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玉米大斑病菌HT—毒素与玉米细胞的膜脂过氧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土培玉米幼苗为材料,通过测定玉米大斑病菌HT-毒素处理后玉米叶片细胞膜透性和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变化及其与细胞内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之间的关系来研究玉米细胞膜脂过氧化的程度。结果表明,HT-毒素胁迫后,亲和组合MDA含量上升,POD活性受到刺激,SOD活性受抑制较强;非亲和组合POD活性受到抑制,SOD活性受抑制较弱。HT-毒素对玉米叶片细胞膜有强烈的破坏作用,而且这种作用与毒素的浓度和毒素处理的时间呈正相关。试验结果初步推测在抗、感玉米的细胞膜上可能都有HT-毒素的结合位点,但毒素作用后幅地它们的活性氧代谢程度不同而导致了对HT-毒素敏感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以土培玉米幼苗为材料 ,通过测定玉米大斑病菌HT 毒素处理后玉米叶片细胞膜透性和细胞内丙二醛 (MDA)含量变化及其与细胞内过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之间的关系来研究玉米细胞膜脂过氧化的程度。结果表明 ,HT 毒素胁迫后 ,亲和组合MDA含量上升 ,POD活性受到刺激 ,SOD活性受抑制较强 ;非亲和组合POD活性受到抑制 ,SOD活性受抑制较弱。HT 毒素对玉米叶片细胞膜有强烈的破坏作用 ,而且这种作用与毒素的浓度和毒素处理的时间呈正相关。试验结果初步推测在抗、感玉米的细胞膜上  相似文献   
3.
将瓜果腐霉进行液体发酵,其菌丝用等体积乙酸乙酯和甲醇进行依次萃取,甲醇萃取液旋转蒸发去溶剂后进行硅胶柱层析,以乙酸乙酯和石油醚(V/V=3:1和V/V=2:1)的混合液进行梯度洗脱,每50 mL收集为一个馏分,共收集到40个馏分。生物测定结果表明,以乙酸乙酯和石油醚(V/V=2:1)洗脱得到的馏分21 24对供试杂草马唐表现出了较强的活性,其对马唐的生长抑制作用均为4级。合并馏分21 24,以乙酸乙酯和石油醚(V/V=2:1)的混合液为展开剂进行等度洗脱,每50 mL收集为一个馏分,共收集到20个馏分。生物测定结果表明,馏分3对马唐有较强的抑制活性。HPLC分析发现,该馏分主要含有3个组分,其保留时间分别为12.7、14.0和30.5 min。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以对禾本科杂草具有除草活性的瓜果腐霉菌株PAM1为试验材料,研究了X-5、AB-8,H-103和S-8等4种大孔吸附树脂对其除草活性物质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X-5树脂能够较好地吸附该除草活性物质.选用50%乙醇、95%乙醇、乙酸乙酯和丙酮4种溶剂为供试洗脱溶剂,采用2种洗脱方案,对其最佳洗脱溶剂进行了选择,生长抑制作用和种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以方案1洗脱为最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高速逆流色谱法(High-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HSCCC)实现对小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 PM-1菌株代谢产物中除草活性物质的首次分离。【方法】以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4:5:4:5,V/V/V/V)为最佳的两相溶剂体系,上相(水相)为固定相,下相(有机相)为流动相,正相洗脱。【结果】在流速2 mL/min、转速900 r/min、检测波长254 nm的条件下进行分离,得到4个馏分,其中馏分Ⅱ对马唐的活性较强。馏分Ⅱ经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以乙腈:水=75:25(V/V)为流动相经过C18柱进一步分离检测,所得馏分A对马唐种子萌发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保留时间为7.954 min,该峰经二极管阵列光谱检测为单一组分。【结论】利用最佳的高速逆流色谱条件和高效液相色谱条件对小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microspora PM-1菌株代谢产物进行分离,可获得除草活性化合物——馏分A。  相似文献   
6.
基于多边界改进的京津冀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京津冀城市群生态环境一体化角度出发,结合13个地市的行政边界、泰森多边形边界和基于最小累计阻力模型构建的最小累计阻力边界3种不同类型的界限,对传统基于行政边界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进行改进,以估算出京津冀城市群13个地市实际获得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1)13个地市对应的泰森多边形边界、生物多样性最小累计阻力边界和文化服务最小累计阻力边界与13个地市的行政边界相差较大;(2)京津冀城市群各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4544.81亿元,13个地市实际获得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差别较大,空间上呈现出由北向南的下降趋势;(3)与传统方法的估算结果相比,北京市、石家庄市、承德市、衡水市、廊坊市、秦皇岛市、唐山市和邢台市实际获得的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增加,其中唐山市的增加量最大,超过56.50亿元,其他地市实际获得的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减少,天津市减少量最大,超过98亿元;(4)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相对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稳定,因此估算方法有效,研究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7.
京津冀城市群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的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京津冀城市群为研究区,基于1984、1990、2000、2005、2010和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利用斑块密度、蔓延度和土地利用类型的主观权重构建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指数,从而揭示京津冀城市群地区6个时间节点的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空间分布特征。土地利用生态风险划分为5个等级:低风险区、较低风险区、中等风险区、较高风险区和高风险区,将较高风险区和高风险区定义为综合高风险区,然后计算其重心转移轨迹,从而探究土地利用生态综合高风险区的空间转移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1)研究区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的总体分布规律为城市中心城区周边的土地利用生态风险逐渐加剧,非城市地区低于城市地区,且高风险区、较高风险区的面积呈增加趋势。(2)京津冀城市群13个地级市综合高风险区变化各不相同:北京市、天津市、唐山市和廊坊市的综合高风险区呈现出增加的趋势;承德市、张家口市、保定市、石家庄市、秦皇岛市、邯郸市和邢台市的综合高风险呈现出降低的趋势;而沧州市和衡水市几乎不变。(3)综合高风险区的重心转移方向基本分为三类:朝首都方向、朝东部海洋方向和自身发展方向,且重心转移方向与城市的规划、治理及发展方向联系密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