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金秋十月正是由北向南迁徙季节,在天津唐海碧蓝的海水中来了一大群黑颈,其中一对没有婚羽的亚成体在不是求偶的季节却跳起婚舞。它们一板一眼的舞蹈动作和娇憨的表情打动了镜头后的鸟友黑鹳  相似文献   

2.
中国林蛙婚垫的显微结构变化及其与睾酮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光镜观察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婚垫显微结构的年周期变化,并对婚垫内的睾酮(T)和雄激素受体(AR)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其结果表明:婚刺的形成是由生发细胞增生、颗粒细胞数量增多和体积增大所致,其消退是由角质细胞包裹的颗粒细胞小体脱落所致。婚腺发育与婚刺形成同步,在林蛙婚配期间婚腺的分泌活动最旺盛。T和AR在颗粒细胞、生发细胞和婚腺内的分布与婚垫显微结构的变化周期一致,说明婚垫的形成与消退受T调控。婚垫发育的变化剧期与精子发生进程和精巢系数具相关性,即婚垫的形态特征可间接反应精巢的发育状况.  相似文献   

3.
韩宗先 《四川动物》2001,20(3):167-167,122
鸟类的繁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当进入繁殖季节以后 ,随着鸟类性腺的发育 ,会出现一系列的繁殖活动。其中第一步常常是通过求偶行为而形成一定的配偶关系。求偶行为是鸟类通过婉转鸣唱 ,展示华丽多彩的婚羽或色彩斑斓的冠囊、角、裙等附属物 ,进行婚飞、戏飞或其它行为姿态吸引异性的一种活动。1 求偶行为的主动性雌鸟和雄鸟由谁先出现求偶行为呢 ?谁在求偶行为中表现主动呢 ?这是由鸟类的外貌决定的。我们知道 ,多数鸟类的雌雄鸟外貌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一般雄鸟具有色彩艳丽的羽毛或“婚装” ,而雌鸟的羽色较为平淡。所以 ,大多数鸟…  相似文献   

4.
为了阐明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的发生危害规律,为制定红火蚁的监测与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调查了广州地区(113°45′E,22°43′N)红火蚁工蚁巢外活动日节律和季节性变化,以及有翅蚁的婚飞活动。结果表明,工蚁巢外活动日节律随季节或月份的不同而存在着明显差异:其中12-2月份的日活动节律为单峰型,即在中午温度较高时数量较大,而在5-10月份的日活动节律为双峰型,即在上午或下午工蚁数量较大,其余月份的活动为不明显的双峰型。工蚁巢外活动数量和时间随季节的不同而有显著差异。其中以6月和10月份的日活动数量最多,而在1月和2月份的活动数量最少,时间最短,其余月份活动数量居中。工蚁在阵雨前后的活动数量明显多于晴天,但处于降雨时刻的巢外工蚁数量极少。蚁巢受侵扰后出巢工蚁数量在30 s内最大,之后便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该种现象可以用房室函数进行描述。另外,工蚁的巢外数量会随侵扰强度的加大而增加。在试验区内全年都可见到红火蚁婚飞,但婚飞活动主要集中在3-5月份,每日婚飞活动主要发生在下午,并主要发生在雨前或雨后。上述结果对于了解我国红火蚁的发生危害规律和提升其监控技术水平有较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利用自制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收集装置对红火蚁婚飞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本试验过程中共观察到婚飞273次,无论大、中、小蚁巢均有有翅蚁婚飞现象;共收集到有翅蚁10 618头,雌雄比为2.1:1;单次婚飞有翅蚁均为雌虫的有167次,均为雄虫的有25次,单次婚飞有翅蚊既有雌虫又有雄虫(雌虫+雄虫)的共81次;同一蚁巢可以发生多次婚飞,同一蚁巢不同次婚飞的有翅蚁性别比也会发生变化;除2009年11月和2010年2月未收集到有翅蚁,其余各月均可观察到有翅蚁婚飞,婚飞最高峰期为2010年4月和5月,其次是2009年6-9月,婚飞次数和收集到的有翅蚁数量成明显的正向相关关系;8:30-15:00均有有翅蚁婚飞,而婚飞高峰期为11:30-13:30,婚飞一般持续30~150 min.婚飞一般发生在雨后晴天或相对低温后气温快速回升以后.  相似文献   

6.
王孟卿  陈红印  杨定 《昆虫知识》2010,47(6):1280-1286
婚飞是昆虫的一个基本行为,促成远缘繁殖,对双翅目昆虫的繁殖和交配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中对双翅目昆虫中具有婚飞行为的类群、婚飞标志物、环境因子对婚飞的影响进行了概括总结,并特别讨论了舞虻科昆虫的婚飞行为。  相似文献   

7.
(一) 春季,正是蟾蜍生殖季节,采来体型较大、有婚垫的雄性蟾蜍(花背蟾蜍或中华蟾蜍均可),用1毫升的注射器,将注射器的玻璃头(不带金属针头)直接插入蟾蜍的泄殖腔中,取其液体0.5毫升,然后在载片中央滴一滴蒸馏水,滴入采集的液体0.1毫升,盖上盖片,放在显微镜下  相似文献   

8.
在原癌基因家族中有一类可以被第二信使诱导的原癌基因,它们能对神经递质、激素等刺激作出反应进行表达,这类基因称为即刻早基因(imme- diate-early gene,IEG)。c-fos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即刻早基因。目前已经证实哺乳动物的性行为与其脑中的c-fos表达有关,c-fos特异性表达被认为是研究性行为时脑部神经细胞活动的重要指征,Joppa 等人用此方法已经在鼠、仓鼠脑中定位出与性行为有关的神经活动区域。c-fos在昆虫的脑中也有表达,但有关昆虫性行为时的脑部神经细胞c-fos表达未见有报道。婚飞是白蚁重要的性行为,婚飞行为是否像哺乳动物那样与脑部神经细胞c-fos表达有关呢?因此本文研究的目的是:(1)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雌、雄繁殖蚁婚飞时脑中是否有c-fos特异性表达。(2)研究c-fos在白蚁脑中的精确定位,了解与其性行为有关的脑部神经活动区域。(3)为进一步推测c-fos在白蚁婚飞中可能的作用及婚飞的分子调节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婚飞行为影响中华蜜蜂性成熟处女蜂王的基因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婚飞是性成熟处女蜂王与雄蜂交配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前奏, 在该过程中蜂王体内伴随着一系列重要的生理变化。为了探究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处女蜂王婚飞过程中基因表达变化, 本研究利用数字基因表达谱(digital gene expression, DGE) 技术分析了中华蜜蜂性成熟处女蜂王飞行与未飞行之间的基因表达差异。经DGE测序, 分别从两个样品中获得5.98和6.01 百万条Clean标签。通过分析检测到250个基因有差异表达, 其中133个基因在飞行蜂王中上调表达, 117个基因在飞行蜂王中下调表达。这些差异基因可以归类到348个功能性类别和142个生化途径。结果表明中华蜜蜂性成熟处女蜂王在婚飞过程中大量基因的表达发生了变化。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中华蜜蜂蜂王婚飞过程中生理变化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基因表达信息。  相似文献   

10.
有五代以内亲缘关系的两个人结婚,称为近亲结婚。近亲结婚者可能从共同的祖先得到同一基因,他们结婚后又有可能把同一基因遗传给他们的子女,子女得到这样一对基因的概率(机会),就是近亲结婚所生子女的近婚系数F。一个个体的近婚系数,等于它的亲代的亲缘系数r的1/2(表1)。 (一)常染色体基因近婚系数计算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与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蜂王不同时期的体表信息素含量变化,探索两蜂种之间蜂王交尾干扰机理。【方法】本试验通过GC-MS检测并分析了中华蜜蜂蜂王和意大利蜜蜂蜂王刚出房、性成熟时期以及婚飞过程中体表信息素含量变化。【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中华蜜蜂性成熟蜂王在飞行过程中,其体表9-ODA含量显著高于刚出房蜂王,9-HDA显著高于刚出房蜂王和性成熟蜂王;意大利蜜蜂飞行蜂王在9-ODA含量也显著高于刚出房蜂王。另外,意大利蜜蜂性成熟期蜂王在9-ODA、9-HDA、10-HDA含量显著高于中华蜜蜂蜂王,而两蜂种蜂王体表信息素在婚飞时期差异不显著。【结论】同种蜂王不同发育时期,其体表信息素含量存在差异;中华蜜蜂蜂王与意大利蜂王在婚飞过程中,其体表信息素差异不显著,但部分体表信息素在性成熟而未进行婚飞时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2.
黑卷尾繁殖习性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65年4—9月笔者在云南蒙自城郊的落龙庄对黑卷尾(Dicrurus macrocercus cathoecus)亚种的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其它年份对其生活习性作过零星观察。现整理如下。 鸣叫 黑卷尾在蒙自属于留鸟,秋末春初,雌雄分居,多单独活动。此期不鸣不叫。1965年4月15日开始婚鸣(1964年见于4月18日,1966年4月17日)。婚鸣开始后,鸣声不断,时有所闻,到8月底或9月初终止。 配对 婚鸣开始后很快出现雄鸟2—3只  相似文献   

13.
元阳水稻地方品种多样性变化及换种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估哈尼水稻地方品种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因素,调查了元阳县水稻地方品种的多样性和箐口村水稻种子的更换情况,结果显示元阳水稻地方品种多样性的减少比发达地区缓慢的多.在婚姻状况和海拔梯度两方面,哈尼的换种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68.6%的非本村互婚户从外村引种,55.1%的本村互婚户在村内互换种子,购买种子的农户极少;35%...  相似文献   

14.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国际最具危险性的入侵性物种之一,传播扩散速度快、适生能力强。云南由于其独特的地理和气候环境,给红火蚁的入侵和发生提供了丰富的栖息环境和食物。本研究对云南高海拔冷凉区域人工草坪条件下红火蚁婚飞有翅蚁、工蚁活动规律,以及蚁巢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人工草坪条件下,红火蚁婚飞活动主要发生在每年的5-8月,6月初和8月初为婚飞生殖蚁发生高峰期,婚飞生殖蚁数量分别达到390.33头/1 000 m^2和523.33头/1 000 m^2,分别占到全年婚飞生殖蚁总量的25.19%和33.77%;诱集工蚁数量在6月下旬-7月上旬、8月下旬-9月下旬达到两个高峰,合计诱集数量分别为634.66头/1 000 m^2和1 636.00头/1 000 m^2,分别占到全年诱集工蚁总量的44.59%和17.30%;新增蚁巢数量在6月1日-7月1日、8月16日、9月15日-12月16日、次年3月14日-4月15日为4个增长阶段,新增蚁巢数量分别为9.66个/1 000 m^2、4.33个/1 000 m^2、5.67个/1 000 m^2、2.00个/1 000 m^2、分别占到全年新增蚁巢总数的44.62%、20.00%、26.15%、9.23%。综合婚飞年度规律、全年诱集工蚁数量、活动蚁巢数量和新增蚁巢数量方面的结果,人工草坪条件下,6-9月为红火蚁的活动发生高峰期,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建议每年的4-6月和8-9月采用毒饵与粉剂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防治,在12月份采用低毒农药灌巢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5.
王洪林 《人类学学报》1988,7(4):363-375
对云南9个民族[傣、哈尼、彝、布朗、基诺、拉祐、苦聪(人)、回、汉]共11,589起婚姻作了调查。发现:(1)城、乡之间,各民族与地区之间,近婚率差异极显著。(2)许多民族的近婚率均较国内发达地区同一民族高。(3)姑舅亲、倒姑舅、两姨亲及3/2表亲占9个民族近婚总数的84.7%。(4〕9个民族的平均近交系数同样较国内发达地区同一民族高,其中苦聪人的平均近交系数(0.018579)是目前国内最高数值之一,即使平均近交系数最低的汉族(0.001935)也明显高于北京、湖北宜昌和上海市区的汉族的平均近交系数。  相似文献   

16.
太岳山丘陵地带中国林蛙成体的体长和体重及其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为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及西南地区的一种山涧溪流型蛙类。有关东北山地森林环境中林蛙的身体特征已有报道〔1,2〕,但其他地区尤其是非森林环境的资料尚很缺乏。笔者于1988年10月—1989年12月对该蛙的体长和体重及其季节变化做了系统观测。工作地点在太岳山北麓的介休县上梁乡黄土丘陵地带(北纬37°04′,东经112°04′,海拔950米),野生植被几不存在,仅田边、坡地生有少量小型灌木和杂草;沟谷溪流水质清澈,年均流量约0.2米3/秒。1方法每月中旬采集一定数量成体标本(以有婚垫和卵巢发育成熟者分别作为雄、雌…  相似文献   

17.
刘明花  张小晶  薛薇  陈娇玲  刘鹤  吴佳  苏晓红 《昆虫学报》2014,57(11):1328-1334
摘要: 【目的】为了探讨圆唇散白蚁Reticulitermes labralis补充生殖蚁对巢群稳定和发展的作用。【方法】对野外巢群进行调查研究, 及对婚飞成虫通过雌雄配对与补充生殖蚁隔离巢群进行人工饲养的对比研究。【结果】在野外巢群只发现1对原始蚁王蚁后, 而补充生殖蚁的数量最多可达到689头/巢。圆唇散白蚁有3种类型的补充生殖蚁, 即由工蚁转化来的无翅型补充生殖蚁、若蚁转化来的翅芽型补充生殖蚁和末龄若蚁羽化来的拟成虫型补充生殖蚁。实验室条件下婚飞配对群体和隔离群体建群1个月后的存活率分别为64%和96%。建巢初期婚飞配对群体的子代数目增长缓慢, 2个月时的群体数量为6.3±1.54, 10个月时的群体数量也仅为8.4±1.47; 而隔离建群补充生殖蚁2个月时的群体数量为52.4±6.44, 10个月时的群体数量为164.3±20.85, 都高于婚飞配对群体。 此外, 野外巢群的补充蚁后跟原始蚁后一样都具有发达的卵巢。【结论】在圆唇散白蚁中补充生殖蚁是白蚁巢群主要的繁殖力量, 也是建立新巢群的重要繁殖品级。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象山半岛、海岛居民进行近亲婚配的遗传学调查,共一镇三乡30村30960人。查有15种近亲类型,近婚率,为11.25×10-4,其中三级亲族近婚率占近亲中82.9%。近亲,非近亲子女20前死亡率为7.82%和5.50%;自然流产率为2%和0.66%;遗传、市田畸形患病率为7.31%和1.41%,共有64个病种398名患者。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据此认为:近亲结婚后代的有害遗传效应同值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在繁殖季节(6月份)和非繁殖季节(10月份),采集了内蒙古自治区阿尔善宝力格地区的布氏田鼠样本,比较其种群参数与生理指标,探讨了布氏田鼠社群结构和生理特征的季节性差异,并分析了原因。结果表明,布氏田鼠的年龄组成和性比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繁殖季节洞口系数小,种群性比接近1,主要由当年新生鼠和越冬鼠组成;非繁殖季节洞口系数大,种群性比偏雄,主要由当年新生鼠组成。繁殖器官在繁殖季节显著大于非繁殖季节,保持了更高活性。非繁殖季节个体的胴重比更高,且雄鼠高于雌鼠,表明非繁殖季节个体和雄鼠具有更好的营养状态;同时,非繁殖季节个体具有更小的肾上腺和更大的脾脏,说明非繁殖季节中的布氏田鼠表现出更低的应激状态和更强的免疫能力。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布氏田鼠的种群参数和生理特点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这与不同季节中布氏田鼠采取的生存策略有着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20.
王大伟  丛林  王宇  刘晓辉 《生态学报》2010,30(13):3562-3568
在繁殖季节(6月份)和非繁殖季节(10月份),采集了内蒙古自治区阿尔善宝力格地区的布氏田鼠样本,比较其种群参数与生理指标,探讨了布氏田鼠社群结构和生理特征的季节性差异,并分析了原因。结果表明,布氏田鼠的年龄组成和性比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繁殖季节洞口系数小,种群性比接近1,主要由当年新生鼠和越冬鼠组成;非繁殖季节洞口系数大,种群性比偏雄,主要由当年新生鼠组成。繁殖器官在繁殖季节显著大于非繁殖季节,保持了更高活性。非繁殖季节个体的胴重比更高,且雄鼠高于雌鼠,表明非繁殖季节个体和雄鼠具有更好的营养状态;同时,非繁殖季节个体具有更小的肾上腺和更大的脾脏,说明非繁殖季节中的布氏田鼠表现出更低的应激状态和更强的免疫能力。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布氏田鼠的种群参数和生理特点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这与不同季节中布氏田鼠采取的生存策略有着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