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细胞培养物中污染支原体的去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小鼠体内、体外加用不同的抗菌素处理及克隆的方法处理细胞污染的支原体,三株细胞经两次、一株细胞经三次处理后,经培养法、DNA染色法及PCR法检查支原体污染均为阴性,并证明对其抗体分泌没有任何影响,不失为一个理想的去除支原体的方法,从而使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支原体污染细胞的应用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
支原体污染是细胞培养过程中的常见污染。本文综述了检测支原体污染的方法以及如何去除支原体污染。  相似文献   

3.
一步法体外扩增结合Southern杂交检测M53鼠肺支原体标准株,设计一对特异寡核苷酸引物及探针,合成、纯化、建立了特异、敏感、快速的检测手段。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结果显示鼠肺支原体M53株基因组DNA710bp特异谱带。对50只SD大鼠进行检测,结果PCR方法检出率高于分离培养法,扩增产物行Southernblot杂交验证,采用碱性磷酸酶标记寡核苷酸探针,可与膜上特异靶DNA序列杂交,而阴性对照无杂交信号。特异性实验检出10pg的DNA。充分说明一步法PCR,具有高度、特异、灵敏、快速等优势,适应与大、小鼠监测中应用。  相似文献   

4.
细胞培养过程中的支原体污染相当普遍。如何快速、简便地检测支原体,并且采取有效措施去除支原体一直是细胞培养中急待解决的难题。本文就近年来有关支原体检测及去除方面的工作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DNA芯片制作原理及其杂交信号检测方法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文章讨论了DNA芯片的制作原理和杂交信号的检测方法。依其结构,DNA芯片可分为两种形式,DNA阵列和寡核苷酸微芯片。DNA芯片的制作方法主要有光导原位合成法和自动化点样法。DNA芯片与标记的探针或DNA样品杂交,并通过探测杂交信号谱型业实现DNA序列或基因表达的分析。适应于DNA芯片的发展,同时出现了许多新型的杂交信号检测方法。主要有激光荧光扫描显微镜、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结合作用CCD相机的荧光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常用的三种不同方法对支原体的检测,了解实验用小型猪支原体感染情况,为今后实验用小型猪支原体检测方法国家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培养法、PCR和ELISA方法分别对20头小型猪的气管、肺和血清进行检测。结果三种检测方法中,PCR方法支原体阳性检出率为15%,ELISA方法为20%,而培养法结果均为阴性。结论目前在普通级小型猪中存在支原体的感染。检测方法中PCR和ELISA方法较培养法更省时,敏感性更高。  相似文献   

7.
细胞培养中支原体污染是一个长期困扰实验室工作人员的难题。近年来,检测方法不断完善,核酸杂交,多聚酶链反应等新的方法已建立起来,对于支原体污染的去除主要是应用抗生素,可选用一些新的更为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液体培养法和固体培养法平行检测肺炎支原体结果的一致性;评价液体培养法检测肺炎支原体的可靠性。方法采用液体培养基和固体琼脂培养基平行检测1 648份临床标本的肺炎支原体,比较同一份标本在2种培养基上的检测结果。结果液体培养法阳性296例,阳性率为18%;固体培养法阳性244例,阳性率为14.8%;液体培养法阳性而固体培养法阴性57例;固体培养阳性而液体培养法为阴性5例。2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快速液体培养法与固体培养有较好的一致性,具有方便、简单、准确且可以用于早期检测等优点,适合临床大批量标本筛查。需结合患者临床症状等排除真菌和耐药菌造成的假阳性。  相似文献   

9.
用PCR法和DNA杂交法检测同一献血员的白细胞及血清中的HCMV-DNA,并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HCMV-IgM、IgG(测四个不度),连续两年共检测白细胞和血清样本各200人份。PCR法检测白细胞中的HCMV-DNA阳性率分别为63%和70%,DNA杂交法检测的阳性率为42%和50%。PCR法检测血清中的HCMV-DNA的阳性率为49%和53%,DNA杂交法检测的阳性率为33%和39%。H  相似文献   

10.
EPO工程细胞株支原体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支原体污染是细胞培养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对细胞支原体的检测是细胞特性鉴定的重要方面。我们采用抗支原体单抗免疫荧光法和培养法(包括液体培养法和固体培养法)检测工程细胞支原体。单抗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果表明:支原体阳性的细胞膜表面有明亮荧光,工程细胞EPO C_2细胞膜表面无荧光。支原体液体培养法结果显示:作为阳性对照的支原体由于在生长过程中产酸使培养液变黄,而加入EPOC_2株细胞悬液的样品管与阴性对照管相同,无颜色变化。固体培养法结果显示:在显微镜下观察,支原体阳性对照在固体培养基上呈荷包蛋样集落,而阴性对照及EPO C_2株细胞样品均无菌落生长。以上结果表明:受检的EPO C_2株细胞未被支原体污染。  相似文献   

11.
用抗菌药物从传代细胞株中去除支原体污染的试验结果表明,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对支原体均无明显的杀灭作用。用lOμg/ml的Tiamutin处理支原体的效果较好。采用单克隆细胞稀释、选择法与Tiamutin(10μg/ml)处理相结合,经电镜观察可去除细胞中支原体的污染。检查支原体的方法是否特异、敏感、快速是对试验结果正确判断的一个重要的关键。为了防止支原体的污染,除了加强对原材料(包括小牛血清、培养液等)的检查以及把住严格的无菌操作条件外,必要时可在培养基中加入10μg/ml的Tiamutin。  相似文献   

12.
邓磊玉  林戈  卢光琇 《生物磁学》2011,(8):1451-1453
目的:优化检测人胚胎干细胞支原体感染的方法,寻找控制支原体感染的途径。方法:利用hoeshest33258染色检测感染支原体的人胚胎干细胞,接触感染培养基的人胚胎成纤维细胞,比较两种方法检测效果;利用RNApolymeraseⅡ作为新的鉴定指标,直接检测感染支原体的人胚胎干细胞;利用抗支原体药物对感染细胞进行处理,检测处理后细胞的感染状态。结果:hoechest33258染色后,受支原体感染人胚胎干细胞检测效果不明显,接触感染培养基的人胚胎成纤维细胞在培养7天后有拉丝状染色分布;RNApolymeraseⅡ染色则能直接检测出受感染的人胚胎干细胞表面粘附的支原体;利用抗支原体药物Plasmocin对感染细胞进行处理后hoechest33258拉丝状染色基本消失,但持续培养后重新出现。结论:间接法使用hoechest33258染色或者直接利用RNApolymeraseⅡ染色都能够很好地检测人胚胎干细胞培养过程中的支原体感染。抗支原体药物Plasmocin能够有效减轻支原体感染情况,但是不能完全杀灭支原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化检测人胚胎干细胞支原体感染的方法,寻找控制支原体感染的途径。方法:利用hoeshest33258染色检测感染支原体的人胚胎干细胞,接触感染培养基的人胚胎成纤维细胞,比较两种方法检测效果;利用RNApolymeraseⅡ作为新的鉴定指标,直接检测感染支原体的人胚胎干细胞;利用抗支原体药物对感染细胞进行处理,检测处理后细胞的感染状态。结果:hoechest33258染色后,受支原体感染人胚胎干细胞检测效果不明显,接触感染培养基的人胚胎成纤维细胞在培养7天后有拉丝状染色分布;RNApolymeraseⅡ染色则能直接检测出受感染的人胚胎干细胞表面粘附的支原体;利用抗支原体药物Plasmocin对感染细胞进行处理后hoechest33258拉丝状染色基本消失,但持续培养后重新出现。结论:间接法使用hoechest33258染色或者直接利用RNApolymeraseⅡ染色都能够很好地检测人胚胎干细胞培养过程中的支原体感染。抗支原体药物Plasmocin能够有效减轻支原体感染情况,但是不能完全杀灭支原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肺炎支原体ELISA检测试剂盒在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用肺炎支原体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咽拭子标本,并以肺炎支原体快速检测培养基试剂做同步盲法对照试验,分析该试剂盒的准确性及批内、批间产品的稳定性。结果在10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咽拭子标本中,肺炎支原体ELISA检测法阳性率为38%,肺炎支原体快速检测培养基法阳性率为37%,两种方法阳性结果符合率为97%。同步盲法试验结果显示,肺炎支原体ELISA检测试剂盒批内、批间产品阳性结果的一致率均为100%。结论该试剂盒具有较好的准确度和特异性,并且操作简便、快速,临床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聚合酶链反应在牛血清支原体检测上的应用价值,以支原体高度保守的rRNA操纵子(支原体基因组中16SrRNA的编码区序列)设计引物,采用碱裂解法提取牛血清中支原体DNA作为模板进行聚合酶链反应。结果表明,阳性、阴性和内控对照都扩增出了预期的条带,聚合酶链反应与支原体培养法比较,有灵敏、快速、特异性高的特点,可用于牛血清中支原体的常规检测。  相似文献   

16.
分别应用酚试剂与FeCl3来检测萘酚,表明DNA能催化乙酸萘酯的水解,印证了以前关于DNA具有酯酶活性的结论.FeCl3法可以作为检测DNA酯酶活性的一种定量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分别应用酚试剂与FeCl3来检测萘酚,表明DNA能催化乙醛萘酯的水解,印证了以前关于DNA具有酯酶活性的结论。FeCl3法可以作为检测DNA酯酶活性的一种定量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IgG类抗体亲和力检测在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被动颗粒凝集试验(PPA)和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儿童上呼吸道感染者血清IgM类抗体水平,同时用IFA法检测其IgG类抗体的亲和力,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一致性检验。结果在IgM类抗体检测上PPA法检出阳性率(60/120)高于IFA法(49/120),两法检测结果缺乏一致性。而IFA法检测IgG类抗体阳性的97例中,有22例检出低亲和力IgG类抗体,其中20例同时检出IgM类抗体,两法检测结果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01)和较好的一致性(0.7>Kappa>0.4)。结论肺炎支原体低亲和力IgG类抗体检测有与IgM类抗体检测类似的早期诊断价值,可与IgM类抗体联合检测用于区分近期感染、感染后复发或再次感染。  相似文献   

19.
由淋球菌和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感染引起的特异性尿道炎,临床上缺乏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聚合酶链反应技术,通过对每种病原体特有的DNA序列进行体外特异扩增,可以快速准确鉴定之。本文用该技术对引起泌尿系统感染的三种病原体进行检测研究,它具有快速、特异、准确等优点,并检测123例感染者,结果,淋球菌感染占74%,沙眼衣原体感染占39%,解脲支原体感染占30.9%。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咽拭子快速培养在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220例,用肺炎支原体专用液体培养基进行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用胶体金法检测肺炎支原体MP-Ig M。比较两种方法的阳性率。结果:咽拭子培养快速培养阳性率与血清MP-Ig M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Ig检测显示,≤1岁阳性率最低,其阳性率随年龄增加不断增高(P0.05)。肺炎支原体咽拭子培养显示,≤1岁阳性率最高,2~8岁最低(P0.05)。病程≤7 d患者肺炎支原体咽拭子培养阳性率(34.21%)显著高于肺炎支原体MP-Ig检测阳性率(14.04%)(P0.05)。病程7 d患者肺炎支原体咽拭子培养阳性率(11.32%)显著低于肺炎支原体MP-Ig检测阳性率(52.83%)(P0.05)。肺炎支原体咽拭子培养的灵敏度性以及特异性显著高于肺炎支原体MP-Ig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咽拭子快速培养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早期诊断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简单,无创伤,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