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郝丽杰  杨伟  马丽娜  李耘  冯明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33):6487-6488,6495
目的:分析利奈唑胺治疗高龄重症肺炎患者致血小板减少的特点,为高龄患者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高龄重症肺炎利奈唑胺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疗效及危险因素,总结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男14例,女2例,年龄81-99岁,平均91.2± 1.4岁.有13例(81.25%)发生血小板减少,多在用药3~7天发生,停药后恢复时间5~10天.结论:利奈唑胺治疗80岁以上重症肺炎患者血小板下降发生机率高,建议应用利奈唑胺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血象,一旦发现血小板减少,及时停药,以免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利奈唑胺对重症肺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住院诊治的重症肺炎患者128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68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利奈唑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治疗,两组都治疗观察2周,检测和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1秒钟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血清PCT、CRP、TNF-α水平及白细胞计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1%和76.7%,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FEV1/FVC值、白细胞计数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血清PCT、CRP、TNF-α水平都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利奈唑胺治疗重症肺炎患者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可能与其降低血清PCT、CRP、TNF-α水平,提高白细胞计数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环孢素A辅助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小板计数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浙江省金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难治性ITP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39例与对照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妥昔单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环孢素A辅助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变化,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治疗前后细胞因子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2.31%)高于对照组(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857,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增加,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计数高于对照组、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6717、8.1189,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IFN-γ水平较治疗前降低,IL-4、IL-10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t=22.9522、11.7500、11.9032,对照组:t=9.8537、7.2250、6.7012,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FN-γ水平低于对照组,IL-4、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096、3.8277、4.7989,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0,P0.05)。结论环孢素A辅助治疗难治性ITP患者疗效显著,且可增加患者血小板数量,降低IFN-γ水平,增加IL-4、IL-10水平,提高患者免疫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联合龙花胶囊对成人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促血小板生成素,肾功能水平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就收治的90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龙花胶囊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PLT)计数、促血小板生成素(TPO)、肾功能水平以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LT、TPO水平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PLT、TPO水平较低,Scr、BUN水平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利妥昔单抗联合龙花胶囊能够升高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小板以及促血小板生成素水平,改善患者肾功能,临床疗效较好,提高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磺达肝癸钠应用于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抗凝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1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肾功能正常组及肾功能不全组,皮下注射磺达肝癸钠2.5毫克,一日一次,连用8天,比较两组治疗9天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及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和30天及180天的随访情况。结果:治疗9天内及随访30天、180天期间,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及随访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出血及中度出血,肾功能不全组轻微出血8例,肾功能正常组轻微出血5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磺达肝癸钠对于冠心病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抗凝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比较奥美拉唑和泮托拉唑对冠状动脉支架术(PCI)后患者血小板功能指标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与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探讨不同质子泵抑制剂对PCI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作用的影响。方法:60例实施PCI后常规联合抗血小板治疗(氯吡格雷75mg/d+阿司匹林100mg/d)患者随机分为奥美拉唑组(40mg/d,20例),泮托拉唑组(40mg/d,20例)和对照组(20例),连续用药30d。分别在服药前1d及服药15d,30d用血栓弹力图检测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值和比浊法检测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并观察30d各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和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①奥美拉唑组和泮托拉唑组与对照组相比,服药前1d及服药15d,30d用血栓弹力图检测的血小板抑制率和比浊法检测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均无明显变化;奥美拉唑与泮托拉唑组间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服药15d,30d与服药前1d相比,每组血小板抑制率明显升高,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15d和30d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三组比较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奥美拉唑组和泮托拉唑组比较,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与对照组比较,奥美拉唑组和泮托拉唑组胃肠道出血发生率均明显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服药组间比较,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具有增强血小板抑制,降低血小板凝聚的作用,而不同机制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与泮托拉唑对PCI术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患者的血小板功能无明显影响,不降低对心血管事件的预防效果,同时明显降低患者胃肠出血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5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8例及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200 mg/(kg·d)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400 mg/(kg·d)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血小板上升时间、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出血停止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及医疗费用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儿血小板计数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小板计数均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儿血小板上升时间、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出血停止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接近,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为95.00%,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7%,对照组为12.50%,两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平均医疗费用为(1.25±0.34)万元,对照组患儿平均医疗费用为(2.31±0.40)万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ITP具有类似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但小剂量丙种球蛋白组治疗费用明显降低,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临床特征,研究血小板减少在COVID-19中的发生率及临床意义,并探讨血小板减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月24日至2020年3月9日收治的47例COVID-19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的患者记为实验组(27例),血小板正常的患者记为对照组(20例),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入院后各实验室检测指标,分析血小板减少的临床意义及影响因素。结果:入组患者中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57.45%。两组患者中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白蛋白、肌酐、白细胞介素6(I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计数、最低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最高值、降钙素原、CD4+T淋巴细胞计数、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死亡率、危重症比例、呼吸机使用比例、多器官功能衰竭比例、住院费用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二聚体、CD4+T淋巴细胞计数、TNF-α是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COVID-19患者的血小板减少发生率高,且血小板减少提示患者病情重,预后差,D二聚体、CD4+T淋巴细胞计数、TNF-α是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布司他治疗原发性痛风合并轻中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原发性痛风合并轻中度肾功能不全的男性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别嘌呤醇治疗,观察组接受非布司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血尿酸(BUA)以及肝肾功能的变化,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以及痛风再发作次数。结果:治疗后第1月、第2月及第3月,观察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肾功能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内,两组均有痛风再发作,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有四肢不适、嗜睡、恶心、腹胀、腹泻、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观察组有四肢不适、嗜睡、腹胀等不良反应的出现,其中对照组有1例出现过敏性皮疹停用别嘌醇。观察组的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布司他治疗原发性痛风合并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可安全、有效地降低血尿酸水平,并改善患者肾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HIV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抗结核治疗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HIV感染合并肺结核初治患者53例作为A组,将同期收治的单纯肺结核患者176例作为B组,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治疗效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肺外结核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A组咳嗽发生率低于B组,但发热发生率高于B组(P0.05);A组患者斑点实验、PPD实验、痰查抗酸杆菌阳性率均低于B组(P0.05),A组患者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以及CD4+计数200发生率高于B组(P0.05);A组抗结核治疗的临床疗效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D4+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B组高于A组(P0.05)。结论:与单纯感染肺结核的患者相比,HIV合并肺结核患者并发症以及肺外结核发生率较高,实验室相关检查敏感性较低,抗结核治疗的效果较差,临床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1.
Linezolid is commonly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drug-resistant Gram-positive bacterial infection. This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linezolid in treating Gram-positive bacterial infection in the elderly from January 2010 to December 2012. Total 40 elderly patients (>60 years old) with Gram-positive bacterial infection were treated with linezolid and their demographic and clinical data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Among the 40 patients, 31 patients (77.5 %) were cured. Linezolid caused little adverse effects on liver and renal function. The main adverse effect was thrombocytopenia and its incidence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baseline platelet count and the duration of treatment (P < 0.05).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baseline platelet count <200 × 106/mL, but not the age, the sex, th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baseline levels of hemoglobin,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or 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linezolid-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In conclusion, linezolid is effective to cure Gram-positive bacterial infection in the elderly and causes little adverse effects on liver and renal function. Timely monitoring of baseline platelet count may be helpful to guide the use of linezolid to avoid the occurrence of thrombocytopenia.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剂量生长抑素、奥美拉唑联合止血芳酸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2例急性上消化出血合并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并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剂量生长抑素、奥美拉唑联合止血芳酸治疗,研究组予以高剂量生长抑素治疗,其余奥美拉唑及止血芳酸用法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止血情况、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血常规指标、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1.30%vs.74.42%](P0.05),而平均止血时间、再止血率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白细胞计数(WBC)、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及凝血酶原时间(PT)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及血小板计数(PLT)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研究组以上指标变化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生长抑素、奥美拉唑联合止血芳酸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合并凝血功能障碍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剂量生长抑素、奥美拉唑联合止血芳酸治疗,其能够更有效缩短止血时间,避免再出血,且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究血浆置换及血小板输注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其选择治疗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血小板输注组(20例)及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组(40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血细胞计数变化情况以及治疗中各类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血小板输注组患者治疗显效数10例,有效数6例,总有效率80.00 %,PE组患者治疗显效数27例,有效数12例,治疗总有效率97.50 %,PE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血小板输注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PE组患者的PLT、RBC计数和Hb水平出现了明显的升高,WBC计数出现明显的下降(P<0.05),血小板输注组PLT、RBC计数和Hb水平也出现明显升高,WBC计数水平出现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显示治疗后PE组患者上述指标均优于血小板输注组(P<0.05)。血小板输注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人数为4人,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0.00 %,PE组总不良反应发生人数3人,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50 %,PE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血小板输注组(P<0.05)。结论:血血浆置换及血小板输注治疗均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血细胞计数异常情况,但血浆置换治疗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标准剂量美罗华与小剂量美罗华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第二医院自2010年-2015年常规治疗无效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共18例,分为两个实验组,分别给予应用标准剂量美罗华(375 mg/m~2,每周1次,共4次),患者8例,小剂量美罗华(每次100mg,每周1次,共4次),患者10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治疗前后血小板水平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小剂量美罗华治疗4周后有效率较标准剂量无明显差别(P0.05);小剂量美罗华治疗ITP不良反应率相对标准剂量要显著降低低(P0.05)。结论:小剂量美罗华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疗效与标准剂量美罗华相当,但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血小板、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g)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接诊的急性脑梗塞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0)。对照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尤瑞克林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浆血小板、D-D、Fg、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血小板、D-D、Fg水平、NIHSS、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血小板、D-D、Fg水平及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治疗后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2.86%、13.3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尤瑞克林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单用静脉溶栓治疗,这可能与其更有效改善改善患者血浆血小板、D-D、Fg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血小板生成素与白介素-11治疗胃癌患者术后化疗血小板减少症的时效和安全性。方法:术后辅助化疗出现血小板计数低于75×109/L的进展期胃癌患者68例,将其分为TPO组与IL-11组,分别为35例和33例。分别皮下注射rhTPO 15000U,每日1次;rhIL-11 1.5 mg,每日1次,当血小板计数125×109/L或比用药前上升50×109/L,即停止给药,疗程最长为14天。每3天抽取外周静脉血2 m L,通过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密切观察出现的不良反应并记录。比较两组患者不同临床病理资料、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升至75×109/L和125×109/L的时程、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化疗方案、血小板最低值出现的化疗周期及临床病理分期的比较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TPO组与IL-11组血小板动态值的比较,第9天出现显著差异(P=0.032)。TPO组与IL-11组血小板计数恢复至75×109/L和125×109/L所需的时间,有显著差异(P=0.041,P=0.013)。TPO组中,有3例(8.6%)患者发生不良反应,IL-11组中,有13例(39.4%)患者发生不良反应,TPO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少且较轻微(P=0.006)。结论:rhTPO治疗胃癌患者术后化疗血小板减少症时效快,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肿节风注射液辅助治疗晚期食道癌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钙结合蛋白S100A4(S100A4)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晚期食道癌患者6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TP方案进行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肿节风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生存质量评分和血清VEGF、S100A4水平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93.55%、87.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0%、6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积分、血清VEGF、S100A4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下降,而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恶心呕吐及肝肾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节风注射液联合化疗可显著提高晚期食道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可能与其有效降低患者血清VEGF、S100A4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关节镜联合富血小板血浆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膝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对照组予以关节镜下修整手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优良率、生活质量及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Lysholm评分量表、美国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3个月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VAS、WOMAC评分均逐步降低,Lysholm评分逐步升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VAS、WOMAC评分低于对照组,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3个月SF-36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关节镜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可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可有效缓解手术治疗后的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