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摘要 目的:比较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并初步诊断为急性胰腺炎的患者124例,所有患者均同时行CT和MRI检查,并比较两种检查方式诊断急性胰腺炎的影像学表现,以临床最终诊断结果作为参考,比较两种检查方式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价值。结果:124例患者,经临床最终诊断为急性胰腺炎96例,28例为非急性胰腺炎,以临床最终诊断结果为"金标准",CT诊断急性胰腺炎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84.38%、75.00%、92.05%、58.33%、82.26%,MRI诊断急性胰腺炎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95.83%、78.57%、93.88%、84.62%、91.94%,MRI诊断急性胰腺炎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显著高于CT(P<0.05),两种检查方式诊断急性胰腺炎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T和MRI影像学表现有利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两者对急性胰腺炎诊断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 但MRI诊断急性胰腺炎的灵敏度、准确度优于CT。  相似文献   

2.
施冬梅  靳元 《生物磁学》2011,(3):564-567
目的:评价超声在诊断妊娠合并急腹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86例妊娠合并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妊娠合并急腹症超声图像特征。结果:超声诊断符合率为:异位妊娠87.2%(184/211),急性阑尾炎84.2%(32/39),卵巢囊肿蒂扭转90.0%(27/30),急性胰腺炎66.7%(6/9),不全流产及难免流产、子宫肌瘤扭转、子宫肌瘤红色变性、胎盘早剥、泌尿系结石、急性胆囊炎和胆结石、急性胃肠炎、急性肠梗阻的诊断率为100%(43/43)。结论:超声可以作为妊娠合并急腹症首选的检查手段,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姚辉  郭晓钟  李宏宇  邵晓冬  崔忠敏  李学彦 《生物磁学》2013,(27):5282-5284,5229
目的:分析我院急性胰腺炎(AP)的主要病因及治疗效果,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1796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病因及治疗效果,对其病因及预后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在1796例患者中,重症急性胰腺炎(SAP)522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AP)1274例。胆源性AP1025例,高脂血症性AP209例,酒精性AP200例。高脂血疰性AP中,SAP占49.8%,高于胆道疾病及酒精因素引起的SAP的比例(P〈0.05)。33例患者死亡,总病死率1.8%。结论:胆道疾病、酒精、高脂血症是我国AP主要病因,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AP的病死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以胸痛为主要表现的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选择本院近年来诊治的36例已排除心源性及食管器质性病变,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的胸痛患者,予以埃索美拉唑20mg,每日两次;吗叮林10mg,每日三次治疗8周,观察其疗效并分别于2周,4周,8周记录症状缓解情况。结果:经抗反流治疗8周后,30例(83.33%)胸痛完全消失,4例(11.11%)明显缓解,2例(5.56%)无效,总有效率达94.44%。胸痛症状在治疗2周后积分下降不明显,而治疗4周,8周后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胃食管反流病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漏诊,胃镜检查结合24小时食管动态ph监测,必要时给予质子泵抑制剂试验性治疗可提高本病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5.
儿童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分析并讨论儿童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等。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长征医院皮肤科在1993年3月至2008年6月间16例经病原学确诊的隐球菌性脑膜炎患儿临床资料。结果患儿平均年龄7.25岁(2~15岁),男女比例2.2:1,主要症状包括头痛(87.5%)、发热(81.25%)、恶心呕吐(75%)等,10例颅内压升高。确诊依据脑脊液真菌涂片、培养或隐球菌抗原检查。治疗采用两性霉素B和(或)两性霉素B脂质体静滴,5一氟胞嘧啶口服,辅以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联合氟康唑、伊曲康唑等药物治疗。16例患儿痊愈9例,病情明显好转5例,死亡2例。结论儿童隐球菌性脑膜炎起病缓慢,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对疑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时,应及早行脑脊液检查,并反复多次检查、联合检查以确定诊断,减少误诊、漏诊。早期诊断和及时、系统、足量、长程的抗真菌治疗是提高治愈率和患儿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姜胜文 《蛇志》2016,(4):436-438
目的了解成人水痘并发症的临床特点,为成人水痘的预防和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5年我院收治的76例成人水痘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临床流行特征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76例成人水痘并发症患者继发皮肤感染占84.21%,肝功能损害占55.26%,呼吸道感染占47.37%;发病比例男性高于女性,且以冬春季节发病为主。76例患者经临床应用阿昔洛韦联合麻疹减毒活疫苗治疗,均治愈。结论成人水痘发病率有增高趋势,而且成人水痘并发症有发热程度和热程、全身毒血症状以及皮疹数量、各种并发症发生比例均较儿童高且严重,无疫苗免疫史患者病情较重。临床上应尽早明确诊断,及时治疗;可通过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VarV)(建议推行2剂次接种的免疫策略)来控制发病率和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发生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3年10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诊断为急性胰腺炎且既往行胆囊切除术患者的病因、病情严重程度、临床特征与转归。结果:研究共纳入314例患者,以高脂血症性胰腺炎占比最高,共110例(35%),胆源性胰腺炎和混合性胰腺炎分别为107例(32%)、96例(31%),酒精性仅7例(2%)。轻症215例,中度31例,重度68例。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重症率(36%)、胰腺及胰周坏死率(28%)、持续性器官功能衰竭率(36%)、呼吸衰竭率(41%)、ICU转入率(26%)均显著高于胆源性组和混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囊切除后的急性胰腺炎以胆源性胰腺炎和高脂血症性胰腺炎居多,其中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病情更严重。  相似文献   

8.
张卫萍  王新来  梁画荻  杨震 《蛇志》2006,18(3):214-215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少见类型,其病因复杂,起病形式多样,由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因此,诊断较为困难,临床多因延误治疗而导致严重后果。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对本病认识逐渐提高,在治疗上也取得一定进展。现将我们诊治的31例病人,就其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和治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53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重症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特点,探索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规律及特点。结果重症甲型H1N1流感好发于20~40岁,20例(37.74%)伴有各种基础疾病。51例(96.23%)有发热,且48例(90.57%)为首发症状,多伴随有畏寒、咳嗽、咳痰、乏力、胸闷和气急等症状。发病早期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多正常或下降;胸部影像学检查提示33例(62.26%)患者继发不同程度的支气管炎或肺炎。患者经奥司他韦或帕拉米韦抗病毒治疗及相应的抗感染、针对基础疾病治疗等,除2例患者自动出院外,余均痊愈出院。结论重症甲型H1N1流感起病急,早诊断、早期积极合理治疗,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VT)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以及治疗方法对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6例CVT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与治疗方法。结果:6例临床表现无特殊,4例经MRI+MRV确诊,3例DSA检查确诊,1例介入治疗,4例抗凝治疗,2例保守,无死亡患者。结论:静脉系统血栓形成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临床遇到急性起病的头痛、呕吐,伴或不伴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或癫痫发作、意识障碍的青中年人,应高度怀疑CVT。早期应用抗凝、溶栓等治疗方法,对改善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成人肠套叠的CT影像特征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42例成人肠套叠患者的CT和临床资料。结果:42例成人肠套叠CT均见肿块样改变,其中"靶征"27例(64%)例,"肾形征"18例(43%),"彗星尾征"15例(36%),"腊肠征"11例(26%),"双肠管征"8例(19%),"胎儿征"3例(7%),近端肠管扩张30例(71%),肠梗阻15例(36%),肠壁增厚12例(29%)。42例肠套叠均为继发性,共42处原发病变,其中脂肪瘤、息肉各8例(19%),腺癌6例(15%),恶性淋巴瘤、梅克尔憩室各3例(7%),间质瘤、血管瘤、神经纤维瘤、盲肠游离症、术后粘连各2例(5%),粘液腺癌、恶性间皮瘤、错构瘤、胰腺导管异位各1例(2%)。套叠部位:小肠型肠套叠17例(41%),回盲部型10例(24%),回-结肠型9例(21%),结肠型6例(14%)。结论:成人肠套叠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对其诊断、原发病的确定和手术治疗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尿淀粉酶检测结果对急性胰腺炎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50例定义为AP组,选取非胰腺炎急腹症患者50例定义为NP组,选取健康人群50例定义为HS组。分别检测三组患者的血淀粉酶(SAMY),尿淀粉酶(UAMY),尿肌酐(UCR)及尿淀粉酶与尿肌酐的比值(UACR),整理并分析检测结果。结果:急性胰腺炎组和非胰腺炎急腹症组的患者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尿淀粉酶与尿肌酐的比值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非胰腺炎急腹症组与健康对照组的尿淀粉酶和尿肌酐比值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急性胰腺炎组的淀粉酶和尿肌酐比值的敏感性为93.41%,特异性为93%;血清淀粉酶的敏感性为86.7%,特异性为92.2%,均高于临床诊断指标的常用值。结论:急性胰腺炎尿液与尿肌酐比值的测定是早前急性胰腺炎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磁共振多序列成像对鉴别胰头癌与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对已确诊的16例胰头癌患者和5例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患者的磁共振多序列成像MR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征象包括:①肿块信号及形态学特点;②胰管及胆管扩张情况;③动态增强的特征;④胰周及大血管受累情况;⑤邻近器官受累与淋巴结肿大情况。检查方法包括:平扫T1WI+FST2WI+FS,MRCP,3D—VIBE动态增强扫描。结果:1)肿块形态信号异常:胰头癌与胰头肿块型胰头慢性胰腺炎的信号有较多重叠,在TlwI上均表现为相对低信号,T2WI表现为不均匀稍高、相等或低信号。2)胰管与胆管的异常:胰头癌表现为胰管扩张至肿块处突然截断12例,胆总管突然截断10例,“双管征”10例。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胰管扩张3例,2例为串珠样扩张,扩张的胰管可贯通病灶区,胆总管5例均扩张,远端呈短锥形狭窄3例,鼠尾样狭窄2例。3)3D—VIBE强化特征分析结果:随着时间的延长胰头癌强化程度和强化百分率较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明显减低。4)胰周大血管受累情况:胰头癌肿块与血管分界不清者8例,部分包绕血管6例完全包绕血管6例;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1例与血管分界不清,1例部分被包绕。5)邻近器官受累与淋巴结肿大情况:胰头癌有7例淋巴结肿大主要分布在胰周及腹主动脉旁,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有四例肾周筋膜增厚,两例肾前筋膜增厚。结论:磁共振多序列成像的联合使用及征象分析,有助于鉴别胰头癌与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  相似文献   

14.
易晓雷  李旭辉  苗雄鹰 《生物磁学》2011,(17):3339-3341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胆囊切除术的有效性及时机。方法:分别对患有急性胰腺炎而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38例患者的临床信息进行了研究。结果:首先对38例病人进行了3-15天非手术的保守治疗,当临床症状和表征基本消失,血、尿中的淀粉酶接近正常水平时,进行胆囊切除。手术时间为30分钟到90分钟(平均时间60分钟),手术中无转化和严重并发症症状发生。对这38例病人随访6到56周后无复发现象发生。结论:当临床症状和表征基本消失,血、尿中的淀粉酶接近正常水平时,急性胰腺炎胆囊切除术是有效且可行的。在中国患有急性胰腺炎的患者中,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占50%~70%。胆结石治疗取决于患者胰腺炎的严重性,及患者是否患有梗阻性黄疸。对于非梗阻性胰腺炎的患者,早期是否要进行明确的手术治疗尚无定论。我院患有急性胰腺炎的38例患者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004年2月到2009年4月之间)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详情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胎盘早剥的,临床特点,探讨胎盘早剥的病因和早期诊断和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1年3月我院分娩产妇中发生胎盘早剥9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Ⅰ度51例,Ⅱ度26例,Ⅲ度21例。结果:胎盘早剥发生率为0.53%。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性或间歇性腰腹痛、阴道流血、血性羊水、胎动异常等。病因依次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脐带因素、机械因素、羊水过多、双胎、子宫畸形、不明原因等。母婴结局:98例孕产妇中经阴道分娩38例,剖宫产60例。孕产妇死亡2例,死亡率为2.04%;围生儿死亡17例,病死率为16.60%;产后出血16例,占15.31%;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9例,占9-20%;出现子宫卒中10例,占10.20%;子宫次全切除2例,占2.04%。结论:胎盘早剥是妊娠晚期的严重并发症,重视胎盘早剥的诱因,临床表现,结合B超等辅助检查,做到早期诊断、及时处理,才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及围生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Hereditary pancreatitis is an autosomal dominant disease with no other known cause. It usually begins in childhood and is characterized by recurrent attacks of abdominal pain of variable intensity and duration, followed by symptom-free periods. The diagnosis is usually made in early adult life, when pancreatic insufficiency and calcifications appear. Complications are less frequent than in nonhereditary chronic pancreatitis. There are also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forms of chronic pancreatitis in sex incidence, etiologic factors and life expectancy. In a Canadian kindred three generations are affected with hereditary pancreatitis; there are four definite and four suspected cases. More than 40 affected kindreds, including 195 proven cases and 190 suspected cases, have now been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Thus, hereditary pancreatitis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chronic relapsing pancreatitis of unknown cause as well as recurrent abdominal pain in childhood.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使用不同浓度的牛磺胆酸钠(Tc)建立急性胰腺炎(AP)模型,观察相应的死亡率,进而计算其半数致死量。方法:使用不同浓度的TC(0%(wt/v1)、1%、2%、3%、4%、5%、9%)观察AP造模72小时后各组的死亡率。同时分析TC浓度与组织病理评分、血清淀粉酶和外周血细胞变化的相美性。结果:TC的卓数致死量为3.409%。并且,TC的浓度与组织病理评分、血清淀粉酶和外周血细胞变化密切相关。结论:TC所致AP造模的最佳剂量为3.4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