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家镇旧石器遗址1998年出土的石制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家镇遗址是三峡地区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遗址埋藏于长江右岸第Ⅲ级基座阶地内。1995年和1998年经过两次发掘,揭露面积456m2,出土石制品2500余件,其中1998年在B区发掘出土石制品719件。石制品类型包括石器、石核、石片和断块等。古人类选取河卵石为原料运用锤击法剥片和加工石器;石器以大型为主,毛坯多为石核和完整石片,砍砸器是石器的主要类型;石器加工较简单,多数单向加工。石器工业具有中国南方旧石器时代主工业鲜明特点。地貌和地层对比,显示该遗址可能与冉家路口遗址同时,处于中更新世晚期。  相似文献   

2.
东营坊遗址位于天津蓟县境内。2007年,对该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200m2,出土石制品90件。石制品原料系就地取材于遗址附近的河床或基岩;石制品类型包括石核、石片、石器和断块;剥片采用锤击法;石器以小型为主,包括刮削器和雕刻器,由硬锤直接加工而成,方向以正向居多。根据文化层底部哺乳动物化石的测年结果,遗址年代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过渡阶段或旧石器时代晚期早段。  相似文献   

3.
肖沟遗址位于湖北省郧阳区安阳镇钟家河村,埋藏于丹江口库区汉江左岸第二级堆积阶地,遗址所在地三面环水,北靠低山。2010年10月-12月对该地点进行抢救性发掘,揭露面积近1500 m~2,出土石制品413件。石制品类型包括石器、石核、石片、断块断片和碎块碎片等。古人类利用河流砾石,就地取材加工石制品;硬锤锤击是主要剥片方法;石制品总体以小型居多,石器主要以石片为毛坯,边刮器为主要类型。石制品特点显示石片工业特点。石制品类型以石片类和断块类为主体,石制品拼合率近10%,是一处原地埋藏的古人类遗址。通过与丹江口库区相关旧石器遗址的比较,结合地貌地层特点,推测该遗址形成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相似文献   

4.
西白马营遗址是泥河湾盆地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一处重要遗址。本文报道的87件石制品均发现于西白马营遗址同一文化层,类型有石核、石器和废片等,其中废片包括完整石片、破碎石片、碎片与断块等。石制品原料以燧石、石英以及硅质白云岩为主,个体以小型居多,剥片技术主要为硬锤锤击法,偶用砸击法。刮削器是石器的主要类型,修理采用硬锤锤击法。文化面貌属于华北小型石片石器工业传统。  相似文献   

5.
冉家路口旧石器遗址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冉家路口遗址位于重庆市丰都县境内,是三峡地区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遗址埋藏于长江干流的第Ⅲ级基座阶地底部,石制品经过了短距离的搬运和扰动。2001年进行的第2次发掘揭露面积500m^2,出土石制品680件,类型包括石核、石片、断块和石器等,原料全部就地选取河滩砾石,以锤击法生产石片。石器以大型和中型为主,砍砸器和刮削器是主要类型,其它有凹缺器、薄刃斧、手镐、两面器和石球等;石器毛坯以石片为主,占80.5%;石器采用锤击法加工,以单向加工为主,另外有少数错向和双面加工,器型比较稳定;石器类型具有中国南方旧石器时代主工业的特点,同时呈现较强的石片工业特点。地貌对比和光释光测年结果表明,冉家路口遗址的时代处于中更新世晚期,属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  相似文献   

6.
楼房子遗址系陇东地区一处旧石器时代中期的旷野遗址。2018年对楼房子遗址下文化层下部(第14、15层)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为16 m2,出土大量石制品、动物化石。石制品原料以石英砂岩和硅质灰岩为主,类型包括石核、石片、石器、断块或断片、备料等。剥片采用硬锤锤击法,石器修理以硬锤锤击法为主。石制品类型和技术总体上属于北方小石器传统。结合地层堆积及相关的孢粉分析初步认为,楼房子遗址下文化层时代与MIS5相当。  相似文献   

7.
2016年以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在河南三门峡地区进行旧石器考古调查,在灵宝窄口水库周边发现旧石器地点8处、石制品74件及少量动物化石;石制品中有47件出自地层。石制品主要埋藏在黄土堆积和河流相堆积中,原料以石英岩为主,类型包括石器、石核、石片、断块等。石核包括单台面石核、双台面石核、盘状石核和多台面石核;石片以锤击石片为主;石器主要为刮削器和砍砸器,也有似手斧和凹缺器等。从技术和类型上判断,该地区的石器工业属于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早期普遍存在的石核-石片工业。石制品多出自黄土-古土壤条带L11~S5之间,年代范围为0.99~0.48 MaBP,属旧石器时代早期。本次调查成果表明,该地区具有发现更多、更重要旧石器时代遗址并开展深入考古发掘与研究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井水湾旧石器遗址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井水湾遗址是三峡地区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遗址埋藏于长江右岸的第Ⅱ级基座阶地内,在1998—2002年间经历了5次系统发掘,揭露面积2121m2,出土石制品910件,动物化石58件。古人类因地制宜地选取河卵石为原料进行剥片和加工石器;石制品类型包括石器、石核、石片、石锤和断块等;剥片技术为锤击法;石器以大型和中型为主,石器毛坯多为完整石片,砍砸器和刮削器是石器的主要类型;石器加工较简单,多数单向加工,且以正向为主。石器工业具有中国南方旧石器时代主工业鲜明特点。环境分析显示古人类生活在温暖湿润的针叶、阔叶混交林-草原环境条件下。光释光年代测定表明,井水湾遗址使用者生活在距今约8万年前,属旧石器时代中期。  相似文献   

9.
舒家岭旧石器时代遗址位于丹江口库区丹江口市,2012年3~7月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揭露面积2784m2,出土石制品1954件;另采集石制品51件。古人类就地取材,选择河卵石为原料,石制品以大、中型为主。石制品类型包括石器、石核、石片、石锤、断块和备料。石器多以砾石为毛坯,由锤击法加工而成,制作相对粗糙、简单;大部分为正向加工;类型主要为砍砸器、刮削器和手镐。该遗址表现出中国南方旧石器时代主工业的鲜明特点,为研究晚更新世古人类在汉水流域的适应生存、开发过程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三峡地区枣子坪旧石器遗址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枣子坪旧石器遗址埋藏于三峡地区长江右岸的第Ⅱ级基座阶地内。2000和2002年经历了两次抢救性发掘,揭露面积1000m2,出土石制品101件。石制品类型包括石器、石核、石片、石锤和断块等。古人类选取河卵石为原料进行剥片和加工石器;石器以中型为主,毛坯多为完整石片,刮削器是石器的主要类型;石器加工较简单,多数单向加工,且以正向为主。石器工业具有中国南方旧石器时代主工业鲜明特点,同时蕴含了向长宽等比小型化发展的趋势。地貌和地层对比显示,该遗址可能与井水湾遗址同时,属旧石器时代中期。  相似文献   

11.
广西百色盆地旧石器工业因含有众多的手斧且年代早到803 kaBP而闻名于世。盆地内发育有7级河流阶地,其中第IV级阶地发现有手斧和玻璃陨石。自从1973年第一个石器地点被发现,越来越多的遗址或地点被调查发现和发掘。以前研究认为,百色盆地旧石器只出自网纹红土层,年代均为803 kaBP。2013年以前,通常只在土状堆积的上部发掘,从来没有人对第IV级阶地的沉积物从地表到底部砾石层进行系统发掘,因此关于第IV级阶地的整体地层堆积情况及含石器层位很模糊。2013-2014年,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会同田东县博物馆对百色盆地最重要的旧石器遗址之一——田东高岭坡遗址进行了系统的考古发掘。此次发掘从遗址的地表往下一直发掘到砾石层,揭露出厚度超过7m的完整地层序列,发现1处小型石器制造场和1处用火遗迹。在不同地层中发现石制品800多件,包括砍砸器、手镐、刮削器等。涵盖旧石器和新石器两个时代。根据地层对比和石制品的特征及测年结果,我们把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可分为3期:第一期的年代早于或等于803 kaBP,第二期为15 kaBP,第三期约为10 kaBP。  相似文献   

12.
冉家路口旧石器遗址位于三峡库区重庆市丰都县境内,埋藏于长江左岸第三级基座阶地。2007年度对该遗址进行了第四次抢救性发掘。发掘范围分A、B两区, 揭露面积2004m2,其中A区出土石制品470件, B区140件。除B区有24件出自表土层外, 其余均出自底部砾石层。石制品原料取材于河流阶地底部磨圆度较高的河卵石; 类型包括石核、石片、石器和断块等; 锤击法为剥片的基本方法, 此外可能还利用过碰砧法和摔碰法。石器以大型为主, 80%以上以石片为毛坯; 刮削器和砍砸器是主要类型,此外还有凹缺器、大型石刀、尖状器、手镐、薄刃斧等; 石器采用锤击法直接简单加工而成,加工部位多集中于石片的远端及两侧, 以单面方式为主。地貌对比和以往研究结果显示古人类在该遗址活动的时间大致发生在中更新世晚期。石器工业面貌在保留中国南方旧石器时代主工业特点的同时, 石片和石片石器也占据较大比例, 同样特点的旧石器遗址在汉水流域和洛南盆地也有发现, 说明这一区域可能存在着早期人类石器技术的交流。  相似文献   

13.
2004年丹江口库区调查发现的石制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在丹江口库区发现并复查了43处旧石器旷野地点, 共采集石制品367件。石制品包括石核、石片和石器, 石器类型主要有刮削器、砍砸器、石球、手镐、手斧等。这些旷野地点分布在沿江两岸的第2、第3和第4级阶地上, 时代从旧石器早期延续到晚期。各阶地的石器工业面貌较为一致, 表现出以砾石及大中型石片加工而成的重型工具为主的特点。手镐、手斧等具有阿舍利技术特征的重型工具的发现, 促使我们重新思考东、西方早期文化之间的异同, 并为进一步探讨早期人类的迁徙、扩散和区域间的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4.
王建 《人类学学报》1986,5(2):172-178
山西下川遗址和丁村遗址群7701地点均发现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典型细石器。前者也于下川富益河圪梁第二级阶地上部;后者位于汾河第二级阶地底部。地质时代为晚更新世晚期;7701地点比下川稍早。 本文根据地貌、地层和所含的文化遗物,结合碳-14测据,与安志敏先生在《中国晚期旧石器的碳-14断代和问题》中对下川、丁村提出的异议,进行了讨论,认为两遗址的时代与性质依然可信无疑。  相似文献   

15.
《L'Anthropologie》2018,122(1):1-13
The Bose Paleolithic industry in the Bose Basin, Guangxi, South China is well known in the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community for its bearing handaxes dated back to 803 ka. Seven terraces were developed in the basin and terrace 4 is the most important because handaxes and tektites were recovered from this terrace. Since the first site was discovered in 1973, additional sites of the Bose Paleolithic industry have been investigated and excavated, most of which are located on terrace 4. The previous studies concluded that there is only one phase within this industry and its age is 803 ka. However, before 2013, no attempt had been made to dig down to the basal gravels from the top of terrace 4 in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s. Therefore, the stratigraphy and the layers from which the stone artifacts derive of terrace 4 are not clear. In 2013–2014, we conducted an excavation of 200 m2 at the Gaolingpo site, which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leolithic sites in the Bose Basin. We excavated to the basal gravel deposits from the top of this terrace, and a section of more than 7 meters thick deposit was exposed and clearly shows the stratigraphic layers of Pleistocene and Holocene deposits. Furthermore, features and about 800 stone artifacts including choppers, picks, scrapers, etc. were excavated from several stratigraphic layers, which are different in age and other aspects. Based on stratigraphy and the stone artifacts, three stages of Paleolithic cultural remains from the Gaolingpo site can be established. The first stage is in the age of at leat 803 ka. The second stage can be dated to 15 ka and the third stage to about 10 ka.  相似文献   

16.
百色上宋遗址发掘简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02年广西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百色市上宋遗址进行了抢救性的发掘,共出土了近300件石制品和玻璃陨石。石器类型有砍砸器、刮削器和手镐等。根据地质、地貌分析和出土遗物的特征,本次发掘区的地层堆积为次生堆积,所出土的遗物来自第四级阶地,其年代早于发掘区的地层堆积形成的年代。  相似文献   

17.
红石坎Ⅰ旧石器遗址是丹江口库区一处重要遗址,埋藏于汉江右岸第3级阶地。2008年发掘并揭露525m2,出土石制品136件,采集22件。石制品类型包括备料、人工石块、石锤、石核、石片、刮削器、砍砸器、手镐、凹缺刮器、碎片等,具有南、北方石器工业过渡的文化特征,时代应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  相似文献   

18.
梁山遗址旧石器材料的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位于秦岭南麓的梁山遗址是汉水流域最早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其研究历史可追溯至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八十年代又进行过3次野外考察,共发现有十几处旧石器地点,发表了初步研究报告。本文从技术、类型学角度对当时在梁山龙岗寺地点中采集的部分标本进行研究,表明梁山遗址是一个含手斧的旧石器时代初期工业,工具类型包括砍砸器、石球、手斧、薄刃斧、刮削器、凹缺器等。梁山遗址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该石器工业在中国南、北方旧石器文化关系中具有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大梅遗址位于百色右江区东南的右江北岸,最初发现于1982年。该遗址包括三个地点,分别位于Ⅱ、Ⅲ、Ⅳ级河流阶地上。2005年8月至2006年1月,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其中第一地点(A区)发掘面积1100m~2,第二地点(包括B、C、E区)发掘面积1900m~2,第三地点(D区)发掘面1000m~2,总揭露面积4000m~2。该点出土石制品314件,包括砾石、石核、石片、石锤、石器等。石制品原料以石英岩为主,剥片和修理主要采用锤击法,工具多用砾石直接加工而成,类型有砍砸器、手镐、刮削器、尖状器等,刮削器数量最多。根据地层和出土石制品的特征推断,第一地点的时代应为旧石器时代晚期。  相似文献   

20.
丹江口库区双河一号旧石器地点位于河南省淅川县双河镇,埋藏于丹江左岸第三级阶地棕红色黏土层中。2010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受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办公室委托,对该地点进行了考古发掘,揭露面积400m2,出土石制品225件。石制品类型有石核、石片、石器、断块和裂片等。古人类选择河卵石为原料进行剥片和加工石器,岩性以石英岩为主;硬锤锤击法为剥片的主要技术;石制品总体以中小型居多;石器主要以砾石为毛坯,砍砸器是主要类型;石器多在砾石一端采用锤击法加工而成。石制品特点显示中国南方砾石石器工业的因素,同时石制品组合中出现了片状毛坯加工的尖状器。地貌和地层对比显示该地点形成于中更新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