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腔内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意义。方法:150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分为A、B两组,其中A组70例,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治疗,B组80例,采用高位结扎加腔内激光治疗,比较两组在手术过程、术后疼痛、术后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别。结果:B组患者切口个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止痛药使用百分比和平均住院时间均少于A组(P〈0.01或0.05),而两组间24hNRE评分、首次下床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腔内激光术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的高位结扎加剥脱术,且患者损伤小、恢复快、疼痛轻,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腔内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意义。方法:150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分为A、B两组,其中A组70例,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治疗,B组80例,采用高位结扎加腔内激光治疗,比较两组在手术过程、术后疼痛、术后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别。结果:B组患者切口个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止痛药使用百分比和平均住院时间均少于A组(P<0.01或0.05),而两组间24hNRE评分、首次下床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腔内激光术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的高位结扎加剥脱术,且患者损伤小、恢复快、疼痛轻,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腔内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endovenous obliteration,RFO)联合点式剥脱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共320例(320条肢体),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00例和对照组120例。观察组200例(200条肢体)采用超声引导下腔内射频消融联合点式剥脱进行治疗,对照组120例(120条肢体)采用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曲张静脉点式剥脱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术后1年下肢静脉的彩超随访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术后皮肤瘀斑、皮下血肿、隐神经损伤、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复查,其复发率及大隐静脉主干闭塞情况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曲张静脉点式剥脱治疗相比,超声引导下腔内射频消融联合点式剥脱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及安全性均更高,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点式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术后复发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00例)和研究组(10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传统剥脱术治疗,研究组给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点式剥脱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4周的临床疗效,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 d应激反应指标变化,观察两组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4周临床总有效率为97.00%,高于对照组的76.00%(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P0.05)。两组患者术后3 d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点式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疗效确切,可促进患者的恢复,降低患者的复发率,机体应激反应较小,且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穿静脉功能不全情况,探讨超声定位下肢穿静脉结扎对下肢静脉性溃疡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40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静脉腔内微波射频闭合术及超声定位穿静脉结扎治疗,B组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和静脉腔内微波射频闭合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静脉性溃疡的愈合时间、复发率及瓣膜功能不全穿静脉数量部位,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预后评分。结果:术前两组瓣膜功能不全穿静脉数量分别是47条和44条,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20)。术后两组愈合时间分别是(7.5±4.389)周和(11.6±6.489)周,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8)。两组临床预后评分分别为(2.3±0.6)分和(1.1±1.5)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2)。结论:多普勒超声可有效检测定位瓣膜功能不全的下肢穿静脉,在超声定位下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静脉腔内微波射频闭合术联合穿静脉结扎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疗效优于穿静脉不结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聚桂醇在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5年9月医院确诊的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75例(75条患肢)病例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33例(33条患肢)超声引导下注射聚桂醇泡沫硬化剂作为聚桂醇组,42例(42条患肢)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作为手术组,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门诊随访术后6、12个月,记录复发率。结果:聚桂醇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手术组,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少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聚桂醇组皮下血肿、皮肤麻木感发生率明显低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聚桂醇组12个月复发率为12.12%低于手术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注射是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可选疗法。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下腔内激光消融联合点式剥脱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效果和安全性观察。方法:选取我院血管外科在2019年1月到2021年12月收治的140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依照住院号单双号进行分组,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高位结扎联合抽剥术进行治疗,联合组采用超声下腔内激光消融联合点式剥脱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临床疗效、术前术后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联合组的手术耗时较对照组高,术中出血量、切口个数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临床疗效分布对比有明显差异,且联合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VCT均有缩短,Vmax均有提升,且联合组术后3个月VCT较对照组短,Vmax较对照组高(P<0.05);联合组术后并发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采用超声下腔内激光消融联合点式剥脱方法治疗,与常规手术相比疗效更佳,且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下肢静脉瓣膜功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筋膜下经内镜穿通静脉离断术(SEPS)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远期临床效果。方法:收集1999年12月至2001年1月在本院接受SEPS治疗的36例患者,共40条患肢,均患有静脉性溃疡。所有患者同时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曲张浅静脉剥脱术,术后1、3、6、12个月接受随访,以后每年随访1次,随访时间10年,观察患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所有患肢溃疡均愈合,2例复发。1条患肢出现神经损伤,2条患肢出现皮下血肿。16条患肢出现丹毒,其中5条患肢反复发作,6条患肢静脉曲张复发。结论:SEPS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一种有效方法,近期并发症少,远期并发症率高。在促进溃疡愈合方面与传统手术相比未见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应用新型静脉剥脱导管单次与分次手术治疗双下肢单纯性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采用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我院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双下肢单纯性静脉曲张患者53例,以接受采用法国Gamida公司新型静脉剥脱导管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手术次数不同分为两组。单次手术组:(28例)患者一次性接受双侧手术;分次手术组:(25例)患者接受单侧手术,1月后再入院接受对侧手术。结果:分次手术组两次手术时间总和较单次手术组手术时间长(P=0.034),而两组在术中失血量上无明显差异(P=0.550)。两组临床治愈率及出现并发症的几率相当(P〉0.05),但分次手术组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明显高于单次手术组(P〈0.001)。结论:应用新型静脉剥脱导管单次手术剥脱双下肢单纯性静脉曲张的疗效与分次手术相当,但在经济方面单次手术显示出明显的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应用新型静脉剥脱导管单次与分次手术治疗双下肢单纯性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采用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我院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双下肢单纯性静脉曲张患者53例,以接受采用法国Gamida公司新型静脉剥脱导管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手术次数不同分为两组.单次手术组:(28例)患者一次性接受双侧手术;分次手术组:(25例)患者接受单侧手术,1月后再入院接受对侧手术.结果:分次手术组两次手术时间总和较单次手术组手术时间长(P=0.034),而两组在术中失血量上无明显差异(P=0.550).两组临床治愈率及出现并发症的几率相当(P>0.05),但分次手术组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明显高于单次手术组(P<0.001).结论:应用新型静脉剥脱导管单次手术剥脱双下肢单纯性静脉曲张的疗效与分次手术相当,但在经济方面单次手术显示出明显的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彩超定位下的腔镜深筋膜下交通支离断术(SEPS)联合湿性换药技术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VU)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8例VU患者共8条C6级下肢SEPS手术联合湿性换药技术的方法和效果。术前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功能不全交通支(ICPV)行体表定位,进行SEPS+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硬化剂注射术,术后湿性换药技术溃疡换药。结果:超声准确定位下SEPS联合湿性换药术后所有C6级患肢VU均在短期内愈合,随访期间无溃疡复发。结论:SEPS联合湿性换药技术治疗VU术后安全,疗效确切,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术(Radio Frequency Ablation, RFA)联合外科微创手术治疗对下肢各类型浅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分析影响射频消融靶静脉闭合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对 2018年6月至 2019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 73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共137条静脉)采用RFA闭合和外科微创手术治疗(点式剥脱治疗交通支静脉和泡沫硬化处理小腿部浅表静脉)的联合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在术后 6 个月进行超声随访,评价治疗效果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及影响射频闭合率的相关因素。结果:对 137 条治疗后的患肢进行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 6 个月,74名患者症状均有所缓解,患者治疗后的下肢静脉疾病诊断标准 CEAP分级(clinical-etiology-anatomic-pathophysiologic classification system,CEAP)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统计分析发现年龄是CEAP术后降低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术后并未发现严重并发症。术后共 13条患肢射频靶静脉段出现再通,联合手术的成功率为 90%。其中大隐静脉(Great Saphenous Vein,GSV)6条、前副隐静脉(Anterior Accessory Saphenous Vein,AASV)2条,小隐静脉(Small Saphenous Vein, SSV)5条,三种静脉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1%,89%,76%。通过Logistic回归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发现,靶静脉直径、静脉种类与射频消融再通相关。靶静脉直径越大,射频消融静脉段再通的可能性越大;三种静脉再通可能性的大小比较为SSV>AASV>GSV。结论:超声引导下肢浅静脉的射频消融闭合术联合交通支静脉的外科微创手术治疗是治疗静脉曲张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式。RFA治疗靶静脉再通的重要危险因素是靶静脉的术前直径以及静脉种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精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腹腔镜精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2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50例手术均成功,术后随访平均1年,无一例复发.结论:该术式对患者损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并发症少,特别适用双侧精索静脉曲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改良曲张静脉点式剥除术在治疗中老年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已确诊为下肢静脉曲张的中老年患者37例,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18例行传统曲张静脉点式剥除术,实验组19例行改良曲张静脉点式剥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后的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有效率(94.7%)显著高于对照组(7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下床活动时间较早,术后并发症总治愈率较高,复发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曲张静脉点式剥除术治疗中老年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能够更彻底的剥除曲张额静脉,有效的改善患肢症状,明显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采用间断切口与长切口获取大隐静脉作为静脉桥材料的优缺点。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111例行CABG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获取大隐静脉方法的不同,随机将其分为两组,长切口组64例,在CABG中采用长切口法获取大隐静脉,间断切口组47例,在CABG中采用间断切口法获取大隐静脉。比较两组大隐静脉获取时间、下肢切口缝合时间、下肢手术时间、大隐静脉桥长度、下肢切口长度和下肢切口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间断切口组大隐静脉桥长度及下肢手术时间(45.4±6.7)cm,(65.8±10.3)min与长切口组(47.5±6.7)cm,(65.8±10.3)min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间断切口组获取大隐静脉的时间(48.9±8.3)min显著长于长切口组(37.3±5.8)min,下肢切口长度与缝合时间(17.0±3.5)cm,(16.9±3.4)min明显短于长切口组的(43.5±6.4)min,(31.7±5.9)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大隐静脉壁的损伤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间断切口组术后下肢切口延迟愈合、感染、渗出、下肢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长切口组(P0.05)。结论: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间断切口获取大隐静脉能够显著缩短下肢手术切口长度,有助于减少术后下肢切口感染、延迟愈合、渗出、下肢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肥大细胞浸润及原癌基因c-fos表达情况与下肢静脉曲张的相关性,本研究选择了我院100名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按照下肢静脉曲张的患病程度分成轻度组39人、中度组32人和重度组29人;正常组随机选择35例同期需大隐静脉作供体移植或截肢的无周围血管疾患的患者。采用甲苯胺蓝染色法观察肥大细胞浸润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算血管平滑肌细胞c-fos蛋白阳性细胞百分率,以肥大细胞浸润程度作为自变量、原癌基因c-fos阳性率作为因变量绘制回归曲线并计算肥大细胞浸润程度与原癌基因c-fos表达相关系数。结果显示正常大隐静脉、曲张静脉管壁均有肥大细胞存在,曲张大隐静脉存在病理性肥大细胞浸润,并且随病情加重而增多,阳性细胞数量随静脉曲张程度加重而增多,不同患病程度静脉曲张患者c-fos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或p0.01),且随患病程度加重表达增强,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下肢静脉曲张静脉壁中,c-fos呈阳性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比例与肥大细胞数符合线性正相关(r=0.983, p0.01)。从研究结果可以推测,静脉壁发生改变而引起下肢静脉曲张的机理可能是肥大细胞通过释放各种介质激活血管平滑肌细胞中c-fos原癌基因表达,进而促进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探讨SM-22α、α-SMA水平变化与下肢静脉曲张的相关性及其意义。采用间苯二酚品红染色法观察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结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正常大隐静脉及曲张大隐静脉切片SM-22α和α-SMA表达情况;利用RT-PCR检测正常大隐静脉及曲张大隐静脉中SM-22α和α-SMA m RNA表达水平,并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正常大隐静脉及曲张大隐静脉SM-22α和α-SM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曲张静脉管壁血管平滑肌细胞SM-22α和α-SMA阳性表达率较正常大隐静脉均明显降低,与正常组比较,静脉曲张患者血清中SM-22α和α-SMA m 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血管管壁平滑肌细胞SM-22α和α-SMA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曲张静脉VSMCs有明显向内膜增殖"迁移"现象,且收缩型VSMCs中SM-22α和α-SMA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随VSMCs去分化程度增加而减少,这可能是静脉曲张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探讨MMP-1、MMP-13水平变化与下肢静脉曲张的相关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PCR法比较20例正常大隐静脉及60例曲张大隐静脉中MMP-1、MMP-13表达差异。研究显示,曲张静脉管壁均有不同程度的MMP-1及MMP-13表达,阳性细胞数量随静脉曲张程度加重而增多,静脉曲张组MMP-1及MMP-13的阳性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p0.01),且随曲张程度加重而升高;不同患病程度的静脉曲张患者血清中MMP-1及MMP-13 m RNA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且MMP-1及MMP-13 m RNA随着患病程度的加重表达增强(p0.05,p0.01)。研究表明,MMP-1、MMP-13水平升高与下肢静脉曲张发生显著相关,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血清中MMP-1、MMP-13水平可作为患者病情评估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医用弹力袜在下肢静脉曲张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医用弹力袜在下肢静脉曲张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下肢静脉曲张手术中应用医用弹力袜,于同期使用传统弹力绷带治疗的患者进行对比.结果:使用医用弹力袜患者的术后平均住院日、并发症均少于使用传统弹力绷带治疗患者.结论:医用弹力袜在下肢静脉曲张手术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缩短住院日,减轻术后不适感,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血管镜下原位下肢动脉旁路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经对27条肢体行动脉重建术,证明血管镜直视下可完全切开静脉移植物瓣膜,可准确定位结扎静脉属支,从而避免了术后动静脉瘘,避免了全程游离大隐静脉所造成的热缺血损伤并发症。血管镜可在术中监控移植物和吻合口质量。作者所设计应用的”复合移植物”和“共同流出道”技术有效地提高了静脉移植物的使用率,扩大了流出道的吻合口径和血流量。本组肢体救治率为25/27肢,在2~13个月随访期间吻合口均通畅,踝压由术前25.5±1.2mmHg上升为术后40.2±0.4mmHg,趾压由16.0±0.3上升为28.3±1.1(均值±S)。表明本手术在下肢动脉重建中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和独特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