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细菌成孔毒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政新  郑玉玲  姜永强 《生物磁学》2009,(15):2941-2943
成孔毒素是多种致病性细菌分泌的一种重要毒力因子,通过在真核细胞膜上形成孔道结构,引起细胞裂解。基于毒素产生孔径的大小和与细胞作用方式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大成孔毒素、小成孔毒素和RTX毒素。成孔毒素主要通过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发挥毒性效应,导致细胞死亡,然而失去细胞通透性屏障的早期后果通常是细胞因子的释放,细胞内蛋白激酶的激活,有时会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细胞膜的选择通透性对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细胞膜的这种特性限制了一些生物大分子和药物进入细胞内,不利于对一些细胞内疾病的诊断和药物靶向治疗的应用。如何将一些具有诊断和治疗潜力的生物大分子、药物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细胞穿透肽是一类能够携带多肽、蛋白质、核酸、纳米颗粒、病毒颗粒及药物等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导致完整载物内化的短肽,为生物大分子和药物进入细胞内部提供了有力的运载工具,其作为载体具有的高转导效率和低毒性特点,已经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大量研究。目前,细胞穿透肽作为生物分子和药物细胞内化的运载体已经在荧光成像,肿瘤治疗,抗炎治疗及药物靶向治疗中发挥了潜在的诊断和治疗作用,显示出其诱人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细胞通过细胞膜和它周围环境发生关系。细胞外的物质,有的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有的并不进入细胞内,只接触细胞膜的外表,从而引起细胞内部的变化。前者是细胞膜的物质运  相似文献   

4.
病原微生物产生的毒素引起细胞膜通透性增强、细胞内钾的降低,从而促使多蛋白低聚物固有免疫复合物的形成(称之为炎症复合体),最终导致细胞死亡。Laure Gurcel等人发现气单胞溶菌素触发炎症复合体介导的caspase-1的激活,进而激活甾醇调节因子结合蛋白SREBP-1和SREBP-2,上调脂质发生基因表达,促进细胞膜修复从而延长细胞存活。  相似文献   

5.
由于细胞膜的天然屏障作用,大多数具有治疗作用的极性分子、多肽、寡聚核苷酸很难进入细胞内发挥药效作用[1~3],因此很多具有良好治疗功能的大分子生物活性物质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为了克服这一治疗障碍和药物的转运,人们已经发展了各种穿透细胞膜的技术[4].目前通过细胞膜向细胞内转运的技术有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非病毒载体包括电穿孔、显微注射和脂质体转染[5,6].虽然这些方法广泛使用,但是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如转入效率低,细胞毒性大等.因此,寻找一种高效、无毒和能够穿过细胞的物质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蛇毒细胞毒素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锡锋  曹宜生 《蛇志》1999,11(4):77-79
蛇毒细胞毒素是蛇毒的主要毒性组分之一,约占蛇毒总蛋白含量的25%~60%,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能引起可兴奋性细胞如骨骼肌、心肌和神经组织去极化,可促进细胞膜通透性,轴突传导阻滞,以及溶解肿瘤细胞等。自从1936年Sarker从眼镜蛇(Najanajaatra)蛇毒中分离出一个能使离体猫心停搏的毒素以来,多种类似的毒素如心脏毒素、细胞毒素、骨骼肌去极化因子、眼镜蛇碱、直接溶血因子等相继被分离出来,基于这些碱性多肽都作用于细胞膜的共性,又被称为膜毒素(Membranetoxin)或膜活性多肽(Membraneactivepolypeptide),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这些物质或是…  相似文献   

7.
以土培玉米幼苗为材料 ,通过测定玉米大斑病菌HT 毒素处理后玉米叶片细胞膜透性和细胞内丙二醛 (MDA)含量变化及其与细胞内过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之间的关系来研究玉米细胞膜脂过氧化的程度。结果表明 ,HT 毒素胁迫后 ,亲和组合MDA含量上升 ,POD活性受到刺激 ,SOD活性受抑制较强 ;非亲和组合POD活性受到抑制 ,SOD活性受抑制较弱。HT 毒素对玉米叶片细胞膜有强烈的破坏作用 ,而且这种作用与毒素的浓度和毒素处理的时间呈正相关。试验结果初步推测在抗、感玉米的细胞膜上  相似文献   

8.
细胞透性化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透性化技术可以在不破坏细胞整体有机体系的情况下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从而克服细胞膜的渗透屏障,降低胞外物质的传质阻力,使胞内酶在稳定的细胞内环境中发挥作用,从而提高其稳定性和催化效率.细胞透性化技术方法简便,在提高固定化细胞生物转化效率以及胞内酶的原位分析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将简要介绍细胞透性化技术的概念、处理方法及其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9.
玉米大斑病菌HT—毒素与玉米细胞的膜脂过氧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土培玉米幼苗为材料,通过测定玉米大斑病菌HT-毒素处理后玉米叶片细胞膜透性和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变化及其与细胞内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之间的关系来研究玉米细胞膜脂过氧化的程度。结果表明,HT-毒素胁迫后,亲和组合MDA含量上升,POD活性受到刺激,SOD活性受抑制较强;非亲和组合POD活性受到抑制,SOD活性受抑制较弱。HT-毒素对玉米叶片细胞膜有强烈的破坏作用,而且这种作用与毒素的浓度和毒素处理的时间呈正相关。试验结果初步推测在抗、感玉米的细胞膜上可能都有HT-毒素的结合位点,但毒素作用后幅地它们的活性氧代谢程度不同而导致了对HT-毒素敏感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大肠杆菌K88体外黏附Caco-2细胞及其对细胞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体外Caco-2细胞培养模型,研究大肠杆菌K88黏附Caco-2肠上皮细胞后对其存活率及增殖活力、细胞膜磷脂酶A2、细胞内Ca^2 浓度及膜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细菌黏附3h后细胞活力明显下降,PLA2活性升高,细胞内Ca^2 浓度增加,细胞膜流动性降低,从而导致肠上皮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1.
在高中《生物》教科书中,有两处提到葡萄糖是如何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的:一是在第一章讲述物质出入细胞的三种方式时,举例说,葡萄糖分子是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进入红细胞内部的;另一处是在第二章讲述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营养物质时,指出葡萄糖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内的。为帮助大家了解葡萄糖扩进入细胞的这两种运输方式机理,本文现做如下简述: 葡萄糖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红细胞,是因为在细胞膜上有一种四聚体蛋白质,它  相似文献   

12.
中华眼镜蛇毒心脏毒素对人肝癌细胞株细胞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和方法:运用570 型粘附式细胞仪光漂白后荧光再分布法测定单个细胞膜脂流动性的动态变化和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群细胞膜电位,以观察中华眼镜蛇毒心脏毒素对人肝癌细胞株细胞膜的影响。结果:心脏毒素使肝癌细胞膜脂流动性下降,并且使肝癌细胞膜电位下降。结论:心脏毒素对人肝癌细胞株H7402细胞膜有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3.
植物细胞质膜的分布电荷所引起的电场和细胞内压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细胞双电层模型和电学原理,推出了植物细胞膜上电荷产生的细胞内压力的计算公式。利用该公式分析了植物细胞膜上电荷产生的电磁力对细胞内压力的影响。得出了细胞的实际内压力和植物体的实际刚度比只考虑机械压力的理论结果要大些,细胞的实际破裂情况比只考虑机械压力时的理论分析结果要容易些三点结论。  相似文献   

14.
自噬在细胞存活和死亡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噬是亚细胞膜结构发生动态变化并经溶酶体介导对细胞内蛋白质和细胞器降解的过程.通过平衡细胞合成和分解代谢,自噬稳定细胞内环境,维持细胞的存活.然而,过度自噬可导致细胞发生Ⅱ型程序性细胞死亡.自噬与凋亡在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关系十分密切.本文对自噬的过程及其在细胞存活和死亡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I型毒素-抗毒素(TA)系统在细菌基因组中广泛存在,在细菌的生长、生存中发挥多种生物学功能,包括抗菌、红细胞毒性、促进持留菌形成、抑制细菌生长或导致细菌休眠等。绝大部分I型毒素蛋白以细胞膜作为靶标,目前已知的一种作用机制是在细胞膜上形成孔洞结构,造成膜电位的下降或细胞膜的破坏,从而抑制ATP的合成或导致细菌死亡;另一种可能的作用机制是毒素蛋白作用在细胞膜上,改变细胞的形状,导致细胞进入休眠状态。I型毒素蛋白-细胞膜作用机制的复杂性和生物功能的多样性远超预期。因此,解析I型毒素蛋白在不同细胞膜中的组装机制及其所形成结构特征就变得非常重要,这也是揭示其结构-功能关系的关键。本文通过综述已报道的I型TA系统的结构特征与生物学功能,结合对其跨膜结构域的预测,探讨了其可能在细胞膜中形成的不同结构及其对功能的影响,分析了影响作用机制的关键因素。这些研究既给耐药细菌的治疗带来机遇,又为新型抗菌药物的研发带来思路。  相似文献   

16.
细胞外基质的各种分子经细胞膜进入真核细胞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细胞内吞是通过细胞质膜的变形运动将细胞外物质转运入细胞内的过程。不同的细胞内吞途径需要不同的蛋白质分子参与,引起不同的信号转导通路。目前认为细胞内吞和膜转运是细胞对其信号转导过程的一种精密的组织安排,细胞内吞在细胞信号转导,维持机体动态平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细胞内吞途径通常可以分为网格蛋白依赖的内吞和非网格蛋白依赖的内吞,其中后者包括陷窝蛋白依赖和非陷窝蛋白依赖的内吞,以及巨胞饮介导的内吞。本文将就这几种主要细胞内吞途径及与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关系的研究进展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17.
叶琴  陈良怡  邹寿彬  康华光  瞿安连 《生命科学》2001,13(4):167-169,166
α-latrotoxin(α-LTX)是一种突前毒素,在细胞膜上它有两种受体,细胞内分泌过程是神经突触传递的必要步骤之一,与细胞内游离钙离子喾度密切相关,α-LTX可以钙依赖性不依赖性两种方式来影响细胞的分泌过程,对于研究分泌的分子机制和钙不依赖分泌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了重组艰难梭菌毒素B(rTcd B)对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采用不同浓度rTcd B处理CT26细胞, 通过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 比色法测定Caspase 3活性; 细胞形态学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表明, rTcd B显著抑制了CT26细胞的增殖, 并呈时间?剂量依赖性; Caspase 3活性在处理6 h后显著升高, 至18 h达到最大值,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荧光显微镜观察到典型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 细胞膜内侧的磷脂酰丝氨酸(PS)异位到了膜外侧, 细胞膜呈明亮的绿色荧光; 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 细胞凋亡率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增加。实验结果表明, 重组艰难梭菌毒素B能够诱导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9.
分子探针定量和定位分析种子吸涨早期活性氧的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活性氧发光分子探针,利用荧光光谱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技术,在不同年份的玉米种子吸胀早期,对其胚、淀粉和糊粉层细胞活性氧生成进行了定量和亚细胞定位分析.结果表明:胚细胞产生的活性氧最多,糊粉层细胞次之,淀粉细胞几乎不产生活性氧;而且胚细胞产生的活性氧主要定位在细胞内,细胞膜上不产生:糊粉层细胞产生的活性氧主要定位在细胞膜.这一种子吸涨早期活性氧生成机制的揭示,为化学发光检测种子活力提供了生理依据.  相似文献   

20.
细胞膜是细胞和细胞外环境之间的一道具有选择通透能力的屏障,它的这种选择通透性不但保证了一些重要分子像葡萄糖、氨基酸和脂质等可以顺利地进入细胞,代谢的中间产物可以保留在细胞内,还保证了代谢废物的排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