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探究人体肠道内重要的功能菌——硫酸盐还原菌和丁酸盐产生菌在健康成年个体中的数量,并分析其与年龄、性别的关系。采集4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男性:女性=1:1,年龄23~53岁)的粪便样品,采用试剂盒Invi Mag誖Stool DNA Kit联合Bead beating的方法提取粪便中细菌总DNA。通过定量PCR技术对总菌、硫酸盐还原菌以及丁酸盐产生菌的拷贝数进行定量检测。结果显示,40名健康成年人每纳克粪便DNA中含有的细菌总量为(9.22×106±7.35×106)个拷贝,硫酸盐还原菌拷贝数为(9.21×103±9.87×103),而丁酸盐产生菌拷贝数稍高于硫酸盐还原菌,为(2.68×104±3.08×104)。硫酸盐还原菌和丁酸盐产生菌的数量在不同个体间存在较大差异。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三类基因的拷贝数与志愿者年龄无显著相关关系。硫酸盐还原菌和丁酸盐产生菌的拷贝数及其相对丰度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表现在男性个体含有更少的硫酸盐还原菌(p0.05)和更多的丁酸盐产生菌(p0.01)。本研究揭示了硫酸盐还原菌和丁酸盐产生菌在健康成年人肠道内的数量,为进一步探究肠道菌群的性别差异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患者肠道优势菌群变化及其与血清脂质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高脂血症患者及健康受试者各50例,采集其空腹血清样本和粪便样本,血清样本用于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二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应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肠道内优势菌群的含量,并将其与血清脂质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高脂血症患者肠道内总细菌量及拟杆菌属细菌较健康受试者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双歧杆菌属细菌、乳杆菌属细菌及粪杆菌属细菌较健康受试者明显降低(P〈0.05),肠杆菌科细菌和肠球菌属细菌较健康受试者明显升高(P〈0.05)。高脂血症患者血清Tc与双歧杆菌属细菌、乳杆菌属细菌和粪杆菌属细菌呈现显著负相关,而与肠杆菌科细菌和肠球菌属细菌呈现显著正相关;血清LDL—C与双歧杆菌属细菌和粪杆菌属细菌呈现显著负相关,而与肠球菌属细菌呈现显著正相关;血清TG与双歧杆菌属细菌和乳杆菌属细菌呈现显著负相关,而与肠杆菌科细菌和肠球菌属细菌呈现显著正相关。结论高脂血症患者肠道优势菌群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血清脂质水平与肠道优势菌群变化具有显著相关性,提示肠道优势菌群结构的调整可改善患者血清脂质水平。  相似文献   

3.
肠道菌群正常参考值的检测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目的定性定量检测并比较杭州地区健康青壮年及老年人群肠道主要菌群(双歧杆菌属、类杆菌属、消化链球菌属、产气荚膜梭菌、乳杆菌属、肠杆菌科、肠球菌属及酵母菌等)的正常参考值,同时计算并比较双歧杆菌属细菌数量与肠杆菌科细菌数量的对数值比值(B/E值).方法采用光冈法 .结果老年组肠道双歧杆菌数量及B/E值较青壮年组均显著减少(P<0.05, P<0.001);消化链球菌、肠杆菌科及肠球菌细菌数量显著增加(P<0.01,P <0 .001,P<0.05).结论在获得肠道菌群正常参考值的同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肠道双歧杆菌数量明显减少,肠杆菌科及肠球菌细菌数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抑郁症人群肠道主要微生物群落情况,探讨在机体精神心理异常状态下肠道内微生态平衡特点,从而为研究抑郁症人群及相关精神心理疾患人群的防治新策略提供数据资料。方法设抑郁症患者研究组和健康对照组,采用日本光冈法定性定量检测肠道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属、类杆菌属、消化链球菌属、肠球菌属、产气荚膜梭菌、肠杆菌科及酵母菌的菌群值,计算和比较双歧杆菌属细菌数量与肠杆菌科细菌数量的对数值比值(B/E值)。结果与健康人对照组比较,抑郁症人群研究组肠道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显著降低(P0.01);B/E值显著减少(P0.01);肠杆菌科细菌、肠球菌数量显著增加(P0.01,P0.05)。结论抑郁症人群肠道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显著减少,肠杆菌科及肠球菌细菌数量显著增加,益生菌群与肠杆菌科结构发生改变,推测抑郁症的发生,有可能通过肠-脑轴的联系,使大脑情感中枢功能紊乱与肠道菌群微生态平衡失调的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定性定量检测更年期综合征个体肠道微生物群落,探讨该状态中的人群肠道内微生态平衡状态及其特点,从而为研究更年期综合征人群的防治新策略提供数据资料。方法设患更年期综合征妇女研究组和相近年龄同性别的健康妇女对照组,采用光冈法检测相关肠道菌群(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类杆菌属、产气荚膜梭菌、消化链球菌属、肠杆菌科、肠球菌属及酵母菌)的菌群值,同时计算和比较双歧杆菌属细菌数量与肠杆菌科细菌数量的对数值比值(B/E值)。结果与相似年龄同性别的健康人群对照组比较,更年期综合征人群研究组肠道双歧杆菌数量显著降低(P0.01);B/E值较显著减少(P0.01);肠杆菌科细菌、消化链球菌、肠球菌数量显著增加(P0.01,P0.01,P0.05)。结论更年期综合征人群肠道双歧杆菌数量显著减少,肠杆菌科及肠球菌细菌数量显著增加,益生菌群与肠杆菌科结构发生改变,可能更年期综合征人群由于神经内分泌失调等健康状态的下降,引起肠道有益菌群与腐败菌比例发生变化,从而引起肠道微生态失调。  相似文献   

6.
《工业微生物》2021,51(4):35-43
高通量测序研究河南三个不同酒厂的浓香型酒醅的细菌微生物菌群,逐次在门、纲、目、科和属5个水平上分析入窖酒醅和出窖酒醅的菌群多样性,探究酒醅发酵后菌群的共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浓香型酒醅在门水平上的优势菌为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异常球菌 栖热菌门。在属水平上的优势菌有乳杆菌属、肠杆菌属、短波单胞菌属、克罗彭施泰特氏菌属、节杆菌属、糖多孢菌属、葡萄球菌属。浓香型酒醅发酵后细菌菌群的物种多样性降低,厚壁菌门、杆菌纲、乳杆菌目、乳杆菌科、乳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增加,而变形菌门、γ 变形菌纲、肠杆菌目、肠杆菌科、肠杆菌属的相对丰度降低。高通量测序研究充分展示了浓香型酒醅的细菌菌群多样性,显示了浓香型酒醅发酵后细菌菌群的共性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哺乳期过度喂养对幼鼠肠道细菌组成的影响以及肠道细菌与哺乳期过度喂养导致的幼年肥胖的相关性.方法 将正常出生体重的4日龄雄性ICR仔鼠分为正常喂养组(NF组,每8只由1只母鼠喂养)和哺乳期过度喂养组(OF组,每4只由1只母鼠喂养),哺乳至3周龄时,对仔鼠进行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称量体重、各种器官和脂肪组织的重量,用基于细菌16S rRNA基因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和实时定量PCR分析仔鼠的粪便细菌组成,对细菌类群数量与表型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OF组仔鼠从10日龄起体重显著高于NF组,3周龄时附睾和肾周脂肪垫重量显著高于NF组,两组仔鼠的空腹血糖以及OGTT血糖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DGGE图谱的主成分分析表明两组仔鼠的菌群结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定量PCR显示,OF组仔鼠粪便中产生内毒素的肠杆菌科细菌和产生破坏肠屏障功能的H2S的硫酸盐还原菌的数量显著高于NF组,而双歧杆菌、乳杆菌和丁酸盐产生菌的数量在两组仔鼠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粪便硫酸盐还原菌的数量与内脏脂肪的重量显著正相关.结论 哺乳期过度喂养增加了肠道中肠杆菌科细菌和硫酸盐还原菌的数量,这些细菌的增加与仔鼠幼年期肥胖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SBP)患者肠道优势菌群多样性变化的规律.方法 采集肝硬化SBP初始诊治患者和健康受试者各30例,收集粪便样本,进行PCR-DGGE优势菌群结构分析,并应用定量PCR技术检测肠道内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属和肠杆菌科细菌的含量.结果 肝硬化SBP患者肠道优势菌群结构复杂程度明显增多,SBP组和健康对照组患者分别能够聚类到不同的簇中,提示两组受试者肠道优势菌群结构明显不同.定量PCR检测结果发现,肠道优势细菌中双歧杆菌的含量明显下降(7.90±0.96 vs.9.15±1.21),而肠杆菌科细菌的数量明显增多(8.95 ±0.88 vs.7.31±0.40),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SBP常见的病原菌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肝硬化SBP患者肠道优势菌群结构明显变化,双歧杆菌属细菌明显减少,肠杆菌科细菌明显增加,肠道微生态失衡可能是SBP发生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终末期肾病患者肠道优势菌群多样性及其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采集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稳定终末期肾病患者和健康对照受试者的血液和粪便样本,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检测肠道优势菌群的变化情况,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患者血液中的白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内毒素(lipoposaccharide,LPS)。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终末期肾病患者肠道菌群总菌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肠道内有益菌群如双歧杆菌属细菌、乳酸杆菌属细菌和粪杆菌属细菌显著降低,而肠道内有害菌如肠杆菌科细菌和肠球菌属细菌均显著升高(P0.05)。维持性血液透析终末期肾病患者血液中IL-6、TNF-α和LPS显著升高,均与双歧杆菌属细菌有显著负相关,与肠杆菌科细菌有显著正相关。肠道内乳酸杆菌属细菌和粪杆菌属细菌与IL-6呈显著负相关,肠球菌属细菌与其呈显著正相关。此外,乳杆菌属细菌与TNF-α呈显著负相关,肠球菌属细菌和LPS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终末期肾病患者肠道优势菌群多样性发生了显著变化,且与患者炎症因子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一对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双胞胎新生儿在接受手术及抗生素治疗前后的肠道菌群的动态变化,探究患儿肠道内阴沟肠杆菌在治疗期间耐药性如何发生改变。[方法]通过采集患儿在不同治疗阶段的粪便样本,进行培养组学和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同时,从双胞胎哥哥不同治疗阶段的粪便样本中分离得到10株阴沟肠杆菌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培养组学结果显示使用抗生素导致术前粪便样本丰富度降低,仅可分离获得肠球菌属、不动杆菌属和肠杆菌属;长期医院环境暴露后,能分离出多种条件致病菌属,包括肠杆菌属、克雷伯菌属、不动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母乳喂养4个月后,粪便菌群丰富度增加、构成发生改变,可分离获得乳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等有益细菌。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在多种因素影响下不同治疗时间点α多样性指数和相对丰度最高的菌属不同。细菌耐药实验结果显示,治疗期间阴沟肠杆菌对哌拉西林逐渐产生耐药性。[结论]接受抗生素治疗、院内环境暴露和母乳喂养共同影响患儿治疗和康复期间的肠道菌群组成;在不同治疗阶段仅使用一种抗生素,也会导致阴沟肠杆菌对不同药物的耐药性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酪酸梭菌二联活菌对慢性乙肝患者乙肝病毒(HBV)DNA及肠道菌群比值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我院传染科诊治的80例慢性乙肝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胶囊治疗。收集治疗前与治疗2周后患者血清及粪便标本,观察血清及粪便中HBV DNA、9种肠道菌群数量、血清细胞因子、肝功能指标及患者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HBV DNA阴转率(30.0%)高于粪便HBV DNA阴转率(15.0%)。观察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肠杆菌科细菌数量治疗前后差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肠球菌数量治疗前后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肠道肠杆菌科细菌/肠球菌比值、肠杆菌科细菌/梭菌属比值、肠杆菌科细菌/白假丝酵母比值、肠杆菌科细菌/拟杆菌属比值、肠杆菌科细菌/普雷沃氏菌属比值、肠杆菌科细菌/瘤胃球菌属比值治疗前后差值明显小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肠球菌/双歧杆菌比值、肠球菌/乳杆菌比值、肠球菌/梭菌属比值、肠球菌/白假丝酵母比值、肠球菌/拟杆菌属比值、肠球菌/瘤胃球菌属比值、梭菌属/双歧杆菌比值、白假丝酵母/双歧杆菌比值、普雷沃氏菌属/双歧杆菌比值治疗前后差值大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IL-17A、IL-17C、IL-17D、IL-17F治疗前后差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治疗前后差值较高,总胆红素治疗前后差值较低(均P0.05)。观察组患者总不良反应率(12.5%)明显低于对照组总不良反应率(32.5%)。结论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治疗慢性乙肝患者有助于降低乙肝病毒DNA及IL-17家族成员水平,改善肠道菌群比值紊乱,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厌氧消化器中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一套自行设计的以豆腐废水为原料实验性的半连续化的厌氧消化器可将甲烷发酵的各个阶段分开。从中分离到占优势和重要的水解和发酵性细菌、产氢产乙酸细菌和产甲烷细菌。艰解和发酵性细菌经鉴定是乳杆菌盾、链球菌属、双岐杆菌属、梭状芽孢杆菌属、丙酸杆菌属和螺旋体等属的细菌,其中有些菌株是上述属中的新种。产氢产乙酸细菌是氧化丁酸盐菌,初始分离时与氧化丁酸盐菌相配合的利用氢的细菌是消化器中的一种特有的产甲烷球菌。分离到的产甲烷细菌中有4个已知的种,还发现一个新种。本文还对上述细菌利用豆腐废水生成甲烷的一系列生化反应进行了归纳小结。从豆腐废水厌氧消化器中发现了一些未报道过的细菌新种,说明这样的微生物生态系是前人未曾研究过的。  相似文献   

13.
由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自养型的脱氮硫杆菌 (Thiobacillusdenitrificans,硫杆菌属 ,硫杆菌科 ,革兰氏阴性化能自养细菌 ) ,该菌株的最佳生长 pH为 7 0。将此菌株与硫酸盐还原菌 (SulfateReducingBacteria ,SRB ,脱硫弧菌属 ,革兰氏阴性厌氧细菌 )混合培养 ,测定SRB的菌量变化 ,结果表明 ,脱氮硫杆菌的生长抑制了硫酸盐还原菌的生长 ,降低了SRB的腐蚀性的代谢产物硫化物的浓度 ,腐蚀速率降低 ,有利于防治SRB引起的微生物腐蚀。  相似文献   

14.
脱氮硫杆菌生长特性及其对SRB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由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自养型的脱氮硫杆菌(Thiobacillus denitrigioans,硫杆菌属,硫杆菌科,革兰氏阴性化能自养细菌),该菌株的最佳生长pH为7.0。将此菌株与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 Reducing Bacteria,SRB,脱硫弧菌属,革兰氏阴性厌氧细菌)混合培养,测定SRB的菌量变化,结果表明,脱氮硫杆菌的生长抑制了硫酸盐还原菌的生长,降低了SRB的腐蚀性的代谢产物硫化物的浓度,腐蚀速率降低,有利于防治SRB引起的微生物腐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肠道微生态结构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将2016年7月-2019年5月医院收治的86例老年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和73例健康志愿者,分别记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进行评分评价两组认知功能,采用高通量测序检测两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比较两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与MMSE评分,并比较研究组中认知功能正常者与障碍者肠道微生物结构;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探讨肠道微生物结构与认知功能障碍者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肠道菌群Chao1指数、Shannon指数、放线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科、乳杆菌科、拟杆菌科、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拟杆菌属、MMSE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厚壁菌门、变形菌门、子囊菌门、梭菌科、假单胞菌科、葡萄球菌科、肠杆菌科、隐球酵母科、梭状芽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葡萄球菌属、变形杆菌属、假丝酵母菌属相对丰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中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70.93%,且认知功能障碍者肠道菌群Chao1指数、Shannon指数,门、科、属水平相对丰度与认知功能正常者对比和上述结果一致;研究组与对照组肠道拟杆菌门、子囊菌门、拟杆菌科、梭状芽胞杆菌属、假丝酵母菌属、放线菌门、乳杆菌属、拟杆菌属相对丰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认知功能障碍与认知功能正常者肠道未分类拟杆菌门、子囊菌门、假单胞菌属、拟杆菌属、变形杆菌属、梭状芽孢杆菌属、拟杆菌门、拟杆菌科、假丝酵母菌属相对丰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中肠道菌群Chao1指数、Shannon指数,放线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科、乳杆菌科、拟杆菌科、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拟杆菌属相对丰度与MMSE评分均呈正相关,厚壁菌门、变形菌门、子囊菌门、梭菌科、假单胞菌科、葡萄球菌科、肠杆菌科、隐球酵母科、梭状芽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葡萄球菌属、变形杆菌属、假丝酵母菌属相对丰度与MMSE评分均呈负相关。结论老年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肠道微生物结构存在异常,且认知功能障碍者更加严重,认知功能与肠道微生物相关。  相似文献   

16.
滩涂贝类养殖环境的细菌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慧慧  薛超波 《生态学报》2008,28(1):436-444
从贝类养殖滩涂的底泥中共分离到2976株细菌,经鉴定可归于18个属与肠杆菌科的部分属,其中梭状芽孢杆菌属(Clostridium)、芽孢杆菌属(Bacillus)、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的部分属、发光杆菌属(Photobacterium)、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等为优势菌属.统计结果表明,在养殖滩涂的沉积物环境中,异养细菌的菌群组成具有明显的陆源性特点,而且在时空分布上有着较大的差异.在数量分布上,全年异养细菌、反硝化细菌、氨化细菌和硫酸还原菌的数量分别波动在1.62×103-2.00×105cfu/g、1.50×104-5.00×107个/g、9.00×104-9.0×107个/g和9.00×103-4.00×106个/g之间,此外,反硝化细菌、氨化细菌均与异养细菌在数量上呈正相关,而且氨化细菌与异养细菌之间的相关性极其显著,而硫酸还原菌与异养细菌在数量上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的目的是运用体外模型评估苦瓜全粉和苦瓜乙醇提取物的健康功效。苦瓜全粉和苦瓜乙醇提取物以7.5 mg/mL和15 mg/mL的剂量与新鲜粪便样品进行体外厌氧培养。通过454焦磷酸测序技术分析粪便菌群组成的变化,同时测定发酵上清中短链脂肪酸的含量以及对Caco-2单层细胞跨膜电阻的影响。结果显示,苦瓜全粉(15 mg/mL)可以明显地扶植Faecalibacterium属细菌,同时抑制Bilophila和Desulfovibrio属细菌的增殖;同等剂量的苦瓜全粉发酵上清中短链脂肪酸的含量明显高于苦瓜乙醇提取物发酵上清;源自苦瓜乙醇提取物(15 mg/mL)的发酵上清对Caco-2单层细胞跨膜电阻的增强作用要大于苦瓜全粉(15 mg/mL)。本研究探究了体外苦瓜全粉和苦瓜乙醇提取物不同的生理功效,为以后苦瓜制品的选择提供了初步证据。  相似文献   

18.
双歧杆菌低聚果糖制剂对便秘人群肠道菌群的调整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调查便秘与非便秘人群肠道菌群状况,考察便秘人群服用双歧杆菌低聚果糖合生元后肠道菌群改善的情况。方法采集40岁以上便秘与非便秘人群粪便,各选取10例作厌氧和需氧菌培养、计数与鉴定。结果分离培养出葡萄球菌、肠杆菌、酵母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比较不同组人群5种肠道菌群的差异,结果显示便秘人群中出现肠道菌群失调,便秘组双歧杆菌、乳杆菌含量明显降低,服用双歧杆菌低聚果糖合生元后肠道菌群状况恢复到正常人群水平。结论服用双歧杆菌低聚果糖合生元可以改善便秘人群肠道菌群失调状况,对便秘人群具有一定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孕晚期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阴道菌群与阴道上皮细胞的自噬和应激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9月至2019年1月诊断及治疗的孕晚期GDM孕妇23例作为GDM组,选取同时段、同年龄段产检正常的孕妇23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孕妇阴道菌群及自噬和应激水平进行检测,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究菌群指标与自噬和应激水平间的相关性。结果两组阴道细菌构成存在差异,GDM组在毛螺菌科、双歧杆菌目、普雷沃菌属、詹氏乳杆菌、双歧杆菌科、加德纳菌属的相对丰度大于对照组,对照组在乳杆菌属、卷曲乳杆菌、惰性乳杆菌、假单胞菌目、假单胞菌属、气球菌科的相对丰度大于GDM组。GDM组p62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t=3.903,P0.001),hsp70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t=5.704,P0.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双歧杆菌目、加德纳菌属与p62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407、-0.482,P=0.009、0.002),双歧杆菌科与hsp70呈显著正相关(r=0.448,P=0.004);乳杆菌属与p62呈显著正相关(r=0.437,P=0.011),与hsp70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475,P=0.005)。结论孕晚期GDM孕妇阴道菌群与阴道上皮细胞自噬和应激水平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采用Hungate厌氧技术,对处理屠宰和咛檬酸废水的两个实验室厌氧消化器中的丁酸降解蓖和氢营养菌进行了研究。观察到两个消化器中的丁酸盐降解菌的组成相同。丁酸盐转化为甲烷的过理由四种细菌共同完成。其中包括一种降解丁酸盐的产氢产乙酸细菌和一种利用乙酸盐的产甲烷菌,以及两种形态完全不同的利用H2/CO2的产甲烷菌。对分离到的一株丁酸盐降解菌SBI 菌株的鉴定表明,该菌应属沃而夫氏互营单胞菌(Syntrophomonas walfe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