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了阐明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的发生危害规律,为制定红火蚁的监测与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调查了广州地区(113°45′E,22°43′N)红火蚁工蚁巢外活动日节律和季节性变化,以及有翅蚁的婚飞活动。结果表明,工蚁巢外活动日节律随季节或月份的不同而存在着明显差异:其中12-2月份的日活动节律为单峰型,即在中午温度较高时数量较大,而在5-10月份的日活动节律为双峰型,即在上午或下午工蚁数量较大,其余月份的活动为不明显的双峰型。工蚁巢外活动数量和时间随季节的不同而有显著差异。其中以6月和10月份的日活动数量最多,而在1月和2月份的活动数量最少,时间最短,其余月份活动数量居中。工蚁在阵雨前后的活动数量明显多于晴天,但处于降雨时刻的巢外工蚁数量极少。蚁巢受侵扰后出巢工蚁数量在30 s内最大,之后便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该种现象可以用房室函数进行描述。另外,工蚁的巢外数量会随侵扰强度的加大而增加。在试验区内全年都可见到红火蚁婚飞,但婚飞活动主要集中在3-5月份,每日婚飞活动主要发生在下午,并主要发生在雨前或雨后。上述结果对于了解我国红火蚁的发生危害规律和提升其监控技术水平有较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红火蚁 Solenopsis invicta Buren 蚁群存在着单后型和多后型。不同型的红火蚁在行为及生态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社会型的鉴别是一个地区制定正确的红火蚁监控技术的关键步骤。本文利用多元 PCR 技术首次对采自我国 4 省 16 个县(市、区)的 120 个红火蚁蚁群的社会型进行了鉴别。结果表明:我国的红火蚁多后型与单后型共存,但以多后型为主。多后型与单后型的比约为 4∶1 (97∶23),但会因地区的不同而异: 如广东多后型与单后型的比例最低,约为 3∶1 (66∶20),而广西的多后型与单后型的比为 7∶1 (21∶3)。最后,根据我国红火蚁的发生危害情况对这些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的防御行为是其被认定为社会性昆虫的关键特征之一。红火蚁蚁巢受到侵扰时,工蚁会快速涌出搜寻侵扰物并展开攻击。然而,蚁巢受侵扰后工蚁的行为反应与蚁巢大小和侵扰强度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明确。为此,本研究通过野外视频记录并结合室内统计分析的方法来明确不同大小的红火蚁蚁巢受侵扰后工蚁反侵扰行为的动态过程。结果表明,蚁巢大小和受侵扰强度对蚁巢受侵扰后工蚁的反应速度具有显著影响。同等侵扰强度下,与中、大型蚁巢相比,小型蚁巢的工蚁往往表现出更慢的行为反应。尤其在低侵扰强度时,小蚁巢工蚁的反应时间平均0.8 s,而中蚁巢和大蚁巢均仅为0.34 s。当侵扰强度相同时,蚁巢越大,受侵扰后召集工蚁的数量越多;当蚁巢大小相同时,侵扰强度越高,召集工蚁的数量越多。但无论是蚁巢大小还是侵扰强度的不同,红火蚁蚁巢受侵扰后,召集工蚁的数量到达峰值的时间均为30 s左右。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了解红火蚁的防御行为,科学预防红火蚁的攻击,以及有效开展红火蚁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我国蔬菜生产中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高抗药性、猖獗为害、防控困难的现状,项目组对甜菜夜蛾的发生规律、越冬与迁飞、抗药性、生物防治与综合防控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明确了甜菜夜蛾在我国各地的发生规律及发生动态,从南到北发生时间呈楔形,而发生量总体东高西低,从南到北呈中部高南北低的马鞍形。阐述了甜菜夜蛾"无卵子发生-飞行拮抗"的迁飞特性,提出了接力棒式季节性南北往返迁飞模式,初步阐明了甜菜夜蛾在我国东部地区的迁飞路线与迁飞时间。提出并认证了甜菜夜蛾在我国的越冬区域。明确了全国各主要发生区甜菜夜蛾对10种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探明了甜菜夜蛾对茚虫威、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抗性风险、交互抗性、种群适合度、抗性遗传规律和抗性机理,提出了抗药性治理措施。分别在海南、湖南、湖北、上海、天津等地进行了甜菜夜蛾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出环境友好型高效杀虫剂7种。掌握了马尼拉陡胸茧蜂、夜蛾黑卵蜂和淡足侧沟茧蜂人工大量繁殖技术,改进了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生产工艺,解决了寄生蜂和病毒规模化生产及田间释放关键技术,达到规模化生产的要求。改进优化了甜菜夜蛾性引诱剂配方、研发出新型诱捕装置,并投入生产应用。集成出4套农业生产轻简化实用技术,华南、华中、华北、华东地区根据当地发生特点制定了4套防控方案。在全国甜菜夜蛾主要发生区建立试验基地16个,核心示范基地29个,年示范面积总计约3800hm2,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5.
我国大陆红火蚁不同等级和虫态过冷却点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了解我国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的耐低温能力并为其风险分析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对采自我国4个地点红火蚁蚁群中不同等级和虫态的过冷却点,以及不同季节和室内不同饥饿程度的工蚁过冷却点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蚁群中不同等级和虫态的过冷却点差异显著。工蚁成虫的过冷却点(-11.8±0.4℃)显著低于有翅雌蚁(-8.1±0.6℃)及蚁后(-7.9±0.5℃),工蚁蛹和幼虫的过冷却点分别为-13.6±0.3℃和-12.1±0.4℃,蚁后蛹和幼虫的分别为-13.3±0.3℃和-12.2±0.3℃。工蚁蛹的过冷却点均显著低于其成虫和幼虫。蚁后蛹与其幼虫的过冷却点没有显著差异,但与其成虫的差异显著。同一未成熟期不同等级之间的也没有显著差异;不同季节的工蚁过冷却点有显著差异,其中以春季的最高(-4.3±0.2℃),夏季(-6.6±0.2℃)、秋季(-9.4±0.1℃)的次之,冬季的(-12.0±0.3℃)最低;深圳、珠海、广州和陆川4个地理种群的工蚁过冷却点在春、秋和冬季无显著差异,但夏季陆川种群的过冷却点显著低于其他3个种群的(P<0.05)。饥饿可使工蚁的过冷却点明显升高,但大工蚁的过冷却点较小工蚁升高的幅度更大,饥饿15 d后的大工蚁比饥饿前的过冷却点升高了7.0℃,而小工蚁仅升高了4.9℃。这些结果为评价红火蚁在我国潜在的传播风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