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利用原生质体紫外诱变技术选育耐高温香菇菌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运用原生质体紫外诱变技术选育香菇耐高温新菌株。【方法】以香菇菌株18为出发菌株,紫外诱变处理其原生质体,通过47°C热激3 h后菌丝恢复生长的情况来筛选获得耐高温诱变株,测定18及其所有诱变株在木屑培养基中的恒温长速、高温长速以及恢复长速,并进行高温出菇试验。【结果】筛选得到57株耐高温诱变株,其中诱变株N6、N44和N24的综合性状较好。恒温长速、高温长速以及恢复长速与出菇性状具有相关性,恢复长速与出菇产量、单菇性状、耐高温能力呈正相关,可初步作为预测耐高温菌株综合性状的指标。【结论】利用原生质体紫外诱变技术,可初步选育出耐高温香菇新菌株。  相似文献   

2.
原生质体诱变选育乳糖酶高产菌株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紫外线诱变和^60Co-γ射线协同诱变的方法,对出发菌株Uco-3的原生质体进行诱变处理,通过正突变率与诱变剂量的相互关系,确定最佳诱变剂量。采用4min的紫外线照射和剂量为500Gy的γ射线对黑曲霉Uco-3的原生质体进行诱变,软得一株产高温乳糖酶的高产突变株,突变株产乳糖酶能力显著提高,产酶活力达44.37U/mL,是出发菌株Uco-3的2.73倍。  相似文献   

3.
【目的】诱变、筛选赤霉素高产菌株,并明确该菌遗传稳定性及部分发酵特性。【方法】利用亚硝基胍、60Co-γ射线以及复合诱变的方法,结合抑真菌剂-特比萘芬抗性筛选,定向选育赤霉素高产突变株;通过琼脂斜面传代实验确定遗传稳定性;发酵罐培养了解其部分发酵性状。【结果】藤仓赤霉菌单细胞悬液先后经过终浓度为300 mg/L亚硝基胍30 min和60Co-γ射线300戈瑞下复合诱变,得到抗120μg/L特比萘芬的赤霉菌突变株。摇瓶复筛,确定赤霉素突变菌株的赤霉素合成能力,其中ZNL13-3菌产赤霉素效价为2 215±35 mg/L,较之诱变前发酵效价平均提高了11.87%。ZNL13-3菌株经连续15次试管斜面传代考察,菌株赤霉素合成的稳定性较好,能维持原发菌株93.2%,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和生产应用前景。5 L发酵罐培养,比较菌丝浓度和产物浓度随发酵时间变化趋势,ZNL13-3菌比生产速率优于原发菌株。【结论】赤霉菌抗特比萘芬的变异特性与赤霉素高产之间存在某种对应关系,为进一步定向优化筛选优良菌株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采用紫外线诱变和60Co-γ射线协同诱变的方法,对出发菌株Uco-3的原生质体进行诱变处理,通过正突变率与诱变剂量的相互关系,确定最佳诱变剂量。采用4min的紫外线照射和剂量为500Gy的γ射线对黑曲霉Uco-3的原生质体进行诱变,获得一株产高温乳糖酶的高产突变株,突变株产乳糖酶能力显著提高,产酶活力达44.37U/mL,是出发菌株Uco-3的2.73倍。  相似文献   

5.
透明质酸生产菌的诱变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永浩  王强 《微生物学通报》2009,36(2):0205-0210
以马链球菌为出发菌株, 通过紫外线和60Co-γ射线辐照诱变, 得到一株无溶血性菌株NC1150, 并在此基础上继续用60Co-γ射线辐照诱变得到产量较高的菌株NC168, 使透明质酸产量与出发菌株NC1150相比提高了101%, 相对分子量为0.55×106 D, 突变株经过多次传代, 透明质酸产量和相对分子量保持稳定, 溶血性无回复突变现象。  相似文献   

6.
甘蔗体细胞诱变育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耀邦  徐建云  王敬驹  陈晖   《广西植物》1992,(2):157-164
用~60Co-γ射线,甲基磺酸乙酯(EMS)处理组培甘蔗愈伤组织,可提高再生植株的变异机率,处理愈伤组织再生植株性状:株高、茎径、锤度等明显偏离正常的正态分布,差异达1%显著标准,EMS处理较~60Co-γ射线变化大。连续试验观察表明:一些变异性状具有遗传性。用~60Co-γ射线或甲基磺酸乙酯处理甘蔗愈伤组织可作为一种甘蔗体细胞诱变育种手段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7.
陆耀邦  徐建云  王敬驹  陈晖   《广西植物》1992,12(2):157-164
用~60Co-γ射线,甲基磺酸乙酯(EMS)处理组培甘蔗愈伤组织,可提高再生植株的变异机率,处理愈伤组织再生植株性状:株高、茎径、锤度等明显偏离正常的正态分布,差异达1%显著标准,EMS处理较~60Co-γ射线变化大。连续试验观察表明:一些变异性状具有遗传性。用~60Co-γ射线或甲基磺酸乙酯处理甘蔗愈伤组织可作为一种甘蔗体细胞诱变育种手段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野生菌株Aurantiochytrium sp.PKU#SW7诱变育种,筛选高产DHA突变株。【方法】采用UV诱变和化学药物胁迫筛选方式,以菌株的生物量、油脂产量、DHA产量作为筛选指标,获得高产DHA突变株。【结果】经鉴定获得一株DHA高产突变株PKU#PM003,该菌株传代4次后仍保持较好的遗传稳定性。摇瓶发酵后,PKU#PM003生物量产量高达6.62 g/L,比原始菌株5.95 g/L提高了11.26%,脂肪酸含量高达4.01 g/L,比原始菌株3.18 g/L提高了26.1%,DHA在脂肪酸中所占比例由29.97%增加到33.43%,产量提高了41.01%,油脂突变效果显著。【结论】突变株PKU#PM003可作为性状优良的工业化发酵生产菌种,并在DHA产量提升上仍具有巨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深黄被孢霉高产花生四烯酸菌株的紫外诱变原生质体育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了获得一株生长活力较强, 产花生四烯酸能力强的菌株。【方法】我们以干菌重、微生物油脂产量和花生四烯酸产量为评价指标,采用紫外线诱变原生质体的方法。我们利用单因素实验确定了紫外线诱变剂量, 并采用气相色谱分析了花生四烯酸含量。【结果】试验结果表明:紫外灯功率20 W,照射距离30 cm,照射时间40 s,其致死率为79.5 %。【结论】经过诱变及菌种筛选所获得高产菌株YZ-124的生物量为36.5 g/L,微生物油脂含量为19.2 g/L,花生四烯酸含量为4.72 g/L,花生四烯酸产量比出发菌株AS3.3410提高576 %,并且遗传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10.
使用~(60)Coγ射线辐照诱变的方法处理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PullulansAP92菌株的原生质体、菌丝体片段、分生孢子悬液,经初筛、复筛与对突变株的遗传稳定性研究,发现采用原生质体进行诱变,所获突变株的正突变率、单株产多糖的提高幅度、正突变株的产多糖遗传稳定性均明显高于菌丝体与分生孢子。比较出发菌株AP92与经原生质体诱变获得的正突变株A81的性能,有如下明显改善:产多糖能力从16.35g/L提高到29.69g/L,糖转化率从32.7%升到61.4%,残糖从13.269/L降到3.06g/L,而发酵周期则可缩短约24小时。结果证明,对原生质体进行~(60)Coγ射线诱变,是优化出芽短梗霉菌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选育花脸香蘑新菌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利  耿彬彬  吴光宗  田雪梅 《菌物学报》2021,40(12):3096-3108
花脸香蘑作为一种营养丰富、菇型美观的珍稀食用菌,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价值。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技术对野生花脸香蘑菌株610双核菌丝片段进行了诱变处理。利用拮抗试验进行了诱变菌株初筛。通过连续传代培养,自然淘汰劣势菌株并获得诱变效应稳定的48个菌株。综合平板培养和基于ISSR和SSR联合遗传多样性分析的结果,筛选出7个诱变菌株与出发菌株共同进行出菇比较试验。出菇试验及子实体蛋白和氨基酸营养分析的结果显示:诱变菌株Ls2和Ls3为筛选出的花脸香蘑优质高产新菌株。诱变菌株较出发菌株生物学效率分别提高10.27%和14.75%,总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以及氨基酸评分等指标也均显著高于出发菌株,品质提升效果极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水稻诱变育种的突变频率及效果,本研究采用新型诱变源高能电子束(EB)辐照2种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产生突变效应,并与传统~(60)Co-γ射线处理相比较,探索了高能电子束应用于水稻诱变育种的最适辐照剂量,分析了其M1代的生物损伤特点并统计了M2代部分可见农艺性状表型突变频率,探讨了高能电子束处理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的损伤效应和诱变效应。本研究为水稻的高能电子束诱变育种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原生质体去细胞壁技术,以血红铆钉菇原生质体为材料,利用紫外线对其进行诱变处理,筛选出6株氨基酸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经稳定性试验确认1株突变株性状可以稳定遗传,利用生长谱法对缺陷型进行了鉴定、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为L-半胱氨酸缺陷型菌株,为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的筛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以Penicillium sp.B01为出发菌株,经吖黄素或DES(硫酸二乙酯)分别与^60Co-γ射线对其孢子悬液进行复合诱变。经过初筛和复筛,在30μg/mL吖黄素诱变时间2h,剂量率为4.11Gy/min的^60Co-γ射线辐射使累计剂量为20.55Gy复合诱变的条件下,筛选出一株菊粉酶活比出发菌株高32%的突变菌株B01-A13-Co31。经同工酶电泳验证,变异株与出发菌株相比酶带有所变化。将此菌种连续传代6次进行产酶性能的稳定性测定,表明此菌株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高产突变菌株的快速筛选方法,选育出高产内切葡聚糖酶的突变株。【方法】对里氏木霉T306菌株的初筛培养基进行优化,建立快速筛选方法;通过紫外诱变手段选育内切葡聚糖酶高产突变菌株,并对突变菌株的产酶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在初筛培养基中添加浓度为0.1%(W/V)的乳糖、蛋白胨及脱氧胆酸钠有利于菌株的筛选。诱变后筛选出菌落形态发生明显变化的内切葡聚糖酶高产突变株0516,其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CMC酶)较出发菌株提高了38.9%。其产酶培养基经优化后,得到最适碳、氮源分别为:乳糖1.50%、硫酸铵0.14%、尿素0.05%、蛋白胨0.10%,优化后CMC酶活力达64.2 U/mL,较优化前提高了2.3倍。【结论】建立了里氏木霉高产突变菌株的快速筛选方法,通过紫外诱变育种获得了产内切葡聚糖酶能力高且遗传稳定的突变株0516。  相似文献   

16.
【背景】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由于生长性能优良、遗传背景清楚、遗传操作手段成熟,是合成β-法尼烯的合适生产菌,但其合成β-法尼烯的产量目前仍不能满足工业化生产的需求。【目的】通过诱变筛选技术选育β-法尼烯高产突变株。【方法】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诱变技术和紫外线照射对出发菌株大肠杆菌EC-16进行复合诱变,并以异戊烯焦磷酸耐受性为选择压力进行平板初筛,之后进行摇瓶复筛,最后进行发酵罐验证。通过连续多代培养筛选到的高产突变菌株,观察其遗传稳定性。【结果】经复合诱变选育筛选出一株β-法尼烯高产突变株E.coliHVK-9,其产量高达22.1g/L,相比出发菌株提高了168.74%。【结论】采用ARTP-紫外复合诱变,再结合异戊烯焦磷酸抗性筛选的集成方法,使得诱变菌株的正突变率大大提高,可以有效地提高诱变菌株的β-法尼烯产量。突变株HVK-9作为工业化发酵生产菌种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为β-法尼烯的工业化生产和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梅岭霉素产生菌抗药性突变标志诱变筛选模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梅岭霉素 (Meilingmycin)产生菌南昌链霉菌NS 4 1 80菌株孢子对 6种抗生素敏感性测定 ,采用诱变剂EMS四种不同诱变剂量对菌株孢子进行诱变处理 ,诱变处理的孢子涂布在含致死浓度链霉素的高氏平板上。然后从抗药性突变标志菌株中进一步筛选梅岭霉素高产菌株。在 150 0多个抗药性突变株中通过初筛获得了比诱变出发菌株的产素能力提高 50 %以上菌株。通过诱变剂量分别与抗药性突变率和突变株产素产量的变势统计分析表明 ,菌株抗药性突变与产素突变密切相关 ,产素突变的EMS诱变剂量高于抗药性突变诱变剂量 ,在 0 .0 3mol/LEMS剂量作用下 ,菌株致死率为 99.4 3% ,抗药性突变率为 0 .0 4 4 0 % ,建立了梅岭霉素产生菌抗药性突变标志诱变推理性筛选模型。为南昌链霉菌高产菌种选育研究作了有益的尝试 ,并有助于其它链霉菌属的抗生素产生菌育种研究。  相似文献   

18.
姜岷  陈可泉  蔡婷  吴昊  韦萍 《微生物学报》2008,35(4):0561-0564
采用超高静压对一株产琥珀酸放线杆菌A3进行诱变育种, 进一步提高其生产性能。考察了压力、变压速度、生长期对菌株致死率的影响。在压力为200 MPa, 50 MPa/min变压速度的诱变条件下对稳定期菌株进行诱变, 筛选到一株突变菌株产琥珀酸放线杆菌B19, 琥珀酸产量达到 32.2 g/L, 比出发菌株A3提高了17.9%, 代谢副产物乙酸的产量降低了11.5%, 经过6次传代表明突变菌株具有稳定的遗传特性。  相似文献   

19.
姜岷  陈可泉  蔡婷  吴昊  韦萍 《微生物学通报》2008,35(4):0561-0564
采用超高静压对一株产琥珀酸放线杆菌A3进行诱变育种,进一步提高其生产性能.考察了压力、变压速度、生长期对菌株致死率的影响.在压力为200 MPa,50 MPa/min变压速度的诱变条件下对稳定期菌株进行诱变,筛选到一株突变菌株产琥珀酸放线杆菌B19,琥珀酸产量达到32.2 g/L,比出发菌株A3提高了17.9%,代谢副产物乙酸的产量降低了11.5%,经过6次传代表明突变菌株具有稳定的遗传特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诱变育种提高解淀粉芽孢杆菌JY06利用精氨酸的能力,并将其用于降低酱油中的氨基甲酸乙酯及前体,从而提高酿造酱油的安全性。【方法】采用等离子诱变和紫外诱变两种诱变育种方法对解淀粉芽孢杆菌JY06进行突变,应用高通量筛选手段获得具有高精氨酸利用能力的突变株,验证突变株降低酱油中氨基甲酸乙酯的能力。【结果】获得了12株精氨酸利用能力提高的突变株,与出发菌株JY06相比,突变株C12和E6可使酱油中瓜氨酸含量分别降低了15.6%和14.7%,EC的含量分别降低了19.3%和13.1%。【结论】通过等离子诱变和紫外诱变进一步提高了解淀粉芽孢杆菌JY06降低酱油中EC及其前体瓜氨酸的能力,具有控制或减少酱油中生物危害物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