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制霉菌素炉甘石洗剂联合氟康唑治疗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疗效。方法将136例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68例。治疗组外涂制霉菌素炉甘石洗剂,3~4次/d,同时口服氟康唑150mg,1次/周;对照组口服氟康唑150mg,1次/周。疗程均为2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痊愈率、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分别为94.12%、98.53%和76.47%、88.24%。结论制霉菌素炉甘石洗剂联合氟康唑治疗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比单用氟康唑疗效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伊曲康唑联合复方黄松洗液治疗念珠菌性龟头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观察9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3组,观察伊曲康唑联合复方黄松洗液组(联合组)、伊曲康唑组及复方黄松洗液组治疗念珠菌性龟头炎临床疗效。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真菌清除率判定疗效。结果治疗后2周,联合组、伊曲康唑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复方黄松洗液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联合组临床疗效略高于伊曲康唑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三组真菌清除率,联合组和伊曲康唑组明显高于复方黄松洗液组(P0.05)。复发率三组无显著差异(P0.05)。前两组出现4例轻度不良反应。结论复方黄松洗液联合伊曲康唑治疗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临床效果好,且经济、安全,但与单用伊曲康唑组无显著差异性。提示伊曲康唑联合复方黄松洗液治疗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的疗效主要源于伊曲康唑。  相似文献   

3.
包皮龟头炎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男性包皮和龟头炎症性皮肤疾病,念珠菌是常见的感染因素之一。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某些因素导致局部菌群失调时,原本是条件致病菌的念珠菌会大量繁殖引起念珠菌性龟头炎。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及皮质激素的广泛应用,包皮龟头炎的发病率持续升高[1],我们选取了上海市皮肤病医院2018年6月—2019年5月门诊的念珠菌性龟头炎122人,给予复方黄柏液联合制霉菌素片外用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1%卢立康唑乳膏治疗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对照组32例,分别外涂1%卢立康唑乳膏与2%酮康唑乳膏,每日1次,治疗1周及2周后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真菌学检查判定疗效,并根据不良反应评价其安全性。结果卢立康唑乳膏组1周真菌学清除率高于酮康唑乳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临床疗效及2周真菌学清除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临床疗效、症状及体征评分方面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1%卢立康唑乳膏治疗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的临床特点、诱发因素、菌种分布及治疗.方法 对本院性病门诊中确诊的56例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特征、诱发因素、菌种分布及治疗经验.结果 56例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发病平均年龄(34.11±9.92)岁,25~ 40岁青年人占67.9% (38/56);包皮过长者87.5% (49/56),有糖尿病史14.29% (8/56).56例患者念珠菌培养阳性48人(85.71%),共分离到49株念珠菌,其中白念珠菌44株(91.84%),近平滑念珠菌4例(8.16%).所有患者予舍他康唑乳膏外用,5例症状严重患者联合伊曲康唑口服,76.79%(43/56)的患者获得临床和真菌学治愈,1个月后随访无复发.结论 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好发于青年人,白念珠菌仍是其最常见的病原菌,外用舍他康唑乳膏临床获得较好的疗效,为提高治愈率和避免再感染,治疗期间应避免性行为.  相似文献   

6.
念珠菌性龟头炎(Penile candidiasis)以往常采用局部治疗,但有时由于治疗不充分而使多数患者复发。特比萘芬治疗浅部真菌病的研究报告较多,但用该药治疗念珠菌病的报告较少,为进一步验证特比萘芬对念珠菌性龟头炎的疗效,我们在临床上予以特比萘芬口服治疗,250mg/d。本研究分1周治疗组和2周治疗组。结果证明,特比萘芬对该病的治疗是有效的,且2周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1周治疗组(P〈0.05)。  相似文献   

7.
复方苦参洗剂联合伊曲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复方苦参洗剂联合伊曲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方法 将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两组均口服伊曲康唑胶囊200 mg,1次/d,疗程为2周,治疗组同时加用复方苦参洗剂外洗4周为1个疗程,2次/d.分别于开始治疗2周后及8周后观察皮疹消退情况和马拉色菌镜检结果,评价其疗效.结果 治疗2周时,治疗组总有效率75.0%,对照组总有效率41.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9,P<0.05),8周时,治疗组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总有效率62.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8,P<0.05).结论 复方苦参洗剂联合伊曲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伊曲康唑与氟康唑组,每组各60例,分别给予伊曲康唑(200mg,2次/d,连服7d)与氟康唑(150mg,每周1次,连服3周)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予4周后分别检测治疗真菌阳性率。结果伊曲康唑组治愈48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7%;氟康唑组治愈49例,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0%;两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在1个疗程结束4周后再次行真菌镜检,伊曲康唑组阴性50例(83.3%),氟康唑组阴性47例(78.3%),两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方面伊曲康唑与氟康唑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疗程1%国产卢立康唑乳膏对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方法将90例患者平均分成A、B、C 3组,分别给予卢立康唑1周治疗,2周治疗以及酮康唑乳膏2周对照治疗,用药后1、2、4周评价临床疗效、真菌学清除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90例入组患者中有86例患者进行疗效评价,治疗后1周时3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9.0%、64.3%、65.5%(P0.05),3组的真菌清除率分别为82.8%、82.1%、82.8%(P0.05);治疗后2周时3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2.4%、78.6%、75.9%(P0.05),3组的真菌清除率分别为82.8%、85.7%、86.2%(P0.05);治疗后4周时3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5.9%、85.7%和82.8%(P0.05),3组真菌清除率分别为86.2%、85.7%和89.7%(P0.05),治疗后第1、2、4周3组之间疗效和真菌清除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低(2.3%),仅为局部不良反应。结论 1%卢立康唑乳膏治疗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安全有效,1周疗程与2周疗程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0.
盐酸阿莫罗芬软膏治疗32例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4—9月,我们应用盐酸阿莫罗芬软膏(商品名“罗每乐乳膏”,法国高德美国际公司)治疗32例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取得较好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引起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的白假丝酵母菌对9种抗真菌药物MIC,为临床治疗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常规培养分真菌,并鉴定到种,采用最低抑菌浓度法对白假丝酵母菌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培养分离的12株菌中,白假丝酵母菌占75.00%,白假丝酵母菌生物变种占16.67%,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占8.33%;11株白假丝酵母菌耐药率由高到低依次是氟康唑,伊曲康唑,咪康唑,酮康唑,克霉唑,益康唑,5-氟胞嘧啶啶,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其中6种药物耐药率大于50%。结论白假丝酵母菌仍是造成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最常见的致病菌,耐多药现象较为普遍,应根据临床实验室的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彭烨 《蛇志》2009,21(3):195-196
目的探讨氟康唑3日间隔疗法治疗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1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采用氟康唑3日间隔疗法(第1日服药150mg后.第4、7日各再服1次),对照组50例1次单剂量口服氟康唑150mg。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6.67%、72.00%.差异有显著性(χ^2=9.46,P〈0.05).结论氟康唑3日间隔疗法治疗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疗效好。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瑛  陈朝东 《蛇志》1998,10(3):15-17
目的评价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109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复方丹参滴丸组,57例)与对照组(消心痛组,52例)。治疗组口服复方丹参滴丸,每次10丸,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消心痛,每次10~15mg,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用药后缓解症状有效率:治疗组93.0%,对照组86.5%,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心电图有效率:治疗组61.4%,对照组59.6%,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复方丹参滴丸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的作用强于消心痛(P<0.01)。未发现毒副作用。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是一种治疗心绞痛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4.
1%联苯苄唑乳膏与2%咪康唑乳膏治疗体股癣疗效对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联苯苄唑乳膏和咪康唑乳膏治疗体股癣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体股癣患者65例随机分成2组。联苯苄唑组33例(男性30例,女性3例,年龄37.0±18.9);咪康唑组32例(男性27例,女性5例,年龄41.5±18.7)。用联苯苄唑乳膏1次/d或咪康唑乳膏2次/d涂于患部,疗程3周。结果联苯苄唑乳膏和咪康唑乳膏治疗体股癣,痊愈率分别为73%和66%,临床有效率均为97%,真菌清除率分别为100%和94%,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3%。2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联苯苄唑乳膏和咪康唑乳膏治疗体、股癣疗效及安全性相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美浮特皮肤抗菌液在治疗足癣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开放、多中心方法。5家中心共计入组126例足癣患者。64例趾间糜烂型足癣患者一次性使用美浮特皮肤抗菌液浸足2h;62例鳞屑角化型患者使用2次,每次2h,使用间隔7d。分别于基线(V0),1周(V1),2周(V2),3周(V3)记录症状和体征总积分(TotalSymptomScore,TSS)变化率以及真菌镜检、培养转阴情况来评价综合疗效、临床疗效和真菌学疗效。结果V3时,总真菌学清除率为92.86%。4个访视点总TSS评分分别为10.12±3.25,4.95±2.72,2.63±1.99和1.24±1.53,呈逐步下降趋势,治疗前后TS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7,P〈0.005)。痊愈51例(40.48%),显效64例(50.79%),进步11例(8.73%),总体有效率为91.27%。共发生疼痛20例次,瘙痒5例次,水肿2例次,烧灼感1例次,未经任何处理,以上不良反应均可自行缓解。结论美浮特皮肤抗菌液治疗足癣有效,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临床治疗评价阿泰宁对未确定型结肠炎(IC)和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探讨治疗该病的新方法。方法选择21例IC和UC患者,其中UC诊断参考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提出的炎症性肠病诊断标准,给予阿泰宁口服,1次3粒,1天3次,连用4-8周。观察治疗期间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治疗结束时进行结肠镜复查并判定其疗效。结果患者的腹泻次数由治疗前(3.60±0.94)次/d,减少到(1.5±0.71)次/d(P〈0.001);异常便(黏液便、脓血便等)由100%下降为9.5%;腹痛由90.5%下降至14.3%;里急后重由66.7%下降至9.5%。结肠镜查,黏膜基本愈合者10例(47.6%),黏膜炎症有改善者8例(38.1%),无改善者3例(14.3%)。临床疗效,完全缓解10例(47.6%);有效8例(38.1%);无效3例(14.3%),总有效率为85.7%。12例确诊UC患者中完全缓解6例(50%),有效4例(33.3%),无效2例(16.7),总有效率为83.3%。结论阿泰宁对IC和UC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明显地改善临床症状和促进受损的肠黏膜愈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韦无边  卢柳伊  覃江虹 《蛇志》2010,22(2):114-115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片和氟康唑胶囊与氯柳酊联用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方法将20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6例,给予复方甘草酸苷50mg,每天3次;氟康唑200mg顿服,每天1次,连服3天,以后改为隔3天1次;皮损外涂氯柳酊,早晚各1次,连续2周为1疗程。对照组96例,单纯口服氟康唑和外用氯柳酊,方法及疗程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78.30%,总有效率95.28%,对照组的治愈率53.13%,总有效率78.13%。两组治愈率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亦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停药2周后,两组的复发率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复方甘草酸苷和氟康唑与氯柳酊联合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效果好,治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复发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香菇菌素与制霉菌素联合治疗口腔念珠菌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治疗口腔念珠菌病简单有效可行方法。方法:对念珠菌性口炎患者同时给予香菇菌素口服与制霉菌素含服20d。用药前、用药后记录病人的症状和体征及真菌镜检、真菌培养的结果进行临床效果评定。结果:经过治疗可获得临床疗效痊愈率47.9%、有效率72.92%,真菌学疗效消除率70.83%的良好效果。结论:香菇菌素与制霉菌素联合治疗口腔念珠菌病是通过积极的调整免疫功能,达到抵抗真菌生存的效果,加上主动的抑制念珠菌的生长,两者协同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伊曲康唑200mg/d与400ne/d口服联合外用复方酮康唑乳膏治疗足癣的疗效。方法36例非角化型足癣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不同剂量伊曲康唑口服联合外用复方酮康唑乳膏治疗1周,比较停药2周时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真菌清除率。结果200mg组治疗有效率为83.3%(15/18),痊愈率为55.6%(10/18),真菌清除率为66.7%(12/18);400mg组治疗有效率为88.9%(16/18),痊愈率为55.6%(10/18),真菌清除率为77.8%(14/18);统计学分析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伊曲康唑200mg/d口服即可有效治疗非角化型足癣,增加伊曲康唑口服剂量至400mg/d并不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宫颈癌治疗后未控或复发135 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宫颈癌治疗后未控、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8月至2003年8月山东省肿瘤医院妇瘤科收治的135例治疗后复发或未控的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初治时的发病年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生长形态、肿瘤大小以及初治方法和完成情况。结果:发病年龄最小27岁,最大72岁,平均年龄49.9岁,发病年龄≤35y的患者18例(13.1%);Ⅰ期3例(2.2%)、Ⅱ期52例(38.5%)、Ⅲ期80例60.0%;鳞癌104(75.6%)、腺癌26例(19.3%)、特殊类型7例(5.1%);高分化14例(10.4%)、中分化88例(53.6%)、低分化33例(24.4%);糜烂型Ⅱ例(0.7%)、菜花型33例(24.4%)、结节型69例(51.1%)、空洞型27例(20%)、颈管型5例(3.7%);肿瘤直径≥4cm患者93例(68.9%);48例患者首选手术治疗,其中外院手术22例、术中有肿瘤残留的10例、术后病理提示具有预后危险因素而未在4周内补充治疗的17例;87例患者放疗为主,其中37例门诊放疗、21例放疗时间超过3个月。结论:宫颈癌治疗后来控、复发的相关因素有临床期别晚、非鳞癌等多种,应争取早期发现、规范治疗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