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规范化婴幼儿保健对婴幼儿骨骼生长和智力发育的影响,本研究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在邢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4例婴幼儿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婴幼儿保健,试验组应用规范化婴幼儿保健,观察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骨矿物量、骨密度、骨面积、身体发育情况、智力发育情况、疾病发生情况差异。研究表明,治疗后试验组骨矿物量(1 464.26±65.71) mg、骨密度(0.76±0.12) S/m2、骨面积(1 874.29±96.49) g/cm2,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试验组身长(81.35±4.59) cm、体质量(9.93±1.37) kg、智力发展指数(mental development index, MDI)(125.73±7.26)、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sychomoter developmental index, PDI)(118.59±12.6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上呼吸道感染3.23%、贫血1.61%、腹泻1.61%、消化不良3.23%同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本研究初步表明,婴幼儿使用规范化婴幼儿保健可促进骨骼生长和智力发育,降低疾病发生率,有助于婴幼儿健康成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正常的儿童保健对早产儿生长和智力发育的影响,并明确早产儿的生长和智力发育分别与儿童保健的影响,本研究选取4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育儿管理,观察组采用儿童保健管理。统计分析两组早产儿在0.5岁、1岁、1.5岁和2岁的生长(头围,体重和身高)和智力(智力和心理活动)发育情况及相关性。研究发现,儿童保健可明显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和智力发育,且正规儿童保健与早产儿的生长和智力发育呈正相关关系,均具有显著性差异。本研究结果说明,儿童保健可明显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和智力发育,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联合干预对脑损伤早产儿智能及运动发育的影响。方法:80例存在脑损伤的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保健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与早期康复训练,定期随访两年,观察比较患儿纠正胎龄40周时神经行为评分(NBNA),智力及运动发育情况。结果:干预组患儿纠正胎龄40周NBNA评分为33.04±1.12,对照组NBNA评分为30.95±0.8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MDI与PDI指数分别于9月龄始和6月龄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1岁时进行Gesell智力发育检查,干预组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性、语言、个人-社会交往等五个能区情况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17.5%的后遗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2.5%的发生率(P<0.01)。结论:联合早期干预治疗可有效促进脑损伤早产儿神经系统功能修复,改善智能及运动发育,减少后遗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杨泽艳  吴素凤  蒋淑珍 《生物磁学》2011,(17):3342-3345
目的:探讨早期联合干预对脑损伤早产儿智能及运动发育的影响。方法:80例存在脑损伤的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保健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与早期康复训练,定期随访两年,观察比较患儿纠正胎龄40周时神经行为评分(NBNA),智力及运动发育情况。结果:干预组患儿纠正胎龄40周NBNA评分为33.04±1.12.对照组NBNA评分为30.95±0.8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MDI与PDI指数分别于9月龄始和6月龄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1岁时进行Gesell智力发育检查,干预组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性、语言、个人一社会交往等五个能区情况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17.5%的后遗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2.5%的发生率(P〈0.01)。结论:联合旱期干预治疗可有效促进脑损伤早产儿神经系统功能修复,改善智能及运动发育,减少后遗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电图检查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价值。方法:本研究所选研究对象为我院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住院的91例出生后一天内的窒息新生儿,对其行脑电图检查,根据脑电图的检查结果将其分为四组,分别为正常组、轻度异常组、中度异常组、重度异常组。对上述四组患儿进行随访,时间点为出生后3个月、6个月,采用婴幼儿发育量表对患儿的智能发育进行测评,对各组智能发育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1)91例患儿中,脑电图异常的有83例,异常率为91.21%,脑电图的异常程度与临床分度基本一致;(2)对患儿随访至3个月时,轻度、中度、重度异常组患儿的智力发育指数与运动发育指数的平均值与正常组患儿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3)对患儿随访至6个月时,轻度异常组患儿的智力发育指数与运动发育指数的平均值与正常组患儿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中度、重度异常组患儿的智力发育指数与运动发育指数的平均值与正常组患儿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早期脑电图检查结果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诊断有利,为临床上早期干预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联合穴位按摩对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智力发育、生长发育和血清脑组织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 2021年12月期间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26例HIE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双色球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6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早期综合康复;观察组6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早期综合康复联合穴位按摩。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智力发育、生长发育、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神经功能和血清脑组织损伤标志物变化。结果:观察组的原始反射、肌张力、意识、可吸吮、眼部运动功能恢复时间及呼吸衰竭纠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1个月后体质量、身高、摄入奶量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的变化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1个月后精细运动、大运动、适应性、语言及社交能力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的变化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1个月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S100β蛋白较干预前下降,新生儿神经行为(NABA)评分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的变化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早期综合康复联合穴位按摩可促进HIE患儿智力发育、生长发育,减轻脑损伤,降低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早期康复治疗对高危儿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为推广超早期康复治疗在高危儿神经心理发育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171例0~3月高危儿为研究对象,按家长意愿分为对照组81例和观察组9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生长因子等药物治疗,观察组患儿则在此基础上接受超早期儿童康复治疗技术治疗,治疗6个月后,采用全身运动量表(GMs)、Gesell量表(GDS)评估患儿的神经心理发育情况,并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扭动运动阶段、不安运动阶段的异常例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且观察组患儿的不安运动阶段异常数明显较对照组减少(P0.05);对照组的粗大运动、语言和个人-社交DQ值和观察组适应性、粗大运动、语言和个人-社交DQ值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儿的适应性、粗大运动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早期康复治疗可促进高危儿的神经心理发育,对患儿及早进行康复干预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出生体重对婴儿早期体格及智能发育的影响,为巨大儿的早期保健及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我院2007 年1 月~2009 年12 月出生的巨大儿及足月适于胎龄儿中,随机选取50 例足月巨大儿作为观察组(除外生后低血糖、窒息、高胆 红素血症者),及50 例与之匹配的足月适于胎龄儿作为对照组。两组孕周、生后评分、性别比例、父母收入、喂养方式比较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定期检查和记录两组的各体格及智能发育评估指标,了解两组婴儿体重指数及智能发育特点,采用Gesell发育诊断量 表对两组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出生后3、6、9、12、18、24 个月的超重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随年龄增长体重指数有下降趋势,6 月龄时体重指数最高,24 月时最低;观察组6 月时大运动发育商数为(100.86± 3.34), 对照组则为(104.58± 3.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 月时,观察组的发育商数已接近正常,两组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行 为、语言和个人- 社会性行为5 个方面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大儿在2 岁以内的体重指数显著高于足月适于 胎龄儿;较重的体重负荷可对其生后6 月内的大运动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胎盘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与未足月胎膜早破后早产儿出现脑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因胎膜早破生产的未足月早产儿80例,根据是否存在绒毛膜羊膜炎分为观察组(绒毛膜羊膜炎)和对照组(无绒毛膜羊膜炎),每组40例,患儿于胎龄40 w时行颅脑核磁共振检查(Magnetic Resonance Examination,MRI),对比两组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PVL)阳性率,且采用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评分量表(neonatal behavior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评价两组患儿神经行为,然后在纠正胎龄3、6个月时对两组患儿进行智能发育指数(mental developmentalindex,MDI)及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sychomotor development index,PDI)测定并对比。结果:观察组PVL阳性率为27.5%,高于对照组的10.0%(P<0.05);观察组纠正胎龄40 w NBNA得分为(31.02±3.51)分,对照组为(35.21±4.0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龄3个月,MDI得分在观察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PDI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胎龄6个月,观察组MDI及PDI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绒毛膜羊膜炎与未足月胎膜早破后早产儿的脑部损伤情况具有一定相关性,可以作为预测早产儿脑损伤程度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研究口腔综合保健对儿童龋齿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在2014年4月到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200例需要预防龋齿的儿童患者,并且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把200例儿童平均分成两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其中观察组的儿童患者采取常规的预防龋齿方法,对照组的儿童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口腔综合保健干预治疗。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的儿童经过口腔综合干预之后,每天的刷牙次数在2次以上,并且在饭后均有漱口的习惯,对比之后发现对照组儿童的龋齿发生率小于观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对比观察可以发现,采用口腔综合保健对于儿童龋齿的预防有显著效果,并且这种手段能够明显降低儿童龋齿的发生率,所以这种口腔综合保健适合我国口腔医疗机构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1.
王自秀  陈青云  韦春 《蛇志》2014,(1):25-27
目的探讨强化饮食结合运动处方干预对空腹血糖受损(IFG)人群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采取前瞻性观察研究方法,将2个社区150例IFG人群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为期3年的干预。其中实验组进行强化饮食结合量化运动处方干预,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各生化指标及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结果 (1)干预1年后,两组比较,FINS、I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TG、HDL、LDL、血压、体重、腰臀比、IS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3年后,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较第1年有所改善。结论通过长期强化饮食结合量化运动处方干预,可降低IFG人群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2.
王岳  张淑英  于红  盖志敏  马晓红 《生物磁学》2014,(23):4541-4544
目的:了解出生体重对婴儿早期体格及智能发育的影响,为巨大儿的早期保健及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出生的巨大儿及足月适于胎龄儿中,随机选取50例足月巨大儿作为观察组(除外生后低血糖、窒息、高胆红素血症者),及50例与之匹配的足月适于胎龄儿作为对照组。两组孕周、生后评分、性别比例、父母收入、喂养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定期检查和记录两组的各体格及智能发育评估指标,了解两组婴儿体重指数及智能发育特点,采用Gesell发育诊断量表对两组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出生后3、6、9、12、18、24个月的超重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年龄增长体重指数有下降趋势,6月龄时体重指数最高,24月时最低;观察组6月时大运动发育商数为(100.86±3.34),对照组则为(104.58±3.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月时,观察组的发育商数已接近正常,两组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行为、语言和个人-社会性行为5个方面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大儿在2岁以内的体重指数显著高于足月适于胎龄儿;较重的体重负荷可对其生后6月内的大运动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儿童早期动作的发展可视为个体早期的外显智力,动作的毕生发展与个体认知发展及个性和社会性发展密切相关.认知神经学科和脑科学技术的革命性发展为研究动作领域的毕生发展的神经机制提供了基础和契机.从毕生发展的角度看,动作的产生以及动作技能的获得是婴儿阶段发育的里程碑;到了儿童青少年期,动作技能的有效性、精确性和稳定性均得到提高;成年早期到晚期,运动能力经历了巅峰到明显衰退的转变.目前关于动作的神经机制的研究主要探究了毕生发展过程中动作的产生、发展、衰退背后的大脑结构变化及大脑网络连接的改变.本文从认知科学和认知神经科学角度回顾了个体动作在婴幼儿期、儿童青少年期及成年期等阶段的发展特点及其背后的神经机制,提出了未来该领域认知神经科学方向面临的挑战及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对国内该领域未来的研究和发展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14.
《蛇志》2017,(4)
目的探讨优化儿童保健服务系统对儿童健康体检率及系统管理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中心2016年1月实施儿童保健优化服务系统后的220例儿童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未实施儿童保健优化服务系统的相邻社区服务中心儿童23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儿童健康体检率及系统管理率情况。结果观察组儿童健康体检率、系统管理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儿童疫苗接种规范率高于对照组,不规范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儿童保健服务系统进行有效优化的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儿童健康体检率,并可改善系统管理情况,可在社区服务中心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的康复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从2010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42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给予康复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为71.43%,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运动发育指数均为护理后高于护理前,观察组护理后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瘫患儿给予康复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患儿肢体活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智力发育,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观察限制能量平衡膳食联合运动干预对肥胖儿童身体成分、脂质代谢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10月期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肥胖儿童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肥胖儿童分为对照组(n=52,限制能量平衡膳食)和观察组(n=52,限制能量平衡膳食联合运动干预)。对比两组身体成分、脂质代谢及肠道菌群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2个月后体重、体质量指数(BMI)、去脂体重、脂肪量、体脂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2个月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2个月后肠球菌、大肠杆菌低于对照组;乳杆菌、双歧杆菌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限制能量平衡膳食联合运动干预可有效改善肥胖儿童身体成分,调节脂质代谢及肠道菌群平衡。  相似文献   

17.
《蛇志》2018,(2)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模式对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70例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70例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为77.1%,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而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与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基于康复教育护理团队实施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术后偏瘫患者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本研究选取96例颅脑外伤术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基于康复教育护理团队的康复护理。通过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及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的变化,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干预前后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并统计两组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研究发现,干预8周,两组轻度依赖、中度依赖所占比例上升,重度依赖、完全依赖所占比例下降,观察组轻度依赖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完全依赖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8周,两组FMA表感觉、运动功能、关节活动度、疼痛、平衡等维度评分均上升,观察组各维度评分上升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NIHSS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上述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证实,对颅脑外伤术后偏瘫患者采用基于康复教育护理团队的康复护理模式可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纠正患者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高危新生儿进行康复护理早期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科2013年2月-2014年2月接收的78例高危新生儿为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儿各39例。对照组在护理方式上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及随访,对两组患者一般发育状况、行为智能发育情况及后遗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在体质量、身高及头围上,经过康复护理早期干预的观察组新生儿第12个月时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p0.05)。在行为智能发育情况上,相比对照组患儿,观察组6个月后及12个月后智能发育商评分均明显高出(p0.05)。在后遗症发生率上,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6.4%和16.7%,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危新生儿进行康复护理早期干预,不仅有利于其成长,且有利于其行为智能发育,促进患儿后遗症的减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76例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则采取早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日常生活能力与运动功能指标。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94%(P0.05)。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较干预前和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早期开展临床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恢复,巩固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与运动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