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LPL)通过水解血浆中富含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的脂蛋白,为心肌组织提供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供能。糖尿病期间,由于心肌组织减弱对葡萄糖的利用能力,导致心脏供能不足。此时,机体通过一系列机制上调心肌LPL活性,促进血浆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VLDL)和乳糜微粒(chylomicrons,CM)的水解,以增强FFA为心肌组织代偿性供能。糖尿病患者通过上调心肌LPL活性,进而促使血浆FFA浓度显著升高,导致大量活性氧、脂质等在心肌细胞内蓄积,并潜在地诱发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因此,本文主要针对糖尿病对心肌LPL的调控机制及LPL如何潜在地诱发DCM做一综述,以期为DCM提供新的治疗靶点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脂蛋白酯酶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脂蛋白酯酶(1ipopmtein lipase,LPL)是调节脂蛋白代谢的一种关键酶,如具有水解血浆脂蛋白中三酰甘油的作用等.体内LPL减少会导致血三酰甘油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增加患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通过提高LPL的活性可以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已有的研究说明NO-1886促进心肌和脂肪组织LPL mRNA表达,提高心肌、脂肪组织、骨骼肌和血液中LPL活性,因而改善脂蛋白代谢,抑制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3.
脂蛋白脂酶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杜纪坤  黄青阳 《遗传》2007,29(1):8-16
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 LPL)是脂质代谢的关键酶, 主要催化乳糜微粒和极低密度脂蛋白中的甘油三酯水解, 产生供组织利用的脂肪酸和单酰甘油。LPL基因突变影响LPL活性, 导致脂质代谢紊乱, 与2型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肥胖、冠心病的发病风险相关联。文章综述了LPL基因的结构、功能、表达调控以及与复杂疾病的关联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脂蛋白脂酶(lipoprotcin lipase,LPL)是脂质代谢的关键酶,主要水解甘油三酯,在乳糜微粒及极低密度脂蛋白的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该酶的缺乏或活力异常,与血脂异常、代谢综合症、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子痫前期等疾病有一定关系.一些具有调脂作用的中药能够影响脂蛋白脂酶的活力或表达.  相似文献   

5.
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LPL,EC 3.1.1.34)是降解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的限速酶,其活性降低是引起高甘油三酯血症的主要原因。LPL受到众多因素调控,包括血管生成素样蛋白、载脂蛋白、miRNAs和lncRNAs等。LPL是影响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其分布位置不同决定了LPL具有促AS或抗AS作用。该文重点阐述了LPL调控机制对AS的影响,有助于进一步揭示LPL在脂质代谢及A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高脂饮食诱导建立肥胖大鼠模型,研究芫根总皂苷减肥降脂的作用机制。以奥利司他(48 mg/kg)为阳性药,设芫根总皂苷3个剂量组(500 mg/kg、1000 mg/kg、1500 mg/kg),灌胃给药45 d。检测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脂蛋白脂酶(LPL)、肝脂酶(HL)、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胰脂肪酶(PL)的活性及丙二醛(MDA)、游离脂肪酸(FFA)、瘦素(LEP)的含量。结果显示与高脂模型组相比,芫根总皂苷可不同程度升高SOD、GSH-Px、LPL、HL活性,抑制PL活性,降低MDA、FFA、LEP含量,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是提高抗氧化能力,降低肝脂质损伤,促进脂质分解,抑制脂肪吸收,改善脂质代谢及瘦素抵抗等。  相似文献   

7.
家兔正常极低密度脂蛋白(N—VLDL)可使体外培养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内甘油三酯(TG)增加6~16倍。加入脂蛋白脂肪酶(LPL)抑制剂苯硼酸(BBA)可使培养液内游离脂酸(FFA)水平降低,N—VLDL—TG含量升高、细胞内TG堆积被明显甚至完全抑制。证明了LPL在巨噬细胞摄取N—VLDL—TG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脂蛋白脂肪酶(LPL)是脂蛋白代谢中的关键酶之一。它分解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中的甘油三酯为甘油和脂肪酸。本文利用Heparin-Sepharose-Cl-6B亲合层析法直接分离、提纯了牛奶中的LPL。本方法操作简单,流程较短,分离效果较佳,重复性较好。提纯倍数为7,300,比活为14,000单位/毫克蛋白,回收率为13%左右。经鉴定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呈现一主要蛋白带,分子量为65,000道尔顿。酶反应的最适底物浓度为4~8毫克,最适pH为8.3~8.5。该酶能被VLDL和HDL激活,LDL和apoA-I无影响。鱼精蛋白和1.0M NaCl有抑制作用。肝素有降低该酶对抑制剂等不利因素的敏感性。牛奶LPL已初步应用于人血清脂蛋白代谢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近年研究发现,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LPL)水解血浆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这一脂解过程中,糖基化磷脂酰肌醇锚定高密度脂蛋白结合蛋白1(g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ol-anchoredhigh density lipoprotein-binding protein 1,GPIHBP1)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结合LPL和乳糜微粒,发挥脂解平台的作用;同时它也参与LPL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转运。GPIHBP1基因敲除小鼠和GPIHBP1基因突变的病人发生严重高乳糜微粒血症。GPIHBP1的发现丰富了人们对于血浆脂蛋白代谢的认识,并为治疗高乳糜微粒血症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脂蛋白酯酶(lipoprotein lipase,LPL)主要由脂肪细胞、心肌细胞、骨骼肌细胞等实质细胞合成和分泌,可以水解乳糜微粒和极低密度脂蛋白中的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对清除体内过多的TG至关重要。激素、营养、运动、过氧化物增殖因子活化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ive activated receptorsγ,PPARγ)、载脂蛋白、糖基化磷脂酰肌醇锱定高密度脂蛋白结合蛋白1(g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ol-anchored high-density lipoprotein-binding protein 1,GPIHBP1)、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和4(angiopoietin-like protein 3 and 4,ANGPTL3和ANGPTL4)等都可调控LPL的表达和活性。本文在介绍LPL结构、功能和调控的基础上,综述运动和饮食干预对LPL表达和活性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1.
脂蛋白脂肪酶(LPL)是水解富含甘油三酯脂蛋白中甘油三酯的关键酶,其基因突变常可造成严重的高甘油三酯血症和胰腺炎等疾病。近年的研究发现,LPL基因突变的影响是广泛的,不仅可能与冠心病,高血压,阿尔茨海默病,围产期疾病等相关,而且某些突变可能延缓冠状动脉疾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miRNAs是一类具有调控基因功能的非编码RNAs,它在细胞核中合成,可转运至细胞质,调控脂质代谢相关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脂蛋白酯酶(lipoprotein lipase,LPL)作为甘油三酯水解的限速酶,由心肌、脂肪、骨骼肌、乳腺及巨噬细胞等实质细胞合成和分泌,在脂蛋白转运和脂质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期研究证实多种miRNAs,包括miR-29、miR-467b、miR-590、miR-27、miR-134和miR-186,可通过调控脂蛋白酯酶LPL的表达,进而影响脂质代谢。为了深入探讨miRNAs对LPL的影响,本文以miRNAs对LPL的调控作用进行综述,期望以miRNAs为靶点,为脂质代谢相关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缺血导致的心肌细胞缺氧是缺血性心脏病的主要病理因素,糖尿病是缺血性心脏病最常见的合并症之一.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心肌损伤明显加重,预后差,可能与缺氧诱导因子1 (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HIF-1)表达减少有关.但糖尿病时HIF-1信号转导系统改变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提高HIF-1α在缺血心肌中的表达及活性能明显促进新生血管形成,促进心肌细胞存活,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降低心肌梗塞面积,提高心肌功能,因此,调节HIF-1α的表达及活性成为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新方法.通过制作GK糖尿病大鼠心肌梗塞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RT-PCR等方法研究发现,GK糖尿病大鼠合并心肌梗塞时,HIF-1α表达减少,心梗面积增大,而给予糖尿病大鼠慢性氯化钴处理后,其血糖水平降低,HIF-1α表达增加,心梗面积减小,这为如何调节HIF-1信号转导系统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提供一个可能的新的治疗视点和策略.  相似文献   

14.
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LPL)主要在脏器实质细胞合成和分泌,可以水解乳糜微粒(chylomicron,CM)、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s,LDL)及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 low-den-sity lipoproteins,VLDL)中的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对清除体内过多的TG至关重要。新近研究发现LPL的基因结构、合成、分泌及降解具有复杂性,生物功能的发挥和基因的表达也受到多种转录因子、微小RNA(microRNA,miRNA)、相关蛋白及营养激素的调控,其在动脉硬化性疾病中的作用也存在较大的争议。因此,本文主要针对LPL基因的结构、合成与降解、生物功能、表达调控及与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进一步明确LPL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糖皮质激素与脂肪代谢和胰岛素抵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源性和外源性糖皮质激素过多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和发展为糖尿病.糖皮质激素增加循环中葡萄糖、胰岛素和游离脂肪酸(FFA)浓度.循环中FFA增高与肥胖、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密切相关,其主要来源于脂肪细胞内甘油三酯水解.糖皮质激素刺激脂肪分解、增加FFA构成了激素导致胰岛素抵抗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脂蛋白脂肪酶(LPL)在体外研究人血清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代谢变化,及其与其他脂蛋白的关系。发现在适宜条件下,LPL水解VLDL核中的甘油三酯(TG),释放游离脂肪酸(FFA),同时VLDL浊度变小,透光度增加。反应后产物通过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方法分离,发现分解代谢产物在密度为1.020~1.045g/ml之间有新生组分产生,其电泳迁移率增快,着色带增宽。电镜观察这些新组分的颗粒比天然VLDL为小,而比低密度脂蛋白(LDL)为大,并有空泡状不规则脂质体的单层形成,以及一些非球形、具有触角或尾巴状的构形,很可能是脂解后VLDL的过剩表面,是新生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前体。这些结果说明人血清VLDL经LPL分解代谢后,其结构,形态和组分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脂蛋白脂酶与肥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LPL)是甘油三酯分解代谢的限速酶,与肥胖发生联系密切.综述了LPL蛋白的分子结构特点、分泌方式,及其参与的与肥胖发生有关的脂肪细胞分化、脂质沉积、脂代谢等过程.  相似文献   

18.
雌激素受体关联受体α 调节脂肪细胞甘油三酯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雌激素受体关联受体a (Estrogen-related receptor a,ERRα) 是调控机体能量代谢的关键转录调控因子,也是脂肪生成的关键调控者。为研究ERRα对脂肪细胞甘油三酯分解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分化的猪脂肪细胞在PKA (Protein kinase A) 或/和ERK (Extracellular signal-related kinase) 抑制剂预处理和不处理的情况下,再用Ad-ERRα侵染或XCT790处理48 h。通过测定脂肪细胞中甘油三酯浓度和培养液中的甘油释放量分析脂肪细胞的脂解变化;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PPARγ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γ,PPARγ)、perilipin A、p-perilipin A、HSL (Hormone sensitive lipase,HSL) 和ATGL (Adipose triglyceride lipase,ATGL) 蛋白表达。结果显示,ERRα显著促进猪脂肪细胞分化及甘油三酯积累,同时促进了甘油三酯水解;分别及同时阻断PKA和ERK通路并不影响ERRα对脂肪细胞甘油释放的促进作用;ERRα显著上调HSL、ATGL、PPARγ及perilipin A蛋白表达,但p-perilipin A水平并未发生变化。推测过量表达ERRα可能导致HSL和ATGL蛋白表达上调并促进甘油三酯水解,从而为脂肪细胞分化提供更多的游离脂肪酸 (Free fat acid,FFA) 作为甘油三酯合成周转的底物。  相似文献   

19.
脂蛋白酯酶(lipoprotein lipase,LPL)是调节甘油三酯代谢的关键酶,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LPL产生部位的差异决定了其具有促As作用还是抗As作用.其次,不同因素对LPL的调控也会使LPL对As产生相反的作用效果.本文综述了LPL在As发生发展中...  相似文献   

20.
EPA对草鱼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外培养草鱼前体脂肪细胞,并用不同浓度(0-100 μmol/L)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进行处理,噻唑兰比色法(Methyl thiazolte trazoliu,MTT)和油红O染色提取法检测EPA对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Real-time qPCR检测过氧化物酶增殖激活受体家族(Peroxidase proliferation activated receptor,PPARs)、脂蛋白酯酶(Lipoprotein lipase,LPL)、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辅助活化因子1α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 coactivator-1α,PGC-1α)等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不同浓度EPA在2d内均显著促进草鱼前体脂肪细胞增殖(P<0.05);不同浓度EPA处理ld后均显著抑制草鱼前体脂肪细胞分化(P<0.05),且100μmol/L EPA处理细胞2d可显著促进LPL和PGC-1α基因的表达(P<0.05).研究表明,EPA可促进草鱼前体脂肪细胞增殖,抑制其分化,该抑制作用与其调控PGC-1α、LPL等脂代谢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