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甘丙肽受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已经克隆了3种甘丙肽受体(GalR1, GalR2, GalR3),它们都是与G蛋白相偶联的受体.3种甘丙肽受体的氨基酸序列、药理学特性以及第二信使系统各不相同.GalR1/3受体可以抑制腺苷酸环化酶并可以激活钾通道,GalR2受体可以激活磷脂酶C并增加胞内钙离子浓度.用RNA印迹、反转录PCR以及原位杂交等技术对上述3种甘丙肽受体在人、大鼠和小鼠中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发现它们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提示不同的甘丙肽受体可能参与不同的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从新生大鼠嗅球中分离出嗅成鞘细胞,进行体外培养。运用RT-PCR方法检测甘丙肽及其受体在体外培养的嗅成鞘细胞中的表达;运用MTT法检测甘丙肽及其受体激动剂、拮抗剂对嗅成鞘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嗅成鞘细胞表达甘丙肽(GAL)及其受体GalR2,而不表达其他两种受体GalR1和GalR3;甘西肽及两种受体激动剂GAL1-11和GAL2-11能够明显地抑制体外培养的嗅成鞘细胞的增殖,这一效应可被非特异性甘丙肽受体拮抗剂M35所阻断。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从新生大鼠嗅球中分离出嗅成鞘细胞,进行体外培养。运用RT—PCR方法检测甘丙肽及其受体在体外培养的嗅成鞘细胞中的表达;运用MTT法检测甘丙肽及其受体激动剂、拮抗剂对嗅成鞘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嗅成鞘细胞表达甘丙肽(GAL)及其受体GalR2,而不表达其他两种受体GalRl和GalR3;甘丙肽及两种受体激动剂GALl-11和GAL2-11能够明显地抑制体外培养的嗅成鞘细胞的增殖,这一效应可被非特异性甘丙肽受体拮抗剂M35所阻断。  相似文献   

4.
机体的营养代谢状态参与调制外周味觉信息的整合,影响外周味觉感受和食物摄入。味蕾上的味觉受体及神经递质都是营养状态调节味觉感知的重要靶点。本文旨在探讨营养状态对味蕾上的重要神经递质甘丙肽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我们比较了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大鼠、慢性限制性饮食大鼠、以及正常膳食大鼠味蕾水平甘丙肽及其受体2 (galanin receptor 2,GalR2)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以探讨机体营养代谢状态是否通过调控味蕾水平甘丙肽的表达来影响味觉感知。分别给予各组大鼠6周的高脂饮食、半量饮食和正常饮食,检测其体重、血糖、血脂等代谢相关指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其味蕾甘丙肽与GalR2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高脂饮食大鼠的体重显著增加,血清甘油三酯及血糖水平显著增高,味蕾水平甘丙肽与GalR2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而慢性限制性饮食大鼠味蕾甘丙肽的mRNA表达增高,是对照组的2.3倍。结合以前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初步结论: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大鼠味觉感受行为学的变化可能与味蕾甘丙肽及其受体的表达变化存在相互关系。味蕾水平的甘丙肽及其受体GalR2参与营养状态调控大鼠味觉感知及摄食行为的外周机制。  相似文献   

5.
构建了在甘丙肽2型受体(GalR2)N端带myc表位标签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将其转染到HEK293细胞,进而应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方法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观察GalR2蛋白的亚细胞分布和膜转运过程。Western blot结果发现转染组myc-GalR2蛋白水平呈高表达。myc-GalR2主要分布在细胞膜上,少量分布于胞浆中。当给予甘丙肽(10-7mol/L)刺激后,5min时可见细胞膜上myc-GalR2明显减少,胞浆内myc-GalR2增多,15min时膜上myc-GalR2几乎全部消失。表明GalR2受体与配体结合后发生内化,且受体蛋白内化为时间依赖性的转运过程,证实在HEK293细胞GalR2会出现配体依赖性内化。同时,以已知膜蛋白5-HT1AR的内化作为对照,可见在给予甘丙肽刺激以后,5-HT1AR没有发生内化,受体蛋白仍然表达在膜上。此外,通过测定胞内钙水平激活情况来检测其信号通路激活情况,表明myc对GalR2功能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甘丙肽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其中包括神经递质的调节释放,影响摄食和参与痛觉感受的调控等,其通过不同类型的受体发挥多种的功能。甘丙肽已知有3种受体:Gal R1、GalR2、GalR3,其中GalR1在促进摄食方面上起着主要作用。布氏鲳鲹是生长速率较高的鱼类,为了研究其摄食和代谢规律,本研究采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了布氏鲳鯵的Gal R1基因,并采用Real-time PCR技术研究其组织表达模式。实验结果显示,布氏鲳鲹GalR1基因cDNA全长1 772 bp,包括5'非翻译区(UTR)315 bp,3'非翻译区(UTR)407 bp,开放阅读框(ORF)1 050 bp,编码350个氨基酸。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布氏鲳鲹GalR1基因与其它鲈形目鱼类的同源性在92%以上。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布氏鲳鯵GalR1基因的表达区域大多都在中枢系统,其中垂体表达量最高,说明GalR1基因在鲳鲹中仍然是重要的上游摄食调控因子。  相似文献   

7.
G蛋白偶联受体二聚化在受体的转运和信号转导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为了验证甘丙肽2型受体(GalR2)是否形成同源二聚体,本实验分别构建了N端带FLAG和HA标签的GalR2融合蛋白,并转染到HEK293A细胞中.Western blot发现,除了相当于GalR2分子量的位置有条带之外,在大约2倍于GalR2分子量的位置...  相似文献   

8.
甘丙肽(galanin, GAL)作为治疗抑郁症的可能靶点被关注已久,但目前仍未有广泛应用的GAL类抗抑郁药物。GAL可与3种G蛋白偶联受体(GalR1~3)结合,GalR1和GalR3介导促进抑郁的作用,GalR2介导抗抑郁的作用。GAL的N端有生物活性的片段GAL (1-15),通过其受体GalR1-GalR2异聚体(heteromer),介导比GAL更强的调节抑郁效应。GAL (1-15)还可以通过GalR1-GalR2异聚体与5-羟色胺1A受体(5-HT1AR)相互作用形成GalR1-GalR2-5-HT1AR异聚体的方式,加强5-HT1AR激动剂的抗抑郁效果。此外,GAL及其受体还与去甲肾上腺素、神经肽Y、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多巴胺等递质或因子交互作用调节抑郁。本文梳理GAL及其受体对抑郁的调节作用及其可能机制,并对以GAL及其受体为靶点开发的药物应用于临床治疗抑郁症的可能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甘丙肽(galanin, GAL)作为治疗抑郁症的可能靶点被关注已久,但目前仍未有广泛应用的GAL类抗抑郁药物。GAL可与3种G蛋白偶联受体(GalR1~3)结合,GalR1和GalR3介导促进抑郁的作用,GalR2介导抗抑郁的作用。GAL的N端有生物活性的片段GAL (1-15),通过其受体GalR1-GalR2异聚体(heteromer),介导比GAL更强的调节抑郁效应。GAL (1-15)还可以通过GalR1-GalR2异聚体与5-羟色胺1A受体(5-HT1AR)相互作用形成GalR1-GalR2-5-HT1AR异聚体的方式,加强5-HT1AR激动剂的抗抑郁效果。此外,GAL及其受体还与去甲肾上腺素、神经肽Y、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多巴胺等递质或因子交互作用调节抑郁。本文梳理GAL及其受体对抑郁的调节作用及其可能机制,并对以GAL及其受体为靶点开发的药物应用于临床治疗抑郁症的可能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人甘丙肽2型受体(GalR2)作为G蛋白偶联受体,其功能已被广泛研究,但GalR2基因的转录调控机制尚不明确.我们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扩增人GalR2基因上游1121bp的片段,再通过PCR方法将其缺失成3段长度不等的片段,然后分别将其克隆到荧光素酶报告基...  相似文献   

11.
低剂量甘丙肽拮抗剂M40在中枢的兴奋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hi MY  Chen Q  Wu YD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02,18(3):238-238,248,256
甘丙肽是 1983年发现的由 2 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 ,其N和C端分别为甘氨酸和丙氨酸残基。甘丙肽广泛分布于中枢和外周组织 ,有调节胃肠平滑肌收缩、抑制胰岛素分泌、加强吗啡镇痛效应和参与记忆等重要作用。近年发现甘丙肽浓度异常与Alzheimer病 (AD)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因而日益受到神经学界重视。甘丙肽拮抗剂M 4 0 [甘丙肽 (1 13) 脯 脯 丙 亮 丙酰胺 ]是研究甘丙肽受体的重要工具药 ,可用于AD治疗。放射配基结合实验显示 ,M4 0在胰腺和脊髓有高、低亲和力两种受体。在高位神经中枢该药物是否存在不同效应 ,不同…  相似文献   

12.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因其发病机制复杂而难以找到药物作用的有效靶点。甘丙肽(galanin, GAL)因其广泛的中枢神经系统分布并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密切相关而进入人们的视线。现已证明,GAL与三种G蛋白偶联受体(GALR1-3)结合后,通过抑制cAMP/PKA(GALR1、GALR3)和激活磷脂酶C(GALR2)等信号通路调节众多生理和病理过程。本文概述了近年来GAL及其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旨在为理解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靶向药物的研发提供新的指导。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运用PCI2细胞和B104细胞对甘丙肽(GAL)在神经增殖上的作用进行了研究。运用RT-PCR方法检测GAL及其受体在PCI2细胞和B104细胞中的表达:运用MTT法检测GAL及其受体激动剂、拮抗剂对两种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PCI2细胞表达所有三种GAL受体(GalRs).而不表达GAL;B104细胞表达GAL及两种受体GaIR2和GalR3,而不表达GalRl;GAL及其受体激动剂GAL1-11和GAL2-11能够明显地抑制PC12细胞增殖、却会明显促进B104细胞的增殖。这些效应皆可被非特异性GAL受体拮抗剂M35所阻断。结果说明,GAL可以通过其受体影响细胞的增殖.并且不同受体可能介导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实验运用离体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观察了过氧化氢对海马神经细胞的损伤效应及甘丙肽(GAL)对氧化应激过程中海马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过氧化氢对海马神经细胞具有明显的剂量相关毒性效应。甘丙肽以及甘丙肽非特异性受体激动剂GAL1-11和甘丙肽受体2 (GalR-2)特异性激动剂GAL2-11能显著减少海马神经细胞在氧化应激过程中的损伤反应,这种效应可被GAL非特异性受体阻断剂M35阻断。实验提示GAL对氧化应激导致的海马神经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这种作用很有可能是由GalR-2受体介导。  相似文献   

15.
甘丙肽对幼鼠三叉神经主核突触传递的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丙肽是Tatemoto于 83年从猪小肠提取物中发现的一种 2 9肽 ,其N和C端分别为甘氨酸和丙氨酸残基。研究表明 ,甘丙肽广泛分布于中枢和外周组织 ,具有调节胃肠平滑肌收缩、抑制胰岛素分泌、加强吗啡镇痛效应和参与记忆等功能 ,尤其在损伤组织的修复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因而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在国际神经学界出现了研究热潮。损伤初级感觉神经元末梢后 ,残存的感觉神经元内甘丙肽浓度显著增加。为了了解该浓度增加的生理作用及其意义 ,我们运用细胞内记录和全细胞膜片钳的方法 ,以三叉神经主核 (PrV)神经元为受试对象进行…  相似文献   

16.
下丘脑室旁核内雌激素受体的表达与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uo D  Zhang JQ 《生理科学进展》2004,35(4):332-335
下丘脑室旁核 (paraventricularnucleus ,PVN)包括大细胞部、小细胞部和背侧帽部等几个部分 ,其中大细胞部主要合成催产素和加压素 ,小细胞部主要合成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甘丙肽等多种神经肽。研究发现PVN的神经内分泌活动受到雌激素的调节 ,进而影响动物的分娩、摄食、脂肪代谢、体重增加等生理功能。雌激素有α和 β两种受体 (即ER α和ER β)。在不同种属动物的PNV内两种雌激素受体的表达水平不同 ,如大鼠PVN主要表达ER β ,而小鼠PVN内除了表达ER β以外也能表达少量ER α ,提示两种ER在不同动物的PVN内功能可能不同 ,它们单独或协同介导雌激素在PVN内参与多种肽能神经元有关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7.
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的分布及其生物学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 (PituitaryAdenylateCyclaseActivitingPoly peptide ,PACAP) ,是一种新发现的神经肽 ,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主要综述PACAP的分子结构和基因组成、组织器官分布及其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18.
胃泌素释放肽(gastrin-releasing peptide,GRP)是哺乳动物体内的一种神经肽,它可以和细胞膜表面的胃泌素释放肽受体(gastrin-releasing peptide receptor,GRPR)结合产生相应生理作用。GRPR是G蛋白偶联受体超家族的成员,其介导的信号可以调节神经及神经内分泌方面的许多重要功能,包括认知功能和行为等方面。研究发现GRPR表达的改变可以引起神经退行性变、神经发育、心理紊乱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GRPR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提示GRPR激动剂或者拮抗剂可能改善与神经疾病相关的认知和行为缺陷。  相似文献   

19.
运用慢性非预见性应激刺激建立抑郁症动物模型,用开野实验(open—field)检测大鼠建模前后行为学变化,HPLC—EC法测定血清皮质醇变化,由此对模型进行初步评价。运用原位杂交、RT—PCR方法检测大鼠海马脑区和中缝背核甘丙肽及其受体2的表达。结果显示.慢性应激后模型组大鼠活动性明显降低,血清皮质醇含量显著升高,海马脑区和中缝背核甘丙肽及其受体2的表达显著上调。在慢性应激大鼠抑郁症模型中,甘丙肽及其受体2在部分脑区的高表达提示甘丙肽很有可能参与了应激过程中神经元功能的调节。  相似文献   

20.
目的:克隆小鼠甘丙肽1型受体( mGalR1)基因,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并观察该基因在HEK293A细胞中的表达和内化.方法:应用RT - PCR方法,以小鼠下丘脑RNA为模板,扩增获得甘丙肽Ⅰ型受体(mGalR1)基因并定向克隆到pEGFP - N1真核表达载体;mGalR1 - pEGFP表达载体瞬时转染HEK293A细胞,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观察mGalR1在给予甘丙肽(10-7mol/L)0、5、10、15min刺激时的内化情况.结果:克隆得到正确的mGalR1基因全长序列,其cDNA为1047bp,共编码348个氨基酸;共聚焦显微镜结果表明mGalR1主要在膜上表达,经甘丙肽刺激5~15min后受体下膜进入胞浆.结论: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载体mGalR1 - pEGFP并在HEK293A中表达;在甘丙肽刺激下小鼠甘丙肽1型受体存在内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