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2.
3.
目的 探索潮汕文化背景下医师组织公民行为的维度及其构建途径。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200名各级医师进行组织公民行为问卷的调查。结果 具有积极主动、助人行为、保护和节约组织资源、组织忠诚、人际和谐五个维度,其中,助人行为表现水平最高。结论 潮汕文化背景下医师组织公民行为的五个维度是其内涵的外在表现,可以通过医院的传统文化建设等方式培育医师们的组织公民行为。  相似文献   

4.
5.
介绍了一个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安全文化和患者安全的模型---基于单元的综合安全项目及该模型的设计理念、具体实施方法以及目前的应用情况,希望能对我国的患者安全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科室文化是科室的灵魂,该文论述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在科室建设中注重以人为本,结合自身特点打造具有科室特色并与医院愿景、文化相适应的科室文化。在实践中验证了科室文化建设在科室管理中的重要性,探讨了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科室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针对近年来社会反响突出的医院公益性发挥作用较弱,“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医院作风建设亟待加强,医患矛盾凸显等现象,从自身建设入手,以廉政文化建设为抓手,通过“重宣传、建机制、强教育”,“创品牌、推改革、全体系”等措施,全面推进医院作风建设,收到了良好的实效,使医院建设发展与人民群众满意度同步提升,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双丰收。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从员工价值观取向、员工对组织文化建设的认可状况、员工的文化需求和期待等方面展开调查,把握员工对组织文化的整体认知情况,提出要从和谐社会的高度去构建医疗卫生机构组织文化,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幸福感,形成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组织文化。  相似文献   

9.
从“以人为本”出发,对医疗卫生机构组织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路径包括价值取向、管理模式、组织架构、领导方式及制度建设等方面。正确的路径选择是建设优良组织文化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某医院医务人员的医院安全文化认知情况,并与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相比较,为制定医院安全文化提升策略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借助中文版的HSOPSC问卷对目标医院医务人员的安全文化认知进行调查,测评维度和条目的积极反应率。结果 医务人员对于安全文化的积极反应率排名在前三位的维度为:科室内部团结(84.25%),组织的持续改进与学习(82.74%),对差错的反馈与沟通(76.37%)。积极反应率最低的维度为人员配置(35.26%)。结论 目标医院的安全文化总体比较积极,但在人员配置和沟通的开放性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标情况是评价科研实力的重要指标,强调精、准、细、严的精细化管理是提高基金申报中标的重要管理措施。通过分析2012—2016年某医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报和中标情况,结合医院基金申报的精细化管理实践,提出可将精细化管理用于基金项目申报,提高基金申报质量和中标率。  相似文献   

12.
麦肯锡7S模型(Mckinsey 7S Model) 是企业文化发展历程中逐步形成的一个经典理论,对企业运行成败起到一定的影响。文章将7S理论应用到医院文化建设实践中,并与医院具体实际相结合,从而探索出一种新型的医院文化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王烨  秦浩  董刚  秦晓娟  赵小娜  张峰 《生态学报》2016,36(20):6520-6527
基于物种分类系统关系的分类学多样性不仅能反映群落内物种分类学之间的差异,而且可以间接反映生态系统或群落是否处于退化阶段。与传统的物种多样性指数相比,分类学多样性指数对不同的取样方法和大小具有较强的稳健性。以山西油松林为研究对象,在山西省范围内选取113个样地进行植被调查,并结合历史资料和相关文献整理了植物名录,野外共记录植物357种,隶属于3门4纲36目71科227属。植物科内属、种的组成差异较大,其中含属、种最多的科是菊科,分别为31属和50种,含种最多的属为蒿属(Artemisia 11种)。选取平均分类学差异指数(Δ~+)和分类学差异变异指数(Λ~+)作为度量群落分类学多样性的指标,同时分析了分类学多样性指数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13个样地的Δ~+值大都位于Δ~+理论平均值上方(89.5%);Λ~+值都位于Λ~+理论平均值上方,这表明山西油松林物种组成的亲缘关系较远,分属不同的分类单元;群落内物种分类单元的均匀度较差,即物种主要集中在几个大的分类单元内,如菊科、蔷薇科、豆科和禾本科等。对分类学多样性指数影响最大的是群落结构因子(胸径、乔木密度和群落物种数),其次是微地形因子(坡向和坡位)。土壤全氮和有机碳与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宏观地形因子(纬度和海拔)与Δ~+和Λ~+相关性不显著(P0.05)。通过对山西油松林物种的Δ~+和Λ~+研究表明,山西油松林大多处于平稳的成长阶段,物种组成相对稳定,存在一定的物种分类学差异,但主要集中几个大的分类单元。  相似文献   

14.
水是影响陆地生态系统植被分布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特别是在干旱地区,水资源将是限制植物生长的关键因素。不同植物具有不同的吸水深度,植物的吸水深度可影响它的分布区域,因此,精确测量植物的吸水深度对预测全球气候变化下植被的时空分布具有重要意义。稳定同位素技术逐渐被公认为是一种精确测量植物吸水深度的有效方法。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不同林龄胡杨的吸水深度和不同林龄胡杨的水分利用效率,对确定胡杨生存的合理地下水位、制定胡杨保育恢复策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黑河下游不同林龄胡杨木质部水及其不同潜在水源δD、δ~(18)O的测定分析,并运用深度模型计算了不同林龄胡杨的吸水深度,探讨了不同林龄胡杨的水分利用效率。结果发现:1)不同林龄胡杨木质部δ~(18)O差异显著,胡杨幼苗、成熟木、过熟木的δ~(18)O分别为-5.37‰、-6.03‰、-6.92‰;2)不同林龄胡杨的平均吸水深度不同,且具有随林龄变老而选择利用更深的土壤水分的特点:胡杨幼苗的平均吸水深度为37 cm,胡杨成熟木的平均吸水深度为145 cm,胡杨过熟木的平均吸水深度为149.5 cm。3)不同林龄胡杨水分利用效率不同,随林龄的变老水分利用效率具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 目的 了解门诊患者对就医服务感受度影响因素,以期提高患者满意度。 方法 现场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 结果 患者在门诊过程中最为关注的就诊流程、等候时间、就医环境、医德医风四个因素,非常看重医护人员服务规范,服务流程便捷流畅。病情不同患者对等候时间要求不同,对医院熟悉程度与就诊环境感受度不同。结论 在门诊服务中为患者提供便捷流畅、规范化的服务,同时应注重患者的不同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6.
夏季台湾海峡南部海域上层水体的生物固氮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峰  陈敏  杨伟锋  张润  曹建平  邱雨生  郑敏芳 《生态学报》2013,33(19):6354-6362
2011年6-7月,利用15N2示踪法实测了台湾海峡南部海域的生物固氮速率,结合温度、盐度、天然颗粒物氮同位素组成的分布,分析并讨论了影响研究海域生物固氮速率的环境因素。结果表明,夏季台湾海峡南部海域的生物固氮速率介于 168-1080 nmol m-3 d-1之间,平均为537 nmol m-3 d-1,较高的生物固氮速率大多出现在次表层水体中。研究站位的积分固氮速率变化范围为11-40 μmol m-2 d-1,平均为23 μmol m-2 d-1。积分固氮速率的空间变化与不同水团的影响有关,在受黑潮水影响的海域,生物固氮速率较高,而在上升流和受河流冲淡水影响的海域,生物固氮速率较低,说明较低的水温及较高的无机氮营养盐可能会抑制研究海域的生物固氮作用。研究海域天然颗粒物δ15N与生物固氮速率之间呈现良好的负相关关系,表明天然颗粒物氮同位素组成可定性指征研究海域生物固氮作用的强弱。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以甘菊(Chrysanthemum lavandulifolium)为实验材料,通过RT-PCR方法从甘菊转录组数据中分离出热激蛋白合成相关基因,命名为ClHSP70和ClHSP90。序列分析表明,ClHSP70基因ORF全长为2 559bp,编码852个氨基酸,蛋白功能区预测表明含有典型的HSP70蛋白NBD和SBD保守结构域;ClHSP90基因ORF全长为2 094bp,编码697个氨基酸,含有HATPase结构域和HSP90保守结构域。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甘菊ClHSP70与大豆(Glycine max)和烟草(Nicotiana tomentosiformis)HSP70蛋白有较高的一致性,ClHSP90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HSP90高度相似;实时荧光定量表达分析表明,在42℃处理不同时间,甘菊叶片中ClHSP70和ClHSP90基因表达均在0.5h时显著增加,1h达到最大值,2h后缓慢下降;不同组织表达分析表明,甘菊在42℃处理1h后,ClHSP70在成熟叶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嫩叶和根等其他组织;ClHSP90在成熟茎中的表达量最高。研究说明,ClHSP70和ClHSP90基因具有热激蛋白特征,参与了甘菊热胁迫应答过程,该研究结果为以后深入研究其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观察p18INK4C (p18)基因缺失对造血干细胞(HSC)在亚致死剂量照射小鼠体内长期植入的影响. 供体为p18基因缺失型(p18-/-)纯系C57BL/6小鼠(CD45.2表型), 竞争性细胞来源于C57BL/6-Ly5.1(CD45.1/2)双表型小鼠, 受体为野生型(p18+/+)C57BL/6-Ly5.1(CD45.1)小鼠. 竞争性骨髓移植(cBMT)实验根据受体小鼠照射剂量的不同分为3个剂量组(10 Gy, 5 Gy和1 Gy). 供体细胞和竞争性细胞1:1混合后移植, 移植后采集外周血和骨髓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细胞比例. 造血恢复移植实验: 移植后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评价移植后造血恢复速度. 10和5 Gy照射剂量组, 供体细胞和竞争性细胞成功植入, 而1 Gy照射剂量组无供体细胞植入. 无论在10 Gy或是5 Gy照射剂量情况下, 供体细胞在受体内的比例均高于竞争性细胞. 移植后6周, 10和5 Gy照射剂量时外周血中供体细胞比例分别为竞争性细胞的1.46±0.21倍和1.64±0.43倍, 14周时分别为竞争性细胞的1.84±0.25倍和2.00±0.49倍, 26周时分别为竞争性细胞的3.13±0.79倍和3.24±1.33倍. 移植后6个月, 10 Gy照射剂量时骨髓细胞中供体细胞比例为竞争性细胞的7.68±4.42倍, 5 Gy照射剂量时为竞争性细胞的10.83±2.98倍. 移植后6个月, 在10和5 Gy照射剂量组之间骨髓中造血细胞植入率相当, 分别为(85.53±8.71)%和(80.87±2.87)% (P = 0.457). p18-/-细胞与p18+/+细胞相比, 移植后造血恢复的速度相当. p18基因缺失可以显著增强HSC在亚致死剂量照射小鼠体内的长期植入能力.  相似文献   

19.
基于国际冻原计划(ITEX)模拟增温效应对植物影响的研究方法,以高寒矮嵩草草甸4种植物(矮嵩草、垂穗披碱草、棘豆、麻花艽)为实验材料,设置大(OTC1)和小(OTC2)两类增温小室,测定了其叶片碳氮及其稳定性碳同位素(δ~(13)C、δ~(15)N)等指标在增温3年后的变化。结果表明:除矮嵩草在较小增温小室(OTC2)中C/N比值比对照降低了14.1%,其它物种C/N在两个增温处理下都有所增加,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4种植物叶片δ~(13)C值在-24.12‰~-28.34‰之间,矮嵩草叶片δ~(13)C值随增温而升高,棘豆、麻花艽随增温而降低,且矮嵩草在OTC2的δ~(13)C值变化达到显著水平(P0.05)。矮嵩草和麻花艽的叶片δ~(15)N值在OTC1和OTC2中均比对照增加,且麻花艽增加较显著(P0.05)。垂穗披碱草在OTC1和OTC2的叶片δ~(15)N值比对照分别减少18.7%和26.9%,差异都不显著(P0.05);棘豆叶片δ~(15)N值在OTC2内比对照低11.0%(P0.05),在OTC1的内比对照高2.8%(P0.05)。可见,高寒矮嵩草草甸不同功能群植物物种碳氮含量及稳定性碳氮同位素含量对短期增温有不同的响应模式和规律。  相似文献   

20.
赵兴云  李宝惠  王建  商志远  钱君龙 《生态学报》2012,32(21):6647-6660
对浙江天目山2株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 Hooibrenk ex Otto et Dietr,分别简称为CF-1,CF-3)及南京紫金山8株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分别简称为PM-1-PM-4,PM-7-PM-10)树轮δ13C平均值方位序列及2株柳杉树轮δ13C方位平均值年序列进行了谐波分析。分析结果及相关性检验表明,树轮δ13C值的方位变化有很强的谐波特征。第1次谐波与第2次谐波分量的方差贡献率占原序列总方差的百分比,除PM-8与PM-10低于70%外,其余均在70%以上,其中,CF-1与PM-9分别达到了93%和96.5%。第1次与第2次(或第3次)谐波的拟合序列与原序列的相关性极高,相关系数均在0.8以上,都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检验,而且,两次谐波的拟合度均比较高,均在75%以上,拟合效果较好。分析结果表明,用2π与π(PM-1与PM-7为2π/3)两个主要谐波周期就可以较好地拟合各树轮δ13C序列的方位变化。初相位值的计算结果显示,第1、2次谐波的初相位值存在明显差异,这表明:不同树体2次谐波振幅的峰值出现的方位区域不同,即以2π及以π(PM-1与PM-7为2π/3)为周期的树轮δ13C方位变化的极大值并不出现在固定方位区。所以,两次谐波叠加的结果使树轮δ13C极值出现的方位区域更复杂。对天目山2株柳杉树轮δ13C各方位均值年序列的分析结果表明,2树轮δ13C极值均存在明显的年际漂移,其极大值出现频率较高的方位随树木生长坡向而发生转移。两树轮相比,多数年份其δ13C的主极大值出现的方位区基本发生45°的方位转移。而主、次极大值叠加的结果却使δ13C极值出现的方位基本发生90°的转移,这种极值转移的方向及转移度数与2株树所在坡向的变化和坡向变化度数正好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