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DNA芯片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DNA芯片技术利用固定化在固体表面的高密度DNA分子微点阵来进行生化分析。从生物体中提取的样品DNA或RNA作为靶分子,荧光或其它方法标记后,与微点阵上互补的探刈杂交,从而产生异源双链。因为在微点阵上,某一特定位置年的核苷酸序列是已知的,所以通过对微点阵每一位点的荧光强度进行检测,便可能样品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检测技术包括激光共聚焦扫描和电耦合设备(CCD)成像等等。DNA芯片根据控针成分的不同大  相似文献   

2.
DNA芯片技术及其应用安海谦卢圣栋(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医学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DNA芯片(DNAChip)又被称为生物集成模片,DNA阵列或寡核苷酸微芯片(Bio-Chip,DNAarrays,aligonucleotidemicrochip)等。这项技术是由位于美国旧金山以南的SantaClara的一个新兴生物技术公司Afymetrix首先发展起来的。它是受到在固相支持物上...  相似文献   

3.
生物芯片技术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1年 ,美国Stephenfodor等提出了DNA芯片的概念[1]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 (HumanGenomeProject,HGP)的实施 ,生物芯片技术已成为基因组计划中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生物芯片 (biologicalchip或biochip) ,把生化分析系统中的样品制备、生化反应和结果检测三个部分有机地结合起来连续完成。与传统的检测方法相比 ,具有高通量、高信息量、快速、微型化、自动化、成本低、污染少、用途广等特点[2 ] 。生物芯片包括基因芯片、蛋白质芯片或肽芯片、细胞芯片、组织芯片、元件型的微阵列…  相似文献   

4.
生物芯片分类及其技术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芯片技术针对DNA,RNA,蛋白质及其它生物分子,在芯片上完成一个或多个功能的检测分析。使大量与生命有关的信息集中在一块芯片上,达到对生物分子,细胞,组织的高通量检测分析,本文根据生物芯片的结构与功能特点,将生物芯片分为微点阵(陈列)芯片,微流路芯片两大类,每大类中又进行了较详细地分门别类,同时扼要介绍各自的技术原理,目前生物芯片技术正向着更加微型化和集成化方向发展,芯片实验室代表着更高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5.
小鼠细胞因子相关基因表达检测寡核苷酸芯片的制备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生物芯片技术用于基因表达谱研究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 ,该方法本质上是基于对一玻璃片或膜表面上固定的cDNA或寡核苷酸的分子杂交 ,这一新技术可同时测定成千上万个基因的作用方式 ,几周获得的信息用其它方法可能要几年才能得到 ,是以定量方式同时监测大量基因相对表达的强有力的新方法[1 ,2 ] 。国内外目前主要采用cDNA芯片进行基因表达的检测 ,芯片制备所用的DNA探针一般为已知基因cDNA克隆的PCR扩增产物或EST的扩增产物[3~ 8] 。对基因的表达检测来说 ,cDNA芯片技术是一条非常适用的检测方法 ,但在有…  相似文献   

6.
反义核酸技术(antisensenucleicacidstechnology)是根据核酸杂交原理设计的以选择性地抑制特定基因表达为目的的一类核酸研究新技术,它包括反义RNA(antisenseRNA,asRNA)、反义DNA(antisenseDNA,asDNA)及核酸(ribozyme,Rz)三大技术领域,反义核酸技术同基因治疗一样已经成为一项引人瞩目研究领域。本文对核酸作用的原理和在抗病毒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生物芯片是便携式生物化学分析器的核心技术。通过对微加工获得的微米结构作生物化学处理能使成千上万个与生命相关的信息集成在一块厘米见方的芯片上。采用生物芯片可进行生命科学和医学中所涉及的各种生物化学反应,从而达到对基因、抗原和活体细胞等进行测试分析的目的。生物芯片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将从样品制备、化学反应到检测的整个生化分析过程集成化以获得所谓的微型全分析系统(micrototalanalyticalsys-tem)或称缩微芯片实验室(laboratoryonachip)。生物芯片技术的出现将会给生命科学、医学、化学、新药开发、生物武器战争、司法鉴定、食品和环境卫生监督等领域带来一场革命。本文阐述了生物芯片技术在加工制备、功能和应用方面的近期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s,RAPD)技术,对普通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A)及其保持系(B)线粒体基因组(mitochondrial genome)的指纹图谱进行了分析。共使用引物41个,其中20个引物得到了扩增产物,部分引物扩增结果表现多态性。说明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AN,mt,DNA)序列在不育系和保持系之  相似文献   

9.
编码天麻抗真菌蛋白cDNA的分子克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重组DNA 技术研究了编码天麻抗真菌蛋白(GAFP)的基因,从天麻(Gastrodia elataBl.)块茎中提取Poly(A) m RNA 后合成cDNA,构建成表达型cDNA 文库,用纯化的蛋白质探针通过免疫筛选找出对应的cDNA 克隆。在进一步证明所选用的cDNA 克隆含有重组的λ-phage DNA 后,提取和纯化含有插入片段重组子的DNA,用Eco RI酶切分析可见插入片段。已分离出编码天麻抗真菌蛋白的基因  相似文献   

10.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s,RAPD)技术,对普通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A)及其保持系(B)线粒体基因组(mitochondrialgenome)的指纹图谱进行了分析。共使用引物41个,其中20个引物得到了扩增产物,部分引物扩增结果表现多态性。说明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DNA,mtDNA)序列在不育系和保持系之间存在差异,进一步明确了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cytoplasmicmalesterile,CMS)与mtDNA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生物芯片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威  吴庆余 《生命科学》2000,12(5):237-240
生物芯片技术近年来发展极为迅速。生物芯片这一概念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初,90年代以来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的深入,生物芯片技术也得以飞速发展。本文将对生物芯片的概念、发展做一全面的叙述,并详细地介绍最新的生物芯片,如DNA芯片等的基本原理、分类、制备,以及生物芯片的发展动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生物芯片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物芯片是指包被在固相载体上的高密度DNA、抗原、抗体、细胞或组织的微点阵,它是微电子学和分子生物学结合产生的新技术。该技术被评为1998年度世界十大科技进展之一。本文讨论了生物芯片技术的发展、技术参数、相关仪器的发展和在DNA序列测定、基因表达分析、基因分型、基因多态性分析、疾病的诊断、突变分析、药物筛选和微生物的鉴定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黎洋  韩启德 《生理学报》1995,47(5):498-504
本实验在体外培养的家兔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上,利用^3H-Thymidine(^3H-TdR)掺入的方法,观察了α1-肾上腺素受体(adrenergic receptor,AR)及其亚型对平滑肌细胞DNA合成的影响。结果显示:去甲肾上腺素激动α1-AR能促进平滑肌细胞DNA合成,并有以下特点:(1)α1A激动促进平滑肌细胞DNA合成,但α1B激动抑制这一合成作用;(2)α1A促进DNA合成的作用与c  相似文献   

14.
黑木耳电泳核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边银丙  王斌 《菌物系统》2000,19(1):78-80
采用等高锁状均质电场(CHEF)凝胶电泳技术,对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电泳核型进行分析,以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菌株YPH755和粟酒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菌株AS2.214的染色体DNA大小作为分子量标记,估计黑木耳基因组中至少包含9条DNA分子量在850kb至5800kb之间的染色体,  相似文献   

15.
孙易  宋文芹 《遗传学报》2000,27(3):210-218
利用RAPD(随机扩增多态DNA)和AFLP(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不同种及种群卤虫的关系进行分析。101个随机引物对4种卤虫A.franciscana、A.urmiana、A.sinica和A.parthenogenetica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平均每个种获得751条带,其中458条带为多态性标记,每个引物提供平均7.4个标记信息,聚类结果表明A.sinica是不同于其他旧大陆两性生殖卤虫  相似文献   

16.
黑子南瓜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依据国外报道的南瓜甘油-3-磷酸转酰酶(GPAT)基因的cDNA序列合成相应引物,用RT-PCR技术,成功地分离了黑子南瓜(Cucurbitaficifolia)GPAT基因的cDNA片段,并亚克隆到了pGEM-T载体系统的多克隆位点上,序列分析表明黑子南瓜GPAT基因的cDNA序列及递推的氨基酸序列与南瓜(Cucurbitamoschata)相比分别具有98%和965%的同源性。在1188bp中有22个核苷酸发生变化,导致13个氨基酸的改变  相似文献   

17.
AndcareInc(ResearchTrianglePark,NC)一个成立于1993年的诊断设备公司,和一组来自Duke大学海洋实验室(Beaufort,NC)的研究人员,一起协作开发出便携式生物传感器,它具有检测食品和水中细菌及病毒毒素的能力。这项合作将集中于开发Andcare新的基因探针技术,这项技术采用带有可自由使用的感应电极的手持式DNA探测仪。它被计划用来检测特定样品中的特殊DNA或RNA序列。特殊DNA序列的存在可以迅速提醒检测者警惕:细菌和病毒的存在,食品病原体和侵染性或遗传性…  相似文献   

18.
周天鸿  王宁霞 《遗传学报》1997,24(3):206-211
利用MPCR技术从乳腺组织分离到抑癌基因BRCA1的cDNA片段,将此914bp的片段克隆进质粒pUC118,并经全序列测定证实。序列分析表明,BRCAIcDNA编码的肽链NN2-末端有一锌指结构,抑癌基因BRCAI的产物可能是DNA结合蛋白,cDNA序列存在两个变异位点:一个是第409位的C→A(Asp→Glu):另一个是第879位的A→T(MIa同义突变)。以该片段为探针,检测6例乳腺癌组织中BRCAImIMA表达,一例表达明显下降,一例没检测到表达的mIMA产物,说明一些乳腺癌组织的BRCA1基因转录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19.
反义凝血酶受体基因的表达对人ASMC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发生严重降低了该治疗手段的最终疗效.为探讨再狭窄的发生机理、寻找有效的预防手段,利用反义RNA技术构建了含有部分反义凝血酶受体(ATR)cDNA片段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ATR,并观察了其对培养的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ASMC)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pcDNA3/ATR的瞬时转染即能显著抑制人ASMC的3H-TdR参入量,且该作用与导入的DNA量呈剂量依赖性.说明部分反义凝血酶受体基因的表达可以抑制ASMC的增殖  相似文献   

20.
RAPD技术在水稻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RAPD技术在水稻上的应用李文海(浙江农业大学核农所,杭州310029)1RAPD的原理及特点RAPD是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的简写,系1990年由美国科学家Wiliams和Welsh几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