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继伦杜和克利柯-肯特力柯(Landau and Killick-kendrick)报道了用斯氏按蚊感染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 berghei yoelii即P. yoelii yoelii)成功后,韦利(Wery)、陈佩惠等先后较详细地报道了该虫在斯氏按蚊(Anopheles stephensi)体内发育过程。自70年代起,国内外相继用约氏疟原虫-斯氏按蚊系统作为筛选和评价疟疾病因性预防和根治药的动物模型,但在抗疟药物的试验中,需要斯氏按蚊对疟原虫有高而稳定的感染率。为此,作者等于1977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瑞士杂种和C_(57)BL/6 Jax纯种小鼠为疟原虫的脊椎动物宿主,以斯氏按蚊为疟原虫的无脊椎动物宿主,较详细系统地定时定量地评价了标准抗疟药伯氨喹啉对约氏鼠疟原虫(Plasmodium yoelii yoelii By265)配子体和孢子体作闲。  相似文献   

3.
李慧珠  刘田民 《动物学报》1989,35(3):333-334
为了开展疟疾防治以及疟原虫生物学的研究,进一步了解在体外培养中疟原虫的发育规律、形态结构等生物学特性,我们于1985年对离体培养的约氏疟原虫约氏亚种动合子和动合子形成进行了扫描电镜的观察。 材料和方法 约氏疟原虫约氏亚种(Plasmalium yoelii yoelii)用血传和蚊传保种。在昆明株小鼠(KM/AMS)体内多次血传做为供血鼠。C_(57)6JB/ax 小鼠保种。定期感染斯氏按蚊(Anpheles stephensis)MEM  相似文献   

4.
比较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 yoelii)与伯氏疟原虫(Plasmodium berghei)再次感染模型特异性抗体产生的差异,追溯相应虫体抗原的表达特点。建立约氏疟原虫与伯氏疟原虫再次感染鼠疟模型,ELISA检测特异性抗体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血清中优势抗体反应特点;检测两种虫株的MSP-1重组蛋白与免疫血清的反应程度;质谱鉴定伯氏疟原虫诱导免疫血清中优势抗体的抗原特点。ELISA表明小鼠免疫血清能够与相对应虫株蛋白产生特异性反应,二次感染后的免疫血清具有抗体产生增强的现象;免疫血清与重组的MSP-1蛋白具有较好的反应性,反应水平具有种属差异性。与约氏疟原虫产生以抗MSP-1抗体为主的反应模式不同,伯氏疟原虫免疫血清还增加了分子量55 kD的反应条带,通过蛋白质谱鉴定提示可能是PbANKA_0702800,PbANKA_020920,PbANKA_110220等疟原虫表面蛋白。结果表明,抗疟原虫有效抗体的产生在宿主抵抗疟原虫感染尤其是再次感染的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NO对疟原虫红内期侵袭相关分子MSP-1、AMA-1和RhopH complex转录水平的影响。通过雌性BALB/c小鼠腹腔感染1×10^6致死型约氏疟原虫P.yoelii 17XL,体内给予NO长效(NOC18)和短效(NOC5)发生剂进行干预后,纯化疟原虫成熟裂殖体,提取总RNA,通过Real—time PCR相对定量方法检测MSP-1、AMA—1和RhopH complex的转录水平。结果显示和正常感染组相比,NOC5处理后疟原虫侵入的关键分子MSP—1、AMA-1和RhopH complex的转录水平明显下降;而NOC18处理则未见这一现象。本研究结果提示NO抑制疟原虫侵袭关键分子的转录水平,进而可能下调疟原虫相应蛋白的表达,从而影响疟原虫的侵入过程。  相似文献   

6.
作者观察了猪尾猴疟原虫广西株在熊猴和猕猴肝内第6、7、8天的红前期裂殖体。红前期裂殖体为椭圆形,较小,成熟裂殖体不超过30微米,含裂殖子平均约1500个。在发育过程中突出的特征是有细胞岛(Pseudocytomere)形成,完成裂体增殖时间仅8—9天。本虫株在形态及发育方面与猪尾猴疟原虫的OS株极为相似。  相似文献   

7.
制备抗PbPH单克隆抗体(mAb),检测伯氏疟原虫(Plasmodium berghei)PbPH的表达特点和传播阻断能力。主要通过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 WB)和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 immunofluoscent assay, IFA),确定PbPH的表达阶段以及抗PbPH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1×10~6个P.berghei感染雌性BALB/c小鼠3 d后,尾静脉收集感染小鼠的血液,与鼠源的抗PbPH单克隆抗体/PBS对照,按照不同的稀释倍数(1?5、1?10、1?50)进行混合培养,观察15 min后,伯氏疟原虫配子体出丝中心数及24 h后动合子形成数的变化。WB和IFA检测抗PbPH单克隆抗体可以识别雌雄配子体、雄配子、雌配子/合子、retort和动合子的表面抗原。体外传播阻断实验中,与PBS对照组相比,在加入不同浓度(1?5、1?10)的抗PbPH单克隆抗体培养后,配子体出丝中心数分别减少了41.7%、3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合子形成数分别减少了45.1%、1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PbPH单克隆抗体可以有效阻断体外配子体出丝中心和动合子的形成,从而影响伯氏疟原虫在蚊体内的进一步发育和继续传播。  相似文献   

8.
在疟疾免疫学研究中,为了制备裂殖子抗原,需要从感染血中分离出裂殖体期疟原虫昕寄生的红细胞,并对其进行短期培养,以收集细胞外的游离裂殖子。我们借用木下喜博用阿拉伯胶液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淋巴细胞的方法,分离诺氏疟原虫裂殖体期感染的红细胞。获得了一些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9.
<正>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的C端19 000区(Pf MSP119)是保护性抗体的标靶,但是,一个主要的血期候选疫苗pf MSP142其中包含了Pf MSP119的保护性表位,临床试验表明它的免疫原性和效力不是最佳的。根据用约氏疟原虫小鼠模型所作的概念验证研究,作者将重组的Pf MSP119(rPf MSP119)与恶性疟原虫裂殖子缺失了其低复杂性的  相似文献   

10.
鼠疟原虫(Murine malaria parasites),自1948年首次发现伯氏疟原虫(Plasmodium beghei)以来,相继发现了许多新种(株),且在疟疾寄生虫学、免疫学、遗传学和疟疾化疗等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已成为现代疟疾实验研究的重要模型之一。我国已从国外引进了伯氏原虫、约氏原虫(Plasmodium yoelii)和少数抗药性系株。随着国际学术交往和实验研究的发展,必将有更多的鼠疟原虫引进。因此熟悉鼠疟原虫生物学特性,掌握其分类鉴定方法,对于疟疾学、寄生虫学以及有关科研教学人员越来越显得必要。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内对鸡疟、猴疟在蚊体内的发育进行了较详细的观察(北京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组,1978;陈佩惠等,1979),国外也有类似的报告(Bano,1959;Garnham,1966;Yoeli,1965;Yoeli和Most,1960)。1968年Yoeli和Upmanis及Alger相继报告了对鼠疟原虫(P. berghei)配子体到动合子的离体培养以来,国内外学者陆续作了许多工作(Rosales-Ronquillo和Silverman,1974;Rosales-Ronquillo等,1974;Weiss和Venderberg,  相似文献   

12.
李全贞  王兴相 《动物学报》1989,35(4):442-443
人类的疟疾流行史表明,处于饥饿或营养不良状态下的人群,其疟疾发病率较低,临床症状较轻,动物实验证明,疟原虫红内期的发育对宿主饲料营养成份的依赖性非常明显。但宿主营养状态对子孢子侵入和红外期发育的影响尚未见有报道。本文观察了大鼠在营养不良条件下对约氏疟原虫子孢子侵入及红外期发育的影响。 将感染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 y.yoelii)BY265 后14天的斯氏按蚊一批,剪去腹部,研磨,用  相似文献   

13.
约氏疟原虫红外期体外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药物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大鼠肝癌,取肝癌白色结节用胶原酶消化,体外培养建立肝癌细胞系,筛选出对约氏疟原虫子孢子敏感的大鼠肝癌细胞系,建立了大鼠肝癌细胞-约氏疟原虫体外培养系统。纸氏疟原虫子孢子接种单层培养的肝癌细胞,48h可见红外期裂殖体,72h后培养细胞胰酶消化,消化下的细胞及培养上清一半离心,悬液接种健康小鼠,可使之感染疟疾。  相似文献   

14.
王涛  刘佩娜  廖琳  陈静先 《四川动物》2007,26(4):943-944
目的应用数字图像技术识别间日疟原虫。方法基于图像预处理、图像分割、特征提取、判决分类等步骤,分别对间日疟原虫薄血膜的裂殖体图像进行处理,观察其识别效率和准确度。结果边缘检测和图像灰度值检测两种方法均能够识别间日疟原虫裂殖体,而二者的联合方法可以得到较好的识别效果。结论初步探索采用边缘和图像灰度联合检测的方法能够识别间日疟原虫薄血膜的裂殖体。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斯氏按蚊生长发育过程中唾液腺抽提物配子体激活因子的消长,应用体外雄配子体出丝观察方法比较羽化后未吸血及吸血组雌性斯氏按蚊唾液腺抽提物中配子体激活因子对柏氏疟原虫雄配子体出丝诱导活性的动态变化。羽化后未吸血组按蚊唾液腺配子体激活因子活性与按蚊生长、发育呈同步变化。羽化后当日至羽化后第6 d,吸血组按蚊唾液腺抽提物的GAF活性变化与未吸血组相似,吸血后该组GAF活性下降,羽化后14 d恢复到吸血前水平。吸血后斯氏按蚊唾液腺配子体激活因子活性的降低与蚊卵发育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16.
大劣按蚊(Anopheles dirus)是一种重要的虫媒,尤其是对疟原虫的传播流行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东南亚地区和我国疟疾的重要传播媒介。黄复生等研究发现,对人疟原虫敏感的大劣按蚊可以通过卵囊黑化包被反应,阻断对鼠疟原虫——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 yoelii)的传播。因此,大劣按蚊约氏疟原虫是研究昆虫先天性免疫和蚊与疟原虫相互关系的理想模型。我室对大劣按蚊已开展了系列的研究。为能更加深入地开展对大劣按蚊的研究,尤其是对其传疟相关蛋白的研究,本研究拟对大劣按蚊的血淋巴进行初步的分析,提供一些基本知识和数据,为今后更深入地开展大劣按蚊的蛋白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陈晓红  柯金星 《动物学报》1997,43(3):232-237
用细胞色素氧化酶组织化学方法处理感染了约工疟原虫子孢子的大鼠肝脏,通过透射电镜研究红外期裂殖体的超微结构。在接种子孢子后48小时的标本中发现一成熟裂殖体,外周仍由一寄生虫质膜包裹,膜下有许多小泡,粗面内质肉、圆形或蚕豆形具明显嵴的线粒体,以及大量成熟裂殖子。  相似文献   

18.
贝氏隐孢子虫在北京鸭体内发育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贝氏隐孢子虫各期虫体均位于宿主粘膜上皮细胞的带虫空泡中。在虫体与上皮细胞接触处,虫体表膜反复折迭形成营养器。子孢子或裂殖子与粘膜上皮细胞接触后,逐步过渡为球形的滋养体;滋养体经2—3次核分裂、产生含4或8个裂殖子的两代裂殖体,裂殖体以外出芽方式产生裂殖子;裂殖子无微孔,顶端表皮形成3—4个环嵴,裂殖子进一步发育成为配子体;大配子体含有两种类型的成囊体。小配子呈楔形,无鞭毛和顶体,有一个致密的长椭圆形细胞核,小配子表膜内侧有9根膜下微管;孢子化卵囊内含四个裸露的子孢子和一个大残体。本文是有关鸭体内隐孢子虫超微结构的首次报导。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分别用过碘酸——雪夫氏剂染色方法(PAS)和乌洛托品——硝酸银染色方法在光镜和电镜下检验毁灭泰泽球虫生活史各时期体内的多糖及其分布。实验结果表明,子孢子内、各代裂殖体和裂殖子内都含有多糖。大配子和合子内除含有多糖外还含有成囊颗粒。成囊颗粒的成分是糖蛋白。无性世代的滋养体和多核体内未检出多糖。早期配子细胞,小配子体和小配子内也未检出多糖。本实验证明,毁灭泰泽球虫体内的多糖系由其自身合成,并在其发育过程中消耗。  相似文献   

20.
关于伯氏疟原虫(Plasmodium berghei)超微结构的研究,国外从五十年代起富尔敦(Fulton)、卢金斯卡(Rudzinska)、彼得斯(Pe-ters),拉德(Ladda)、勃腊克布恩(Blackbur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