差异水平. 还利用孔雀石绿方法测量旋转对鸡胚脑细胞 ATPase活性的影响. 从实验结果观察到: E13和E15鸡胚经24 h的旋转引起了ATPase活性的显著下降, 前者比后者更敏感. 停止旋转24 h后, 鸡胚脑细胞所出现的上述变化, 除ATP仍然高于对照外, 其他指标皆可以恢复.  相似文献   

4.
活体细胞内双光子激发的光漂白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波长光的强穿透能力和对活体细胞和生物组织光毒性很小的特性,使得双光子激发荧光显微术已经成为无损伤成像的重要工具.可是双光子激发的高光子密度可能会产生高次光子相互作用, 从而产生更快的光漂白.从实验上研究了离体和活体细胞内的若丹明123和若丹明B分别在单光子激发和双光子激发时的光漂白特性.在体的实验结果与离体的实验结果一致.正如期望的一样,单光子激发时光漂白速率非常近似地随着激发功率的增加而线性增加.可是,双光子激发时的光漂白速率并不是正比于激发功率的平方,而是正比于激发功率的高次方(>3.5).对绿色荧光蛋白(GFP)变异体CFP和YFP的实验也得到同样的结果,这就表明高次光漂白可能是双(多)光子激发中的普遍现象.因此多光子的应用可能会受到强光漂白的限制.  相似文献   

5.
光及电磁场与生物体作用的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以往实验研究所观察到的生物光子发射的非线性现象, 提出了光及电磁场与生物体作用机理的干涉模型, 即体外发生相减干涉的同时在体内发生相加干涉的假说, 干涉花样可能是生物自组织和生物功能的控制者和调节者. 从非线性可极物体中位相共轭的角度, 在理论上研究解释非线性光学效应的必要边界条件. 结果发现, 满足相减干涉的Maxwell方程的解与实验结果相符, 所必需的条件是非线性可极的并具有光学活性的双层, 该双层之间的距离小于光波波长, 它必须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 即在小于相干时间内移到撞击波的节面. 这些条件似乎在光学上是致密而有序的, 处在光学上激发的和非线性可极的生物体内完全可以满足.  相似文献   

6.
在含有不同浓度 T-2 毒素培养液中离体培养鸡胚软骨细胞,当 T-2 浓度达到0.01ppm 时,可引起软骨细胞胞外基质胶原微原纤维减少,线粒体细胞色素 c 氧化酶和 H+-ATP 酶的比活力下降.表明此浓度 T-2 毒素引起了软骨细胞结构与功能的明显改变.文章报道的方法可为检验大骨节病致病因子是否直接作用于大骨节病易侵蚀的软骨细胞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实验手段.  相似文献   

7.
水稻和玉米幼苗的超弱生物光子发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自制的超高灵敏度超弱生物光子发射(ultraweak biphoton emissions,UBE)二维图象系统观测比较了水稻(Orza sativaL.)和玉米(Zea maysL.)不同品种种子萌发过程中超弱生物光子发射的变化。发现普通饲料玉米(阳单82)和高杆水稻品种(金科占)的种苗及+1叶的UBE分别比超甜玉米品种(穗甜1号、3号)和矮杆水稻品种(矮珍占)低,而前者的UBE衰减比后者要快,进一步证实超弱生物光子发射是十分灵敏的,且其差别的出现远远早于其它生物学指标,这种特性可能具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   

8.
提出一种反演生物组织粘弹信息的新型无损光声粘弹显微成像方法,它是以强度调制激光作为激发源,通过检测光声(Photoacoustic,PA)信号的相位重建组织粘弹特性分布的成像方法.实验利用不同浓度的琼脂样品来验证光声粘弹显微测量中相位随浓度变化的依赖关系.利用埋有头发丝的琼脂样品来测试这种显微方法的成像分辨率.利用具有不同粘弹性的离体生物组织来验证系统的成像能力.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新方法能够高分辨率和高对比度地重建出具有不同粘弹性的生物组织的光声粘弹显微图像,有望实现组织结晶类病变水平的显微在体检测.  相似文献   

9.
利用培养的海洋甲藻Pyrocistiselegans(P.elegans)作为模型,研究外电场对细胞发光强度-时间曲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细胞在外电场作用下所产生的发光(电激发光)行为与细胞本身有关,电激发光是一种延迟发光,其松驰过程不遵从指数衰减规律而表现出双曲线的规律。从物理学的角度讨论了细胞电激发光的相干性及外电场对生命系统和非生命系统的作用的区别,前者更重要的是信息作用,从而提示了研究外电场对细胞作用以及细胞与环境和细胞与细胞间通讯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一台用于生物系统微弱发光研究的高灵敏单光子计数系统、能在200—900nm范围测量生物样品的发光强度、光谱和发光动力学.由于光电倍增管以液氮冷却、噪声降至40cps,在99.9%置信度和6小时测量条件下,最小可探测0.3光子/秒、厘米~2的微弱光子流.用该系统研究了萌发绿豆、大鼠血液和体外培养正常和转化3T3细胞的发光.这些样品的发光都含有一个光诱导成份,且以不同的速率衰减、最后达到稳定水平代表了这些生物系统自发的代谢发光.实验发现,转化的3T3细胞的发光强度比正常细胞约低30%.  相似文献   

11.
微藻培养过程的光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藻培养过程中光的吸收、衰减以及光暗循环等特性是影响微藻的生长速度及其产量的重要因素。本文分析了微藻的光吸收过程、光在微藻培养液中的衰减特性以及微藻培养过程中的光暗循环特性,重点综述了国内外各类光生物反应器中光特性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为微藻培养光生物反应器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云南红豆杉新采收种子形态观察、透水性测定、种子大小以及所带胚乳多少对离体胚萌发率的影响等试验,探讨云南红豆杉种子的休眠与萌发机理。结果表明,云南红豆杉种子呈倒卵形和三棱形;胚酒瓶形,白色;胚乳淡黄色,油质。种子千粒重为72.934g;种皮、种仁和种胚分别占种子鲜重的50.56%、40.45%和8.99%;胚与种子的体积比(E∶S)为0.074。胚的体积为0.156—1.012mm~3,种子为51.658—109.649mm~3,两者呈显著正相关(P0.05,r=0.810)。完整种子的吸水率明显低于破裂种皮、酸蚀40min和酸蚀20min的种子,但差异随着浸泡时间延长而缩小;种子含水量饱和时,完整种子、破皮种子与酸蚀种子的吸水率无显著差异(前者为23.7%,后两者约28.0%)。不同大小种子离体胚的萌发率差异显著(P0.05),特大、大、中、小和特小种子的离体胚的萌发率为80%、77.8%、67.5%、62.0%和44.0%。胚乳抑制离体胚的萌发,不带胚乳离体胚的萌发率为41.3%,显著高于带胚乳的萌发率(P0.05),带部分胚乳的胚为9.7%—13.3%,带全胚乳的胚为0。同时离体胚培养过程中所用种胚的新鲜程度也严重影响胚的萌发率。云南红豆杉种子休眠属于中度生理休眠类型,种子中的抑制物质含量随时间的动态变化和胚乳中抑制物质含量的多少对胚萌发率的影响是以后云南红豆杉休眠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在油菜改良品质育种中,利用单个花粉胚状体筛选低或无芥酸株系,需要了解花粉胚状体在发育过程中芥酸含量的变化及与其他脂肪酸变化的关系。Gurr(1972),Dasgupta等(1973)和黄尚琼(1980)研究了不同种、不同品种种子发育过程中脂肪酸组成的变化,但均未曾对离体花粉胚状体和离体种胚进行研究。本文在于探索离  相似文献   

14.
用回转器旋转鸡胚蛋研究对脑细胞的模拟微重力生物效应.采用连续荧光法测量孵化10 d(E10)和孵化13 d(E13)鸡胚的脑细胞谷氨酸的初始释放速率、在KCl去极化及单个电脉冲刺激后的释放速率和释放量以及谷氨酸的含量,并对旋转处理组和静止对照组进行了比较.结果如下:旋转组和对照组脑细胞的谷氨酸初始释放速率没有显著差异,E10鸡胚经24 h旋转后,在KCl刺激下脑细胞的谷氨酸释放速率和释放量皆高于对照组,经4 h旋转后谷氨酸含量显著增高(P<0.01);但旋转24 h的E13鸡胚上述指标皆无显著改变,表明微重力对鸡胚脑细胞神经递质释放的影响与胚龄有关.鸡胚脑细胞在电脉冲刺激下谷氨酸释放的动态过程表明:脉冲电场引起的谷氨酸释放与细胞内钙离子迅速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5.
重复缺氧与过氧化氢对脑与突触体乳酸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重复缺氧对小鼠在体脑乳酸含量以及H2O2对荷兰猪离体突触体乳酸含量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酶氧化方法对突触体培养液中乳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单次急性缺氧鼠脑内乳酸含量高,但在重复缺氧的作用下,鼠脑内乳酸的含量并未随缺氧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突触体培养液中分别加入H2O2、FCCP、Rotenon,乳酸浓度比正常对照组显著性的增高。对突触体进行长时间H2O2处理,乳酸含量未见显著升高或降低。同时在突触体培养液中加入H2O2和FCCP,乳酸浓度相当于单独在突触体培养液分别加入H2O2与FCCP产生乳酸之和。结论:重复缺氧与H2O2处理可能激发脑与突触体内的抗自由基损伤防御系统;突触体从有氧呼吸到无氧酵解的转换主要不是由于H2O2对突触体膜的损伤。  相似文献   

16.
生物电磁学(Bioelectromagnetics)是一门关于电磁学与生物学、医学相互渗透的边缘交叉学科。工频电磁场与癌症,特别是儿童白血病发病率的关系、移动电话是否会促进肿瘤的发生、生物体对电磁场的响应、作用到生物体的电磁场剂量的确定方法、制定电磁环境安全卫生标准、地球电磁环境的变迁及其对生物进化的影响、生物体内电磁场及生物组织电磁性质的测定和电磁场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等等,都是生物电磁学研究的课题。生物电磁学就是研究从直流电到远红外的电场、磁场和电磁场与生物系统相互作用的科学。电磁波包括短波、高频波(例如X射线、γ射…  相似文献   

17.
Ο.Б.勒柏辛斯卡娅认为跌入于胚下腔中的卵黄球能够演变为胚胎的内胚层细胞和进入于内外二胚层之间的卵黄球能够演变为血岛的这一假说近年来在细胞学和胚胎学界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我们从1954年春天开始研究这个问题,工作可分三方面:(1)分别观察鸡胚正常发生过程中的内胚层和血岛的形成过程和卵黄球的变化——包括鸡胚和鸭胚从未孵到孵育20天各期的胚胎和卵黄囊切片,采用各种主要的细胞学上的染色方法和卵黄球的活体染色观察.(2)卵黄球的离体和活体培养——培养材料包括未孵及孵育各期的胚盘下卵黄球.离体培养  相似文献   

18.
香根草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细胞学特点与形成条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香根草是一种优良的生态环境治理植物,但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为了对香根草进行遗传改良,选育出性状更优、抗性更强的新品种,开展了香根草离体培养研究。离体培养采用了两种外植体,一是带腋芽的节,二是由器官发生方式所产生的无菌不定芽。基本培养基为MS,根据不同的目的附加不同种类或配比的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观察到香根草的外植体的离体发育途径,有器官发生和体细胞胚胎发生两种,依培养基中所含细胞分裂素或生长素的种类和用量不同而异。结果表明,香根草的这两种离体发育途径的植株再生能力均可以长期保持。细胞学的研究显示,香根草离体发育的启动可在外植体的表皮细胞或薄壁细胞中进行,这些细胞逐渐发育成为胚性细胞。胚性细胞分裂活跃,经二细胞、四细胞而发育成为多细胞的胚性细胞团。由显微观察可知,香根草的体细胞胚胎发生是单细胞起源的,成熟的体细胞胚具有单子叶植物典型的胚胎结构。在分化培养基的作用下,体细胞胚组织上所有的胚状体可以出芽而形成再生植株。所建立的香根草体细胞胚胎发生的植株再生体系,完全适用于遗传转化等生物工程方法对离体培养要求。此外,还观察到一些一般只有在双子叶植物才出现的鱼雷形体细胞胚,这是体细胞胚胎发生中的异常现象。认为这种异常胚是离体培养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测量鸣胚发育后期心电图,测定鸡胚发育后期心率及其变化.方法:利用壳膜外电极测量鸡胚心电图,根据RR间期计算鸡胚心率。结果:引出了具有较为清晰Q波、R波(振幅在8—20μV波动)、S波的鸡胚心电图。鸡胚的QRs间期在发育后期无明显变化,心率在D14~D20早期的心率变化较小,在D20后期和D21显著增加(P〈0.01)。结论:建立了壳膜外记录鸡胚心电图的方法,鸡胚在啄壳期心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0.
辣椒离体再生及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离体再生技术与遗传转化技术促进了传统农作物育种技术的发展并定向改良了辣椒性状.但由于辣椒较其它茄科植物再生困难,导致在利用DNA重组技术改良辣椒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抗性时增加了难度.近年来,辣椒器官再生、花药培养、胚培养和细胞培养等离体培养技术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就辣椒离体培养及相关生物技术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